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3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以文相公的智慧,不需要什么证据,他就能嗅到淡淡的阴谋味道……实在太巧合了,怎么可能在宫中刚刚爆出,大宋即将诞下皇子之际,就发生这种丑闻呢?再者,大宋的皇宫虽然守卫不算严密,可要想把一个男人运进去,给里面的妃子借种,绝对需要缜密的手法和强大的实力,试问,若那刘天王有这本事,怎会让那二百五似的油七,逃得活口呢?

如果这真是一场阴谋的话,那所有人都掉进了算计,也包括自己——放眼朝堂,就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爆料人。而且对方肯定知道,以自己的性格,绝对不会隐瞒不报,但也不会知无不言……

这种认知让他焦躁不已,在府中等了良久,那参军终于带着油七和一个闲汉来了。

“这人就是告发油七的。”参军指着那闲汉禀报道。

文彦博便盘问那闲汉,为什么要告发油七,那闲汉说,自己赌钱手太臭,欠了油七一屁股债。偶然听人说起,油七的钱财来路不正,谁要是去告了他,保准赌债不用换,官府还有赏赐。他觉着,油七是个外乡人,不坑白不坑、坑了也白坑,今早便去府衙告发……

听他说得合情合理,文彦博问道:“是谁跟你提的醒?”

闲汉茫然摇头道:“昨晚赌坊人多嘴杂,也忘了是谁说了一句。”这些赌徒,赌钱时眼里只有赌桌,身边就是站着天王老子,也不会放在眼里。

“人家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参军恼怒不已,他现在是越想越害怕,觉着自己都可能小命不保了。

“把赌坊的人都带来……”文彦博冷冷道:“就不信没人注意到!”

他坚信一点,这世上没有天衣无缝的阴谋,只要是人为的设计,无论再精巧,也会有蛛丝马迹留下……就算自己要报,也得把事情搞清楚了再说,如果草率上报,岂不让人笑话他文某人昏聩!

府尹大人一声令下,赌坊的老板、荷官、伙计、还有赌客,全都被带到了府衙。

文彦博也不用别人,就他和参军两人,一个个的仔细盘问,一个通宵之后,终于有了结果。

据赌坊老板交代,这几日,一直有几个素未谋面的外乡人在赌场耍钱。据一个赌客回忆,似乎那句话,就是其中之一所说,因为觉着不厚道,所以看了那人一眼,因而有些印象。

‘是了……’用温热的毛巾,敷在红肿的眼上,文彦博心中暗暗长叹。不用再去找那几个外乡人,也无从去找,他已经可以笃定,这是一场旨在消灭皇帝子嗣的阴谋,阴谋的设计者无比高明,一直隐在幕后推波助澜,不动手脚,不沾因果,就酿成了这场无以复加的丑闻!

只是,查出来又能怎样?对方对自己实在太了解了……没有证据的猜测报上去,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会让自己赔上未来。如果是范夫子那样的纯人,肯定毫不犹豫的去做,可平生只尽八分心的文彦博,是断不会做的。

文彦博满是自嘲的叹息起来。然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半晌,写了一篇简短的密报,亲手将凝在一根铜签上的漆棒,在烛台上烤熔了,糊上信封的封口。趁着烤漆未硬,他从袍袖里拿出自己一枚印章,盖了上去,接着又从书案的一个木盒里拿出三根羽毛粘在烤漆处。

做完这一切,文彦博又是长叹一声,道:“来人,八百里加急送汴京!”

……

上章是河南府,不是洛阳府,我写错了,更正。

另外,我可不想给一位令人尊敬的皇帝栽赃,但这一段历史,确实见诸各种史书,而且都不是野史。此事闹得相当之大,简直匪夷所思,让人无法理解,我只能推敲出一种还算可以说得通的过程。另外,我到现在,几乎没有杜撰过什么事儿,这是俺的本色,太懒,加上历史本身就很有戏剧性,所以看官不要说俺胡说八道啊。

第435章 哀莫大(上)

洛阳和开封之间,只有四百里而已,驿路如流星,朝发夕至。

是日暴雨倾盆,电闪交加,赵祯正在御堂中,与宰相们商定禁军清查空额后的安排……那么多空额查出来,不可能简单的一裁了之,相反,还得补上缺员,使禁军恢复战斗力。所以留多少、减多少,是个大问题,必然也会引起激烈的争执。

三司使自然想多裁一些,减轻财政压力。枢密院自然想多留一些,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而中书省则要帮着皇帝平衡两者,使结果兼顾国防与财政。

相公们争得不可开交,赵祯让御厨为他们备膳,吃饱喝足了好继续再战……相公们对此激动不已,有些人眼泪都下来了。这不是因为他们贱骨头,大宋朝是历史上最宠重臣的朝代,没有之一,什么样的恩典,都不会让他们动容,何况区区一顿御膳?

让他们激动的是官家的变化——怠政多年的皇帝,终于肯加班啦!这是要振作的信号啊!

相公们一边斯文的用膳,一边心潮澎湃道:‘大宋朝,终于要迎来转机了!’

