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辽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1辽史-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适足矣。

  中叶弭文,耶律杨六为太傅,知有三师矣。忽古质为太尉,知有三公矣。於斡古得为常侍,刘泾为礼部尚书,知有门下、尚书省矣。库部、虞部、仓部员外出使,则知备郎官列宿之员。室监修,则知国史有院。程翥舍人,则知起居有注。邢抱朴承旨,王言敷学士,则知有翰林内制。张干政事舍人,则知有中书外制。大理、司农有卿,国子、少府有监,九卿、列监见矣。金吾、千牛有大将,十六列卫见矣。太子上有师保,下有府率,东宫备官也。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咸在方州,如唐制也。

  凡唐官可考见者,列具于篇;无徵者不书。

南面朝官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诚有志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

三师府。本名三公,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故称三师。

  太师。穆宗应历三年见太师唐骨德。

  太傅。太宗会同元年命冯道守太傅。

  太保。会同元年刘守太保。

  少师。耶律资忠传见少师萧把哥。

  少傅。

  少保。

    掌印。耶律乙辛,重熙中掌太保印。

三公府。先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後汉更名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唐太尉、司徒、司空,又名三司。

  太尉。太宗天显十一年见太尉赵思温。

  司徒。世宗天禄元年见司徒划设。

  司空。圣宗统和三十年见司空邢抱质。

汉人枢密院。本兵部之职,在周为大司马,汉为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内置枢密院,後改用士人。晋天福中废,开运元年复置。太祖初有汉儿司,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太宗入汴,因晋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初兼尚书省。

  枢密使。太宗大同元年见枢密使李崧。

  知枢密使事。

  知枢密院事。

  枢密副使。杨遵,咸雍中为枢密副使。

  同知枢密院事。圣宗太平六年见同知枢密院事耶律迷离已。

  知枢密院副使事。杨皙,兴宗重熙十二年知枢密院副使事。

  枢密直学士。圣宗统和二年见枢密直学士郭嘏。

    枢密都承旨。圣宗开泰九年见枢密都承旨韩绍芳。

    枢密副承旨。杨遵,重熙中为枢密副承旨。

    吏房承旨。

    兵刑房承旨。

    户房主事。

    厅房即工部主事。

中书省。初名政事省。太祖置官,世宗天禄四年建政事省,兴宗重熙十三年改中书省。

  中书令。韩延徽,太祖时为政事令;韩知古,天显初为中书令;会同五年又见政事令赵延寿。

  大丞相。太宗大同元年见大丞相赵延寿。

  左丞相。圣宗太平四年见左丞相张俭。

  右丞相。圣宗开泰元年见右丞相马保忠。

  知中书省事。萧孝友,兴宗重熙十年知中书省事。

  中书侍郎。韩资让,寿隆初为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加王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太宗大同元年见平章事张砺。

  叁知政事。圣宗统和十二年见叁知政事邢抱朴。

    堂後官。太平二年见堂後官张克恭。

    主事。

    守当官。并见耶律俨建官制度。

    令史。耶律俨,道宗咸雍三年为中书省令史。

中书舍人院。

  中书舍人。室,景宗保宁间为政事舍人;道宗咸雍三年见中书舍人马铉。

右谏院。

  右谏议大夫。圣宗统和七年见谏议大夫马得臣。

  右补阙。

  右拾遗。刘景,穆宗应历初为右拾遗。

门下省。

  侍中。赵思忠,太宗会同中为侍中。

  常侍。兴宗重熙十四年见常侍斡古得。

  散骑常侍。马人望,天祚乾统中为左散骑常侍。

  给事中。圣宗统和二年见给事中郭嘏。

  门下侍郎。杨皙,清宁初为门下侍郎。

起居舍人院。

  起居舍人。圣宗开泰五年见起居舍人程翥。

  知起居注。耶律敌烈,重熙末知起居注。

  起居郎。杜防,开泰中为起居郎。

左谏院。

  左谏议大夫。

  左补阙。

  左拾遗。统和三年见左拾遗刘景。

通事舍人院。

  通事舍人。统和七年见通事舍人李琬。

符宝司。

  符宝郎。耶律,重熙初为符宝郎。

东上阖门司。太宗会同元年置。

  东上阖门使。韩延徽传见东上阖门使郑延丰。

  东上阖门副使。

西上阖门司。

  西上阖门使。统和二十一年见西上阖门使丁振。

  西上阖门副使。

东头承奉班。

  东头承奉官。韩德让,景宗时为东头承奉官。

西头承奉班。

  西头承奉官。

通进司。

  左通进。

  右通进。耶律瑶质,景宗时为右通进。

登闻鼓院。

  登闻鼓使。

匦院。

  知匦院使。太平三年见知匦院事杜防。

诰院。

  诰院给事。耶律铎斡,重熙末为诰院给事。

尚书省。太祖尝置左右尚书。

  尚书令。萧思温,景宗保宁初为尚书令。

  左仆射。太祖初康默记为左尚书,三年见左仆射韩知古。

  右仆射。太宗会同元年见右仆射烈束。

  左丞。武白为尚书左丞。

  右丞。

  左司郎中。

  右司郎中。

  左司员外郎。

  右司员外郎。

六部职名总目:

