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的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年那月的事-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邹晓风摆摆手说:“那小子心高气傲,来了一般人摆弄不了他,还是别打他的主意。再说咱曙光厂的家底就属技术力量雄厚,你们这批人还少啊?不缺他一个!”
  正说着话,李宪平推门进了屋,他见邹晓风也在这里笑了说:“范厂长的谱儿是够大了,出一趟远门,我们俩个老家伙全过来给你送行。”说完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抄过茶几上的一杯茶就喝。他还是过去的老习惯,好喝熟人的茶根。
  范建国笑笑说:“厂长来的正好,我正动员邹援朝来咱厂工作呢!”
  李宪平一挥手说:“援朝的心思我清楚,人家不愿意来并不是看不上咱这个厂,是不愿接受他那军阀父亲的管制,怕失去自由!老邹我没说错吧?”
  “扯淡!是我不愿他来,父子俩在一个单位有什么意思?我不是个领导还好说,他来了确实很不方便嘛!再说这小子傲得很,心里不一定看得上这个厂。”
  李宪平一笑说:“这你可就犯主观啦!人家援朝跟我一聊起曙光厂那是赞不绝口。成就明摆着嘛,全行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利润连续两年居第二位,这几年的变化还小啊!过一两年再把生产队东头儿那块地吃下来,又是一个变化。”
  邹晓风一摆手说:“好、好、好,你们要是非想要他,等我退下来再调他不迟。聊点儿别的。”他一指李宪平说,“你来这不会是专为谈邹援朝的事吧?”
  李宪平常听邹援朝背后说他父亲正闹更年期,一见邹晓风又犯了倔脾气,忍住笑说:“我找你俩真是有点儿别的事,霍希古和赵长江、何小波搞了一个调研报告给我,建议搞中密度复合板。他们说事先跟玉蓉打过招呼,认为是个方向。我不知道建国知不知道这事?我看到是个发展方向。”
  范建国说:“我听玉蓉念叨过这件事,听说小霍他们是下了功夫的,我觉得可行,也确实符合发展方向。现在看这个问题可能有些超前,但从我们国家木材人均占有率很低来看,大力发展人造板是迟早的事,先走一步的意义也许很快就能突现出来。依我看,他们这个建议还是很有眼光的。”
  李宪平做了一个强有力的手势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同意你的看法,这次你们出去正好是个机会,考察一下这种复合板家具的市场前景。等你回来咱们再专门研究一次。”他说完又冲着邹晓风颇为得意地说,“咱们的优势是什么不能忘啊,就是你常说的那个家底,技术力量。有了这么多的技术人才,还要有领先一步的指导思想才行。老邹,你说搞不搞?”
  “搞啊!守着那么多的技术人才不用干吗?当摆设呀!”邹晓风的情绪受到感染,也一下子显得兴奋起来。
  李宪平忘形地猛拍了拍邹晓风的大腿,哈哈笑道:“老伙计,当初咱们检的这个大便宜现在看来没错!”说完二人不约而同瞅了一眼范建国全大笑起来。
  范建国先是一愣,但很快也跟着会意地笑了。
  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以来,曙光厂这方面的工作尤为突出,“大跃进”那年进厂的那批知识分子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恢复了干部待遇。除范建国,王玉蓉担任了厂级领导外,另有十几位分别担任各车间、科室的领导,这些人当中先后已有九人入了党。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这部人的自身优势,两年前厂里专门设立了一个“技术开发部”,给了八个人的编制。用李宪平的话说,“技术开发部可以三年不鸣,但要做到一鸣惊人。”赵长江与河小波即是这个部门的副主任。赵长江在“清队”中没少吃苦头,落实政策后本想调开曙光厂的,是李宪平动员出霍希古、宋辉、韩启培等人做他的工作,最终使他留了下来。当初的那批人,算上最早离开的史丽云,正常调动的石国栋,离开曙光厂的总共才七个人,绝大多数留了下来,有几个人找的配偶还是本厂的女青年。
  李宪平内心有个愿望,就是希望在退下之前再建两座家属楼,帮助这些人改善住房条件。当初这些人是他当成“大便宜”抢来的,如今他们的命运已经与曙光厂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那天他在一篇报导中看见了这样一句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从心里喜欢这句话。三年前,周彦琪有意将他调到区工业部工作,他知道老领导的用意,老领导即将退休,工业部里又缺少一位能干的副部长。但他还是谢绝了老领导的好意,说就让我这一百多斤全交给曙光厂吧。周彦琪说给他一个星期的考虑时间,他也固执地谢绝了。他觉得自己离不开曙光厂,离不开曙光厂的人,他觉得自己在这里的使命还没有完成。这几年厂里的纤维板、胶合板、家具生产经过设备更新改造,虽已形成规模生产,但他依然并不满足,他还要做得更大些。
