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南齐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7南齐书-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终始之门,大赦升平之所起,律历七政之本源,德星守之,天下更年,五礼更兴,多暴贵者。升明二年十月一日,荧惑守舆鬼;三年正月七日,荧惑守两戒间,成句己。占曰‘尊者失朝,必有亡国去王’。升明三年正月十八日,辰星孟效西方。占曰‘天下更王’。升明三年四月,岁星在虚危,俳徊玄枵之野,则齐国有福厚,为受庆之符。” 
  今所记三辰七曜之变,起建元讫于隆昌,以续宋史。建武世,太史奏事,明帝不欲使天变外传,并秘而不出,自此阙焉。 
  ○日蚀 
  建元二年九月甲午朔,日蚀。 
  三年七月己未朔,日蚀。 
  永明元年十二月乙巳朔,日蚀。 
  十年十二月癸未朔,加时在午之半度,到未初见日始蚀,亏起西北角,蚀十分之四,申时光色复还。 
  隆昌元年五月甲戌合朔,巳时日蚀三分之一,午时光复还。 
  ○月蚀 
  建元四年七月戊辰,月在危宿蚀。 
  永明二年四月丁巳,月在南斗宿蚀。 
  三年十一月戊寅,月入东井旷中,因蚀三分之一。 
  五年三月庚子,月在氐宿蚀。 
  九月戊戌,月在胃宿蚀。 
  六年九月癸巳,月蚀在娄宿九度,加时在寅之少弱,亏起东北角,蚀十五分之十一。十五日子时,蚀从东北始,至子时末都既,到丑时光色还复。 
  七年八月丁亥,月在奎宿蚀。 
  十月庚辰,月奄蚀荧惑。 
  八年六月庚寅,月奄蚀毕左股第一星。 
  十年十二月丁酉,月蚀在柳度,加时在酉之少弱,到亥时,月蚀起东角七分之二,至子时光色还复。 
  永泰元年四月癸亥,月蚀,色赤如血。三日而大司马王敬则举兵,众以为敬则祲烈所感。 
  永元元年八月己未,月蚀尽,色皆赤。是夜,始安王遥光伏诛。 
  史臣曰:日月代照,实重天行。上交下蚀,同度相掩。案旧说曰“日有五蚀”,谓起上下左右中央是也。交会旧术,日蚀不从东始,以月从其西,东行及日。于交中,交从外入内者,先会后交,亏西南角;先交后会,亏西北角。交从内出者,先会后交,亏西北角;先交后会,亏西南角。日正在交中者,则亏于西,故不尝蚀东也。若日中有亏,名为黑子,不名为蚀也。汉尚书令黄香曰:“日蚀皆从西,月蚀皆从东,无上下中央者。”《春秋》鲁桓三年日蚀,贯中下上竟黑。疑者以为日月正等,月何得小而见日中?郑玄云:“月正掩日,日光从四边出,故言从中起也。”王逸以为:“月若掩日,当蚀日西,月行既疾,须臾应过西崖既,复次食东崖。今察日蚀,西崖缺而光已复,过东崖而独不掩。”逸之此意,实为巨疑。先儒难“月以望蚀,去日极远,谁蚀月乎”?说者称“日有暗气,天有虚道,常与日衡相对。月行在虚道中,则为气所弇,故月为蚀也。虽时加夜半,日月当子午,正隔于地,犹为暗气所蚀,以天体大而地形小故也。暗虚之气,如以镜在日下,其光耀魄,乃见于阴中,常与日衡相对,故当星星亡,当月月蚀。”今问之曰:“星月同体,俱兆日耀,当月之蚀,星不必亡。若更有所当,星未尝蚀。同禀异亏,其故何也?”答曰:“月为阴主,以当阳位,体敌势交,自招盈损。星虽同类,而精景陋狭,小毁皆亡,无有受蚀之地,纤光可满,亦不与弦望同形。”又难曰:“日之夜蚀,验于夜星之亡;昼蚀既尽,昼星何故反不见?”答之曰:“夫言光有所冲,则有不冲之光矣;言有所当,亦有所不当矣。夜食度远,与所当而同没;昼食度近,由非冲而得明。”又问:“太白经天,实缘远日。今度近更明,于何取喻?”答曰:“向论二蚀之体,周冲不同,经与不经,自由星迟疾。难蚀引经,恐未得也。” 
  日光色 
  建元四年十一月午时,日色赤黄无光,至暮,在箕宿。 
  二年闰正月乙酉,日黄赤无光,至暮。 
  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建元元年十二月未时,日晕,匝黄白色,至申乃消散。 
  永明二年正月丁酉,日交晕再重。 
  三年二月丁卯,日有半晕,晕上生一珥。 
  四年五月丙午,日晕再重,仍白虹贯日,在东井度。 
  六年三月甲申,日于兰云中薄半晕,须臾过匝,日东南晕外有一直,并黄色。壬辰,日晕,须臾,日西北生虹贯日中。 
  八年十一月己亥,日半晕,南面不匝;日东西带晕,各生珥,长三尺,白色,珥各长十丈许,正冲日,久久消散,背因成重晕,并青绛色。 
  九年正月甲午,日半晕,南面不匝;北带晕生一抱,东西各生一珥;抱北又有半晕,抱珥并黄色;北又生白虹贯日,久久消散。 
