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 作者:刘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像力 作者:刘海洋-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口气就看完了,它的可读性挺强,它说的那些事呢你似乎看见过,包括它人物的关系 
      ,人物的命运,它最关键这个小说里,你通过这个小说你看到了一个事儿,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居安思危,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这种,所谓优越的生活下,所谓现在稳定的职业下,你有一种潜在的危机,现在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是什么呢,它由于社会在发生变化社会经济在飞速的发展,好多事物不像以前那样一天一天变化得非常快,竞争也特别激烈,竞争也激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化也快,再有一个就是四十多岁的女性,不管她前面多辉煌,前面多么妩媚,她这个年龄之后,她也有一种危机感,对她突然有一种脚着不着地的一种感觉,回头率也低了,战地黄花夕阳红了,好多东西她心里会产生一种变化,其实这个小说的原名叫《有泪悄悄流》。” 
        
        您把这部小说的名字最后改成了《有泪尽情流》而且还改动了一些基调,是吗?     
        “对,不仅是改了名,而且好像是把这个基调啊,把有一些细节的地方,也是做了很多的改动,因为悄悄流吧,它有一种被动感,也有一种无奈感,那么尽情流我觉得是人和人之间包括你生活在社会上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大胆的去做,失败了,失败了你再来呗,成功和失败也不由你,我觉得从这一点感觉,我觉得悄悄流就不如尽情流,想哭就哭呗。” 
          
        所以我觉得您选择剧本可能除了一个是要打动您之外,您还考虑到是不是现在这个时代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或者是大家有一些共同感受的一些问题。     
        “对,这是肯定的,因为我拍每一个戏,它首先得感动我,触动我,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观众,当你这个戏能打动你,能吸引你,我就特别相信它能吸引一部分观众。” 
          
        那这部戏里面应该说您是跟徐帆第二次合作了。为什么这次又和她合作呢?     
        “对,第二次,怎么又选择她来演这样一个人物马小霜,我老冥冥之中觉得她潜质很大所以这个戏呢我想让她演一个,思考问题也好,做事也好,永远慢一拍的人,徐帆演过的所有人物都是那种心知肚明,敏感,甚至有点那个神经质,包括像《日出》,《青衣》那么她能不能演这样一个人物呢,对事物不敏感,别人该敏感的事她不敏感,别人不敏感的事她很敏感,生活当中我们见过这样的人,很多这样的人,比如说大家坐在这儿开一个玩笑,大家哄堂大笑她没笑,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啊。等你再给她解释一下,你不笑她却笑声不止,生活中有这样的人,所以我觉得马小霜身上就有这种特点,我想让徐帆试试看能不能,但是事实证明下来,我觉得她还是可以的。” 
          
        那说到《青衣》这部戏就是跟徐帆的第一次合作应该说那个角色筱燕秋,是特别适合徐帆来演的,她也做过戏曲演员。     
        “对,然后这个经历对这个行当也是比较了解的,《青衣》这个戏它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戏,它反映京剧行业梨园行的演员的生活精神状态,四代京剧戏曲演员的命运,戏曲演员的生活命运,所以首先演员要有一定的京剧功底,徐帆恰恰是在这里面,两边都具备的演员,那很自然就选择了她。” 
          
        您刚刚说,就是初中毕业的人,他写不出大学的事儿,就是说人都是有局限性的,那我们换一个角度说到导演来说,就是说其实戏曲这个行当,您应该是没有去经历过。 
          
        “对,但是为什么考虑要拍这样一部戏呢,当时拍这个戏我有一种挑战,我不太愿意重复自己的东西,我拍完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就特别不想,再拍这样的类似题材,我特别想再换一个方式跳出这个题材,换一个还有什么样的,我就想换一个跟它相差甚远的一个东西那么《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个昂扬向上充满了阳刚之气浪漫的革命激情的,它充满了阳刚之气的一个东西,那么《青衣》又是一个阴柔委婉带有一点淡淡的伤感,带有一点宿命的东西,又是一个很女性的题材,很有韵律的东西,那么它跟这个是截然相反的,我说我要试试自己,还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它也是一种对自己潜能的一种挑战,我觉得它会使我兴奋我最早看的小说,我就对筱燕秋这个人物特别痴迷,我就后来觉得中国的这种所谓国粹能走到今天,它就是由于一小撮人痴迷的甚至病态的迷恋着它,才使我们中国很多的优秀传统优秀文化走到今天,否则的话完蛋了。” 
          
