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欺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事欺骗-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重心转移到佯攻方向上来。③诱使敌人提前开火,从而暴露其防御部署和火器位置。④多次在主攻方向进行袭扰性佯攻还可以使敌逐渐麻痹大意起来,为尔后己方发起主攻创造有利条件。但这样易暴露主攻方向,故一般不这样做。
  欲使佯攻达成预期目的,其组织实施必须力求逼真和合乎情理。根据战争经验,在组织佯攻时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正确选择佯攻地点。佯攻地点一般应远离准备发动真实进攻的地域,以免干扰真实行动。佯攻目标应是敌人比较敏感的部位,具有重要战役战术价值。否则,敌人就不会作出预期的反应。为了促使敌人把主要防御方向的炮兵调往次要方向,佯攻地点选择在其火炮射程之外最好。当实施以助攻示主攻的佯攻时,佯攻方向的选择要符合己方作战的一般原则,要有展开兵力兵器和后方部署的地幅。佯攻方向与主攻方向的地形条件越接近,越容易以假乱真。最初考虑实施主攻,后来又予以否定的地域,通常最适合进行佯攻。
  二是灵活确定佯攻时间。佯攻可以在真实行动发起之前、之后或同时进行。主要取决于佯攻目的。旨在吸引敌人注意力,牵制敌部分兵力和支援火力的佯攻,可与主攻同时进行。主攻发起以后实施的佯攻可使敌分辩不出主次方向,从而将敌人尚未投入战斗的预备队牵制在原地。大多数佯攻都先于主攻开始。在确定佯攻开始时间时,除了要考虑主攻发起的时间,还要考虑敌军指挥员以预期方式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而敌军作出不同的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此,佯攻行动的提前量应因情而定。以吸引敌支援火力为目的的佯攻,通常在主攻发起稍前实施。以调动敌预备队为目的佯攻,通常在主攻发起前数小时实施。以频繁骚扰迷惑敌人为目的佯攻,通常在主攻发起前 1 天或数天连续实施。确定佯攻发起时间时,还要考虑部队的作战习惯。如果部队惯于拂晓前发起进攻,那么,在这个时间实施佯攻最有利于达成欺骗目的。
  三是佯攻的组织实施应与真攻形似。比如,在佯攻方向上组织指挥员现地勘察;部队从集结地域向前开进;进入进攻出发地区以后构筑各种射击工事;佯攻方向有较多的加强兵器配置;在实施火力准备之前秘密开辟通路;火力延伸的同时部队发起冲击,等等。违背这些程序,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另外,佯攻还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声势。由于在佯攻方向上部署的兵力兵器不可能很多,所以,必须广泛使用兵器模型和声光模拟器材,虚张声势,制造假象。
  4、假败退
  迟有两种。以避免敌人打击、保存军力力目的的退叫避敌之退;以引诱敌人、待机破敌为目的的退叫诱敌之退。假败退的实质就是将诱敌之退装作避敌之退,从而骄纵、麻痹和引诱敌人。假败退的作用:一是把敌人诱离主要战场,配合造势;二是在诱敌中发现和制造敌人的过失,把难打之敌变为好打之敌;三是把敌人诱入难以发挥作用的地区,改变力量对比;四是把敌人引入预伏阵地,伏击歼灭;五是疲惫、消耗敌人,把敌人“肥的拖瘦,瘦
  的拖垮”。
  为产生上述作用,在实施假败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把握好退的时机。退,可能是防御的继续,也可能是遭遇战的继续。总之,是在与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开始的。退的时机既不能过早,又不能过迟。早了,刚一交手就败退而走,会招致敌人怀疑;迟了,则有可能摆脱不掉敌人。因此,指挥员必须把握好退的时机。②选择好退的路线。退却路线根据总的战役战术企图和具体的诱敌目的而定。以分散和孤立敌人为目的的退却路线应着眼于造势需要而定;以诱歼敌人为目的退却路线应根据伏击部队的位置而定;以削减敌人优势为目的的退却路线应根据敌我双方编制装备和作战特点而定;以疲惫消耗敌人为目的退却路线应着眼于限制敌机动能力的需要而定。例如:1939 年12 月苏军两个拥有坦克等现代化装备的步兵师进入芬兰以后,为限制苏军优势装备威力的发挥,芬军使用轻型装备的滑雪部队把苏军引诱到了难以发挥作用的积雪森林和沼泽地区,从而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很快就将苏军全部歼灭。又如,1947 年我西北野战军进行的陕北三战,担任诱敌任务的部队为疲惫敌人,专门选择难行的山路,敌人以逐山跃进的方式追赶我军,被搞得精疲力尽。③巧妙地示以败形。败退和一般的退却不同。要使敌人视我诱敌之退为败退,就要从各个方面示以败形。比如,显示行军队形混乱不整;故意丢弃一些辎重和装备;遗失一些没有完全销毁的标有假情况的地图和假文件,并且使之能够落入敌手;在敌必经之路埋设地雷;对桥梁实施不彻底的破坏;构筑简易阵地,派少量兵力象征性地阻击敌人,与敌人若即若离,诱使敌人紧追不舍。总之,败退所具有的一切外部特征都应加以模仿。
  (三)电子示形
