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宋-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两派自从大胜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在朝堂之上便互相争吵,几乎没有宁日。主张扩大战争的,胜在精力充沛,激|情四溢,兼之人数众多。他们写出来的奏章许多不如何流传入市井,其中文采斐扬,煽动人心的词句比比皆是,因此也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而主张适可而止,召石越回朝的这一派,却都是对国家状况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的,他们大多占据高位,掌握两府,主导大宋的政策。但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大臣就不那么合乎皇帝与低下级官员以及被煽动起来的舆论的心意。所以,在章惇看来,若非曹太后突然病重,让一切争吵不得不暂时中止,这些大宋的宰执之臣们,很可能就会败给少壮派也说不定。毕竟这些主张召回石越的大臣们,内部也是有分歧的,除了司马光与范纯仁这一派纯粹是出于政见,比较能坚持自己的理念之外,冯京、苏辙、韩维未必就会十分坚定的反对继续战争论;而文彦博似乎也在战与不战之间摇摆,王珪更不是一个会在皇帝面前坚持原则的人……不过,此时更让章惇感兴趣的是,安惇口中,区别于以上两派的第三派,似乎就要出现了。

“主张乘胜追击的大臣,根本不曾了解朝廷的现状。国库现在的情况,根本不足以支持一场对灵夏的远征。若要一举灭掉西夏,至少要纠集三十万兵马,若再加上转运的民夫,最低限度有九十万人需要调动。这一场战争打下来,足以将内藏库、左藏库、户部、司农、太府全部掏空,所得远不足以偿所失。何况准备的时间,亦不是几个月可以解决。人要吃粮马要吃草,不可能咬铜板吃交钞打仗。而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战争,败了的话大宋元气大伤,至少要十年才能恢复;赢的话却也只不过增加石越的声威,造就出来一个不折不扣的权臣!”

“至于那些主张召回石越的大臣,表面上看来是老成谋国,实际也是迂腐不堪。石越并非武将,而是儒臣!将他召回朝中,挟其威望,又有冯京、苏辙、韩维辈为其呐喊,政事堂岂非落入其掌握之中?这归根结底,还是造就一个权臣。于朝廷哪有半分好处?!子厚兄,恕我直言,若是石越入政事堂,他第一个要下手对付的,便是定西侯与子厚兄!”

章惇被安惇热辣辣的目光注视,不由觉得有几分不自在。他表面上装出一副震惊的神态,心中却十分冷静的分析着安惇的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他做出略显紧张的姿态,道:“只怕也没甚好办法……”

“不然,某有一策,可消此反侧之祸。”

“哦?”

安惇自己给自己满上酒,一口喝了,方缓缓说道:“将石越平调至河北任安抚使。”

“妙策!”章惇都不禁由衷地击掌赞叹。他自然知道,这个计策,绝非安惇想得出来。十之八九,是吕惠卿的高招。当下又故意沉吟一会,假意问道:“然则朝中大臣,心向石越者众。提出此议,奈冯京、苏辙、韩维何?便是司马君实与范纯仁,亦未必会赞同。”

安惇笑道:“子厚所虑,自然有理。但是朝中亦未必无人支持。”

“若无政事堂诸公说话,亦无甚大用。”

“自是有的。”安惇话语中,不禁有几分洋洋自得。

“哦?却是哪位?”章惇做出吃惊之色。

安惇左右张望,方将身子凑过去,压低声音,道:“不满子厚兄,吕相公便持此论。此外,以愚之见,王珪亦不会反对。”

章惇早已料到,不过是故意引安惇说出来,这时却做出喜出望外之色,击节笑道:“若如此,夫复何忧哉?”说罢给自己连连倒酒,一杯接着一杯,一口气连干了三杯。

“子厚兄不可得意忘形。”安惇皱眉望着不停地自己给自己灌酒的章惇,好意提醒道:“虽是如此,要知石越那厮处心积虑,经营已久。朝中不知多少大臣被他蒙骗,要替他说话。我等既要与这等大奸大伪之人周旋,实在……”他的话没说完,便听到一阵呼噜之声。安惇低头望去,不禁瞠目结舌——原来堂堂卫尉寺卿章惇,竟然毫无修养的醉倒在案上,酒菜倒了一身,可他浑然不觉,还畅快的打起来鼾来。

安惇又是好笑又是鄙夷,望着醉成一团烂泥般的章惇,鼻孔处轻轻哼了一声,低声说道:“亏得吕相公还想让我来试探招揽你,道章子厚此时虽不得意,然他日可为朝堂上一大臂助。原来竟是这般不中用之人。”

说罢摇摇头,啐了一口,道:“没的白白花掉我三十贯。”一面大声唤道:“来人……”

第六十七节

熙宁十一年正月初四。

环州。一座堆满积雪的城市。

战争已经结束。但是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在大雪之下,如今却是处处断垣残瓦。龙卫军的将士们一脸肃穆地在城中穿巡,许多人的脸上都带愤怒。

西夏人撤退的时候,将这里洗劫一空,整座城市,完全变成了空城。

不过,万幸的是,这场战争,最终是大宋赢了。

只要是大宋赢了,希望就还在。被破坏的,可以重建;被掠夺的,可以再造!

