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长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治,长治-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生产。”

  工人们激动地说:“别说市、县书记,就连村支书也没有到过井下看我们。”五六个人把我们围在中间,乌黑的脸上流出了激动的泪珠,那情景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行动唤起了工人群众对党的感情,三代下井挖煤的老张师傅大声喊出四个字:“共——产——党——好!”字字千钧的动情表述,震撼了我的心灵,坚定了我彻底转变干部作风的决心,增强了我沿着党的群众路线走到底,一生一世不回头的信念。

  井下600多米深处的这一幕,是我人生中的一次特殊经历。我为工人们的真诚而感动,更为井下恶劣的生产条件而担忧。他们是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并不十分富裕的生活!

  短时间交谈后,工人们劝我马上离开,因为作业面上条件太差,危险也很大。一位高个子工人说:“您当的是全市几百万人的家,您多呆一会儿,我们就多一分不安。”

  往回返的路上,我们选了另一条道。路是高了一些,也宽了一些。但坡陡路滑,头上顶的是一支支下悬的冰柱,脚下踩的是厚厚的冰坡,人走在上面一步一滑,站立不稳,此时我已感到浑身乏力,气喘吁吁,靠着一位矿工扶着一点一点向上移动。杨书记一边走,一边说:“工人一个月挣一万块钱工资也应该。”我问他:“给你两万元工资,你来吗?”他说:“三万块也不干!”是啊,金钱的确非常重要,但它必须建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共产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加强血肉联系,了解人民群众疾苦,关心人民群众痛痒。

  快走到井口了。我的体力严重透支,实在是筋疲力尽了。两个工人架着我走到井上,工人们一边帮我掸掉身上的煤渣,一边热情地称道:“有领导干部为我们操心,家人就可以放心地睡个安稳觉了。”我想,群众“失望变希望”,关键是干部要“不动变行动”。

  站在矿井口,我大声地对在场的干部说,工人在井下历经千辛万苦,我们必须千方百计保证他们的安全!在安全问题上,谁也不能有一丁点松懈和马虎,任何一个差错都是对人民的犯罪!长治市必须实施细而又细、严而又严的安全隐患责任追究制!如果谁不能保证工人安全,我们就要让谁不能保全自己的官帽!

  这一年,长治没有发生一起煤矿事故。


兵营问寒 

  2000年12月22日,由于连日天气骤变,襄垣遭遇了十几年没有过的寒冷天气。路上运肥料的牛车踯躅前行,牛鼻孔里喷出蒸气一般的呼吸气流,不一会儿就结成了冰茬茬。站在路边的人们不停地搓手、跺脚、捂耳朵。我站在襄垣西营镇农田里和农民讨论千园万场的事儿,大家说话都夹着颤音,面对这冷天,在场的人相互会意地报以一笑。


  我问群众御寒准备得怎么样?老乡说,县、乡已经为困难户做了特殊安排,牲畜也提前采取了防寒措施。只是天冷,地里干活的人少了,快过年了,也很少有人再忙田里的活儿。我说:“大家辛苦了一年,也该享受一下丰收的喜悦,过个舒心高兴的年!”

  “今年冬天特别冷。”县委书记李国峰几次劝我回宾馆,我略加思索后问他:“襄垣什么地方最冷?”国峰同志说,还是山里最冷。县城西面10公里处的一条沟,平日无风也飞尘,一冬积雪不化,奇冷无比。天一转凉,襄垣群众就诅咒那条冷沟,好像所有的寒气都是从那里衍生出来的。我好奇地追问:“沟里住不住人家?”“不住,倒是有一支部队驻扎在里边。”“什么部队?”“武警部队,看守一个国防仓库。”我问李国峰:“你去过没有?”他说:“县里每年去慰问一次,去过的人没有不摇头的。”

  “就去兵营!”县领导以为我开玩笑,继续打电话安排我到县宾馆住宿。我十分严肃地重复我的决定:“今晚去兵营住!要到最冷的地方去,到最苦的地方去体会战士们的生活。”我想,在长治当一把手,不知道什么地方最冷,不知道什么人最苦,就当成了享乐官、庸官。县里的同志无法说服我,勉强答应道:“我们去准备一下。”我摆手制止他们。

  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我们驱车到了武警支队二大队四中队。战士们列队欢迎我们,虽然只有20多名军人,但他们笔直整齐地排列在院子中间。大队长要我给大家讲几句话。此时此刻,我说点什么呢?“同志们,只有一句话,你们为了人民的事业辛苦了!老区人民感谢你们!”