  跟往日一样,范建国进家门洗手的功夫,吴素梅就将炒的第一道菜端上了桌。估摸丈夫要回来的时候,她就不停地向楼下张望,直到看到他的影子或听到他的说话声才进厨房点火,每晚至少两个菜一个汤,事先全收拾好,她炒个菜也就两三分钟,年轻时她在食堂工作了多年,早练出了厨艺。她炒的什么菜范建国都说好吃,说她做的汤也比外边馆子的好。
  去年岁数一到,吴素梅就主动提出申请退休。退休前她是行政科的副科长,她在这个岗位上已干了多年,工作上尽职尽责,身体又好,领导上劝她再干两年,但她还是坚持退了下来。她觉得科里有年轻人,自己不能总占着位子,况且丈夫又进了厂领导班子,她可以全身心为丈夫做好后勤,让他把精力全用在工作上。她依旧不显老,尽管又有些发福,但脸色是红润的,甚至找不出什么皱纹,头发还是那么黑亮,穿着总是那么得体。她家里人的衣服总是她自己动手做,她设计出的样子家属楼里常常有人模仿。
  对她来说,节假日是她最幸福的时光,两个孩子的个头都像她的丈夫,望着这三个与她血肉相连的大男人的一举一动她都会感到快乐。她喜欢小儿子撒娇时猛地搂住她的肩膀晃动,就是晃疼了她也高兴。老二国荣的性格好说好动,像他的父亲,而国庆的稳重劲与内热外冷的性格很像她。
  孩子不在家的时候虽然冷清了一些,但夫妻俩无论在家待客还是两个人聊些家常都别有情趣。范建国的工作需要开夜车的时候,她会守在一旁织毛活相伴到很晚。她偶尔变个发型也会先征求丈夫的意见,她会说,老大,看看姐这样好吗?她跟丈夫常开玩笑说,她是拉扯三个孩子过日子。“老大”成了她对丈夫的爱称。她知道,人们夸丈夫福气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了她这样的好妻子。在这点上她相当自信。
  像往常一样,范建国出差需要带的东西妻子提前为他装进了旅行箱,并将装进了什么全列在一个小本子上,连为他准备了几块刮胡子的刀片都列得清清楚楚。这次出差因要与外商接触,吴素梅特意为他准备了一身西服,两条领带。范建国不喜欢西装革履,更不喜欢系领带,尽管他知道自己穿上西装十分精神,他还是讨厌西装,他觉得脖子上系上领带说不出来的难受,举手投足都不自在。他喜欢的是夹克衫一类的服装,觉得不受约束,穿上显得随便。这一点上,他和李宪平的习惯极为相同。
  吃过晚饭,范建国提起石国栋两口子闹家庭纠纷的事,将霍希古想拉上他一起帮助调解的意思也说了。吴素梅显得很为难地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尤其是因为前妻引起的矛盾不太好管。当初人家俩人分手也是迫不得以,如果真是那头儿想复婚,咱们向着哪头儿说?向着哪边都不好说。等你回来,找个机会把老石请过来坐坐,我给你们弄两个菜喝两杯,把情况搞清楚了再说吧。”
  范建国听了一笑说:“咱老两口儿又想到一块儿去了,我也是这个意思。”说得吴素梅也笑了。
  2.博览会“巧遇”昔日恋人,忆往事百感交集
             
  “十省市家具博览会”占满了整个展览馆的三层,北京展区设在首层,曙光厂的产品占了一个半展台,现代家具两组大型组合柜与别的厂家合占了一个展台,几件仿明代的红木家具单独占了一个展台,显得分外抢眼。
  这个红木家具展台的展品包括一座仿明晚期的紫檀大宝格,两件浮雕翻莲云头搭脑扶手椅则是仿清早期的,这类真品在故宫才能见到;另有几件仿明家具是花梨木制做的,一件陈列柜,一件长低柜和三件卧室家具及一件六角柜。这几件展品基本是一套客厅和一套卧室的家具。展品做工精细,用料极为讲究,透射出凝重高贵的气派,观后令人感到古意盎然。因用料要靠进口,且木价趋于上涨势头,曙光厂的硬木家具生产规模不大,李宪平为其总结的八字方针是,“精品配套,外销为主。”
  这次博览会的宗旨是以展促销,其展品是先展后销,谁看中哪件展品可以先交定金,将为期十天的博览会的最后一天定为正式交易日。此次博览会正值家具市场的黄金时期,门票虽算不上便宜但前来参观的人依然火爆,曙光厂两组大型组合柜没过两天就被人看中交纳了定金,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的经销商也有不少索要了材料。只是那些红木家具的展品因售价过高,三天过后尚无人问津,只有几家外商对其表现出兴趣,索要过材料。
  范建国这些天显得格外忙碌,除了洽谈生意上的事,还要与有合作意向的单位领导会吾,接待同行业领导的礼节性拜访,抽时间和工作人员一起站台解答问题。他和两位下属到了广州几天了,除了利用一个晚上去了一趟月秀公园哪儿也没去。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在各展台来回转。在三楼的展台,他见到了两件复合板的家具,其样式虽不令他满意,但他还是看了一个够问了一个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