这一天来,宋军将士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把头扭向城外的方向。虽然他们看不到城外在发生什么,但是他们知道,环州重建的希望,就在城外,就在今日。

城外。

石越身着三品紫袍,披着一件黑色的披风,骑在一匹名为“虎驹”的黑色河套马上,伫立在雪地上,默默地眺望着西方。按理此时他应当在长安,但是他却坚持来到了硝烟未尽的环州。

此时,在他的身边,拱卫着种谔亲自率领的四千龙卫军。另有千余厢兵押送着上百辆两轮推车,推车上堆满了东西。但没有人朝那些推车多看一眼,所有的人,都目不转瞬的注视着西方。只有战马不耐烦地踢着前蹄,大口大口地喷着热气。

大雪一片一片地在空中旋转,缓缓落在人们身上。

良久,终于,西方出现了人影。

一名西夏小校骑着战马从远处奔驰而来,马蹄踏在雪地上,溅起阵阵雪泥。

石越与身边的环州知州张守约交换了一下眼神,张守约立刻做了个手势,两名宋军策马冲出阵中,大声喝道:“来者何人?!”

“我是夏国仁多统领使者,奉命求见大宋张公守约张大人!”西夏小校停下马来,使劲拉住因惯性兀自向往冲的战马,高声回道。

“大宋陕西路安抚使石大人在此,尔仁多将军何不亲来?”

那小校听到此话,似是吃了一惊,一时竟没有注意到宋军口中斥责的语气。他抬头观望宋军阵形,果然居中是一面巨大的“石”字帅旗。小校连忙滚身下马,抱拳说道:“不知石帅虎驾在此,多有冒犯。仁多统领遣小人传语张大人,西方小邦,并不敢冒犯上国天威。此番归还环州百姓,是有修好之意,请天朝不必以兵戟相对。便请张大人许可,双方各以一百骑为限,在此前五里处相会。”

他声音极大,石越与张守约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种谔当即吐了口痰,大声骂道:“他奶奶的仁多澣敢戏耍老子,我种谔便踏平他的青岗峡。”

张守约却只是向石越一欠身,沉声道:“石帅,便让下官走一遭。”

“本帅与大人一道前往。”石越平静的说道。

张守约与种谔等人都是大吃一惊,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难道本帅还怕了仁多澣不成?”石越虽然没有发怒,但是声音中却带着一种威严。“那些百姓是本帅累着他们被西夏人掳去的,本帅便要亲自迎他们回到家乡。”

“是。”张守约知道石越心意已决,便不再劝说。他勒马上前数步,向西夏小校喝道:“尔可回报仁多统领,便道大宋陕西路安抚使石大人亲自前来会他。”

西夏小校迟疑了一下,带着几分敬畏的望了石越的帅旗一眼,向张守约抱拳答应了,便跃身上马,勒转马头,驱马回营。

很快,紧随着西夏小校的马蹄印,在绥德之战中立下大功的田烈武率领几十名挑选出来的龙卫军将士,骑着马跟了过去。

虽然料定仁多澣不敢玩什么花样,但是宋夏处于敌对状态之中,必要的谨慎是不可少的。

一直等到田烈武传回来没有异常的情报,石越才与张守约率领侍剑等一百名亲兵,率领厢军押着车队向会面地点驰去。种谔则率领大军,在原地策应。

石越等人到达会面地点的时候,才发现仁多澣早已到了。不多不少,一百名西夏骑士列成五行,排成雁行之阵肃立着。

在距离仁多澣五十步左右的地方勒住坐骑,石越仔细打量着仁多澣:粗短身材,脸型微胖,留着一大把胡子,笑眯眯的双眼,仿佛没什么威胁。

“真笑面虎也!”石越回头向张守约低声说道。他自是不会被仁多澣和善的外表所欺骗。

“久仰石学士之名,今日得见,幸甚!幸甚!”仁多澣的声音十分洪亮,语气中充满了真诚与善意。

石越在马上拱了拱手,高声应道:“今日能见到仁多统领,某亦觉幸甚。”他挥鞭指着厢军所押车队,说道:“赎金本帅已经带来,敢问我大宋环州百姓,现在何处?”

仁多澣笑道:“石学士果然是个痛快人。”他朝身边一人微微颔首,那人便驱马出列,向阵后跑去,不一会儿,远远便望见数千黑压压的百姓,在西夏骑兵的押送下,向这边走来。石越向张守约点点头示意,张守约便领了几个人出列等候。这些人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本书册。

“仁多统领勿怪,待百姓带到,我等便要按户薄清查人数,每清点五十户交纳一次赎金。”

“好说。”仁多澣满口答应,笑道:“那些事,让手下人去办便是。既是石学士亲来,还有几样东西,我要亲自送还给学士。”说罢,仁多澣连续击掌三声,清脆的掌声在空气中响起,便见几个人抬着什么东西,从阵后走上前来。

密密的雪片从空中连绵不断的直落,不用多时,每个人的身上都铺上了一层白绒绒的雪花。在这漫天的雪花中,两副黑黝黝的棺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