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第一枪-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差官老爷,请诸位多费费心,给我说上几句好话。说实在的,我家穷的连饭都吃不上,哪还有银子啊,求求你们了。”

  “不行!不拿银子你就跟我们到衙门去,到那里给你打板子问罪你就有银子了。”

  老头一见哀求不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又是一番苦甘地哀求。

  众差人如狼似虎,哪听得进老头的话呀,不由分说,抓住老头连打带骂:“你这个老东西,三句好话不如一棍子!”

  杨方在一旁看个明明白白,心里是又恨又气,实在忍不住了,喊了一声说:“住手,不许无礼!”

  众差人回头一看,喊话的是一个年轻人,红红的脸膛,青布扎巾,身穿青衣。问道:“你是干什么的?少管闲事!”

  杨方说:“天下人专管天下事!我问你,你们为什么打老头?你们是官府当差的,不能随便欺负黎民百姓啊!”

  “我们就是干欺负人的勾当,你管得着吗!你放明白点,大老爷我们是收捐的。”

  “请问你们收的是什么捐?”

  “夫役捐。”

  “要多少?”

  “七两。”

  “七两?他家里一贫如洗,连隔夜粮都没有,上哪去拿七两银子啊!”

  “正因为他穷,我们才要七两,他要是不穷,我们就要十七两了。”

  “怎么?这夫役捐还随便要吗?”

  “这是上支下派呀!”

  “官府要钱,也应当有个数哇,怎么能随便要呢?一会七两,一会十七两,到底是多少?”

  “要多少也不能告诉你呀,你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

  “官府要捐,你们借机搜刮民财,变本加厉,敲诈勒索,真是欺人太甚!”

  “哪个当你说的,就算是这样,你又能怎么样?要去见官吗,好,把他绑起来!”

  话音刚落,差人就往上闯,杨方一见他们动手了,立即飞起一脚,直奔差人的小腹踢去。这位当差的也是命该如此,杨方这一脚,就把他的尿泡给踢碎了。只听“哎呀”一声,那人倒在地上,一连打了两个滚就一命呜呼了。另一名当差的见事不好,便逃之夭夭了。

  老头吓得直往后退,杨方也觉着一愣,哎呀一声!这叫会打人打一顿,不会打的打一棍。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人命关天哪!

  杨方把尸体拖到村外的树林子里,急忙跑回家去。父亲到外头做买卖还没回来,只有母亲林氏在家。她一见杨方从外边慌慌张张地回来,神色也不对,问道:“孩子,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杨方一见再瞒也瞒不住了,只好实话实说,把方才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母亲林氏一听打死人了,只吓得惊魂三千里,魄散九霄云,立时面目改色:“方儿,你……你……”

  杨方说:“妈妈,都怪孩儿我一时气急,原想揍他一顿出出气,谁想一脚把他踢死了。”

  “孩子,自古人命关天,这事非同小可呀。咱们老杨家只有你这么一条根,那官府一定不能把你饶过,我看你不可在家等死,还是到外边逃命去吧,万一能躲过去,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啊。”

  “妈妈,孩儿到哪去为好呢?”

  “依娘之见,暂去登封县你姨家,到那里先躲过一时再说。”

  杨方寻思一会,说:“好,事不宜迟,那我就走了。”

  杨方说罢刚想迈步出门,忽然又转回身来,问道:“妈妈,我逃出去了,那你怎么办哪?他们抓不到我是不会饶了你的。”

  “只要他们找不到你,料想也不会把我怎样,孩子,你走吧,这回出外可不能再惹祸了。”

  杨方二次要走,林氏又把他拽回来,给他换衣服,带上盘缠。杨方难舍难离地与母亲告别,逃离家乡颍州,直奔登封。

  书中暗表,杨方的姨家姓张,姨父叫张大千,在登封县城里做买卖,家道小康,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这杨方一边走路一边寻思,唉,都怨我自己一时粗鲁,误伤人命。我这次出走,也不知是福是祸?我是走出来了,可家里的父亲母亲能怎么样呢?姨母,我曾经见过一次,可是,万一把事情败露出去,岂不连累了人家,唉,姨母家中也不是久居之地呀。

  杨方边想边走,无精打采。这一天来到登封县城,只见大街之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什么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士农工商,诸子百家,无所不有。再看那做买的做卖的,挑挑担担儿、压饸饹卖面儿、锔碗锔罐儿的满街遍巷,数不完的老叟、顽童、中年汉,看不尽的长女、少妇、年迈婆。

  杨方无心观赏街景,他按照母亲告诉的地点,打听姨家的住处。来到门口,举手扣打门环。不一会,门开处,出现一个年轻人,年相貌也不过十四五岁,上前问道:“你找谁家?”

  杨方回话说:“请问,这里可是张大千姨父的家吗?”

  年轻人说:“正是,张大千是我父亲,请问,你是何人?”

  杨方说:“我叫杨方,从颍州来。我父亲叫杨田,母亲林氏,我来此地是给姨父姨母问安来了。”

  年轻人一听,恍然大悟:“啊,原来是哥哥到了,我叫张玉,快请进,请进!”

