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箱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箱子-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汤百年心神不定的时候,他的儿子汤小年正一动不动地趴在一辆十轮卡车车身的下面。车是什么牌子不知道。只知道这辆墨绿色的怪兽还在靠着巨大的惯性伴着尖利的刹车声往前冲。青石板经不住车轮的摩擦,齐刷刷地裂成几个条形的碎片。 
  大约一两秒钟之前,汤小年背着一捆干树枝横穿过街。他看见了那辆狂奔过来的卡车。然而他并不惊慌,一是车距尚远,二是司机大都长着眼睛,他想。 
  司机却不这样想,他车开得野,也开得自信。看见前边有人,尤其是这样大的孩子,车速丝毫不减。这些像山猫一样的小家伙,步伐灵活,车到跟前,他们会像兔子一样蹿出去…… 
  车终于极不情愿地刹住了。司机好半天打不开车门,等他脸色惨白地走下车时,浑身已经抖做一团。只是心中还抱有的一线希望支持着他不至于倒在地上。 
  我们趁着司机这一线希望还不曾破灭的时候,来介绍一下车下的孩子。 
  他叫汤小年,是汤百年三十岁上得的儿子。今年七岁。小年是个早产儿,俗话说,七活八不活,汤小年正是妈妈怀胎七个月生下的,生下他妈妈就离开了人世。幸好家中还有个奶奶,这样,祖孙三代相依为命,日子虽然清苦,却十分和睦。晚饭之后,人们经常听到小屋里传出阵阵欢笑。 
  因为不足月份,小年长得又瘦又小,比起同年龄的孩子就像小了两岁。只是那双忽闪着的大眼睛和那宽阔的大脑门,使人看出他的智慧和聪明。 
  小年从出生那天起就不哭,好像他根本不会哭。一岁刚过就什么话都会说。两岁就拿起爸爸的书本左翻翻右看看,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三岁上就已经把爸爸肚子里的那点唐诗全部继承了过去,弄得汤百年又喜又怕,喜得是自己儿子神奇聪慧,怕得是天才早夭。有时候,小年半天半天地不说话,像是在发愣,又像是在思考。中国古语有句赞美完人的话叫做“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汤小年也可以提前得到这个赞誉。 
  他有安静的时候,安静得让爸爸担心,安静得让奶奶浑身发毛。他也有“脱兔”的时候,“脱”得邪乎,“脱”得千奇百怪。 
  去年夏天,一家人办喜事,镇上的人都拥到他家去吃酒。山里人穷,但总还要个喜庆的面子。席面上也是几盘几碗的。当然,山蘑木耳之外,除了猪肉还是猪肉。送礼的人倾其所有也无非是枕巾一对或袜子一双。吹打之后,人们刚在席面上坐定,只见汤小年怀里抱个红布盖着的盒子从外面摇摇摆摆地走进来。所有的目光立刻被引了过去,屋里居然没有了一点声音。 
  杨小年目不斜视,走到离新人最近的一张桌子前,将盒子放下,掀开红布。然后转身对着新郎新娘深深鞠了一躬,稚嫩的小嗓子发一声喊:“我祝新郎新娘甜甜蜜蜜!” 
  顿时,屋中喜气洋洋,主人更是喜不自禁。要是城里人,非抱起这个小小年纪,个子不及桌高的小娃娃亲上一亲。于是掌声骤起。坐在席面上的汤百年也觉得脸上极有光荣。他想,不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哪怕只是一对鲜红的山枣子,儿子也是极有见识的…… 
  等着掌声停了,汤小年去开盒子盖。屋里“刷”地一下静下来,几十双手在空中准备着,几十个欢呼在嗓子里埋伏着,只等着那极其光辉的一瞬。 
  盖子打开了,人们却像雕塑一样地呆住了,手合不上,嘴收不拢,只听见耳边嗡嗡乱响,好半天弄不明白出了什么事。 
  人们终于看清了,无数只蜜蜂伴着几十只蝴蝶从盒里飞腾出来,然后均匀地分散在屋子上空原地位立着、合唱着。 
  人们惊叫起来,接着便是咒骂,然后是夺路而逃。 
  主人震怒了,他把桌子拍得山响:“小混蛋,我家欠了你什么债,值得你这样来造孽……” 
  起先,汤小年还微笑着,后来便瞪大眼睛。他不明白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报答。他拿起盒子,将红布高高举过头顶径直向大门外走去。那蜜蜂和蝴蝶仿佛得到召唤,一起随他向外飞翔。 
  吵闹停止了,骚乱平息了。人们惊讶地望着渐渐远去的汤小年的背影,只见那红色的“旗帜”后面跟着一支密密麻麻的队伍——蝴蝶在前,蜜蜂断后。 
  镇上的人瞠目结舌,汤百年也觉得儿子十分的怪异。汤小年就是在乡亲们惊奇的目光下长大的。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车下的汤小年……

