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藏獒 作者:杨志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去的藏獒 作者:杨志军-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息告诉每一个碰到的牧人。牧人们很有礼貌地恭喜他几句,完了就远远地离开他,而他的本意是要让牧人们来自己的帐房里做客的。     
    牧人们不来,寒流却不期而至,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下白了吉姆顿巴草原,下白了索朗丹增的帐房。四周杳无人迹,好像满世界就只有他们一家和一只牧狗、一群羊了。大雪天不能放牧,羊在圈里饿得咩咩叫。    
    一天中午,牧狗在羊圈附近咬死了一只饿得浑身摇晃的幼狼。索朗丹增把死狼的皮扒下来,准备晾干后让老婆缝个皮筒子,裹在儿子肉乎乎的身子上。无意中他把血里呼啦的狼尸扔在了羊圈门口。等傍晚天色将暗,他走出帐房想看看有没有天放晴的迹象时,发现羊圈的木栅门已经被饿羊们用头撞开了,那堆没有皮毛的狼肉被羊啃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了一具湿漉漉的骨头架子。刹那间,索朗丹增明白发生了什么:就在自己的帐房前,在自己的羊群里,出现了羊吃狼的奇迹。而过去,从创世的什巴大神开天辟地到牧人们不理他,吉姆顿巴草原上世世代代流传的都是些狼吃羊的故事。一股喜悦的热流使他脸上新添的皱纹豁然舒展,那些皱纹是孤独留下的痕迹。他想,要是他把这件事儿告诉牧人们,牧人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来到他这里,看看羊吃狼的奇迹,也看看他的儿子。那时候,他将大声对老婆说:“客人们来了,快煮一锅新鲜的羊肉,烧一壶滚热的奶茶。”老婆一定会高兴得手忙脚乱,因为她和他一样,也希望自家的帐房成为牧人们向往的地方。他这么想着,心里美滋滋的,脸色和天色都好看多了。    
    第二天,云开雾散。索朗丹增骑马出门了,牧狗习惯地跟上了他。他迎着被冰雪洗浴过的太阳,满雪原转悠着把羊吃狼的奇迹告诉了每一个他碰到的牧人。    
    牧人们都表现出少有的惊异,但一听说狼已经被吃得只剩下了骨头,便怀疑起来,便不感兴趣了。    
    “索朗你听着,等你的羊咬住了活狼的喉咙,我们再去你家参观。”    
    牧人们一个个远远地离他而去。他伤感万分,唉声叹气地回到了家里。老婆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怎么回事,说:    
    “我的好人,是我害了你,你把我撵出帐房去吧。”    
    他摇头。他苦苦地想,自己的羊虽然吃了死狼肉,但怎么可以咬住活狼的喉咙呢?帐房外面,羊群发出一阵阵凄厉的叫声。好几天没有放牧,它们已经饿急了。他侧耳听听,似乎听出羊叫声里有一种凶残的渴望,有一种逮着什么吃什么的猛恶。他隐隐约约意识到,饥饿大概是能够改变一切的,包括羊的本性。他觉得自己不妨试一试。    
    于是,他找到贡布乡长,从乡政府借来了五六个套狼的夹子锁,安放在了羊圈的四周。没过两天,一只被同类咬瘸了腿的公狼就成了他的猎物。他让老婆搬来一块石头,和狼紧紧地绑在一起,放在了羊圈里。狼拼命挣扎着,羊群吓得四处乱窜。临到天黑,这只几天没有进食的狼就已经挣扎不动了。羊群挤在离狼较远的角落里,惊恐地看着。又过一天一夜,狼死了,饿羊们开始围挤在一起用狼皮磨牙,磨着磨着就撕破了狼皮,血流了出来,羊们舔着。后来,狼肉就不见了。它和第一只死狼一样,只剩下了一具骨头架子。


《远去的藏獒》 远逝的西部《远去的藏獒》 吉姆顿巴寓言(2)