  到了吃饭时间,部队特意把我安排在小餐厅里就餐。我说要和大家一起吃,中队指导员便带我来到战士食堂。几张破旧的餐桌,几把拼凑起来的木凳,一个取饭的窗口。饭厅没有了那份热闹和暖意,冷冷清清,空空荡荡。我索性走进厨房,掀开一只大笼屉,里面全是冷馒头,只有一口军用大锅里散发出整个屋子里少有的热气。我问排队打粥的战士:“你们就吃这些东西?”指导员以为我嫌饭的质量差,忙解释说:“不知道领导要来,没来得及准备。”一个小战士听懂了我的问话,他点点头说:“刚来时不习惯。日子长了,大家就把苦当成家常便饭吃。”指导员说:“初到这里的战士没有不掉眼泪的。”坐在餐桌旁,有人替我端上饭来:冷馍加菜汤。这里资格最老的老兵告诉我:“您是我们建队以来到过的最高首长。”

  晚上,我让随行的人回县里,一个人住在兵营里。屋子不大,但比较干净,我和衣睡下。夜里西北风吼个不停,吹动门上的棉布门帘,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松涛声此起彼伏,组成了这山沟里独有的寒夜曲。

  早上五点钟,起床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条被大山环抱着的狭长深沟。这个没有多少绿色、没有什么生机的院子,还是沟里条件最好的地方。我问刚刚从山上值勤回来的战士,他们说能回这里一趟,就像进城一样高兴。

  战士们担负着方圆近百公里的护卫任务。山上的每个岗哨只有两个人,工作生活异常艰苦。战士们一星期下山一次,消耗品一次备齐,吃水要步行几十里才能找到水源。大雪封山后,他们的日子就更苦了,取暖靠劈柴,做饭化冰雪,乏而无味的生活考验着一批又一批血气方刚的后生,锻炼出一代又一代的武警卫士。

  到过这里的一位记者说,只有到过襄垣武警兵营,才能体会到“艰苦”二字的真正含义;只有来到战士中间,才会懂得谁是最可爱的人。

  后来,我从长治武警支队听说,二大队四中队是全省武警条件最差的基层连队。我为这些英雄战士感动,和同来的同志商量,地方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改善这里的战士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听了一夜寒风狂吼,我们形成了一个双拥工作思路,长治拥军要做到“七不忘”:平时不忘战时,市场不忘战场,做事不忘军事,待人不忘军人,抓教育不忘国防教育,抓培训不忘军训,研究投资不忘军队建设投资。

  我在80年代关心和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时,曾讲过这么几句话:

  站在个人主义立场看国防,是与己无关;

  站在本位主义立场看国防,是额外负担;

  站在国家、民族立场看国防,是休戚相关。

  长治市财政拨款1500多万元,为军分区新建了一栋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倡导并建立了每年底,由各县(市、区)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向军分区党委进行一次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制度;在全市建立了党管武装工作责任制,实行一年一鉴定责任书,每半年由市委督查室、市人大办公厅和军分区政治部进行一次督查通报;号召在全市开展全员军训活动,组织编写了适合干部、工人、农民、学生、民兵预备役人员特点的五本共160万字的《国防教育教材》;实行政策公开、承接公开、待遇公开的办法,先后安置随军家属185人,使全市实现了无军属待业;积极倡导行业拥军,教育部门实行了军人子女可在全市范围内任选学校就读,学费半价;商业、服务部门全部实行挂牌承诺和军人优先制度;旅游部门实行军人游览旅游景点全免费;交通部门实行乘坐公共汽车,停放军车和自行车全免费;城建部门在市区建起了三个“拥军园”和一条“拥军路”。2000年,长治市首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在这样一个思路指导下,长治拥军热潮一浪高似一浪。2001年“八一”前夕到2002年年底,大单位、大企业、大集团、大老板纷纷伸出热情之手,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妇女同志纳鞋垫,市民积极献爱心,个个争先恐后,拥军场面热闹非凡,全市共收到捐资500多万元,我们用这些钱建立了拥军基金。深入开展优抚优属活动。北京军区在长治召开民兵参建现场会,政委杜铁环中将为群众的拥军热情翘起了大拇指,说上党老区永远是一座不倒的丰碑!

 
  
   
多因一果
光棍与产权 


  武乡县有个分水岭,河水雨水在此南北分流。北边是富庶的晋中祁县,著名的晋商发源地;南边是武乡县分南乡,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

  2000年3月,我来到武乡最北边的西庄子村。有人指路,误导我进了乡政府,司机正要 
为此发火,我说:“看看基层干部,听听大家的想法也好。”

  乡干部来了,我们坐在一起共同商量脱贫致富的事儿。乡党委书记白志强介绍了这个乡的情况,说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光棍多,外地的闺女不肯嫁到分南,本地的姑娘千方百计往外跑。我让他讲讲怎么改变分南的落后面貌,他滔滔不绝地重复着市里提出的发展战略。我制止了他的汇报,告诉他,分南乡要研究工作的结合点,不能逐级照搬照抄,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分南最大的事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