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当时到北京的一个著名制药厂参观,发现他们的设备一
点也不比中美史克的设备差,而且国内企业的管理条文绝对不比国外的企业的管理
条文少,甚至还多。但在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方面中国企业确实
欠缺很多。当时我还想不明白,现在看来主要是一个宏观的机制问题;微观的做事
方式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企业的领导视野不够宽阔。
    在中美史克公司的几年是邹其芳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的时间,谈起那段历
史,邹其芳一改往常的谦谦之风,骄傲地笑了,他说:“在中美史克工作,最后我
把所有的老板都做成了我的部下。其实我这时的勤奋与努力,也是早先10年艰苦经
历之所赐,每个人在人生旅程中的任何一步都是息息相关的。”
    邹其芳在中美史克一直做到市场部经理,上边就是总经理了,他在精心的选择
中造就了自己绚丽又成功的人生。当年席卷全国的康泰克旋风就是经他一手操办的;
首开了国内感冒药品通过媒体进行营销的先河。为了把康泰克的品牌宣传出去,他
几乎是呕心沥血,而且还面临着很多人的反对。但他自有策略,只要反对意见没有
正式摆在桌面上,邹其芳就不去管它,如果摆在了桌面上就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
最终他顶住了重重压力、取得了成功。他说,做什么没有风险?如果怕风险,那什
么事也做不成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邹其芳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充实。他反观自己的
经历,发现自己虽然学英国文学出身,但在史克10年的生涯中涉猎广泛,做过生产,
干过物料管理,当过办公室主任;可是要给自己的企业生涯做一个中肯的评价的话;
只能说是“半路出家”。在中美史克8年,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视野开拓了,他开始
想一些超出原先自己的想象范围的事情,对管理的认识也更加清楚了,这尤其使他
认识到差距。在当时的外企,邹其芳是做的职位最高的一个,而且薪水非常可观,
的确是中国最早富裕起来的那种人之一。待遇也非常好,上到卫生部长,下到普通
的医药局长都对他非常客气,到哪里去,都会受到很高待遇,在很多人眼里,邹其
芳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代表。但内在的驱动力使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不满足,他明白:
几年后我也不能做到总经理,因为总经理都是国外派来的;同时我不是工商管理科
班出身;所有的仅仅是零七碎八的经验拼装;自己应该把工作的经验和理论串接起
来。当时只觉得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这种不满于现状的心理促使他始终在向更高的
目标冲刺。中美史克的总经理最终被邹其芳的精神和毅力打动,他没有再劝说邹其
芳,而是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在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日子,他终于见到
了经历风雨之后的绚丽彩虹。沃顿给他的人生插上了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
    当邹其芳处心积虑地想得到更大发展的时候,机会又一次来到了他面前。邹其
芳发现了欧美国家通行的MBA教育。他惊喜地感觉到,自己这 10年来在企业工作的
点点滴滴都可以用 MBA的系统学习串起来。于是他在37岁的时候萌发了去攻读MBA的
念头。很多朋友在听了他的想法之后都大吃一惊:你疯了吗?你没有想想你的年龄、
你的家庭?你毕业后你将40出头!但邹其芳说,每一次选择我都把自己推向绝地。
而且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年龄不是问题,泥瓦工都做过;还有什么更难的事情呢?
我在社会的最底层我都于过,还有什么事情我不能面对呢?
