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大家大讲堂 作者: 钱穆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报·大家大讲堂 作者: 钱穆等-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举个例子,有人到过日本,说有许多事情很可怕,我说怎么可怕呢?他说你到日本的博物馆,就会发觉很多重要的日本画家都在做现代艺术,这结果甚为恶劣。但是我对这个人说,不要担心,日本有能力模仿别人,虽可能做出很多错误,但最终能够吸收好的部分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是已经重复地出现过的,日本人可以说真有了不起的能力,他们的确善于模仿,但他们吸收好的部分,而最后排除坏的部分,这其中有个实验时期,如果你单看这个实验时期,你会说日本可怕极了,正在摒除日本传统中所有好的部分了,但是他们不会那样的。 
  他们采用了中国文化,但他们并没有变成中国人,他们也模仿中国绘画,但他们只是将若干特别类同的部分,加以汲取,而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的日本艺术,他们的审美观足为世界之模范。 
  事实上应该遗憾的倒是中国,不少源于中国的好东西,现在你发觉是在日本发展得比在中国好了。我举个例,盆景,盆景源于中国,其意念源于中国,其方法也来自中国,用浅泥盆,这是在中国创始的。日本人拿了过去,加以发展,毫无疑问,他们已发展了日本的盆景艺术,而其成就比在中国能看到的盆景更高超,当然一方面也因为他们作了更好的宣传。所以现在,〃盆栽〃是日本名词,如果你讲盆景,很多西洋人便不懂了。 
  问:围棋也一样吗?   
  杨:无疑日本人下围棋比中国、包括台湾省的人都好得多,日本人民就是有这个特点,我想很值得其他民族去研究,去效仿。   
  我想这当中我们应学习的是,吸收别人的东西并不坏,但必须排除对你可能有坏影响或无用的部分,同时转变及模铸好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日本照相机完全控制了世界市场,德国人几乎已经放弃了生产。日本现正全力发展电脑工业,美国对此颇为担心。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日本人加入来竞争,他们会是一群极有力的竞争者。 
  问:你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独立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李约瑟①曾经做过详细的研究,我不是说他的分析一定对。他曾列举出一系列的因素,包括社会观念和经济结构等,但并没有完全回答这个问题。曾经有人问是否中国人的头脑不能与科学发展相适应?但是新中国和海外华人,近代在科学技术及其他很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使这个问题不再困扰中国人,而外国人也不再持以往那种讲法了。 
  问题很简单,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中国人的遗传因子在科学发展的各方面不会比世界上其他民族为低。   
  问:最近《新科学家》②周刊有篇文章,比较人种与智力的关系,文中指出,中国人及日本人在智力测验上面,通常都比白人为高,你对这结论的意见如何?   
  杨:很多智力测验的结果并不能尽信,而一般中国及日本的家庭是比白人的家庭更鼓励孩子们努力向学,这一因素不能忘记。但我可以在这个问题上作个补充。美国Westinghouse公司每年均从全国选出40名在科学课程中成绩超卓的中学毕业学生,给予奖金入大学。我收集了其中连续五年的名单,稍作分析。根据美国的人口统计,日裔及华裔的美国人各占美国人口约千分之三,但在该五年的名单内,华裔占百分七(十四名)日裔占百分之二(四名),由此看来,在美国的华人在科举方面的智力及成绩实在绝不比其他民族逊色。 
  中国语文的问题   
  问:我想请教另一问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好些名词,很难翻译成中文的,对这个问题杨先生你有什么看法呢?        
  杨:传统中国语文原来所没有的概念,中国都会订出新的专有名词,好像物理学不少新的专有名词都已经翻译过来了。   
  我告诉你我自己的经验,1944年的时候,我正要去美国,在等待签证期间,在中学教书,教中学代数,所用的是〃范氏大代数〃,我自己学微积分和代数用的都是英文课本,所以我起初任教的时候不知道那些专有名词的中文,而我的学生大多数不懂英文,但是,这个困难一两星期就解决了,把那些专有名词翻译成中文,很容易的,不少也译自德文、法文。 
  1971年我第一次回到中国的时候,在中国作了若干次讲学,都属于我的研究项目,不少是我在美国学的,我当时不知道它们的中文译名,但它们事实上已经给译成中文,而且有字典出版了。当时我不知道,所以我讲到某一个我不懂中文译法的名词时,就把它写在黑板的角落上,懂英文的人便告诉我它们的中文译名,所以大约一个小时以后,我在黑板角落上已经写下了大约20个名词,这大大有助于我的记忆,因为同样的名词重复出现,所以现在我用中文讲我的专题研究,已经没有困难。可以说这个〃困难〃并不是真正的困难。现在不少华人学者在中国讲学,在这方面也没有困难。 
  问:现在中国一片向外学习声中,有必要对中国本身的种种优点同样重视,但在这方面,中国当局有没有给予足够的强调呢!例如我越读英文就越觉中文好,构造方面比英文合逻辑,这便是应强调的优点之一吧? 
