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4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哪个是苏家送来的?”陈恪不禁暗叹一声,听说婚姻是人生的坟墓,老子得死两回啊!

“这个。”阿柔道。

“先戴这个。”

“那这个呢?”阿彩道。

“你们给我带好喽。”陈恪道:“等我从苏家出来再换上。”

“大人真奸诈。”两个倭女咯咯笑起来,旋即又想到个难题道:“可是回来时怎么办?”

“笨。”陈恪淡淡道:“人在谁手里,谁就是大爷……”

“……”倭女们登时无语,乖乖给她们大人换上苏家送来的吉服。

※※※

换好了吉服,天已经蒙蒙亮了,陈恪离开自己的院子,来到正院的宗祠中。

宗祠里,陈希亮一身整齐,肃立在祖先牌位前,陈愉、陈忱、陈慵、陈恂、陈慥五兄弟,侍立两边……大宋朝是很通人情的,兄弟们没有要务,都告了假,回来参加他的婚礼。

陈恪在堂下站定,向父亲行礼。

陈希亮点点头,便带着他并众子侄,行昭告先灵之礼。陈恪从父亲手中接过一杯酒献祭,跪拜祖先牌位后起身。

陈希亮便沉声训导道:“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

陈恪赶紧躬身答道:“喏。惟恐不堪。不敢忘命。”

陈希亮又嘱咐众子侄道:“小心护持,休要失礼。早去早回,壮我门户。”

“喏。”大郎带着四个弟弟行礼,然后簇拥着陈恪出了祠堂。

祠堂外的院中,迎亲的家什和人员,早已备齐。陈家在京城落户虽然只有几年,但亲朋好友还真不少。赵宗绩三兄弟、曹评一家、欧阳发兄弟、狄咏、杨怀玉一家、李简一家、蔡传富一家、涂阳一家、钱昇一家、李全一家,还有白雅铭带着一干一赐乐业人……满满的一院子。

见新郎官出来,众人一齐抱拳笑道:“恭喜恭喜。”

朝众人拱手还礼,陈恪笑道:“有劳诸位亲朋了。”

赵宗绩为他胸前披上大红的绣球,曹评牵过一匹通体雪白、披红挂彩的‘玉狮子’,另一手坠镫,笑道:“新郎官上马吧,休要让新娘等急了。”

“上马!”陈恪点点头,接过马缰,利索的翻身上马。

“奏乐!”担任礼赞官的欧阳发高声道。关于奏不奏乐,曾经发生过不小的争执,因为儒家认为音乐是跳动的,属阳,对属阴的新娘不合适。然而从五代开始民间却喜欢婚礼奏乐,士大夫们发现,比起悄悄的进城、打枪的不要,吹吹打打显然更符合喜庆的气氛。于是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士大夫们也不再遵守古礼了。

然而欧阳修认为,自己弟子已经是大儒,将来要垂范天下的,应该带头恢复礼仪,苏洵深以为然。但柳老爷子坚决反对,他认为不吹不打不热闹,结婚有个啥劲?

最后竟然惊动了官家,拍板道:‘结婚是个热闹事儿,不奏乐怎么行?’

于是,在乐队吹吹打打声中,一众迎亲的亲朋,便各拿花瓶、灯烛、香球、沙罗洗漱、妆盒、照台、裙箱、衣匣、青凉伞、交椅等物,跟着接新娘的花轿,浩浩荡荡跟着乐队出发了。

当然,陈家预备的花轿,有两顶。

陈家距离苏家和柳家都不算远,一路上都扎好了彩楼欢门,迎亲的队伍便顺着欢门,吹吹打打便到了苏家门口。

苏家的娘家人,早等在那里。其中除了苏轼的堂兄弟外,大多是嘉佑学社的一干同年……他们大都是上科或新科的进士,要么还在放假,要么是处于见习期,没什么政务,请假很容易。于是便集体告了假,前来京城参加陈恪和苏家妹子的婚礼。

曾巩曾布一家子、吕惠卿吕德卿一家子、王韶、章惇、邓绾、郏亶、林之奇、乃至张载程颐叔侄都来了……他们当官的地方,距离汴京太近,不来面上不好看。因为担心苏家人少,被柳家压过一头,这好几十号进士便全跑到苏家当起了娘家人,绝对撑场面。

此刻见到新郎官,众人嘻嘻哈哈的行礼,便将队伍迎进了苏宅。苏家门额上,横挂着一条彩帛,已被人扯裂下来。待陈恪进门后,众人便争着扯起了碎片,这叫‘利市缴门红’,连赵宗绩兄弟都上手去抢。

府中,苏家早已摆好宴席,款待前来迎亲的一行人,并分发红包。

陈恪则被请入了正堂,到一张放在床上的椅子上就坐,饮三杯酒,女家再遣人请他下来,连着请三次,才能把他请下来,这叫‘上高坐’。

陈恪下来后,赶紧向苏洵和他哥哥苏涣行礼,苏涣捻须笑着点头道:“明允得了个好女婿。”

“不成器的很。”苏洵板着脸道。

陈恪唯有诺诺称是。

待陈恪出来,迎亲的乐队便作乐催妆。

真要是这时梳妆打扮,黄花菜都耽误了。事实上,小妹也是天不亮便起床,像陈恪一样,拜过家堂并祖宗,听了苏洵的训导。便回到房中,巧妆画、铺两鬓,调和脂粉把脸搽。点朱唇,将眉画,一对金环坠耳下。金银珠翠插满头,宝石金步身边挂。

