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因为工期延迟,天又奇冷,结果冻死的民夫不下两三千之数。”韩纲畏惧的望着韩琦,道出真相道:“王爷忧虑这么大的死亡数字,与自己一贯的仁爱形象不符,担心遭到御史的弹劾。便有人自告奋勇说:‘殿下无需担心,工程么,哪有不死人的。你道次次都死那么几个?其实是有减数之法的’。”

“他们说把死亡民夫当作逃匿,便不算数了。我和王爷当时就担心,家属肯不肯答应。但他们信誓旦旦说没问题,说老百姓胆子小,出了这种事,官府不找麻烦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哪还敢找官府麻烦?”韩纲咽口吐沫道:“当时我们觉着有理,便没有再反对,谁知却出了这种事!”

“嗯……”韩琦双手抱胸,沉思良久道:“其实这种法子,也算是司空见惯了。”

“是啊是啊!”韩纲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

“是个屁!”韩琦翻脸像翻书一样,怒骂道:“人家都能把屁股擦干净,怎么你们就非得让老夫帮着擦屁股!”

“可能是这次人数多了点……”韩纲畏缩道:“听说齐州惯出土匪,不像别处百姓那么好吓唬。”

“白痴。”韩琦冷笑道:“肯定有人在背后主使!”

“啊?”韩纲瞪大眼道:“何出此言?”

“老夫说有就是有!”韩琦霸气四溢道:“不过赵卞那厮滑头得很,不会为我们出力,我写个条子给刑部,你去让你三弟走一遭,把那孙启功提到天牢里去,他自然会问出合适的口供!”

“是。”韩纲有了懂了,点头应下。

韩琦之所以对韩纲还算客气,是因为一笔写不出两个韩字。宋朝韩家分为相州韩氏和真定韩氏两大支。韩琦是相州韩氏,虽然如今呼风唤雨,但论起根基来却不如真定韩氏这样历代为宦的大族,韩纲的父亲韩亿乃是三朝宰相,兄弟八个皆在朝中为官,枝繁叶茂,门生故吏满天下,就连韩琦也需要他们的协助,才能牢牢掌控朝堂……

韩纲的三弟韩绛,乃是翰林学士权判刑部事,简单说来,就是刑部的老大。他从兄长那里得知韩相公的吩咐,便让韩纲先回去,然后命书吏移文开封府,完成提人的合法手续。却一直捱到天黑,才带着兵卒往开封府大牢去提人。

※※※

开封府大牢。

无论府州县衙,除了规模,牢房的规制都是一样的。通道,铁栅栏,石面墙地,铁栅门外有兵卒把守,进出牢房的通道只有一个,出口处有值房。今夜在开封府大牢坐镇的,竟然是府尹大人赵卞。

而在牢房里,开封府少尹陈希亮,亲自陪着那孙启功一起坐监,倒不是小亮哥犯了什么事儿,而是府尹大人担心孙启功死在牢里,故而出此下策。

赵卞心不在焉的翻看着手中的卷宗,眼角不时瞥一眼桌上的沙漏,只觉着时间前所未有的慢。

这时,铁栅门响了,赵卞霍然抬头道:“来了么?”

他身边的牢头听声音就知道不是,小声道:“应该是送牢饭的。”

果然,话音未落,便见几个狱卒抬着两只桶和一篮子碗筷进来。

“今天晚些开饭。”赵卞摇头道:“你们先出去吧。”

“这……”狱卒们都望向牢头,牢头赶紧摆摆手道:“没听见府尊的话么,快滚出去!”

待狱卒们抬着桶下去,赵卞自嘲的笑道:“王牢头,你是否暗笑本官过分胆小了?”

“府尊哪里话。”牢头陪笑道:“小心驶得万年船么。”

“不错。”赵卞说着搁下卷宗,拿起一份刑部的文移,叹道:“今晚老爷我,可得坐蜡了。”

“既然刑部要那孙启功,咱们求之不得。”牢头笑道:“反正他们提人合理合法,府尊把人一交,便因果不沾,清清静静了,还愁什么?”

“可惜啊……”赵卞苦笑道:“我没有两个孙启功,也没法把他分成两半。”

“啊?”牢头奇怪道:“府尊莫非还不舍得他?”

赵卞摇摇头,不想再说话,便闭目养神起来。

牢头也安静下来,在一旁小心伺候。

过了好一会儿,赵卞睁开眼道:“来了。”

牢头也听到细碎的脚步声,一眨眼,便见开封府的周推官进来,禀报道:“府尊,刑部韩大人亲自带人来了。”

“哦?”赵卞和韩绛是平级,都是以翰林学士任某职,按理应该出去迎接的,习惯性的起身,往外走了几步,他又站住道:“让韩大人稍坐,就说老夫,老夫出恭呢……”

“噗!”周推官一个没绷住,赶紧补救道:“换个雅一点的理由也无妨吧?”

“他知道老夫便秘。”赵卞摇摇头道:“别的理由拖不了那么久。”

周推官这个汗,只好出去敷衍韩绛。

大牢里,赵卞坐回桌案后,依旧拿起卷宗阅看,神色却愈加的焦灼。

牢头心道,府尊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人盼来了,却又拖延起来,还真是纠结啊。

等了盏茶功夫,周推官又进来,一脸同情的禀报道:“大理寺赵寺卿来了,还拿着中书省的签文,也要提那孙启功!”

