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老子与百姓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5老子与百姓生活-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很!因此,你骗人行不通,你使坏也行不通,你做奸商最终也行不通!那么倒不如你就如李嘉诚说的那样去做:“遵守信义”! 
  三是,李嘉诚具有大商家的战略眼光,他看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看到金融风暴经常发生,要经常提防”,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靠信义。正如他说的“要经常提防,信义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更深刻,说明变化的是商业,但不变的是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不一样的商业,却是一样的诚信,一样的正是老子所说的“处其厚,不居其薄”! 
  四是,这一套理念,有的是李嘉诚的母亲从小灌输给他的,而李嘉诚又因这些理念受益终生,现在他又灌输给他的两个儿子。他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除了要艰苦朴素,还要他们树立自己事业上的信誉,恪守承诺,而且要儿子为别人着想,不贪图小利,勤劳肯干,诚实奉献。在他们的家庭里,这一理念已经传递了三代人! 
  所以大家再回过头来想想,老子的话是有深刻道理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老子智慧与交往的心灵淳朴:处实不居华(1)   
  老子教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处厚不居薄,还教导我们要处实不居华。 
  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材料,印象很深刻,老是忘不了,这里面有好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可以用来解读老子的理念。 
  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英国的黛安娜是人人都知道的著名人物,她第一次被查尔斯王子邀请到皇宫里去吃饭,你想会怎样招待她呢?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就我来想象的话,那一定是极其隆重的,比如用的是高档的餐具,吃的是少见的美味佳肴,饮的是收藏了很久很远的陈酿美酒。这样才显示皇家的气派,气派非凡。 
  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想,据说黛安娜当时也这样想的。 当年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初次相会,俩人共进午餐时,黛安娜总以为能吃上一顿非常丰盛的酒席,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查尔斯王子只给她要了一碗隔夜的剩菜,回了锅就上桌子。 
  我们大家还可以再设想一下当初黛安娜面对这样的情景,会有怎样的想法。据说当时黛安娜甚为困惑,事后向王室工作人员打听,得到的回答是:“这是王室的正统做法,丝毫没有怠慢之意,请小姐多多谅解。” 
  我读到这则材料时,心中很感动,原来如此!真的这样吗?是的!比如安娜公主家里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是“牧羊人之髀”,其实就是用隔夜吃剩的烤羊肉做馅做的烤饼。还有安德鲁王子不但吃得很省俭,而且经常开车上街买菜。据说他能如数家珍地报出伦敦地区主要副食品最新零售价,还尽量挑便宜的买。 
  在这方面,年迈的伊丽莎白女王起了表率作用。她每餐吃得都很简单,甚至故意每周少吃一、两餐,一方面为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约。她爱喝酒,但每餐不超过两小杯。她一直遵循着英国德古老格言:“任意糟蹋粮食是对神的亵渎,按量取食是做人的美德。” 
  英国人一向把名义上的君主看成是“我们德行的领路人”,所以他们这些王室成员一言一行都应起模范作用。另外媒体有其监督作用,英国是一个法制社会,王室成员的日常生活都在数千万人民的注视下,摄像机几乎跟着他们走,有时连一些细节都会被曝光。1969年英国电视台放映记录王室成员日常生活影片时,其中一个细节细到这样的程度,有个镜头是伊丽莎白女王在旅途中掏随身携带的小钱包,看里面是不是有钱,以便可以到商店里去买东西(参见解玉泉《英王室成员不丢剩菜剩饭》,《道德与文明》)。当然这材料里面不仅有他们对待剩菜剩饭上的做法与看法,我也从中解读到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朴实无华的一个方面,对今人也许会很有启发的。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很朴实无华,说话朴实无华,办事朴实无华,交往中处处朴实无华,但是有的人却喜欢虚荣、羡慕浮华。那么老子怎样教导我们的? 