        您刚才说筱燕秋这个人物是特别打动您的?     
        “非常让我着迷,就是这份执着,甚至这种疯狂爱着自己的这个事业,她已经完全超越了对事业的热爱。她是在一种精神的依恋,你看她个人命运也许是一个家庭生活的悲剧,可是你要从大观看呢,它是我们的国粹,走到今天,走到今天这么结实,她是其中的一份子,筱燕秋,所以有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完之后,你对这些人在她那种不理解她的那种生活的前提下你会对她产生敬畏。” 
          
        我觉得《青衣》这部电视剧在拍摄上细节方面也是非常注意的,比如说这个音乐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     
        “能使《青衣》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有一个就是赵季平老师的音乐。因为赵季平老师在那个时间在给我作曲的那段时间,是他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因为当时他爱人身患重病嘛,可就是那样赵季平老师依然没有说放弃,我不干了,一边照顾自己病重的爱人,一边给我作曲,所以我那个戏完了的时候,正好是他爱人去世的一个月以后,他东西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音乐中,有赵季平老师所以的寄托,哀思,包括他那种遗憾,因为赵老师当时跟我在做后期的时候,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独自一个人在院子里,远远一个角落里默默地站着,我也从窗户里看着他,但我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来安慰他。就因为这些原因,所以《青衣》的音乐做得就是那么让你觉得真是深入灵魂。引导着你对这些人,对这些人所生活的这些环境,那么那么让你记忆尤深,把你想要表达的以及我们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的事情音乐全给你讲清楚了。” 
          
        我不知道整部戏拍下来您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场戏?     
        “你这么说我真的没想过,我每部戏当我后期做完以后,我就再也不看了。”     
        为什么?     
        “因为我在剪接台上天天看,我都看得几乎于恶心,所以从我第一部戏到现在,只要从机房走了以后,我就再也不看了我就不看,因为我熟得不得了,所以当你问我哪场戏最深,我真不好说。“ 
          
        有没有自己特别满意的?     
        “怎么说呢,这个满意不满意,为什么大家说影视艺术是遗憾的艺术,当你回过头来再看你老觉得,哎呀,是再这样一下或者哎呀那儿再长一点儿,那个地方再短三帧,这个地方再长两帧,你老有这种感觉,总是感觉有遗憾,总是有遗憾的东西,我觉得这里面最大最大的遗憾,要说《青衣》里,就是我剪掉了潘虹老师和徐帆的一场长达9分钟的一场戏,就是当筱燕秋出事之后决定将她调离京剧院,准备让她到戏校去管服装的,那一天晚上作为第一代《青衣》柳如云的扮演者就是潘虹老师。和筱燕秋在排练时有一场精彩的对话,后来在剪接台上就考虑节奏和韵律这之间的矛盾,最后就忍痛把那场戏割掉了,因为那场戏拍得是非常漂亮也非常美,你要说遗憾我觉得那场戏是最遗憾的,最大的遗憾9分15秒 
      。”     
        时间都记得那么清楚。     
        “对,一场戏。”     
        我想现在其实采访您不能不提到《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想您可能也许不太愿意谈因为时间也过去了一段时间了,但是我还是希望就这个剧呢咱们来谈一谈。    
       
        “好啊,不是不愿意谈《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特别愿意谈因为那是我第一部戏,那是我40岁第一次独立执导的一部戏。”     
        您是第一次做导演,做正导演,做了很多年的副导演。     
        “做了十几年吧,做了12年副导演,执行导演,制片主任做了12年,2000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我第一次独立执导的一部戏,那是不可能忘怀的事情。” 
          
        《激情燃烧的岁月》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能谈谈当时是怎么个机会让您决定拍这个戏的呢?拍摄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偶然看见石钟山的小说,4万字,写得很简单,但框架里承载了很多我想要的东西。就与编剧陈枰聊,我们的童年、少年时代、父母,聊得很一致,很有同感,就动手做了一个梗概———没有梗概谁给你掏钱啊。1999年10月,《笑傲江湖》还正在筹备,我偶尔就给张纪中看了一下。第二天张纪中就说:“好啊,好东西。那就找作者,买版权。很快,一下午就把这件事办了。2000年7月剧本两稿已经完了,比较顺。做之前就很顺,写得很痛快,拍摄当中也很痛快。在沈阳拍“激情”,他们说当时零下35度,我就没觉得。我喜欢说话有哈气那种感觉,在画面上非常漂亮。我们也度过来了,没有谁说‘哎哟,这么难啊,怎么办啊!’大家都很快乐。你想小时候冰天雪地里玩,鼻子冻成那样,哈喇子都挂在这儿呢,怎么不说跑回家不玩呢?你快乐,这些就不是问题。当时跟摄影师强调的,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