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欺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事欺骗-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诈死的描写,就是这种诈死类型的真实写照。
  周瑜攻打南郡中了曹仁的埋伏,中箭落马,多亏身边大将舍命相救,才从乱军中捡回一条性命。在养伤期间,他想出了一条智胜曹仁的计谋。这天,正当曹仁在寨前叫阵时,伤未痊愈的周瑜突然起身下床,不顾众将劝阻,披甲上马,率领数百骑冲出寨外,迎战曹军。谁知战将刚一出马,未及交锋,
  周瑜就在马上“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周瑜被诸将“救”起之后,令军士挂孝举哀,遣心腹军士前往南郡曹仁营中诈降,散布周瑜已死的消息,同时布下伏兵。曹仁听到周瑜的死讯,信以为真,当晚便率领人马前来劫寨,被预有准备的吴军杀得大败。在撤退途中,又连遭吴军截杀,伤亡惨重,最后只好放弃南郡,逃之夭夭。
  诈死能否奏效,关键是看是否死之有因,死得可信。前面提到的几例诈死之所以成功地欺骗了敌人,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死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是可信的,他们的死是那种特定情况下完全可能发生甚至是必然会发生的。再加上必要的示形配合,不由得敌人不信。
  (二)诈降
  诈降以投降为幌子,以打入敌人营垒里应外合、智送情报、诳 敌上当为目的,是一种典型的欺诈术。在古代战争中,以诈降计欺骗敌人的战例很多,此处仅举两例。
  例一:公元616 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投奔了先期举行起义的高士达,被礼贤下士的高士达任命为军司马,掌管军队指挥大权。适逢宫府派涿郡通守郭绚率一万余人攻打起义军。窦建德让高士达留下来看守辎重,亲率七千精兵抗击郭绚。窦建德离开高士达以后,高士达即宣扬窦建德率兵背叛了自己。为了表明对窦建德的“痛恨”和“决裂”,还用俘获来的一名妇女假充窦建德的妻子,当众杀死。窦建德也装出与高士达有矛盾而率兵反叛的样子,派人给郭绚送去“降书”。窦在“降书”中说,如果郭绚接受他投降,他愿与郭绚合兵一处,打败高士达,报杀妻之仇。郭绚被上述假象迷惑,相信并接纳了窦建德,与窦建德订下了共同消灭高士达的盟约。这样一来,郭绚的士兵更加松懈麻痹。窦建德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大败郭绚军。例二:公元208 年10 月,曹军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为了减少船的颠簸摇晃,曹操命工匠用铁链把船统统连在一起,并在上面铺上木板,做起了“连环船”。这样,不仅人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而且还可以在船上骑马射箭。曹操以为有了这种连环船,扫平东吴就指日可待,没承想,正好为东吴实施火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摆在吴军面前的难题是如何从水上接近曹军战船。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诈降计欺骗曹操,得到了周瑜的赞同。黄盖一面加紧进行物资准备,一面修书一封,派心腹军士利围夜暗乘船过江给曹操送去。信中说:“我受孙氏的厚恩,长期担任将帅,孙氏待我是不薄的。但天下之事总要顺应大势。今孙氏想以江东六郡的乌合之众抵挡您的中原百万大军,显然是寡不敌众,必败无疑。东吴将吏无论智者、愚者都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惟有周瑜、鲁肃等人思想偏执,一意孤行,硬要打下去。现在我愿顺从大势,归顺于您。待两军交战之时,我担任先锋,自然会见机行事。我为您效力的日子已经临近了。”曹操得到黄盖的降书,特意秘密接见了送信的军士,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并让军士回去向黄盖转达自己的话,“只恐怕你这是诈降。如果你真的言而有信并见诸行动,我当然会授给你超过任何人的高官厚禄”。黄盖诈降这天,适逢东南风起,几十艘战船上装满柴草,浇上膏油,蒙上苫布,扯起黄盖的旗号,顺风向曹营疾驶。曹操远远望见黄盖的旗号,心中大喜,立在船头迎接黄盖到来。船离不远,突然燃起大火。曹操大惊失色,连呼上当,下令掉转船头躲避。无奈船只用铁链牢牢系住无法解开,眼看着烈火席卷战船,瞬时成为一片火海,军士纷纷跳水逃命,烧死、淹死不计其数。火顺风势,风助火威,一直烧到曹军在陆上的营帐。孙刘联军乘势
  攻击,曹军大败。
  以上是两个成功的诈降战例。战史上,诈降失败者也不乏其例。
