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 作者:张爱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梦魇 作者:张爱玲-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送给上座的南安太妃。侍妾在隆重的大场面上露脸,这是书中仅有的一次,不论是否合适,反正可以断言贾蓉如果有妻,一定由贾蓉妻递给尤氏,像除夕祭祖的菜(第五十三回)。第七十一回属于X本,显然到了X本已经没有贾蓉继室这人物,删掉了。

    第七十一回有改写的痕迹。下半回鸳鸯向李纨尤氏探春等说凤姐得罪了许多人,再加上女仆挑唆──指邢夫人听信谗言挫辱凤姐事:“……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庚本第一七一一页)但是她明明刚才还在告诉贾母:

    “……那边大太太当着人给二奶奶没脸。”贾母因问为什么缘故。鸳鸯便将缘故说了。

    ──第一七零九页固然人有时候嘴里说“不说”又说,也是人之常情,却与鸳鸯的个性不合。

    凤姐受辱后,琥珀奉命来叫她,看见她哭,很诧异。凤姐来到贾母处,鸳鸯注意到她眼睛肿,贾母问知为什么老钉着她看,也觑着眼看。凤姐推说眼睛痒,揉肿的,否认哭过。鸳鸯后来听见琥珀说,又从平儿处打听到哭的原委,人散后告诉贾母:“二奶奶还是哭的,……”等等。如果贾母凤姐鸳鸯没有那一段对白,鸳鸯发现实情后就不会去告诉贾母。

    若要鸳鸯言行一致,就没有那段关于眼睛肿的对白,光是琥珀来叫凤姐的时候看见她哭,回去告诉鸳鸯,鸳鸯又从平儿处问知情由,当晚为了别的事去园中传话,就把凤姐受气的事隐隐约约告诉尤李探春等。

    关于眼睛肿的对白,以及鸳鸯把邢夫人羞辱凤姐的事告诉贾母,这两段显然是后加的,虽然使鸳鸯前言不对后语,但是贾母凤姐鸳鸯那一小场戏十分生动,而且透露三人之间的感情。

    所以第七十一回是旧有的,X本改写下半回,上半回庆寿,加元妃赐金寿星等物──原文元妃已死──又用贾珍妾配凤代替贾蓉妻。下半回添写的鸳鸯告知贾母一节,下页就有个(犭彳壬)“字(庚本第一七一零页),X本的招牌。

    第七十五回是一七五六年定稿,回前附叶上有日期。第七十四回上半回有两个“(犭任)”字(第一七六八、一七六五页),此回当是X本添改,漏删回末套语,再不然就是一七五六年又改过,所以恢复了回末套语。

    第五十四回末行的“(犭任)”字,显然是第五十四、五十五合回在X本份两回的时候,自“旷”改“(犭任)”。同回又有个“(亻狂)”字,是元宵夜宴,三更后挪进暖阁,座中有“贾蓉之妻”(第一二七五页第四行)。

    贾母笑道:“我正想着,虽然这些人取乐,竟没一对双全的,就忘了蓉儿。这可全了。蓉儿就合你媳妇坐在一处到(倒)也团圆了。”因有媳妇回说开戏……

    ──第一二七五至一二七六页贾母不要戏班子演,把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叫了来。文官等先进来见过贾母。

    贾母笑道:“大正月里,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亻狂)亻狂)”
    ──第一二七六页第七行这一段如果是诗联期或诗联期后改写的,所以用“(亻狂)”,怎么会不删掉“贾蓉之妻”?只隔几行,而且是书中唯一的一次着重写贾蓉有妻,不光是点名点到她,容易被忽略。此处的“(亻狂)”字,只能是“旷”一律改“(亻狂)”的时候,抄手改的。

    第五十一至六十回编入一七六零本,保留这十回本原有的封面,只在回目页背面添了三行小字,等于打了个印戳,显然是一个囫囵的十回本收入一七六零本,没有重抄过,也没有校过,所以这十回内独多“贾蓉妻”。这十回内一律改“(亻狂)”,不会是一七六零年改的。这十回当是诗联期或诗联期后才收入十回本,在那时候重抄,一律改“(亻狂)”。

    X本只改了第五十四、五十五两回之间的分回处,而贾母与梨香院的女孩子们的谈话在第五十四回中部,因此仍旧是“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旷旷?”收入十回本的时候“旷”改“(亻狂)”,但是同回回末的一个“旷”字,已经由X本在分回的时候改“(犭任)”。抄手只知道“旷”改“(亻狂)”,以为“犭(任)”是另一个字,就仍旧照抄。这是此回的“(亻狂)”字唯一可能的解释。

