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包拯听得一阵阵心凉,韩琦依旧毫无表情,但神态愈显镇定。

那厢间,富弼心中暗叹起来……韩琦这个人,智术太高明了,老包虽然也见事极明,但终究还是差他一筹。你道韩相公为何敢在君前力保将门?他就不怕官家以为他结党营私?他不怕,因为他是枢密使,总管天下军事,为武将们说话天经地义。但最重要一点,还是他看准了,官家不愿多生事这个心思,所以才放胆灭火。

都说富韩二相不结党、不营私。他福彦国这些年,是真不结党营私,但韩琦这些年来,却专门装好人,保了这个保那个,不知多少个犯了事的大臣,都被他硬保下来!可笑有些人以为只有沆瀣一气、拉帮结派才是结党营私,殊不知这么一保,被保的人衔恩铭骨,都死心塌地的成了他韩相公的人!

只是这样,要置国家社稷于何地?富弼想到这,就手脚发冷,亦愈发羡慕起当年文相公和庞相公的同心戮力来……

※※※

“富爱卿,继续说下去。”本来有些跑偏的话题,被官家拉了回来,而且将讨论范围,限定在裁军上,就事论事,不准借题发挥。

“是。”富弼定定神,低声细语道:“所谓削额不裁兵,就是现有的官兵一个不动,只将编制上的水分挤去。若是查出空额,只将其一笔勾销,对责任人则既往不咎。但日后,照实额发饷、拨付军需如数。”顿一下,他解释道:“这法子,不波及广大士卒和下级官兵,就起不来大乱子。而那些吃空饷的军官,已经捞了几十年、几代人,早就肥得流油,重孙子都挥霍不完,现在朝廷既往不咎,他们也该知足了。”

“若是还不知足呢?”赵祯问道。

“冥顽不灵之辈,”富弼双目一寒,从牙缝迸出三个字道:“杀、无、赦!”

妥协只是百般掣肘之下,用来赢得空间的手段,你道我富弼是吃斋的不成?!

往日里温文尔雅的宰相突然发作,大殿里顿时一片安静,再没人去挑战他的权威。

连韩琦,也缓缓垂下眼睑,显然这是早达成的协议。

赵祯细想之下,觉着这个主意不错。这些日子皇城司不断报来,说京城的斗殴、杀人、抢劫、纵火案件,都是平时的几倍,民心极度不稳,似乎还有人在暗中串联……他是真担心裁军会酿出大祸呀!

对朝廷来说,减空额之法,和裁军的效果一样,都可以减少开支,且不会触及到中低层官兵的饭碗,他们的眷属自然不会再闹事……想必这个方略一公布,京里的治安就能好很多吧。

只是,就像包拯说得,空额是那些将门的饭碗,背后还连着百官的利市,岂是想减就能减掉的?赵祯蓦然回到七年前,狄青在广南西路砍下的那三十颗人头。当时还是借着战争的掩盖,打碎了岭南将门的饭碗,却也让狄青在数年后遭到群起而攻之,险些被活活逼死。

此事依然分外凶险啊!赵祯掂量出了分量,望向几位相公道:“虽然说查清空额,只需对着花名册点人头,但此积弊已年深月久,办起来也很不容易吧……”

“是。”富弼点点头,沉声道:“老臣请旨担纲,一切责任,唯我是问!”

“相公还是不要越权,”包拯站起来道:“这本就是三司的事情,当由三司来办!”

“兵额之事,当属枢密院。”韩琦也站起身道:“臣恳请担此重任!”

“好了,你们都不要争了。”赵祯摇摇头温声道:“这是件招人恨的事,你们还能当几年官?总得为儿孙考虑吧?”

“陛下……”三位相公的声音发颤,官家是真为臣子考虑的宽仁之君。

“不用说了。”赵祯轻声道:“寡人想来想去,最合适的人选,还是这几个小子……”说着,他的目光投向了立在边上的赵宗实、赵宗绩、赵宗祐、赵宗谔和赵从古。

五人当时就凌乱了,不知道这算不算躺着中枪……虽然他们是站着的。

“你们最近不是喊着,想要跟绩儿一样历练么?”赵祯的笑容,慈祥又别有意味,似乎带着淡淡的嘲讽,道:“这次就是最好的历练。你们是寡人的从子,未来至不济也是个王爷,大宋朝谁敢动你们?”

几人都嗫喏了,尼玛,这可是把人往死里得罪啊……

“将来想要担负更大的责任,”赵祯又沉声道:“就得拿出你们的责任心来,不计谤誉,实心任事,让寡人看到你们的能耐!”

这一番似是而非的蛊惑,挠中了几个小子的痒处,一个个变得血脉贲张,就算是刀山火海,也敢闯一闯了!

“孩儿愿往!”

“孩儿遵命!”

“孩儿定然不负陛下所望!”

见五个宗子全都蹦出来请战,相公们的表情精彩极了……这怕是官家的报复吧?叫你们上杆子给我当儿子,那就别怪我拿你们当孙子用!用残了算你们倒霉,反正有的是想给我当儿子的。

“陛下请三思。”韩琦马上反应过来,劝谏道:“几位小王爷虽勇气可嘉,但兹事体大,弄不好会酿成大乱的,老臣恳请,还是让老成干练之臣担纲吧。几位小王爷还是从小事做起,慢慢历练吧……”

几位小王爷恨不得抱着韩相公亲一口,乃是俺亲爷啊……

富弼和包拯也劝说,还是换人吧。

赵祯却不为所动道:“寡人对他们有信心,你们有么?”