  杨方说:“啊呀,原来是弟弟。”

  杨方随张玉来到院里,到了上房,张玉一挑门帘进屋说:“妈妈,你看谁来了?”

  林氏问:“啊,谁来了?”

  “颍州杨方哥哥来了!”

  林氏一听是姐姐的儿子来了,非常高兴,忙说:“快,快过来,我看看。”

  杨方上前跪倒给姨母叩头,林氏上前搀起,上下仔细打量杨方,只见他十七八岁,身材魁梧,眉清目秀,两只大眼炯炯有神。

  杨方起身,张玉过来拜见哥哥。三人归座之后,林氏问起家常之事,杨方一一回答,但是,他并没有露出自己是躲灾来的。姨父出外讨帐未归,从此杨方就住在姨母家里,闲着没事,每天张玉一起,早习文夜习武。张玉很钦佩杨方,看他练的武艺不错,问他:“你怎么会的武?”

  杨方说:“我从小练过几天。”

  张玉说:“我们这里城西北有一座嵩山,离县城三十多里地。山上有座庙,叫少林寺。那里的和尚们都会武术,听人说那是天下有名的少林派。”

  杨方听罢,好象不在意似的,随便点了点头。其实,他已经把这个事记在心上了。他想:人生在世,不能空活呀,俗话说: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有了武艺,为国报效,方能显出英雄本色。武艺要压人,必须拜名师访高人。在家时,就听师父说过,少林寺是学武的地方,那里有高人,我要能到那里去学学有多好啊。

  话说这一天,杨方和张玉商量,要到少林寺去走走。张玉早就有心要去,苦于无伴,经杨方这么一说,张玉是满心欢喜,说:“咱哥俩到少林寺去,一来看看寺院,二来烧香拜佛,三来看看那里师父们的拳脚武艺。”

  杨方说:“那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

  这一天早饭完毕,二人拿着香纸出城直奔西北少林寺,一路无书。

  话说来到少林寺,二人举目观看,啊!好一个幽雅的禅林,山门西边是塔院,高大的山门上边有一块匾,写着金黄黄“少林寺”三个大字,耀眼明光。不是初一十五,庙门不开。两个人仔细观看,但只见:

  深山古庙枕石峰,九霄云烟锁苍穹;

  盘根古槐枝丫瘦,巍巍劲松有风声。

  香柏青青千年翠,枫叶片片映山红;

  白鹤林中寻泉水,绿苔岩下知冬春。

  鸡犬不闻人迹少,飞禽走兽作宾朋;

  闲花野藤墙上走,院外落叶有数层。

  两个人边看边走,来到角门,只见从山下上来不少的和尚,每个人手里都提着手桶,那水桶有大有小,全不用扁担,都用手提,一只手一个,一个人提两只。走在头里那个和尚手里提着一对最大的水桶,这个和尚长得是身材高大,黑脸膛。杨方问张玉:“看见没,兄弟,他们吃水怎么不用扁担挑呢?用手提有多费劲哪。”

  张玉说:“我听人家说,他们这是练力气,不是为了吃水。”

  杨方说:“啊,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们是少见多怪呀。”

  两个人说着,就见这群和尚从角门里进去,时间不大,又都从角门里出来往山下去。两个人正看着,只见走过来一个和尚,光秃秃的头是新剃的,露出青虚虚的头发茬。脸色微黑,粗眉大眼,年纪也就在四十上下。身穿灰布僧衣,青裤子,高腰白袜青鞋,脖子挂着一串念珠。看见杨方、张玉,念了声:“阿弥陀佛,请问二位施主来此何干?”

  杨方说:“师父,我们俩人是从远方而来,想到此朝山拜佛,不巧山门不开,万望师父行个方便吧。”

  那和尚说:“阿弥陀佛,二位施主既是远方而一,我们就行个方便,请进吧。”

  这个和尚说着,把杨方和张玉从角门领了进去,然后到各殿去烧香叩拜,最后来到达摩堂,只见堂前四根红油漆的明柱,每根柱上都有一幅长联。上联是:达摩东来一字无,全凭心境用功夫。下联配:为救世人传真艺,笔尖蘸干洞庭湖。

  和尚把杨方和张玉领到里面,二人抬头仔细观看,堂中间是达摩老祖,两边是十八罗汉。杨方和张玉烧香叩头完毕,拿出五两银子做为香火钱,放在一个木头方盘里。参拜完毕,和尚他俩让进客房歇息。归座之后,杨方说:“今日多有惊动,蒙师父如此敬重,实在不敢当。”

  和尚说:“庵观寺院,行路的方便,请问施主贵姓?”

  杨方说:“不敢当,我免贵姓杨,叫杨方。他是我的两姨兄弟,姓张名叫张玉。”

  张玉起身,和尚点头说:“请坐,请坐。”

  说话间,早有小和尚献上香茶。二人吃完茶向和尚告别。和尚说:“此时天色正晚,行走多有不便,如不嫌弃,请二位委屈一夜,明早上路不好吗?”

  杨方点头,心想:此话正合我们心意。便说:“那又得多打扰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