赵祯也陪他们一起用膳,然而他的饮食很清淡,甚至不如大臣丰盛。对此,相公们曾经提出过批评,认为不合上下尊卑。但赵祯说,清清淡淡才是养生之道。大臣们说,那我们也陪着清淡。赵祯却不许道:‘别人会认为,寡人慢待了宰辅,令天下士人寒心。’

于是这副千古唯一的奇景,便在大宋朝上演了。

赵祯此刻已经略饱,正端着一碗二米粥,慢条斯理的喝着。突然见李宪从殿门外急匆匆进来,低声禀报:“洛阳八百里加急。”

相公们几乎同时停下箸、搁下碗。

“继续吃。”赵祯却淡淡笑道:“担大任者,当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这才对李宪道:“呈上来吧。”

“喏。”李宪应一声转出去,再回来时,身边跟着一个浑身湿透的信使,虽已擦干了身上,但每走一步,还是在御堂的地砖上,留下一个湿漉漉的脚印。

大宋规矩,非国之大事,不得动用八百里加急。而八百里加急,也必须要当着皇帝的面开封。

文彦博不可能不知道轻重,所以赵祯虽然面上淡定,心里还是缩成一团。

胡总管接过信,查验了封口和签押,确认无误后,才奉给官家。

赵祯接过来,拿起桌上的拆信刀,将封口裁去,掏出里面的信瓤,展开一看……

一道闪电划过夜空,风雨骤然间大了起来。暴雨挟着尖厉的呼啸声从远处、从四面八方刮进了殿门。御堂的窗户吱嘎直响,一道道纱幔呼呼乱舞,殿中的红烛、宫灯,也被吹得猛烈摇动,各种影子便跟着乱晃起来,就像是群魔乱舞。

尽管如此,相公们还是看到,官家的脸上血色全无,身子也微微颤抖起来,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那张信纸,就像要用目光将其点燃一般。

“关了,快把殿门关了!”胡总管低声对一种小黄门下令道。

守在御堂门口的几个小宦官,赶紧顶着风。从里向外费劲去关殿门。

※※※

好容易,顶着好大的风,宦官们终于把殿门关上,那狂暴风和雨刹时间被关在殿外,声音也小了很多。

灯影停止晃动后,群臣只见官家的表情恢复了平静,只是脸上仍一片煞白。

赵祯将那封信,缓缓收入袖中,吐出尝尝一口浊气道:“继续吧……”声音发颤发紧,显然在强作平静。

“天色不早,还是改日再议吧。”富弼就是再不晓事,也能看出官家是在强压着怒火,这种状态别说讨论国家大事了,就算好好说话也不可能:“官家早些歇息吧。”

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既然赵祯不说,他自然不会问。

“也好。”赵祯缓缓点头。

“臣等告退。”众相公便齐齐起身施礼,见赵祯微微点头,便鱼贯往殿门走去。

“包卿家你留一下……”众臣将要离开御堂时,赵祯又开口了。

包拯便站住脚,走了回去。

其余人则离开了御堂,来到垂拱殿门口。

廊檐下,一顶顶抬舆,一群穿雨衣的小黄门,已经在那里静候。官家体恤重臣,赐他们在皇宫乘双人抬舆……所谓双人抬舆,看上去就像是用两根杆子驾着一把椅子,谈不上多舒适,可比用双脚丈量地面,要轻松太多。

关键是,这是一份死后要写进墓志铭里的荣宠。

晴日,这些抬轿都是在垂拱门外等候,但遇到这种恶劣天气,他们会在殿门口迎接诸位相公,当然会在抬舆上加个防雨的罩子。

上轿之前,富弼回头望一眼已经紧闭上的殿门,深深叹了口气,转回头来,他望着韩琦道:“是不是有人捣鬼……”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让韩琦一愣,恰这时,一到闪电划过,天地间亮如白昼,照亮了相公们那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有的写满紧张,有的满是担忧,还有人眉头微蹙,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韩琦开口说了句什么,但正好响雷在耳边炸响,谁也没听清。待到雷声过去,他已经坐进抬舆里。

但富弼和他几十年的交情,仅看口型,就知道他说了句什么:‘天下下雨,娘要嫁人!’

“谁也拦不住么?”富弼不禁呆了。

※※※

北京、大名府,好一个响晴薄日。

赵宗实一声令下,那些被软禁起来的军官,可就遭了殃。原先虽然捞不着出门,可还能好吃好喝、三饱俩倒。这下子,连饭都不给吃,谁能受得了?一个个饿得爬不起来,眼看就顶不住了。

河北路的官员们瞧不下了去,本来看在你是未来皇储的份儿上,让着你,不跟你一般见识,怎么就蹬鼻子上脸了,一点面子都不给呢?

真以为没法对付你?简直是笑了个话。

于是两天之后,边境警讯四起,一本本奏报冒烟燎火的递到大名府,说辽人趁着宋朝军队不许出迎,大肆越过边界,烧杀抢掠。

赵宗实起先不为所动,但边患越闹越厉害,死伤失踪的人数节节攀升,甚至出现整村被屠的惨案……至少是这样报上来的。大名府的官员们,又整天在他耳边危言耸听,好像再不放人解禁,辽国人就会大举入侵,大宋便会亡国灭种似的。

赵宗绩这下慌了神,他倒不担心辽国打过来……辽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