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卢俊义-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顿饭成席,也少不了珍馐百味,待赵太公如同上宾。
  吴加亮把这封书信拿到手,随即就跟宋江商量了:送这封书信,一定要找一个东平府的人。为什么要找东平府的人呢?因为信是赵员外写的,送信的人应该是他家里的仆人,这个仆人也应该是本地人。如果派的不是东平府的人,说话的口音不对,容易露出破绽。梁山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南蛮北侉都有。随即就派人下去查找,找来一个家住东平府的孩子,叫他改着家人装束,罗帽海青,丝带靴儿,象个赵员外家里的家人。这个孩子把这封书信在身边收藏好了,随即就赶奔东平府。到了东门城门口一望,见城门口的门军盘查很严,凡是相貌不落堂,又不是本地口音的人,都查了又查,问了又问,而且只许出,不许进。这么说,这个孩子大概进不了城啦?不要紧,他有赵员外的书信在身上哩。门军把他一望,问:“你是哪块来的?”“我是赵家庄来的。”“你来作甚?”“赵太公派我来送信给董将军。”门军一听,晓得赵太公是董将军未来的丈人,对送信人当然不敢怠慢,更不敢不让他进城。为了小心,问:“书信在哪块?”孩子把书信取出来。门军一望,果然不错,是赵家庄赵太公写的。“好,你跟着我们走。”把他带到董平的住处,先叫他在厅上坐下子,有董平的手下人接过书信去见董平。董平听说是他家岳丈写来的信,把信打开来一望:啊呀!原来是未过门的夫人突然得了一病,来势凶猛,叫我请几位名医去诊治。是的呀,赵家庄地处乡村,哪里有好医生呢?这位岳父平时从不找我,既叫我找医生,大概小姐的病重得很哩。董平随即就命手下人去请了四位医道高明的老夫子,这四位都是本城有名的妇科。另外派了四个手下人和送信的这个家人,陪着四位老夫子先奔赵家庄,代小姐看病。他本人写了一封回信,叫送信的家人带给他的岳父。这封回信的大意是:“来书收到。得知令媛有病,心甚不安,特请四应老夫子先来代令媛诊治。因为目前梁山有一支队伍驻扎在城外,两军对敌,我此时不能随几位老夫子前来,要等今夜定更之后,方能抽暇前来探望,还要连夜回城。不周之处,伏望岳父大人见谅。”送信的孩子把这封书信贴身收藏。四位老夫子上了坐马,四个手下人在后头跟随,送信的孩子在前头带路,出了城,走了也不过十里路的光景,旁边树林子里头出来有百十个小大王,把他们一起接到梁山队伍的行营。到了行营里头,军师把事情告诉四位老夫子,接着就请他们到耳帐去陪伴赵员外,拿好酒好肴款待。对四个跟随来的官兵,也是以客礼相待。送信的孩子把董平写的这封回信交给军师。军师一看,欢喜不已。随即布置几位头领,带着孩子埋伏在路旁的树林里头,准备活捉董平。
  到了定更之后,董平单人独骑,悄悄出城,赶奔赵家庄去探望未婚妻。也不过走了一半路,时交二鼓。董平正朝前走着,忽然旁边树林子里头有人一声喊:“亮火!”暗藏的灯球篾缆走羊皮套子和硝磺筒子里头全摘出来了,霎时间灯火通明,如同白昼。王英、燕顺、郑天寿、扈三娘领马走树林子里头冲出来,扈三娘在董平的马后,把枪压在鞍山之上,嘴里一声喊:“好大胆的董平,看祖奶奶的法宝!”嗦啷啷啷哪……这句话听起来可怕了,“看祖奶奶的法宝!”其实并不是什么法宝,是一张绳网,就跟鱼网仿佛,不过绳子是红的,上面有二百四十个金铃坠脚。这张网就朝董平罩得来了。其时正在深更半夜,一片漆黑,忽然灯火烁亮,又是一片红光,说是什么“法宝”来了,董平武艺虽好,当时也吃了一惊,就准备溜了。随即把裆劲一沉,把马一领,就向前头一条平坦的大路上跑了。哪晓得没有跑多远,“不好!”董平晓得坏了,马的四只蹄子好象不是踏在平地上,就如同踏在棉花包上一样,软绵绵的。手一抬,”嗨——!”把马的偏缰一带,准备把马朝回领。要如果刚才不下裆劲,这时候来个回头马还可以,他下足了裆劲,马直朝前头奔,这时候到哪块回得过来呢?马没有回得过来,董平连人带马,呼嗤——就朝下坠了,下了坑了。这地方有三个坑,各有四丈多深,一丈多宽,四周都铲得平平的,形如峭壁悬崖。这叫“品”字陷人坑。啊呀!照这一说,董平掉下去就没命了?没得这话。我前书上就交代过了,这种埋伏分生死门两种。如果是死门坑,石灰垫底,铁刀、铁钎栽得密密麻麻,人和马掉下去之后,即便不被戳死了,石灰呛就呛死了。今天这些坑都是生门坑。坑的一周都是栽的木桩,上头绷的麻绳,绷成豆腐档子式。人、马掉下去,掉在网绳上头,既掉不下去,也爬不上来。