    他开始为到美国读MBA做准备,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重新钻入浓浓的学习氛
围中。中美史克公司总经理对失去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感到非常惋惜。他找到邹其
芳,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总经理说,你要不走,你想学什么,公司出钱让你到国
外学半年,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邹其芳却是一颗秤跎——铁了心。见说不动邹
其芳,总经理便说,那咱俩打个赌,如果你要走,今后是不会再回中国来的。邹其
芳的回答也非常于脆;我肯定还会回来,我的事业在中国!当时读MBA的中国人几乎
没有,这与中国多年来的教育理念很有关系,到现在为止,还是这样。而且中国人
学数理化在国外找工作比较容易,学MBA在国外找工作比较难。无形当中,邹其芳又
一次走在众人前面。他不知道自己究竟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未来;但即便前面是万丈
深渊,即便是悬崖峭壁、荆棘满布,他也只能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考MBA分为几部分,一部分是GMAT,一部分是出题让你写论文,同时还必须有人
给你写推荐信,另一部分是看你大学时候的分数,然后进行面试。几方面综合起来
择优录取。中美史克的总经理最终被邹其芳的精神和毅力打动,他没有再劝说邹其
芳,而是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因为美国沃顿商学院是美国最好的工商
管理学院;再加上史克公司总部在费城,有困难也可以方便一些,邹其芳选择了美
国沃顿商学院。凭着出色的考试成绩,再加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邹其芳跨入了
众多学子心向往之的沃顿。
    1990年的一天,邹其芳踏上了开往美国的班机,当时他的心情已经无从考证,
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一天,成了他开始实现人生第二次跨越的第一个坐标点。
    也许很多成功者都必须经过多次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到
达胜利彼岸,邹其芳刚到了美国便遭遇了挫折。因为昂贵的学费和巨大的开销,自
己从国内带来的在国人看来已经不菲的现金在美国无异于杯水车薪,以他刚到美国
的经济承受能力,他根本不能应付最起码的消费。邹其芳选择了推迟入学,并利用
间隔的时间打工填补经济上的不足。
    邹其芳以前也去过几趟美国,但因为那时是中美史克公司的职员,到了那里之
后,安排得非常好。现在邹其芳是以一个连学费也交不起的穷学生的身份来到了美
国,形势立马大变,没人搭理了,尽管以前的同事们也打电话问候,但已经没有以
前热情。他真正体味到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暂时的困难并没有难倒邹其芳,他最终
还是在史克公司市场部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做一些简单的报表、分析。市场
部的经理无论是经验、能力还是在史克公司的资历都没法跟邹其芳相比,但为了心
中的信念,为了将来的更大发展,邹其芳克服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在饱尝了寄人篱
下的滋味和卧薪尝胆的感觉之后,内心也变得更加坚强起来。尽管邹其芳坚信如果
自己做市场部经理完全比自己的上司要做得好,但为了求学,他又很知足,给你一
个工作已经不错了,好好干吧!当时薪水是二千多美金,对国内公费留学生来讲已
经不错了;但对于邹其芳还远远不够。
    赚钱有的是机会,但学习的机会可不是随想随有的。于是,在经济稍有缓和之
后,邹其芳便辞去了工作,正式开始了在沃顿的学习生涯。为了筹集学费和生活费,
他尝试了多种办法。一种方式是申请政府贷款,另一种方式是花信用卡。但申请政
府贷款必须要一个美国人给你做担保。当时邹其芳很有信心;认为凭着自己在史克
的关系,找一个担保人不是小菜一碟吗!当他跟几个美国朋友说起担保的事情之后,
他们尽管话说得很委婉,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做担保。尽管邹其芳非常恼火,但他没
有让怨恨在脑子里保持一分钟便开始重新想办法。最后的担保还是自己在天津外国
语学院的同学为他做的。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见过那位同学,但知道他在美国,已
经拿了美国绿卡。给那位同学打电话时,那位同学非常痛快:“行啊,你就寄过来
吧!”担保人就这样解决了。通过贷款邹其芳第一年就够了。但第二年仍面临着经
济的困扰,他开始用信用卡。在美国,信用卡你花得越多,银行越给你。比如给你
一张1000元的信誉卡,只要在每个月定期还一点就可以。别的公司发现你的信誉好,
也会贷给你。就这样,邹其芳接连花了几张5000美元的信用卡,从MBA毕业后,他一
共借了8万多美元。
    背负沉重的债务上学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邹其芳也是如此。
但他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活得很开心,关键在于看你追求什么,生活就是在不断的
追求中取得平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没有强弱之分,只是各得其所而已。既
然你追求了,你就要坚持下去。邹其芳坚定地坚持了下去,在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日
子,他终于见到了经历风雨之后的绚丽彩虹。
    如同经济上遇到很大困难一样,在学习上邹其芳同样遇到了很大阻力,东西方
不同的文化差异和教育理念,自己从来没有涉猎过的统计学、会计学等等都使他头
疼不已。但邹其芳始终不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他以中年人的韧劲、小伙子的拼劲
刻苦攻读;不放弃任何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头一年他基本上没有在12点以前睡过
觉。逐渐地,老师们、同学们都开始喜欢并尊敬起这个年纪偏大而劲头十足的中国
留学生。沃顿也给了邹其芳全新的感觉,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改变了以前对美国人的
看法。以前他因为工作的关系曾经接触过很多美国人,当时觉得他们懒散、能力不
高,好象没多大出息。当时他也产生过疑问,这样的美国人怎么能够让美国社会一
直朝前走呢?可是,在沃顿地发现,其实在美国社会中,存在一批特别勤奋、能力
特别强的社会中坚。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无处不在的创新精神。
    美国沃顿商学院一开学就让自己的学生有一个感觉:你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