此刻,她穿着绣有精细的花鸟虫鱼的崭新红裙,华丽的裙服外还罩着一件纱制背子,腰间扎着一条蜀锦彩带,上面坠下一根长长的丝绦,丝绦上绑着两枚玉佩玉环,一枚玉佩吊在膝盖位置,另一枚玉佩坠在脚边……脚下是一双漂亮的尖尖红绣鞋。

好一个明艳不可方物的小新娘。

听到乐声,小妹紧张的绞着手里的帕子,朝姐姐和几个嫂子道:“我怎么怪害怕的……”

“怕啥,你姐才嫁过去几天?”史氏笑道:“轻车熟路,保准不出纰漏。”

这时候,外面已经在比拼诗词了。唐朝时,有专门的催妆诗,宋人风雅,自然要发扬光大。哪怕平民百姓家结婚,也会各请秀才助阵,以免输得太惨。如今,大宋读书人的菁华,倒有大半聚在此院中,自然无需人捉刀,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精彩!

“咱们出去吧,别耽误时间太长了。”八娘仍作新妇装,轻声道:“官家还要驾临呢。”

“你看看,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史氏摇头道:“这姐姐忘了是姐姐,光把自己当成嫂子了。”她故意绕来绕去,逗得众人一阵笑,苏小妹倒也不紧张了,站起身道:“走吧……”

“你看,又泼出去一盆……”史氏笑道,众人绝倒。

※※※

七姑八表牵着新娘走到门口,却不让小妹过去,而是唱着歌谣向陈恪讨赏:“新娘领出门,礼多方才好。此不比平常买卖。十万,绑一起才够!”

“自古以来,绅士不带金。”陈恪笑着抱拳道。话音未落,他身边的兄弟便奉上大把的红包。按说就可以把新娘接出来了。

谁知还有幺蛾子,史氏笑道:“久闻新郎官是智多星下凡,咱们有三道小题,答上来,新娘子接走,答不上来,对不起,我们还舍不得小姑子呢……”

第464章 兰畔照双衣(下)

“哈哈,这可就是班门弄斧了吧?”陈恪的一干同年起哄道:“我们仲方是青钱万选的大宋状元,莫说三个题目,就是三百个,有何惧哉?!”

一帮不安好心的东西,这是存心想看热闹呢。

众人哄笑声中,史氏笑道:“既然新郎官才思敏捷,咱们就不客气了。这第一个小题,便以堂上的龙凤烛为谜面,请新郎官对个对子。上联是‘龙烛画龙凤,龙引凤,凤引龙,龙引凤归偕白发。’”

此联为‘顶真’格联,首嵌‘龙烛’为题,又吉利又刁钻,登时引得女方众人喝彩起来。人们还纷纷询问,这是谁出的上联,史氏笑着一指个十四五岁、俏丽绝伦的少女,竟是那来当女傧相的王荁。

“这是谁家小娘,可真俊啊……”登时有色色的大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听说她爹是王安石时,全都目不斜视了。王圣人的女儿,那不就是圣女?谁敢亵渎?

王荁没理会那些苍蝇,紧盯着陈恪的脸,既想让他答不上来,又怕他出丑……昨日里苏家妯娌气鼓鼓回来,就把这笔账记在陈恪头上,决心今日好好为难他一下。这种事儿,苏小妹自然在行,但她是有计较的,坚决不肯支招。就在众姑嫂无计可施之时,王荁自告奋勇,出了三道刁钻却应景的‘小题’。

但现在她却有些后悔,我这不得罪了陈三么?要是他对不上来,落了面子,还不知怎么记恨我呢?我哥的事儿可怎么办?

她却是小觑了陈恪,也不看人家是在什么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陈恪目光一扫,望着喜娘手里,准备搬上车的绣花枕,一下子便对出下联来:

“鸳枕绣鸳鸯,鸳弄鸯,鸯弄鸳,鸳弄鸯舞庆齐眉!”

对得实在是巧妙,而且应景,众人轰然叫好。

陈恪这边的气焰嚣张起来:“快出第二题,我们赶时间呢。”

“这第二题,可更难了。我们填个曲子的上片,请新郎官给填出下片。”史氏说看笑对王荁道:“妹子我这记性,记不了那么多句,还是你来出吧。”她外憨内精,知道这题太难,万一得罪了陈恪,日后不好相见。

王荁暗翻白眼,但已是骑虎难下,只好甜甜一笑,美目盼兮道:“那好,请新郎官听好了。”便轻易朱唇唱起来:

“高空轻(青)云飞,林野风景天。萱草满地锦,黄昏横塘(莨蓉,即断肠草)前。

牡丹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该人厚朴,少年健。一见喜,于车前从容(苁蓉)交谈,海誓山盟愿过万年。托金针花牵线,由白头翁说媒,经苦参商人把婚事商谈。

路路通顺,无一人(薏仁)阻拦。八月中,择(泽)兰开之日成婚结凤鸾。”

她唱的正是陈恪所创的自度曲,清丽婉约,造诣非浅。听起来,是将新郎新娘相识相知,于今日成婚的事情唱了一遍,似乎平平无奇,然而在场的都是什么人?立刻听出此中的道道——每一句中,都嵌了一味或两味药材!

王荁唯恐陈恪对不上来,赶紧提示道:“这里面,一共有二十五味生药。”

所以陈恪不仅要唱出下片,亦要将二十五味生药嵌进去,还得应景才行。众人这个汗啊,这也太、太、太难了吧?谁能马上对出,那真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