  老子说:“处其实,不居其华。”(第38章)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又一智慧,这里“实”和“华”相对,“实”就是果,结的果;“华”字就是“花”,开的花。老子说的是,在人际关系中要处在朴实、笃实、老实中,而不要“居其华”,也就是不要居处在虚华、浮华、繁华中。  
  人与人交往中要朴实、笃实、老实,我们俗话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老实人不吃亏。”那么老子为什么要人们在交际中“不居其华”呢?比如就讲那个“礼”吧,就属于“华”的一种。我们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有些话叫“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大约没错。但是如果在交往中变成了“繁文缛节”,变成了琐碎的、令人厌烦的虚浮的礼仪,那就是不对了。你想,你把人际交往变成了,天天请客吃饭,送礼拉关系,有数不完的应酬、招待、迎来、送往,你受得了吗?而真正的好的人际交往是处于“实”,而不处于这种“花花绿绿”中的。 
  讲到这里,我们还要解释一下,这第38章中老子说的话,比较难懂,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这是说,失掉了“道”而后有了“德”,失掉了“德”而后有了“仁”,失掉了“仁”而后有了“义”,失掉了“义”而后有了“礼”。“礼”是缺少忠信的表现,是乱的祸首。所谓的前识先知仅仅是处于道的虚浮,是愚蠢的开始。这是说,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道、德等都发生了变化,而后是一层一层往下移动生发,最后出来了“礼”(包括法)。因此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这很深刻,如果人们把“礼”的深层应该内含的东西,像道、德、仁、义、忠、信等都剥离了,那么不就是成了“忠信之薄”了?这就是“薄”得只剩下一层表面的“薄皮”了,那就只是礼节的外表,而真正内涵的意义、作用、价值都抽掉了、剥离掉了。如果用这种表层的、表面的、稀薄的“礼”来搞人际交往、搞人际关系,那么怎么不是“乱之首”呢?大家想想啊,我们看到的许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歪门邪道,不都是离不开那些请客送礼、送回扣、送红包吗?不都是在“礼”上大做文章,做足文章吗? 
  我们再来看一位被人们称为“布衣教授”的季羡林。他是著名的大学者,他留过洋,做过北大的副校长,可是他一辈子朴实无华。 
  据说有一次新生报到,一个外地来的学生,看到一个像学校工友样子的老人就请他为自己的行李照管一下,就去办事了。结果去了很久,当他回来的时候,那个老人还在那里为他看管这行李。后来他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季羡林先生。 
  他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的人。他老穿一身蓝色卡其布中山装。就几年前,他还像农民一样,在燕园的池塘里撒点洪湖的莲子,生出荷花来,被称为“季荷”, 
  他把自己住的房子叫做“抱朴居”。他的“抱朴居”里,家具朴实无华,书桌、书架都是老式的普通家具。他的感情也是见素抱朴、朴实无华。他说:自己生在乡下,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 
  他为什么把自己住的房子叫做“抱朴居”呢?这里就有他的理念。先说什么叫“抱”?抱就是抱持、守住的意思。什么叫“朴”?现在的“朴”字其实里面含有两个字,一个就是“朴”字,是树木的一种叫朴树;还有一个字是“樸”字,王充《论衡》中说:“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樸。”就是指没有加工过的原木,那当然是樸素、樸实、质樸了。古人还很有意思,将木材的这种保留原来样子的“樸”引申为人的质朴、淳朴;樸字还引申为做生意的本钱、成本,这也很有道理;今天简化成一个字了。那么什么叫“抱朴”呢?这个理念就是从《老子》那里来的啊!《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19章)“见素”就是显现素,就是现出素朴的本色;“见”就是现,“素”是未被染的本色生丝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保持,要守住朴素本真,不为外物种种欲望所诱惑。季羡林处世待人就是这样,与老子所说的理念相合拍。   
  老子智慧与交往的心灵淳朴:处实不居华(2)   
  说到“抱朴”,古代有一位叫抱朴子的,这就是东晋的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这个人的家庭背景很有意思,祖父辈既有出仕当高官的,又有成为有名的道士的,因此他既有官宦的血统,又有道士的血统。少年时候饱尝亡国的悲痛,此后又生平坎坷,这样的情况,使得他以“儒道双修”为立命之本。他外面是运用儒家的一套,而内里是运用道家、道教的这一套,这就叫“出处两得”。但是比较起来,他还是偏重于道家这方面,他写的著作就叫《抱朴子》。 
  他有段话很可寻味:“道者,难中之易也。夫弃交游,委妻子,谢荣名,损利禄,割灿烂于其目,抑铿锵于其耳,恬愉静退,独善守己,谤来不戚,誉至不喜,睹贵不欲,居贱不耻,此道家之难也。出无庆吊之望,入无瞻视之责,不劳神于七经,不运思于律历,意不为推步之苦,心不为艺文之役,众烦既损,和气自益,无为无虑,不怵不惕,此道家之易也,所谓难中之易矣。”(《抱朴子•;内篇•;塞难》) 
  这段话得辩证地看,道之朴即是要淡化名利、声色、谤誉、贵贱等,“恬愉静退,独善守己”,这是有启示作用的。“此道家之难”,真是没有说错,因为一个人在滚滚红尘中要做到这些真是难!至于要抛弃交游、妻儿那些,大家一看就知道那是不合情理的,当然不可接受的。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