某部。

  某部尚书。圣宗开泰元年见吏部尚书刘绩。

  某部侍郎。王观,兴宗重熙中为兵部侍郎;李,穆宗朝累迁工部侍郎。

  某部郎中。刘辉,道宗大安末为礼部郎中。

  某部员外郎。开泰五年见礼部员外郎王景运。

    某部郎中。圣宗统和九年见虞部郎中崔。诸曹郎官未详。

御史台。太宗会同元年置。

  御史大夫。会同九年见御史大夫耶律解里。

  御史中丞。

  侍御。重熙七年见南面侍御壮骨里。

殿中司。

  殿中。圣宗开泰元年见殿中高可。

  殿中丞。

尚舍局。见辽朝杂礼。

  奉御。

尚乘局奉御。

尚辇局奉御。

尚食局奉御。

尚衣局奉御。

翰林院。掌天子文翰之事。

  翰林都林牙。兴宗重熙十三年见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

  南面林牙。耶律磨鲁古,圣宗统和初为南面林牙。

  翰林学士承旨。赵延寿传见翰林学士承旨张砺。

  翰林学士。太宗大同元年见和凝为翰林学士。

  翰林祭酒。韩德崇,景宗保宁初为翰林祭酒。

  知制诰。室,太宗入汴,诏知制诰。

翰林画院。

    翰林画待诏。圣宗开泰七年见翰林画待诏陈升。

翰林医官。天祚保大二年见提举翰林医官李。

国史院。

  监修国史。圣宗统和九年见监修国史室。

  史馆学士。景宗保宁八年见史馆学士。

  史馆修撰。刘辉,大安末为史馆修撰。

  修国史。耶律,重熙初修国史。

宣政殿。

  宣政殿学士。穆宗应历元年见宣政殿学士李。

观书殿。

  观书殿学士。王鼎,寿隆初为观书殿学士。

昭文馆。

  昭文馆直学士。杨遵子晦为昭文馆直学士。

崇文馆。

  崇文馆大学士。韩延徽,太祖时为崇文馆大学士。

乾文阁。

  乾文阁学士。王观,道宗咸雍五年为乾文阁学士。

宣徽院。太宗会同元年置。

  宣徽使。

  知宣徽院事。马得臣,统和初知宣徽院事。

  宣徽副使。

  同知宣徽使事。

  同知宣徽院事。

内省。

  内省使。圣宗太平九年初见内省使。

  内省副使。

内藏库。

    内藏库提点。道宗清宁元年见内藏库提点耶律乌骨。

内侍省。

  黄门令。

  内谒者。

  内侍省押班。

  内侍左厢押班。

  内侍右厢押班。

  契丹、汉儿、渤海内侍都知。

  左承宣使。

  右承宣使。

内库。

    都提点内库。

尚衣库。

    尚衣库使。

汤药局。

    都提点、勾当汤药。

    内侍省官,并见王继恩、赵安仁传。

客省。太宗会同元年置。

  都客省。兴宗重熙十年见都客省回鹘重哥。

  客省使。会同五年见客省使耶律化哥。

  左客省使。萧护思,应历初为左客省使。

  右客省使。

  客省副使。

四方馆。

    四方馆使。高勋,太宗入汴为四方馆使。

    四方馆副使。道宗咸雍五年,诏四方馆副使止以契丹人充。

引进司。

    引进使。圣宗统和二十八年见引进使韩杞。

点签司。

    同签点签司事。兴宗重熙六年见同签点签司事耶律圆宁。

礼信司。

    勾当礼信司。兴宗重熙七年见勾当礼信司骨欲。

礼宾使司。

    礼宾使。大公鼎曾祖忠为礼宾使。

寺官职名总目:

  某卿。兴宗景福元年见崇禄卿李可封。

  某少卿。耶律俨子处贞为太常少卿。

  某丞。

  某主簿。

太常寺。有博士、赞引、太祝、奉礼郎、协律郎。

诸署职名总目:

    某署令。

    某署丞。

  太乐署。

  鼓吹署。

  法物库。辽朝杂礼有法物库所掌图籍。

    法物库使。

    法物库副使。

崇禄寺。本光禄寺,避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