《孔氏家族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孔氏家族全传-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史迪威又看着宋美龄。 
  “没问题,我这就回去做工作。”宋美龄亦打保票说。 
  “史将军,”孔祥熙这时插话,“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七级风八级风,不如枕边风。” 
  一句话说得史迪威也笑了起来。 
  不久后的一次宴会上,史迪威就像一个演员,在孔祥熙、宋蔼龄和宋美龄导演下,和蒋介石合演了一出“将相和”。 
  那是在一年一次的民国诞生纪念宴会上,他们有意安排史迪威和蒋介石在一个桌上,而且史迪威就坐在蒋的旁边。 
  史迪威知道这是他们有意安排的,在宴会开始前主动向蒋伸出了橄榄枝。 
  “蒋先生,”他说,“我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们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我有什么话说的不对,但绝非我的本意,希望你能谅解。” 
  当翻译将这段话轻声说给蒋介石时,蒋介石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微笑。因为这个傲慢的美国人从来到中国那一天起,就没有对蒋介石表示过应有的尊重。而今天不管他说的是什么,他主动向蒋介石“套瓷”本身,就说明他至少在形式上、在公开场合已正式承认蒋介石是总司令,是他的上级。 
  蒋介石微笑着和史迪威握手的照片,第二天就出现在重庆的各大报的头版上。很快美国的重要报纸也发表了类似的消息和图片。 
  蒋介石也抓住这一契机大加发挥,在一次军事委员会上,他大言不惭地说:“我们给史迪威以悔改的机会,所以继续留用。” 
  将介石虽然恨史迪威,但他不愿因史迪威和美国把关系搞僵,是有原因的。 
  别看蒋介石口口声声要三民主义,要民族的自立自强,在骨子是他和孔祥熙一样,是极崇洋媚外的。但外国列强很多,要依靠哪一个呢?蒋介石把在中国官场上的原则运用到外交政策上。他也认为靠主子只能靠一个人,只要认准了,就死心踏地。认多了反而会坏事,到关键时刻哪个也不帮你。而当今世界,美国是最有希望的。第一是美国幅员辽阔,经济基础雄厚;二是美国隔着中国很远,不会对中国有直接威胁;三是美国人比较傻(他这样认为)比较直,并且好交;第四他手下的骨干很多都是美国留学的,如宋氏一家。所以当孔祥熙确定了举借外债的经济方针后,美国就成为中国主要的债权国。 
  抗战期间,中国举借的外债是惊人的,其中光是向美国借款,就占全部借款的一大半,高居75.5%左右、当然,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是有目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的各类援助是战前的三倍多。美国还任命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的盟军最高统帅。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拖住日本,消耗日本的军力和资源。1942年,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他们可以攻打澳大利亚,攻打印度,他们完全可以把那些地方打下来。那样一来将对美国意味着什么?他们可以和德国会合,和德国联合起来举行一个大的反攻,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 
  美国陆军将军泰勒也曾说,美国对华政策的总目的是要使中国人处于这种状态:要使之衰弱到惟命是听,强壮到能执行命令。 
  美国的巨额借款,对支持国民党抗战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另一方面,又使国民党政府一天天地沦为美国的附庸。 
  在抗战期间,美国不仅在政治上左右着中国,而且还在金融。海关、矿产、财经等多方面控制了中国。如1944年国统区的金融界争购美钞,大搞外汇投机,充分表明了国民党在金融上对美国依赖性。 
  因此,蒋介石在对美国的关系上特别予以重视,对来自美国方面的意见特别予以考虑。像史迪威,若是换了其他国家的人早就轰走了,但因为他是美国人,是罗斯福派来的,就不能不有所顾忌。 
  反之,主子的心思,奴才想得最明白。孔祥熙、宋蔼龄积极为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关系从中斡旋,也就是这个道理。 
  1943年10月,孔祥熙、宋蔼龄使史蒋风波终于告一段落。然而,好景不常。一年之后史蒋矛盾再次爆发,而且比第一次来得更猛烈、更难以收拾。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失利。自中途岛战役日军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和一艘重巡洋舰、300多架飞机并使3500名日军丧生后,日军企图在瓜岛挽回败局。结果,战役又遭到惨败。在近两个月的争取占领瓜岛的战斗中,日军损失了各类舰艇24艘,阵亡5万多人,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航几乎全部被摧毁。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进行的一切企图都宣告失败,而美军则开始转入全面进攻。 
