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尚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尚书-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7)'显'明。'民祗'臣民的痛苦。祗,通疷,病,痛苦。
(18)'保'安。'越'于。
(19)'诞'大。'惟'为。'纵'乱。
(20)'泆'通佚,乐。
     (21)'燕'通宴,宴饮。江声说:“纣为酒池肉林,使男女裸而相逐其间。故言大放纵淫泆于非法,以燕饮丧其威仪。”
(22)'衋'音xì。伤痛。
(23)'乃'他的。'逸'过失。
(24)'很'狠。
(25)'不克畏死'不能畏之以死。
(26)'辜'罪过,这里是“作恶”的意思。
(27)'罹'忧虑。无罹,不忧。
(28)'弗惟'不有。'馨香'远闻的芳香。
(29)'登'升。
(30)'诞'语首助词。
(31)'自酒'私自饮酒。
(32)'丧'丧亡之祸。
(33)'速'招致。
3

(1)'惟'思。'若兹'如此。
(2)'无'不要。'监'察看。
(3)'其'难道。'监抚'察看。抚,览。见《文选·神女赋》注。
(4)'曰'谓。'劼'谨慎。'毖'告。'献'贤。'殷献臣至宏父定辟'这四十四字都是劼毖的宾语。
     (5)'矧'又。下文二矧字,同。'太史、内史'都是史官。太史记事,内史记言。'友'同僚。
(6)'越'与。'百宗工'许多尊贵的官员。
(7)'尔事'你的治事官员。
(8)'服休'管理游宴的官员。'服采'管理朝祭的官员。
     (9)'若畴'你的三卿。曾运乾说:“若畴,汝之三卿,司马、司徒、司空也。畴,读如寿。《诗·鲁颂·閟宫》“三寿作朋”郑笺:“三寿,三卿也。”
(10)'圻父'司马,管理军事。'薄'讨伐。'违'违抗不顺。
(11)'农父'司徒,管理农业。'若'顺。'保'养。
(12)'宏父'司空,管理土地。'辟'法度。
(13)'矧'句首语气助词。'刚'强。'制'断绝,制止。
(14)'或'有。'诰'同告。
(15)'佚'放纵。
(16)'执拘'逮捕。
     (17)'其'将要。'杀'周初严禁群饮,违者杀。《周礼·地官》:“司暴掌宪市之禁令,禁其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搏而戮之。”
(18)'迪'通由,辅佐。《方言》:“由,辅也。”'惟'与。
(19)'勿庸'不用。
(20)'姑'暂且。
(21)'明享'明显劝奖。孙诒让说。
(22)'恤'怜惜。'蠲'免除罪过。
(23)'事时'治理这些人。事,治。时,是,这些。
(24)'典'常。'毖'告。
(25)'辩'使。'司民'治民的官员。
梓材
     【说明】本篇也是周公告诫康叔治理殷民的诰词。文中周公制定了治理卫国的一些具体政策,并且阐明了制定这些政策的理由,勉励康叔施行明德,和睦殷民,努力去完成先王未竟的大业。篇中周公用“若作梓材”来比喻治国要继续努力的道理,比喻鲜明,所以史官便用“梓材”二字作为篇名。
     本篇记录的周初治理殷民的宽大政策,对安定殷民起了重要作用,是研究周初统治殷民的重要文献。本篇分二段,第一段周公告诉康叔治理殷民的四项宽大政策。第二段周公申述制定这些政策的理由。全文首尾连贯,条理井然,是一篇完整的诰词。
【译文】
     1。王说:“封啊,从殷的老百姓和他们的官员到卿大夫,从他们的官员到诸侯和国君,你要顺从常典。
     “告诉我们的各位官长、司徒、司马、司空、大夫和众士说:‘我们不滥杀无罪的人。’各位邦君也当以敬重慰劳为先,努力去施行那些敬重慰劳人民的事吧!
     “往日,内外作乱的罪犯、杀人的罪犯、虏人的罪犯,要宽恕;往日,洩露国君大事的罪犯、残坏人体的罪犯,也要宽恕。
     “王者建立诸侯,大率在于教化人民。他说:‘不要互相残害,不要互相暴虐,至于鳏夫寡妇,至于孕妇,要同样教导和宽容。’王者教导诸侯和诸侯国的官员,他的诰命是用什么呢?就是‘长养百姓,长安百姓’。自古君王都象这样监督,没有什么偏差!
     2。“我想:好象作田,既已勤劳地开垦、播种,就应当考虑整治土地,修筑田界,开挖水沟。好比造房屋,既已勤劳地筑起了墙壁,就应当考虑完成涂泥和盖屋的工作。好比制作梓木器具,既已勤劳地剥皮砍削,就应当考虑完成彩饰的工作。
     “现在我们王家考虑:先王既已努力施行明德,来作洛邑,各国都来进贡任役,兄弟邦国也都来了。又是已经施行了明德,诸侯就依据常例来朝见,众国才来进贡。
     “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今王也只有施行德政,来和悦、教导殷商那些迷惑的人民,用来完成先王所受的使命。唉!象这样治理殷民,我想你将传到万年,同王的子子孙孙永远保有殷民。”
     【原文】
     1。王曰(1):“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2),以厥臣达王惟邦君(3),汝
若恒(4)。“越曰我有师师(5)、司徒、司马、司空(6)、尹旅(7)。曰:‘予罔厉杀人
 (8)。’亦厥君先敬劳(9),肆徂厥敬劳(10)! 