“有!”几个小王爷一起喊道。

“有就好。”赵祯点头笑笑道:“几位相公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这样吧,你们给他们配上得力的帮手,也就是了。”

“……”相公们还待说什么,却见赵祯摆摆手道:“今日就到这儿吧,寡人有点乏了。”

“是,臣等告退……”

“孩儿告退……”

※※※

待臣子们退下,赵祯久久不语,半晌才抬头问道:“老胡,太医们昨天怎么说?”

“启奏官家,冯太医和周太医,还有从宫外请来的钱婆子,一致诊断说……”胡言兑轻言细语道:“三位有身孕的娘娘中,两个怀得是龙子。”

“当真?”赵祯揪心道。

“确实是这么说的。”胡言兑小声道。

“啊……”赵祯长长舒一口气道:“我就说么,怎么可能一直是女儿呢?”说着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道:“这回,终于改过风水来了。”

胡言兑脸上却没什么笑,张张嘴,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赵祯看他一眼道。

“没,没什么……”胡言兑结巴道:“老奴只是听说,这种事,没生出来之前,是断不能生长的,否则……”

“笑话,寡人会那般不晓事?”赵祯大笑起来道。

胡言兑暗叹一声,不再言语。

第418章 空额(中)

就在玉津园奏对的同时,苏家人终于在陈家兄弟的陪伴下,回到了汴梁城。

“汴京城,别来无恙!”望着熙熙攘攘、人潮如流,市肆繁华、欢门如林的汴京城,苏轼激动的站了起来。

后面车上的女人们,都是第一次进京,尽管已经从男人们的口中,也在自己的心里,无数次描绘过帝京的繁华胜景。她们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人世间怎会有如此繁华美丽的城市?这就是我们即将生活的地方么?

苏洵却闭目摇头,喟然自语道:“三年不见京都,御街变了,习俗变了,民情也变得陌生了……”

无论如何,他们都结束了两个月的跋山涉水,抵达了最终的目的地。

陈恪为苏家置办的宅子,位于北城的富人区,靠近金水门,远离开繁乱的街道,距离皇宫也不远。这里原是一位尚书的旧居,那位尚书乃苏州人,好治园子,把这一处宅院弄成了江南园林。

大院占地约略有四亩之多,分前后院,后院为眷属住所,前院为宴饮会友之地。开前后两院的,是一个将近两亩的花园。假山水塘、莲叶接天,亭台楼阁、绿柳环绕,端的是一处大隐之所。

陈恪让周定坤满京城找房子,正好那位尚书致仕要回苏州老家,本来人家是不想卖给商人的,可听说主家是三苏时,便痛快的成交了。这座宅院按照市价,要十五万贯以上,但老尚书欣喜名园有主,竟只要了十万贯,算是半卖半送。

周定坤买下院子后,又请了京城最好的园艺工匠,略加修葺整理。家什用度都是现成的,又雇了十几名丫鬟老妈子,家丁狗腿子,便静待它的主人到来。

车队直接从大门开到轿厅,苏家兄弟下来,见置身于如此轩阔的庭院中,都有些愣神了。苏洵更是在看过之后,摇头道:“这不是我们小户人家,该住的地方。”便不让人把行李卸下。

“岳父此言差矣。”陈恪笑道:“苏家,可不再是小门小户。三苏之名,早就轰动京城,传遍天下,而且将来的名气还会越来愈大。你别这么看我,我不是拍马屁,事实上,多少人都在打听你们何时返京,我敢打赌,过不了几日,府上便会车水马龙、宾客盈门,不备个大点的宅子如何能行?”

“我住不起。”虽说不是拍马屁,但其实就是拍马屁,且拍得不着痕迹,竟让苏洵有扬眉吐气之感。但他怎会轻易改口?

“没关系,不用花钱。”陈恪笑道:“全当小婿孝敬岳父了。”

“无功不受禄。”苏洵摇头道:“何况,我不是你岳父……”但看到女儿那张可怜兮兮的小脸,他终究软了口气道:“至少现在不是。”

“马上就是了。”陈恪陪笑道:“何况,现在换别处也来不及了,岳父将就将就吧。”众人绝倒,这样的地方还将就?那什么地方不讲究?皇宫?

“哼……”苏洵哼一声,板着脸道:“这宅子多少钱?”

“没几个钱。”

“多少?”

“五万贯。”陈恪在打折价上又拦腰砍,却还是把老苏惊出一身冷汗:“这么贵,败家子!”

“孝敬岳父不计成本。”陈恪忙表态道。

“我现在出不起这个钱。”苏洵说着看看苏轼道:“子瞻,你写个欠条,这笔钱日后咱们连本带利的还。”

“唉……”苏轼心中苦笑,拿什么还?光靠他兄弟俩那点俸禄,怕是连利息都支付不起。

“还是算了吧。”陈恪道:“子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