  1944年6月,美军出动3海军陆战师和1个后备陆战师,3支大舰队。其中航空母舰7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32艘、飞机1000余架,总兵力13万人在马里亚纳和日军太平洋舰队所剩余的最后几十艘军舰展开了决战。最后将日太平洋舰队全部击溃。其后当年偷袭珍珠港的南云忠一中将,向太平洋舰队司令剖腹自杀,数万名日军阵亡。但美军在进攻塞班岛和关岛中遇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几万名日军全部自杀或战死,无一投降。美军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为了挽回在太平洋战场中的失利,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更多的兵力支援日本本土作战,1944年4月,日军加强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于当月发动了豫湘桂战役。腐朽的国民党军队如惊弓之鸟,战役刚刚打响不到几天,便全线溃退,望风而逃。日军则趁胜追击,又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 
  罗斯福得到这一情况后极为重视,立即和国防部官员进行了紧急磋商。他们认为,如果国民党军队再不加强管理、纪律和统一有效的指挥,就有可能遭受到更大的损失,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的统治也发发可危。这样一来,日军就可能抽调更多的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加大美军的压力,影响太平洋战争胜利的进程。鉴于国民党军队目前派系林立,山头众多,指挥不灵,管理混乱的情况,罗斯福于当年7月7日向蒋介石发出“紧急建议”,要求由史迪威统一指挥中美在中国的全部军队,授以全责和全权,其他人不得干涉。 
  蒋介石虽不同意,但为了不和美国闹僵,只得采取缓兵之计。因此在7月8日的复电中表示“原则同意”。 
  尔后蒋介石又给在美访问的孔祥熙发电,告之史迪威今天已控制了中国全部租借物资,若再统率中国的全部军队,并给共产党提供装备,后果不堪设想;希望孔祥熙在美国加紧活动,一定要设法阻止史迪威大权独揽。 
  孔祥熙的处世原则历来是只认蒋介石为主子。在国民党内他对谁的话都是先看再想再办,只有对蒋介石的话要立即执行,从来不打折扣。 
  孔祥熙立即向陪同人员交待,请求约见罗斯福总统。 
  7月15日,罗斯福同意会见,孔祥熙如约前往。在此之前孔祥熙绞尽脑汁,怎样用简练精僻的语言说服罗斯福呢?他在头天晚上打了腹稿,又背得滚瓜烂熟。所以一见罗斯福,他就滔滔不绝地说到,中国的军队情况复杂,由于历史、地域、派系等等缘由,除了法令、纪律的约束外,主要要依靠统帅与将领之间的个人感情来指挥与调动。决不是任用一个什么人、发布一个什么军令就能执行的。所以让史迪威做中国军队的总指挥恐怕不妥,望总统能三思。 
  说完之后,孔祥熙颇为得意。这些话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又恰到好处,不失外交礼仪。不料罗斯福并不为之所动。当时他问: 
  “这是你个人的意见还是蒋先生的意见?” 
  “当然是我个人的意见。”孔祥熙连忙回答。 
  罗斯福说,“你们的蒋委员长已打来电报,表示原则上同意,你就不必多虑了。” 
  孔祥熙只好悻悻地走了。 
  当晚孔祥熙把情况向蒋介石通报。蒋介石立即再派来美龄赴美,再次为史迪威一事游说。 
  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所以美国方面还是在礼仪给子相应规格的接待,到机场欢迎的是美国总统助理霍普金斯。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宋美龄对霍普金斯说,她这次到美国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疗养和休息。但是她希望能尽快见到罗斯福总统,以转达蒋介石对他的问候。 
  霍普金斯回答的也很有意思,他说既然你不是为国事而来,也就不必要专门拜访总统了、你安心去医院疗养,总统夫人会去看望你的。 
  宋美龄一看弄巧成拙,也就顾不了别的了。她开诚布公地对霍普金斯讲,她是来美疗养的,但疗养期间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说服罗斯福总统收回他的命令。 
  宋美龄态度坚决地要霍普金斯转告罗斯福,史迪威肯定不能胜任指挥全局的任务,他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军队,他只是用美国的观念按照个人的意志指挥战争。他曾强迫蒋介石把最精锐的55师派到缅甸作战,最后这个师全军覆灭。宋美龄说,蒋介石非常尊敬罗斯福总统,非常珍惜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所以才派她亲自来,希望美国方面能予认真的考虑。 
  宋美龄的游说仍然没有奏效,这可急坏了孔祥熙。他对宋美龄说,咱们俩人都不能说服罗斯福,看来中美关系真要降低到冰点了。 
  宋美龄说,能不能叫大姐也来美国,她在外交方面比你我都更加灵活。 
  孔祥熙立即给远在太洋彼岸的宋蔼龄发电报,将他们在美国受阻的情况通报过去。 
  宋蔼龄接到电报后反复考虑,决定先不去美国。她觉得孔祥熙代表官方去谈不成,宋美龄以私人身份去谈也不成,她宋蔼龄论官位没有孔祥熙大,论身份没有宋美龄高,她去美国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而且问题的关键是罗斯福铁了心要史迪威指挥,是因为他根本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