  建元元年六月甲申,日南北两珥,西有抱,黄白色。 
  永明二年十一月辛巳,日东北有一背。 
  三年十一月庚寅,日西北有一背。 
  四年正月辛巳,日南北各生一珥,又生一背。 
  十二月辛未,日西北生一直,黄白色,戊寅,日北生一背,青绛色。 
  五年八月己卯,日东南生一珥,并青绛色。 
  六年二月丁巳,日东北生黄色,北有一珥,黄赤色,久久并散。庚申,日西有一背,赤青色,东西生一直,南北各生一珥,并黄白色。 
  七年十月癸未,日东北生一背,青赤色,须臾消。 
  八年六月戊寅,日于苍白云中南北各生一珥,青黄绛杂色,泽润,并长三尺许,至巳午消。 
  隆昌元年正月壬戌,日于兰云中晕,南北带晕各生一直,同长一丈,须臾消。 
  永元元年十二月乙酉,日中有三黑子。 
  月晕犯 
  建元四年十月庚寅,月晕五车及参头。 
  永明元年正月壬辰,是日至十五日,月三晕太微及荧惑。 
  三月庚申至十三日,月三晕太微及荧惑。 
  五年二月乙未,自九日至是日,月三晕太微。 
  六年二月壬戌甲夜、十三日甲夜、十五日甲夜,月并晕太微。 
  永明元年十一月己未,月南北各生一珥,又有一抱。 
  月犯列星 
  建元元年七月丁未,月犯心大星北一寸,丁卯,月入轩辕中犯第二星。 
  十月丙申,月在心大星西北七寸。 
  十一月壬戌,月在氐东南星五寸。十二月乙酉,月犯太微西蕃南头第一星。庚寅,月行房道中,无所犯,癸巳,月入南斗魁中,无所犯。 
  二年三月癸卯,月犯心大星,又犯后星。 
  五月庚戌,月入南斗。七月己巳,月入南斗。 
  三年二月癸巳,月犯太微上将。 
  四年二月乙亥,月犯舆鬼西北星。丙子,月犯南斗魁第二星。辛未,月犯心大星,又犯后星。 
  四月壬辰,月犯轩辕左民星。庚子,月犯箕东北星。五月丙寅,月犯心后星。戊寅,月掩昴西北星。六月乙未,月犯箕东北星。七月癸亥,月行南斗魁中,无所犯。庚辰,月犯轩辕女主。八月庚子,月犯昴西南星。壬寅,月犯五车东南星。壬申,月犯轩辕少民星。九月丁巳,月犯箕东北星。壬辰,月在营室度,入羽林中。二十日,月入舆鬼,犯积尸。 
  十一月甲戌,月犯五车南星。十二月丁酉,月犯轩辕女主星,又掩女御。 
  永明元年正月己亥,月犯心后星。 
  三月乙未,月犯轩辕女主星。六月癸酉,月犯舆鬼西南星。八月乙丑,月犯南斗第四星,又犯舆鬼星。九月庚辰,月犯太白左蕃度。癸巳,月犯东井北辕西头第一星。 
  十二月丁卯,月犯心前星,又犯大星。己巳,月犯南斗第五星。 
  二年二月甲子,月犯南斗第四星,又犯第三星。 
  三月丁丑,月犯东井北辕北头第一星。四月戊申,月犯轩辕右角。六月丙寅,月犯东井辕头第一星。八月丙午,月掩心大星。戊申,月犯南斗第三星。戊子,月犯东井北辕西头第一星。 
  十一月庚辰,月犯昴星。丙戌,月犯轩辕左角。十二月壬戌,月犯心前星,又犯大星。 
  三年二月己未,月犯南斗第五星。 
  三月壬申,月在东井,无所犯。六月丙午,月掩心前星。八月丙辰,月犯东井北辕第二星。九月癸未,月犯东井南辕西头第一星。 
  四年正月癸酉,月入东井,无所犯。乙亥,月犯舆鬼。 
  闰月辛亥,月犯房。二月丁卯,月犯东井钺。三月乙未,月入东井,无所犯。七月辛亥,月犯东井。八月戊寅,月犯东井。九月辛卯,月与太白于尾合宿。丙午,月入东井。 
  十一月辛丑,月入东井旷中。辛亥,月犯房北头第二星。十二月己巳,月犯东井北辕东头第二星。辛巳,月犯南斗第六星。 
  五年正月丙午,月犯房钩钤。 
  二月癸亥,月犯东井南辕西头第二星。三月癸卯,月犯南斗第二星。六月乙丑,月犯南斗第六星,在南斗七寸。丙寅,月犯西建星北一尺。 
  史臣曰:《月令》昏明中星,皆二十八宿。箕斗之间,微为疏阔。故仲春之与孟秋,建星再用,与宿度并列,亟经陵犯,灾之所主,未有旧占。《石氏星经》云:“斗主爵禄,褒贤进士。故置建星以为辅。若犯建之异,不与斗同。”则据文求义,亦宰相之占也。 
  七月丁未,月行入东井旷中,无所犯。 
  八月壬申,月在毕,犯左股第二星西北三寸。九月戊子,月在填星北二尺八寸,为合宿。十月戊寅,月入氐犯东南星西北一尺余。 
  十一月戊寅,月入氐。十二月戊午,月在东壁度,在荧惑北,相去二尺七寸,为合宿。甲子,月在东壁度东南九寸,为犯。癸酉,月在岁星南七寸,为犯。 
  六年正月戊戌,月在角星南,相去三寸。 
  二月丁卯,月在氐西南六寸。三月乙未,月入氐中,在岁星南一尺一寸,为合宿。四月癸丑,月犯东井南辕西头第二星。壬戌,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