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作者:康拉德-赛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作者:康拉德-赛茨-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8 参阅韩非《王道》,同上书第五章。   
        19 
      不同于英国绅士的是,中国绅士的地位和收入不是取决于占地面积,而是考试的成绩。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绅士收入的48%来自于俸禄、当地的名流和教员。只有34%的收入来自于农业,其余的17%来自于贸易(此时,一些富商以钱买此名)。参阅苏赞讷?贝泊尔的《二十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与激进主义》,剑桥大学1996年出版,第50页。 
        
        20 同上书。   
        21 通过二十世纪的考古学发现我们已经知道,在中国南部地区也有过高度文明,而中国文化正是为数众多的文化流域的集合。   
        22 参阅阿若德?托因比的《历史研究》,纽约1948年版第143页,注2。   
        23 琉球群岛现在为日本所占,其中最大的是冲绳岛。   
        24 参阅约翰?费尔班克的《中国人的世界秩序》,哈佛大学1968年版第111页。   
        25 参阅保罗?哈扎特的著名描述,见《欧洲人意识的危机》1680~1715(1935年正式出版)。   
        26 参阅莱布尼茨《论中国之最》,莱斯拉特和莱波特翻译,科隆1979年版第11页。   
        27 同上书第9页。   
        28 参阅埃季延?杰?西卢埃特的《中国人的政治、意识和道德》 巴黎出版1731年。   
        29 参阅古特?路特斯的《欧洲人政治思想中的中国》,出自托马斯?李编辑的《中国与欧洲》,香港中文大学1991年版 ,第72页。   
        30 参阅于尔根?奥斯特哈迈尔的《把亚洲从魔状下解放出来》,慕尼黑1998年版第309页。   
        31 
      参阅卡尔?奥古斯特?维特夫格尔的《东方的专制政体——对绝对权力的调查和比较》科隆/柏林1962年版(1957年的第一版以《东方专制政体》发行)。   

        32 黑格尔《关于世界史的哲学讲座》,汉堡1996年版(这个讲座首次是1822年冬季到1823年春季学期在柏林举行的)。         
        第二部   
        33 有关罗德 马戈尔尼的介绍主要以法国外交官、中国问题专家阿兰?佩里费特的书为基础。书名为《L’empire immobile ou Le 
      choc 
      desmondes》1989年巴黎版。此外还参阅下述著述:萨彼讷?达波仁豪森为约翰?克理斯蒂安?胡特莱尔著的《英国使团中国之行报告的导言》,齐克马林根,1996年版;伊马努埃尔?许的《现代中国的崛起》,牛津大学1970年版,在此参阅1998年第六版第七章的《广州贸易系统》;大卫?兰德斯的《多民族的幸福和贫困》,纽约1998年版(德文版是1999年在柏林出版的)。 
        
        34 中文原文翻译可在阿兰?佩里费特的书中看到。   
        35 引自大卫?兰德斯上述著作的342页。   
        36 参阅安格斯?麦迪松的著述,第342页。   
        37 参阅苏珊?纳晴和伊夫林?纳威斯克的《十九世纪的中国社会》一书,耶鲁大学1987年版,第234页。   
        38 参阅奥斯卡尔?维格勒的《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斯图加特1989年版,第13~14页。   
        39 
      到目前为止,关于义和团起义有两本颇有影响的专著:约瑟夫?埃舍理克的《义和团起义的始末》,加利福尼亚大学1987年版;保罗?科恩的《历史中的三个关键问题——义和团的事件、经历和神秘》哥伦比亚大学1997年版。 
        
        40 引文出自约瑟夫?埃舍理克上书的第291页。   
        41 参阅上书第310页。   
        42 有关军阀混战请看大卫?宝纳维雅的《中国的军事强者》,牛津大学1995年出版。   
        43 
      参阅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1968年版,第21~63页。这篇报告属于毛最好的作品之一,而且至今以其凝练、直接的表述而作为优秀的范文。 
        
        44 
      作为《南京政府的财政表》的补充,可以参阅沃尔夫刚?福兰克的《1851~1949年中国革命的一百年》慕尼黑、维也纳版,第228~241页。以及上述伊马努埃尔?许的著述的第540~573页。 
        
        45 
      参阅艾尔文?维科尔特的《约?拉勃…南京的德国友人》,斯图加特1997年版。也可参阅伊尔斯?张的《洗劫南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伦敦1998年版(第一版出自纽约)。 
        