这些坑是哪个挖的?是王英、燕顺、郑天寿事先挖好的,是专门为活捉董平准备的。董平连人带马掉下去,四只马蹄子就朝绳档里头一穿,马肚腹就搁在网上,马颠了两颠,晃了两晃。董平抬头朝上一望:“嗐——!”都急坏了。要跳,也跳不上去。这一来怎么办?这时候树林子里头出来百把个孩子,有的手里拿着畚箕,有的拿着扫帚,有的拿着大锹,嘴里还说着话:“老大哥,我们寨主、军师时常跟我们说:要广积功德,要修桥补路。你看,这条路上这么大的一个坑,不把它填平了,万一走路的人走到这块看不清,一下子掉下去,那就糟了!老大哥,我们来挑土填坑,挑土填坑咧!”董平在底下一听:挑土填坑?你家要绝子绝孙哩!你早不修桥补路,迟不修桥补路,偏偏在我掉下了坑的时候,你们来修桥补路了。这个坑用土一填,我不是成了活馅心了?“唗!好大胆的狗贼,你等可知道本镇董平在此——!”“啊咦喂,老大哥。我们来迟了,已经有人掉下去了!——喂!你这个人哪块没有长眼睛啊?这么大的坑,你就朝坑里跑啦?”董平心里怄死了:你家孙子才看见坑的!“唗!你等可知道董平在此?”“啊呀,老大哥。你可晓得他是谁?”“不晓得。”“他就是董平,小董儿!”董平一听。心里气啊:小董儿?这是什么话啊!我虽说不怎么样嘛,也有个四品的身份,居然直呼我小董儿!“唗!好大胆的狗贼,你敢胡言!”“小董儿啊,你不要摆身份了。我问你,你可要我们救你上来,你要我们救你上来,你要依我们一件事。”“依你们什么事?”“你要把手上的家伙丢掉。”“把家伙丢掉?那不行!”“不行啊?不行就填坑!”扒了一畚箕泥土,哗——朝下一倒,撒得董平满头满脸,颈项里都灌的泥。“嗐!瞎!且慢哪!”“怎么样?”“我就依你们。”说着,手一松,噔!噔!把双枪从网档子里头撂下去了。“没有了。”“腰里还有佩剑哩。”董平心里有话:我本来是想上去跟你们玩剑的,这一来玩不起来了。把佩剑解下来,噔!也从网档子里撂下去了。“没有了。”“嗯,行了。我们把挠钩放下去,你自己朝起钩。”“好。”这块从四面把挠钩朝下一放,董平就拿挠钩钩住自己身上的甲叶子、吞头,把身上前后左右都钩满了,两只手就抓住两根挠钩柄子。
  “你抓好啦!”“知道。”“留神啊!”孩子就望着旁边的人目中会了个意,慢慢地就把他朝上拽,就跟打井水差不多。离坑口还有丈把高,董平心里有话:我当真听你们摆布啊?现在离坑口还有丈把高,我一个纵步蹿上去,把身上的这些挠钩一下,你们不要以为我没得家伙,凭我董平空手夺你们的刀,还不是易如反掌?董平正预备朝上蹿,孩子们一望:“不要动,绳子要断了!”“啊!”董平心里有话:绳子要断了,我如果一拧劲,绳子不马上断吗?董平一吓,不敢蹿了。孩子们实际上是用的分神法,吓他的。“拽——!”“哎嗨!”大家用了一下猛劲,突然把董平朝上一提,朝坑外头一甩,上来有十几个孩子,把董平压在地下。在最底下的这个孩子喊起来了:“啊唷喂!小伙哎,不能再摞了,再摞,我的气要脱下去了!”“老爹哎,稍微忍住些个唦,不朝上摞,他就要爬起来了。”十几个孩子就象叠罗汉一样,一个压一个,先压住董平。其他的孩子就把他身上的挠钩下掉,然后孩子们捺住他的头和脚,把他的双手朝后一背,拿麻绳朝起一捆,把他扶了站起来,两口烁亮的钢刀架在他左右肩头。有两个孩子沿坑边挖的坡台下去,把绳网解掉,把董平的坐马跟双枪、佩剑取上来,而后挑土把坑填平了,以免随后走路的人再掉下去。这块孩子们把董平绰上了坐马,又着人送信到赵家庄,叫花荣带领五百人一起撤回大营。原先是怕赵家庄有人报信给董平,现在董平已经被抓住了,再围困赵家庄就没有必要了。王英等人带着孩子把董平押到大营,命人穿先报信给寨主、军师,叫孩子把董平搭下坐马,推推拥拥,直奔大帐。
  吴加亮在帐上一望:“哎——!大胆的狗才,哪个叫你们把董将军绳捆索绑的啊?还不赶快松绑!”“是!”虽然把绑绳松掉了,几个头领跟孩子们还在旁边看住董平,生怕他动手。董平立而不跪,高声大骂:“好大胆的狗贼!本镇既已被擒,听斩听剁!”“啊呀,啊呀呀!董将军,你误解了。我等这次发兵前来毫无恶意,因为早闻你将军大名,品艺俱佳,乃一筹英雄,而今朝廷昏瞶,纵容高、杨、童、蔡四大奸党,许多忠臣良将遭害,将军你不是没有所闻,一定比学生还要清楚。我们这一次发兵前来,就是为了让你将军能早脱险境,不至于有朝一日遭受迫害,请你到水泊梁山去共聚大义。为了避免二虎相争,定有一伤,学生不得已略施小计,把令岳丈赵员外诸到我们的营中,写一封书信,赚你将军出城。此事非他自愿你,万万不可怪你岳丈。冒犯之处,请你将军原谅。到水泊共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