 “肆往,奸宄、杀人、历人(11),宥(12);肆亦见厥君事(13)、戕败人(14), 宥。“王启监(15),厥乱为民(16)。曰(17):‘无胥戕(18),无胥虐,至于敬寡
 ,至于属妇(20),合由以容(21)。’王其效邦君越御事(22),厥命曷以(23)? ‘引养引恬(24)。’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25)! 

     2。“惟曰:若稽田(26),既勤敷菑(27),惟其陈修(28),为厥疆畎(29)。若作室家,既勤垣墉(30),惟其涂墍茨(31)。若作梓材(32),既勤朴■(33),惟其涂丹飕(34)。
     “今王惟曰(35):先王既勤用明德(36),怀为夹(37),庶邦享作(38)”兄弟方来(39)。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40),庶邦丕享(41)。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42),和怿先后迷民(43), 用怿先王受命(44)。已!若兹监(45),惟曰欲至于万年(46),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47)。”
【注释】
(1)'王'指周公。
(2)'以'由。'达'至。《潜夫论·遏利篇》:“上以天子,下至庶人。”“以??至??”
当与“以??达??”句式相同。'大家'指卿大夫。
(3)'王'侯王。王国维说:“古时天泽之分未严,诸侯在其国自有称王之法。”'邦
君'国君。
(4)'若恒'顺从常典,就是不要变动。
(5)'越'语首助词。'曰'谓。'师师'众位官长。
(6)'司徒、司马、司空'都是官名。
(7)'尹'正,指大夫。'旅'众,指众士。
(8)'厉'杀戮无罪的人叫厉。见《周书·谥法解》。
(9)'敬劳'尊敬慰劳。
(10)'肆'努力。《尔雅·释诂》:“肆,力也。”'徂'行,谓施行。
(11)'肆往'往日,以往的事。《释诂》:“肆,故也。”'奸宄'犯法作乱。'历'俘
虏。《周书·世俘篇》作磿。
(12)'宥'宽恕,赦免。
(13)'见'泄露。《广韵》:“见,露也。”
(14)'戕'残害。
(15)'王'泛指君王。'启'建立。'监'诸侯。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所以诸侯称为监。
(16)'乱'读为率,《论衡·效力篇》引作率。率,大都。厥乱为民,大都为民。
(17)'曰'以下是王者建监的诰词。
(18)'胥'相。
(19)'敬寡'就是鳏寡。无依无靠的人。敬,通鳏。
(20)'属妇'《说文》引作“婙妇”,即孕妇。《说文》:“婙,妇人妊身也。”
(21)'合由以容'同样教导和宽容。合,同。由,教导。《方言》:“由,道也。”
以,和。容,宽容。《荀子·非十二子》:“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
(22)'效'教。见《尚书正读》。
(23)'厥'其。'易'何,什么。
(24)'引'长。'恬'安。
(25)'攸'所。'辟'通僻,偏也。
(26)'惟'思考。'稽'治理。
(27)'敷'布,指播种。'菑'新开垦的土地。
(28)'陈修'治理。《经义述闻》:“陈修,皆治也。”
(29)'疆'田界。'畎'田间水沟。
(30)'垣'低墙。'墉'高墙。
(31)'涂'当依《尚书正义》和《群经音辨》作。,终,完成。'塈'音xì,仰涂,
涂上泥土。'茨'用茅盖屋。
(32)'梓材'美材。(33)'朴'去掉木皮。'■'音zhuó,砍削。
(34)'涂'当作,完成。'丹雘'朱色涂料,这里指用朱色涂料涂饰。
(35)'王'王家。'惟'思考。
(36)'用'施行。《方言》:“用,行也。”
(37)'怀'来。'夹'通郏,洛邑。见《尚书易解》。
(38)'享作'享献和劳作。《尚书骈枝》:“作谓兴作,任劳役之事。”
(39)'方'国,与《周易》“不宁方”、《诗经》“不庭方”的“方”同义。
(40)'后'指诸侯。'式'用,依。'典'常例。'集'朝会。
(41)'丕'乃。见《词诠》。
(42)'肆'今。见《释诂》。
     (43)'和怿'和悦。'先后'指导。《诗·大雅·绵》“予曰有先后”,《毛传》:“相道前后曰先后。”'迷民'不服从的殷民。
(44)'怿'通。终,完成。《释文》:“怿,字又作。”
(45)'监'治理。
(46)'惟'思考。'欲'将。见《词诠》。
(47)'惟'与,和。
召诰
     【说明】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代理政事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自己归到群臣的行列。成王派遣召公重新营洛邑,随后周公也去了,经过视察和龟卜,周公认为洛邑是周王朝统治天下的适中地域。后来成王也到了,同意周公、召公的决定。于是召公率领各国诸侯拜见成王,并向成王分析了当前情况,赞美成王居住洛邑治理天下的决定,又勉励成王施行德政,爱护百姓,发扬光大文王、武王开创的业绩。史官记录营建洛邑的过程和召公的诰词,名叫《召诰》。
     王国维说:“此篇乃召公之言,而史佚书之以诰天下,文、武、周公所以治天下之精义大法,胥在于此。”(《殷周制度论》)这是研究周初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本篇分五段。第一段记述决定营建洛邑的经过。第二段说明天命不常,勉励成王敬重贤能。第三段赞美成王营洛治事的决定。第四段勉励成王敬德以求天之永命。第五段召公和诸侯人等表明拥护成王的心意。
【译文】
     1。二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