        46 摘自Ssu…Yeu Teng 和约翰?费尔班克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份有关1839~1923的记实性评述、分析》哈佛大学 
      1979年版,第76页。   
        47 马尔克?埃理文的《孔教的崩溃》,见《另一种历史》,悉尼大学东亚系列,堪培拉 1996年,第352页。   
        48 
      参阅奥斯卡?维格尔的《改革后的中国——以儒家之镜窥视二十一世纪》,汉堡亚洲研究所资讯1996年号第333页。维格尔为这种小人物的儒家学说以“后儒家学说”的定义,在此以“后”令人联想起长期的影响。 
        
        49引文出自Chow Tse Tsung的《五四运动》,哈佛大学1960年版,第46页。       
        第三部   
        参考文献说明:   
        毛时代最详细的情况介绍参见《中国历史剑桥录》14卷(1949~1965)与15卷(1966~1982)剑桥大学出版社,1978年与1991年。另外有参考价值的著作:奥斯卡?威格尔《中国历史》;莫里斯?迈斯那尔《毛及毛之后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纽约1999年;参见伊曼纽尔?赫斯,约翰?费尔班克《中国——一个新的时代》哈佛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有启发性的著作:肯内思?丽博尔塔尔《统治中国,从革命到改革》纽约1995年。最近出版的关于毛的两部传记:乔纳森?斯潘思《毛泽东》纽约1999年,主要描述了毛青年时代的经历,很有启发意义;菲利普?肖尔特《毛的一生》纽约 
      2000年,全书共626页,有大量详实的数据。   
        50 参见安格斯?麦迪松,第69~70页。   
        51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社问题的讲话》,见《毛泽东著作》第一卷。赫尔姆特?马丁,慕尼黑1979年第 
      170页。   
        52 肯陵《毛的红小将》,引自埃克哈德?劳那尔与雷那德?威尔克——劳那尔《以中国为例》哥廷根,1989年,第61页。   
        53 沃尔夫岗?鲍尔对游泳时宗教的象征性意义进行比较,见《中国以及对幸福的期望——天堂、理想国、向往》慕尼黑 1971年,第563页。   
        54 《中国文明和中国社会》帕特丽莎?巴克利?艾伯利出版,伦敦1981年,第397~399页。   
        55 毛在延安向斯诺讲述他青年时期的情况,见埃德加?斯诺《西行漫纪》第四部《共产党的创立》纽约 1938年,第31页。   
        56 见埃德加?斯诺,第151页,   
        57 参见安格斯?麦迪松,第66页。 
     
        第四部   
        58 邓1980年11月接见罗马尼亚代表团的讲话,引自《纽约时报》1980年12月30日,第2页。   
        59 韩光《论现代工业的发展》见《北京周报》1979年3月24日,第9页。   
        60 “如果我们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会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1994年,第191页。   
        61 
      数据引自克里斯蒂讷?王关于中国改革过程的叙述,见《从中央计划到市场经济》第二卷,拉那和哈米德编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5~47页。   
        62 
      关于共产党根据农民们创造出的事迹而做出的各个决定参见,朱秋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变迁和它对农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汉堡亚洲学研究所,1997年。 
        
        63 参见凯特?晓周,第四章。   
        64 
      克里斯蒂讷?王《毛模式的重新思考:地方自给和乡村企业的资金投入》见《文化大革命的新视角》约瑟夫/王/茨威格编著,哈佛系列之八,1991年,第183页。 
        
        65 罗小平《农村改革和地方主义的兴起》,见《改变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关系》贾豪、李哲民编著 Boulder/Colorado出版社,1994年。  
       
        66 数据参见《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第137页与第412页。   
        67 巴里?诺屯《计划外增长——1978~1993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剑桥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62页。   
        68 赵紫阳讲话参见奥维尔?善尔和戴维?沙默堡《中国读者——改革年代》纽约1999年,第51~77页。   
        69 《中国时事》汉堡亚洲学研究所,2000年2月,第126页。   
        70 斯特林?西格瑞夫在其畅销书《宋氏王朝》,(纽约,1985年)中,既写了宋氏的丑闻,也写了上海抗战前的行为。   
        71 引自威勒姆?芬?科美纳德《中国、香港、台湾》纽约1997年,第296页。   
        72 《远东经济周刊》1998年2月27日,第28页。   
        73 彼得?席尔《邓小平对中国未来的最后决战》引自《中国时事》汉堡亚洲学研究所1992年4月,第230页。   
        74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8~37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