  二

  人群已将卡车团团围住,还没有人知道卡车下是谁家的孩子。于是,焦急的询问和议论乱成一片,再也听不清哪个人的声音。人群就像一锅刚刚烧开的滚烫的热粥。司机好像也傻了,只是用手拍着车帮朝车下“嘿、嘿”地练着嗓子。
  “救救孩子,救救我的孩子……”随着一阵撕心裂肺的呼喊,人们看见汤小年的奶奶跌跌撞撞地扑进人群,疯了似的跪在车前:“救救孩子,救救孩子!”围观的人无不为之落泪。 
  正当人声鼎沸,司机准备引颈受戮的时候,车下却传来小年细小稚嫩的声音:“奶奶,我出不来。”这声音不啻是一声春雷,直炸得乌云四开。 
  司机如梦方醒,不顾头腚地钻到车下。只见小年两腿并拢两臂伸开像个十字架似的趴在地上。司机抱起小年就往外拖,拖不动,才发现小年左右两只衣袖分别被左右两只车轮轧住,小年却缩在衣服中间。司机倒抽一口凉气,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力量,将小年的褂子一分为二,从车底下抱出个光溜溜赤条条的娃娃来。 
  小年两脚刚一着地,一头扎进奶奶的怀里,直害得奶奶两股热泪流水一样从干枯的眼窝里淌出来。 
  人们欢呼这孩子得救,人们也惊叹这孩子神奇。司机从驾驶室里拿出一套崭新的工作服塞到小年怀里,头点得像个拨浪鼓,千恩万谢,如获大赦一样地把车开走了。 
  等到汤百年赶到家里,一切都已恢复正常。只是来看小年的乡亲络绎不绝,弄得家里忙乱不堪。人们纷纷传言说小年有神灵护佑,说不定本人就是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人们飞快地将小年平日的怪异,平日的神奇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可以发表的民间故事。
  前思后想,汤百年不由地暗暗吃惊,不知怎的,一种不祥之兆却悄悄掠过心头。 
    
  三  

    半年之后,小汤镇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饭店、汽车站、工艺商店竞相问世。旅游管理局、工商管理局、邮局、银行也隆重推出。杂于其间的是中草药收购站、包子铺、馄饨馆、朝鲜冷面。至于什么煎饼摊、眼镜手表修理点更是隔三差五,雨后春笋一般开张营业。把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搞得轰轰烈烈,气象万千。小汤镇的乡亲们富了,小汤镇的乡亲也精明了。他们从来也没有想到,赚钱居然是如此的容易。 
  美中不足的是,小学校那仅有的两间教室变成了一个公司的库房。汤百年一身正气,满腔愤怒地上下告状,却被推来推去像个陀螺似的滴溜乱转。学校没有了,教师也没事干了,气得汤百年大病一场。小汤镇都富了,人群中只是苦了汤百年。于是,奶奶便自告奋勇,在门口摆了个卖针头线脑的摊子。 
  看着愁眉苦脸的汤百年,奶奶乐呵呵地摸着小年的头说:“人家过年咱过年,人家吃肉咱不馋,有朝一日过好了,天天十五日日年……” 
  听着听着,汤百年便觉得心中十分的酸楚。开饭店他没钱,卖煎饼他拉不下脸。他总不能像山民一样漫山遍野地采药吧,他没有那个气力。可他也是人呀!他也要吃饭! 
  小年二目圆睁,他用筷子击盒作歌道:“人家过年咱过年,人家赚钱咱赚钱,今天要是不赚钱,过了明天没今天……” 
  奶奶用手使劲拍了一下小年的脑袋:“胡说!”汤百年却心中一动——儿子说到他心里去了。 
  小年继续唱道:“人家赚钱咱赚钱,人家吃糖咱吃盐,读书人办读书事儿,爸爸想开个大书店……” 
  汤百年心中一亮,儿子说出了他昨天想了一晚上的心事。卖书虽说也是生意人,但却符合他的身份,不辱斯文。他激动地抱起小年亲了一亲,便去东取西借。 
  两天后,十几捆崭新的散着油墨芬芳的书运回了家。书店开张了,虽然小得可怜,但唐诗宋词、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郭沫若却一应俱全。只可惜,汤百年犯了生意人的大忌——他不了解市场的需求。他一厢情愿地买了些他喜欢的书,却不了解小汤镇旅游者的胃口。他坚决不卖那些凶杀色情的下三烂的杂志和书籍,心中仍保持着他民办教师的身份。心是好的,只是没人买他的账。一个星期过去了,书不但一本没卖出去,要账的人却纷纷上门。几场窘迫尴尬之后,汤百年才发现自己已是斯文扫地。没有人再到他的书店里滞留,与他毗邻的馄饨铺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书店草草关了门,家里连买粮食的钱也没有了。 
  新落成的南方饭店门口出现了一个瘦弱矮小的江苏人,如果还在读书,大约是小学六年级。他为过路的旅游者擦皮鞋。工具极为简单,一个脚可以踩上去的木板三角架,一柄刷子,几筒颜色不同的皮鞋油。游客将落满灰尘的皮鞋往前一伸,“小江苏”便将鞋揽在怀里,一会儿功夫那鞋便油光锃亮。两毛钱轻易地落到“小江苏”的脚边。 
  汤小年在“小江苏”身边蹲了半个小时后回来对爸爸说:“擦皮鞋能赚钱!” 
  爸爸摇摇头,心中却是万般的矛盾。 
  儿子也不说话,一天之后交给爸爸一张“图画”。爸爸接过一看,画上画着一只箱子,箱子左上角是几只彩色灯泡,箱子下面是一个刚好伸进一只脚的黑洞。 
  “这是什么?”汤百年问。 
  “擦皮鞋机,我躲在里面擦……” 
  “又是擦皮鞋,我可不能让你受那个罪!”奶奶说。 
  “没有钱是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