“哦……”赵卞应了一声,反而从容下来道:“我就一个孙启功,让他们争去吧。”

那牢头这才明白,府尊大人说‘恨不能有两个孙启功’是啥意思,原来他早料到,今晚会出现这种‘二女争夫’的场面。高,实在是高!

※※※

前院客堂中灯火通明,刑部和大理寺的两拨来人泾渭分明。

作为大宋并列的两大最高司法机关,刑部和大理寺的分工,倒是与后世正好相反。明清时,刑部是初审机构,大理寺负责复审。在宋朝,是大理寺负责断决全国各地上报的案件,刑部负责复核大案要案。当然,两个衙门之间,依然是相互监督相互纠错的关系。

两边的关系素来就不太好,如今又狭路相逢,自然难免剑拔弩张……

先到的是刑部的人,韩绛正在客堂中悠然的吃茶等候。世家子弟的养气功夫了得,纵使心里长草,也能装出个安之若素来。只是当他看到大理寺卿赵概进来时,还是忍不住两眼瞪得好圆。

赵概身穿紫袍,腰缠玉带,徐徐进来,看到韩绛后一脸吃惊道:“子华老弟怎么也在这里?”

“愚弟有公干在身。”韩绛狐疑的望着赵概道:“倒是仁兄怎么也来了?”

“我当然也有公干在身。”赵概笑道。

“还真是巧了。”韩绛道:“赵府尹应该快出来了,仁兄一起等吧。”

“嗯。”赵概点点头,笑道:“老弟请坐。”

“仁兄请坐。”

两人便昭穆而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看上去要多假有多假。

好在赵卞没再便秘,很快出来相见。一路带着笑走出来,团团抱拳道:“对不住二位,在下来迟了!”

两人起身还礼,韩绛心说,好家伙,这泡屎屙了半个多时辰……

分主宾就坐后,赵卞问道:“不知二位深夜而至,有何公干?”

赵概和韩绛对视一眼,前者笑道:“子华先来的,让他先说吧。”

第554章 官司(下)

韩绛见赵概口头歉然,却没有一点回避的意思,不禁暗骂:‘这老混蛋,八成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不过他仗着有韩琦撑腰,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便起身抱拳道:“赵大人,之前刑部有移文,要提一名人犯过去,文书你都收到了吧?”

“收到了。”赵卞点头道:“韩大人稍坐,待会儿我便带你过去提人。”说完转向赵概道:“叔平老弟,你又所为何事?”

“呵呵,巧了。”赵概今天跟个‘巧’字耗上了,笑道:“下官也是来提人的。”

“是么?”赵卞一脸吃惊道:“未曾收到大理寺的文移。”

“下官也是刚接到命令。”赵概歉意的笑道:“这就补办手续吧。”

“也好。”赵卞看看周推官道:“你带赵大人去签押。”又对韩绛道:“韩大人,我带你去提那孙启功。”

“有劳。”韩绛起身刚要走,却听赵概一声断喝道:“慢着!”

“赵大人,你有何事?”韩绛有些愠怒道。

“敢问赵大人。”赵概却不搭理他,径直对赵卞道:“牢里关着几个孙启功?”顿一下,他皮笑肉不笑道:“还真巧了,我要提的人,也叫孙启功。”

“什么?”赵卞和韩绛都吃了一惊,只是一真一假罢了。

“还有这种事?”赵卞道:“大牢里只有一个孙启功,乃齐州人氏,这一点毫无疑问。”说着皱眉道:“看来二位要的是同一个人了,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我这边不会有错的。”韩绛断然摇头道:“这里有政事堂的条子,指名道姓要提状告庆陵郡王的那个孙启功。”

“我这边也不会有错。”赵概不甘示弱道:“我也有政事堂的条子,同样白纸黑字说明了,要提状告庆陵郡王的孙启功。”

赵卞接过两人递来的条子一看,不禁苦笑道:“我这就一个孙启功,总不能一分两半,让二位各带半片回去吧。”感情把那孙启功当成生猪了……

“怎么会这样呢?”韩绛突然醒悟过来,问赵概道:“你这是哪位相公的条子?”

“文相公。”赵概道。

“韩相公看过么?”韩绛追问道。

“这话说的,”赵概一脸好笑道:“文相公的批文,一定要韩相公看过么?”

“当然!”韩绛提高声调道:“韩相公是首相,他没看过的条子,谁敢盖中书省大印?没有大印的条子,做得了数么!”

“子华老弟是不是昏头了。”赵概皱眉道:“文相公分管政事堂下三房,其中就包括刑狱事。再说这又不是审决结案,只是按照朝廷法度,将案件由开封府转到大理寺而已。按照规制,只要有刑房的文移,有司就要照办,子华老弟当了十几年官,怎么连着都不知道?”

“何况,按例一应案件应该由大理寺接手,待本寺审理完毕,才转交刑部。”赵概接着道:“现在我们还没审,你们刑部急什么?”

“这……”韩绛被赵概一顿抢白,气得鼻孔冒烟,愤然道:“这是韩相公的意思,明日早朝,你可以当面去问个明白!”

“韩相公和文相公既然分掌政事堂,那么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