    第七十一回也是“(亻狂)”、“(犭任)”各一,原因与第五十四回相同,不过改“(亻狂)”更晚些。此回贾母寿筵上传递戏单的贾蓉妻,X本改为贾珍妾配凤,下面一段不需改写,席散王妃游园,就有个“旷”字没改(庚本第一六九四页第一行),此回收入一七六零本,重抄的时候改“(亻狂)”。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凡例》。因此写元妃之死这等大事,重心也只在解散梨香院供奉元妃的戏班,一部份小女伶分发各房,正值当家人都到皇陵上去守制,赵姨娘众婆子等乘机生事,与这些小儿女吵闹。第五十八回改掉元妃之死,也只消改写回首一段与散戏班一节。回首老太妃丧事,“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书中并没有一个许氏,这里没称她为“贾蓉妻”,光是一个“许”字,大概没引起作者注意,所以没删掉。一两页后遣散戏班一段,稍后有个“(亻狂)”字,显然X本只改到解散戏班为止,因此底下有个“旷”字没改成“(犭任)”,直到收入十回本的时候才改为“(亻狂)”。

    当然此回一定有悲恸的文字删去,上一回宝玉生病,本来已经“大好了”,这一回却又“未愈”,总也是因为受打击的缘故。下一回宝玉迎接贾母等回家,见面一定又有一场伤心,需要删掉两句。但是这两回的主题都是婢媪间的“代沟”。

    第六十回赵姨娘向贾环说:“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撞尸”是死了亲人近于疯狂的举动,形容贾母王夫人等追悼老太妃,绝对用不上,只能是说元妃丧事中,死者的父母、祖母。“挺床”,在床上挺尸,乍看似乎是指凤姐卧病,咒她死,但是凤姐一同送灵去了,第五十五回的病显已痊愈。“挺床”只能是指元妃,由于“停床易箦”的风俗,人死了从炕上移到床上停放。从这两句对白上看来,第五十八回改掉元妃之死,并没有触及下两回。因此第五十九回也没有改掉贾蓉妻,仍旧有“贾母带着贾蓉妻坐一乘驼轿”。所以第五十九、六十两回都有“(亻狂)”字──X本未改的“旷”字,收入十回本的时候改“(亻狂)”。

    “(犭任)”是X本采用的,自“旷”改“(亻狂)”的中间阶段,这假设似可成立。

    至于第十回的“(犭往)”字,这许多五花八门的写法中,只有这“(犭往)”字与《谐声品字笺》上的“(亻往)”字有“往”字旁。作者采用了《字笺》上的另一写法“(亻狂)”。白文本除了这一次,始终用“旷”。此处尤氏叫贾蓉吩咐总管预备贾敬的寿筵,“你再亲自到西府里去请老太太大太人二太太和你琏二婶子来(犭往)(犭往)。你父亲今日又听见一个好大夫,业已打发人请去了。……”(第二三二页)一七六二下半年改写第十、十一回,补加秦氏病。“(犭往)”字下句就提起冯紫英给介绍的医生,显然这一段是一七六二年添写的,距诗联期(约一七五五年)注“(亻狂)”字已经有七八年了,因此对“(亻狂)”字的笔划又印象模糊起来,把《字笺》上两种写法合并,成为“(犭往)”字。

    第十一回贾敬生日,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到东府来。席散,贾珍率领众子侄送出友,说:“‘二位婶子明日还过来旷旷。’……于是都上车去了,贾瑞犹不时拿眼睛觑着凤姐儿。”这一段显然是加秦氏病之前的原文,所以仍旧用“旷”。可见贾敬寿辰凤姐遇贾瑞,是此回原有的,包括那篇秋景赋,不过添写席上问秦氏病情与凤姐宝玉探病。

    第五十一至六十回这十回本原封不动编入一七六零本,不会是太早的本子。但是十回内倒有五回有贾蓉妻,又有书中唯一的一次称都城为长安。从这十回内“(犭往)”。“(亻狂)”的分布上,可以知道自从X本改掉元妃之死,没再改过,显然这十回是保留在X本里面的早本,大体未动。

    这十回只要删掉回目页背面“庚辰秋定本”那三行字,再“(亻狂)”都改回来改成“旷”,就是X本。至于为什么格式与X本头五回不同。我们已经知道回目后批怎样演变为回前另页总批,因为一回本上可以后加附叶,较便。但是为什么书名也不同?这十回本封面与回目页上的书名是《石头记》,X本头五回──即甲戌本头五回──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一向都以为甲戌、己卯、庚辰本的书名都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重”作“不止一次”解,可以包括二、三、四次。所谓“四阅评本”是书贾立的名目。但是庚本回目页分明注重区别评阅次数,四评后书名《石头记》,不再称《重评石头记》。

    后人加的题页不算,书中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标题的有下列三处:一甲戌本《凡例》、第五、第十三、第二十五回第一页;二庚本每回回首第一行;三庚本十六张典型回前附叶,来自X本──第二十一回的那张多年后补抄的不算。

    甲戌本《凡例》与第五回的第一页是四回本X本第一、二两册的封面。甲戌本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都是配合那两册四回本重抄的。这后八回虽然为了编者的便利,改变总批格式,此外都配合头八回,好凑成一个抄本。因此第十三、第二十五回回首仍旧袭用X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至于庚本每回回首的书名,每回第一、二行如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