  把电子手段列为与假目标和军队佯动并列的示形手段,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其一,电子斗争与假目标和军队佯动不属同一范畴。假目标示形和军队佯动示形,示的是实形,而电子手段示形,示的是虚形。没有一定数量的兵器模型和实兵,无论是目标示形方法,还是佯动示形方法,都不能显示军队的集结和运动,而电子手段却可以凭空制造军队集结和运动的假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手段是与目标示形和佯动示形完全不同的一种示形手段。虽然“活跃”假目标地域或军队实施佯动时常常要借助电子手段的配合,但是,不能因此而把电子手段当成前两种示形方法的辅助手段,因为运用电子手段能够独立地完成示形任务。其二,电子手段在军事欺骗领域的运用方兴未艾,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与前两种示形手段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有必要单独作为一种示形手段加以研究。
  据权威的说法,电子手段在军事欺骗领域的运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电子欺骗有两个著名的战例。其一是诱歼德国飞艇。当时,德国人为了给夜间轰炸伦敦的飞艇导航,曾先后使用星航行系统和远距离无线电导航系统,由于效果不理想而先后放弃。后来,德国人派出密探潜入英国,在紧靠伦敦的一座房子里安装了导航用的袖珍无线电信标。从此以后,不管天黑还是有雾,都能精确地把飞艇导向目标。然而,每次轰炸之前总是有规律地出现的陌生电磁信号引起了英国安全机构的注意。他们用测向机搜索并找到了德国密探所在的建筑物。但他们没有立即摧毁这个装置,而是利用它在另一个夜晚把德国飞艇诱骗到北海岸一个无人居住的地区,出动歼击机摧毁了这些飞艇。另一个战例是日德兰海战。
  1916 年5 月,德国计划从海上对英国海岸线大举袭击。为了防止英国测向机测出德国舰队从港口启航的时间,德国计划用电子计谋欺骗英国海军司令部。舰队司令舍尔命令“吕佐夫”号等5 艘战舰出航,途中频频发报,向英军显示电子侦察目标,诱敌出海。自己亲率公海舰队的主力尾随在“吕佐夫”号之后约80 公里处,整个舰队保持无线电静默。其目的是以“吕佐夫”号引诱英舰出击,而以公海舰队的主力消灭英舰。为了制造公海舰队仍在威廉港停泊的假象,港内的一部电台冒充旗舰“伟大的弗里德里希”的代号,以舰队司令的名义不断发报。英国海军司令部果然上当。海军司令杰立克立即率舰出航。5 月31 日下午,两国主力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岛西北的海区相遇,展开激烈的海战。这次海战的结果,英国损失了14 艘军舰,6000 余人死亡;德国沉没了11 艘军舰,2500 余人死亡。这一战,虽然由于“吕佐夫”号引诱出来的英国舰队过于强大,使德国舰队未占优势,但德国舰队仍然获得了有限的胜利。尤其是从电子欺骗的角度看,德军取得了成功。
  电子欺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比较成功的战例有:1941 年12 月日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军珍珠港基地的舰队出航后实行无线电静默,留在旧本本土的无线电台以舰队的呼号发假电报,使美军误认为日本海军主力仍在万里之外的日本本土附近;1942 年6 月日美中途岛海战前,美军用发假报的方法查明日军主攻方向的代号“AF”系指中途岛,集中海军主力,伏击了日军联合舰队;1943 年7 月、8 月,英国空军对汉堡和v 型火箭制造中心的轰炸使用金属箔条制造假目标,对德军雷达进行阻塞式干扰;1944 年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电子欺骗也相当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欺骗又有新的发展,尤其是80 年代的几场局部战争,电子欺骗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和谋略水平。从二次大战及其以后的一些电子欺骗的战例看,电子示形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以通信模拟手段制造部队集结和移动的假象
  无线电通信的广泛应用,既给军队作战指挥带来了极大方便,也使军队多了一种暴露征候。由于无线电信号已经成为现代军队的“影子”(军队走到哪里,无线电通信就跟到哪里),所以,通过无线电侦察,就可以对敌人的作战编成、配置地域、运动方向和速度等情况作出判断。正是这种情况,为电子示形提供了可能,并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欺骗手段。用无线电通信模拟方法实施军事欺骗的主要手法是:
  (1)组织假电台群,模拟“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军团和部队”。当战场上需要以假充真、以少充多、虚张声势时,每每使用此法。比如,诺曼底登陆前,盟军以假电台群在英国的多佛尔地区模拟以巴顿为司令的美国第一集团军群,使德军误认为那里集结了大量准备登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