  杨: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说法。中国语言比之英文有优点,但并非在逻辑方面。不错高程度发展的文字有简化的现象,但我认为中文亦有缺点,便是缺乏严格定义的子句结构,比如在科学或法律方面碰到需要在子句中再有另一子句时,你会发觉很难译成中文,因为中文没有关系代名词,如that、which之类,使子句精确,所以一般只好写成两句句子,但法律上长句是可以更精确地作出定义,否则逻辑上便很可能被分裂了。所以在科学及法律上句子要有精确结构及句法,此为中文的缺点。 
  但中文用来写诗则极好,原因也如上。因为写诗不需要精确,太精确的诗是不好的。中文诗很少介词,如果想把中文诗译成英文诗而保持中国味道,则不要加入介词,有一个美国诗人安格尔,他太太是聂华芩,他们两人译毛泽东诗词,颇为成功,译成英文、法文,其他人为了译得像英文诗一些,便加入中文原文中所没有的介词,但安格尔夫妇意识到加了介词便改变了意境。 
  就像抽象派画。西方画起初比较精确,后来他们发觉精确不一定好,所以出现了抽象派画。写诗也是。我想中文有好处有坏处,我认为应倡导把欧洲语言中比较精确的句子结构,其中若干特色,引入中文句子结构中去。 
  女作家於梨华,颇为受欢迎,她住在纽约州。她是台大毕业的,后来念UCLA,如果你读她的小说你会发觉她的句子结构比起巴金老舍等30年代著名的作家不同,原因在于这些30年代作家的写作根底是古典中文,而古典中文写作不擅长于逻辑性,不长于构句的严谨性。而於梨华,明显地大量借用了英文句子结构。我想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作家采用这种句法,未来的中国语文将受影响。除此以外,有没有可能引入其他好的,例如相当于关系代名词的句构呢?这要语言学家去研究了? 
  英文可说是最多语汇的语言之一。好处是可以表达更复杂的内容。中文另一缺点是字典排列不便及缺乏简单打字机,我认为这值得研究,是否中文最终要罗马化的可能性。不过这不是未经彻底研究而能作出的决定,否则一下子会带来混乱。 
  一个极好的反例是日本借用中国语叫汉字,已经成了日文的一部分,他们曾经有过摒除汉字运动,但没有成功,所以他们大约用1000多个汉字。从前他们写诗用汉字,现在也写没有汉字的诗,也有两者都用的。以前他们写诗全部用汉字时,读诗时由于日本句法不同,要用数字1234标出次序,是很滑稽的勉强的办法。 
  我想中文的改革,如果发生这种混乱的情形,便当绝对避免,如何避免当然就要在改变前认真地研究。   
  问:至于用拼音又如何?它是用字母去直接译中文的音,是否就可能既实现字母化又能保存中国文字的特征?   
  杨:用拼音有些难题,第一是用单音还是复音呢?第二是中国字有很多同音异义的字。第三是假如用了复音字对于字的来源就变得不清楚了。第四是如何翻译古书的问题。第五是方言的问题。 
  我认为如果要实行汉字完全拼音化,先应作学术研究方面的小规模试验,然后较大规模的实验,例如,可放到一个市去实验数年,然后再全国集体讨论后,才作最后决定。   
  ①Joseph Needham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I…V。c。u。p。   
  ②H。EYSENCH;S。POSE;〃Race;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 〃New 
Scientists〃;Vol。83;No。1146(15 March;1979);849…852。   
  (记录:孙丽珂 陈发霖 谭剑雄)            
  白先勇:眉眼盈盈处21世纪上海、香港、台北承担融和中西文化的重要任务   
  题按:自1998年9月以来,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定期主办文化沙龙,邀请香港学界、文化界的朋友一起谈论大家关心、感兴趣的文化话题。沙龙聚会每次定出一个讲题,邀请一人主讲,并与各参与者自由讨论。1月20日晚的沙龙聚会,张教授邀请白先勇先生做主讲人,聚会约从8点半开始,到11点结束。各嘉宾围绕着〃21世纪上海、香港、台北承担融和中西文化的重要任务〃畅所欲言,从白先生及各方精彩的言论中,虽可见这三个城市各有缺点,但又体察到它们的潜质与魅力,不禁教人联想起宋王观的词句:〃眼是水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哪边去,眉眼盈盈处。〃故本刊特别选载沙龙的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白先勇:说真的,这次有点来去匆匆,而且在城大刚作了个演讲(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