  三国后期,司马昭控制了曹魏政权。当时在位的曹髦不堪司马昭的强横,便与王经等人合谋除掉司马昭。由于事不机密,走漏了消息,被司马昭察觉。司马昭派人杀死了曹髦,并夷灭王经三族,当时,蜀将姜维正在兴兵讨伐中原。交兵之际,司马昭派了一名名叫王瓘的人,诈称是王经的侄子,带五千人到蜀军投降。姜维没有多问,便收留了他,并派他率三千人到川口运粮。夏候霸担心其中有诈,来问姜维。姜维微微一笑说:“我明知有诈,只不过将计就计而已。”夏候霸不明白,姜维说:“司马昭既然杀了王经,灭了三族,如何能让他的侄子在关外领兵呢?”遂把今后防范王瓘的办法作了交待。过不多久,负责监视王瓘动向的人果然截获了王瓘写给魏军邓艾的信。信中约定某日运粮到某处,让邓艾前去劫粮。姜维将信中日期稍作改动,派人送给邓艾。到了约定日期,邓艾果然领兵前来劫粮。蜀军见状弃车而走。邓艾命军士迅速拉走粮车,不想车上突然燃起大火。原来,车上装载的不是粮食,而是芦苇等易燃物品。正慌乱之际,姜维等率兵从四面杀来,魏军死伤殆尽,邓艾弃马而逃,混杂于步卒之中才得以脱身。
  从以上三例的成功与失败中,我们不难看出,诈降计运用得好,确实作用很大。然而一旦被识破,却往往会败得更惨。诈降计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诈降者取得敌人的信任。而要取得敌人的信任,首先就要有“正当”的、合乎逻辑的投降理由。从对一些诈降战例的剖析看,诈降者常常使用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是怀才不遇,不被重用。在诸候争雄、军阀混乱的年代,各种势力为壮大自己的力量,总是招贤纳士,广揽人才。诈降者正好借此机会,借口自己不被重用而改换门庭,投奔新主。
  二是无端被疑、被贬、被罚。个人本无过失,却被上司毫无道理地怀疑、贬职或惩罚,再老实的人也会对上司产生怨恨。以此作为反叛的借口,敌人往往会信以为真。
  三是众寡悬殊,胜利无望。黄盖诈降就是用的这种借口。他在诈降书中,并没有回避孙权对他的恩遇,只是认为寡不敌众,战也枉然,因而愿意顺应天势,归降曹操,显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弱军在与强军作战时,以此为借口诈降是很容易被敌人接受的。
  四是伤亡残重,力不能支。当战斗异常残酷,部属伤亡残重,再战下去就可能全军覆没时,主帅借口为保存将士的生命而宣布投降,使敌暂缓攻击,从而得到喘息的机会,然后再谋它图。
  五是政治信念不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以政治信念方面的分歧为由投向对方营垒,也是可信的。诈降者往往把自己打扮成具有正义感的“弃暗投明”的义士,有时还发表公开声明,宣布自己改旗更帜。
  六是物质利益的引诱。诈降者把自己装扮成目光短浅、贪图私利的卑贱之徒,为了谋得一官半职,或得到金钱美女,而向敌人“投降”。“投降”的理由还不止上述六个方面。总之,凡是在敌人看来是合乎情理的,可信的,都可作为“投降”的理由。当然,诈降者要骗取敌人的信任,并非易事。对于狡诈的敌人,空口说白话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送上敌人梦寐以求的军事情报(实际上是假的);带去大队人马、
  车辆、辎重(其目的是混入内部,里应外合);等等。有时,为了打消敌人对诈降者的疑虑,还要使用“苦肉计”,造成诈降者无端被惩罚的假象。据史书记载,北宋庆历年间,种世衡(宋朝著名将领)率军驻守清涧城(今陕西省绥德县南)时,曾为一件小事对一员少数民族将领施以仗背的重刑,许多下属为这员番将求情,都未得到种世衡的宽免。这员番将受刑以后就逃奔了西夏王赵元昊。元昊见他遍体是伤,对他没有半点疑心。后来,他竟能随便出入西夏管理国家军事机密的官署——枢密院。经过一年多时间,他掌握了西夏大量军事机密,又逃回到种世衡身边。
  古人运用苦肉计,有时是不择手段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王阖闾得到王位以后,俱怕在卫国的公子庆忌回来报仇,决定派勇士要离杀死庆忌。为了使要离取得庆忌的信任,经与伍子胥商议,采纳了要离的“苦肉计”。首先,阖闾借追查流言,公开抓了要离,砍了右臂,并把他和妻子一起投入监牢。然后,故意放松监禁,止其越狱逃跑。随后,又杀了要离的妻子,并在街上焚尸。要离逃到卫国,逢人便大骂吴王无道,并求见庆忌,要求为他报断臂杀妻之仇,并假意向庆忌献破吴之策。庆忌深信他与吴王有仇,便接纳了他。三个月以后,庆忌率兵乘船向吴国进发。要离持剑立于庆忌身后,行至中流,趁庆忌不备,杀死了庆忌。这种诈降手段的诡诈性和残酷性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当事人要离也觉得愧对妻子和世人,拔剑自杀身亡。
  第九章 军事欺骗中的心理学问题
  在军事欺骗与反欺骗的对抗中,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对抗活动。任何一项欺骗措施,从筹划、决策到付诸实施,从引起敌人注意到发挥欺骗作用,每个环节都包含着心理因素。欲成功地实施军事欺骗,不仅要在谋略、策略和技术手段上占据优势,而且要在心理对抗中胜敌一筹。实践一再证明,谁能更好地研究、把握、利用和影响对方的心理,谁就能在军事对抗中赢得更多的优势和主动;谁在军事欺骗中无视或违背心理学原理,谁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