    索朗丹增觉得他的试验正在接近成功,便又开始布置夹子锁。六天过去了,他捉住了四只狼。饿疯了的羊群也就依靠狼肉维持着生命。又过了一天,当第五只套住的狼被他捆绑在石头上后,他便对老婆说:“好日子就要到了,快快准备好肥肥的羊肉浓浓的酥油茶吧。”老婆也和他一样,坚信今天是好日子,说:“羊肉已经放到锅里了,酥油茶已经灌到壶里了,我和你分头去请我们的客人吧。”他点头同意了。为了防止在客人到来之前羊群吃掉这只活狼,他把它放在了羊圈外紧靠帐房的过道里。    
    索朗丹增骑马离开了家,牧狗习惯地跟上了他。他骑着马满草原转悠,对碰到的每一个牧人说:“去我家看看吧,咬不住恶狼的喉咙,就不是我家的羊。”    
    牧人们还是不相信。他说:“那就和我打赌吧。”    
    没有人和他打赌。因为他们都知道,索朗丹增的目的是想让他们给他面子,去他家做客。    
    他从早晨转到中午,没有一个牧人随他的心愿听他的话。他灰心极了,要不是想到自己那结实健壮的儿子,他也许就会自杀。自杀是很容易的,骑马往南走到太阳落山,就能看到鄂陵湖,在湖面上敲开一个冰窟窿跳下去,一切忧愁就烟消云散了。唉唉,孤独的日子真难过,死人才配有这种没人理睬的生活。他朝自己的帐房走去,可一想到自己带给老婆的仍然是失望,便又掉转马头,信马由缰地朝前走,也不知要去哪里。    
    太阳正红,残雪在沟沟洼洼里闪着白光。眼看就到春天了,但他心里一点也没有牧草即将返青的欢悦,愁苦的脸上又多了几道孤独抹上去的皱纹,古老的悲歌在心里悄悄升起:    
    远方的山影没有太阳照耀,    
    荒凉的山坡上    
    有一只刚出生的羊羔……    
    唱着,他听到了一阵马蹄的骤响和牧狗的叫声,猛抬头,看到几个牧人骑马朝他奔来。他愣了。他不相信牧人们会主动来找他,而且是骑着马飞奔着来找他,而且是喊喊叫叫地来找他。但这的确是事实,他不由得精神一振,愁眉慢慢地展开了。他策马迎了过去。    
    “索朗,你的羊真的是吃狼肉的羊啊。”    
    “你们去我家了?”    
    “你老婆给我们说好话,就剩下没有下跪磕头了,我们能不去?”    
    还是老婆有本事。他一阵狂喜。    
    “快回去看看吧,满草原的人都去了你那里,你家的帐房就要挤破了。”    
    他带着牧狗,驱马朝前奔去。那几个人互相看了看,紧紧跟在他后面。    
    索朗丹增看到,自家的帐房四周挤满了人,不光有男人还有女人。他高兴地对他们长长地吆喝一声,跳下马,扔掉手中的缰绳,嘿嘿笑着迎了过去。家里从未来过这么多客人,就像吉姆顿巴草原上的赛马会一样热闹。这是他的荣耀,也是老婆和儿子的荣耀,这样的荣耀千载难逢。“大家都来了?太好了太好了,大家都来了。”但是他马上发现,人们的面孔冷冰冰的,他的热情并没有引来预想的回应。啊,自家的帐房太小了,装不下这么多客人,真是不好意思。他歉疚地望着他们,突然发现饿羊们已经撞开羊圈的木栅门跑了出来,那只被他放在羊圈外紧靠帐房的过道里的活狼也已经被羊啃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具湿漉漉的骨头架子了。    
    他叫起来:“你们已经看见了吧,我家的羊是吃狼的,是吃活狼的。”    
    有个牧人说:“看见了,看见了,索朗,不要管羊管狼了,快进帐房去看看你家的人吧。”    
    这时他听到了老婆的哭声。他说哭什么?突然又意识到哭是自然的,自己也应该哭。把这么多客人拒之门外了,哪个主人不着急?他兴冲冲地走进帐房,看到里面竟没有摆上热腾腾的手抓肉和一碗碗的酥油茶,顿时气得直想捶老婆几拳。    
    老婆被几个女人包围着歪坐在毡铺上。    
    有个牧人说:“索朗,你的羊不光吃狼,还吃人哩。”     
    索朗丹增傻乎乎地点点头:“坐啊,坐啊,你们为什么不坐啊?”他四下看看,满帐房都是人,哪里有坐的地方?他不知所措地来回走着。    
    紧跟着他来到帐房里的牧狗突然汪汪汪地叫起来。他训斥道:“你叫什么叫,快出去。”牧狗不仅没有出去,反而扑向了面前的毡铺。    
    索朗丹增一步跨过去,伸手要拽狗,眼睛猛地一闪,盯住了毡铺上的一滩血。    
    他愣了,惊异地叫了一声,接着便打出一个冷战,抖落了所有的喜悦。    
    他扑过去,抱起了裹着狼皮的儿子。鲜血顿时从毡铺延伸到了他的胸前。他看到狼皮已经撕裂,儿子的喉咙被咬出了一个大窟窿,脸上身上血肉模糊。他呆痴地瞪着狼皮,嗓眼里呼噜呼噜的;渐渐地,那呼噜声变成了一阵阴森森的闷笑……    
    索朗丹增家的客人从此络绎不绝。


《远去的藏獒》 远逝的西部《远去的藏獒》 荒湖漠地孤思人(1)

    荒湖漠地孤思人    
    我曾经数十次来到青海湖边,每一次来都会让我浮想联翩。我有时会把这些想法记下来,时间长了,就是厚厚的一沓。闲来审视,发现这些没有什么明确目的的文字也还不是一无可用,顺手拈出几段来,再标上时间,交给读者看看,到底它们是些什么样的思想和情绪。    
    1987年5月4日    
    来到青海湖,首先接触到的是湖边的荒原。    
    荒原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我经历过的危险的心理历程。对一个写作者作家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种历程和体验更重要的了。它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人类命运的全部形式。我庆幸我生在西部,庆幸荒原直接给了我自然演变的全部启示,庆幸自然的苦难和人文的苦难让我成为一个虽然寂寞却很充实的作家。而作家的终极追求应该是灵魂的再生和精神的永恒。我常想,我们能为永恒做些什么?我们在宇宙、在宏阔的荒原面前,微不足道,渺小如尘芥。我们的生命哲学和自然哲学就是如此明快地给我们确定了悲观主义的地位。但是,人生的进取意义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的文字就在这种宇宙的悲观主义和人生的乐观主义相增相减的过程中流淌出来了。这就是作品的起源,是我对生活保持足够激情的原因。基于此,我充满了信心,对自己,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