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的女人--非凡的埃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真正的女人--非凡的埃玛-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作者:巴巴拉·泰勒·布雷德福 
译者:曹振寰 
第十二章
  费尔利家族的全部财产主要是土地和纺织工业,此时由亚当·费尔利掌管。
  土地是费尔利家族发家的基础。
  这要追溯到12世纪中叶。在费尔利大楼地下室妥为保存的一份公元1155年的文件记载了这段历史。这份由14个证人在英王恩里科二世巡视封地时在下榻的庞蒂弗拉克特堡,当着国王的面拟写并签署的文件证明,英王把约克郡的阿克维斯和拉姆斯登的土地封给了休伯特·费尔利,这位令后代费尔利家族子孙们引以自豪的先祖。随着财富不断增加,休伯特很快成为财大气粗威震四方的〃国王宠臣〃,名声之盛以至阿克维斯这一地名也被大名鼎鼎的费尔利家族姓氏所取代。据说,现在费尔利大楼所在地正是休伯特当年建立庄园的地方。
  斗换星移,岁月流逝,但费尔利家族的名称一直是与王室的忠臣联系在一起,为了保卫王权,费尔利家族的先祖们曾不惜赴汤蹈火,因而世代受到英王恩泽的滋润,它的财产也急剧膨胀,到了1588年西班牙入侵失败之后,女王又把柯克汤的大片土地也封赐给费尔利家族。占据这块埃尔河流域的土地之后,费尔利家族财力更为雄厚,为今日费尔利家族的庞大〃王国〃的基业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现在这条河流为费尔利家族毛纺工业提供最大的能源来源。在费尔利家族的先祖中第一个具有一定的经商头脑,预见到毛纺业有着宽广的发展前途的则是弗朗西斯,他在16世纪末就建立了一个家庭小型毛纺作坊。虽然当时村里居民在自己家里也纺、也织,但产品都是自用,而弗朗西斯的产品则拿到市场上销售,进行商品交换。费尔利家族正是从这个作坊起家,缔造了今日令人侧目的毛纺王国,使弗朗西斯的后人不仅富有,而且成为约克郡西区最大的毛料制造商。到17世纪初,费尔利家族巳成为拥有许多座毛纺厂、织布厂和大仓库的纺织业巨富。
  所以费尔利的后人们常说,是弗朗西斯·费尔利把土地和羊毛合并在一起从而创造了奇迹。没有土地作为基础,当然也就没有其毛纺业的出规和发展。正是约克郡西区的费尔利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诸多有利因素的组合,孕育了其蓬勃发展的毛纺业。
  英国彩奈足山脉的那片山区,土选结构主要是沙性暗色岩石,石中含有钙质和白土,植被很薄.但恰好是这些暗色并带有酸味的草类植物,构成了短毛羊的主要饲料。而大西洋的潮气又为这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雨量。平添无数山涧溪流,水中不带矿物质,成为处理纤维的最理想的水源。约克郡西区这两种丰富资源,即羊毛和淡水,成为这一地区发展毛纺业的最有利的条件,一切皆如造物主的有意安排那样尽如人意。
  费尔利家族正是充分利用这两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18世纪使自己的毛纺业达到空前发达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惊人发展主要归功于三代人:父亲乔舒亚、儿子铂西瓦尔和孙子戴维。这三个人可谓进行机械化羊毛纺织的先驱,他们三人都敏锐地看到,蒸汽机的发明可以使毛纺织业的生产飞速发展,而约克郡西区其它毛纺企业主们却没有这样的嗅觉,没有想到技术的进步将引起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据说,费尔利的这三个先人,看准形势后,立即大量投资,购买机器并投入使用。这才为费尔利家族当今的巨大毛纺业打下了雄厚基础。
  杰拉尔德,作为费尔利这一大笔遗产的合法继承人,和他父亲亲亚当完全不同,他从前人的血统中继承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性格:酷爱毛纺业。这一特性,一使得杰拉尔德对工厂的感情,比对多钱和食物还要强烈得多。每当他走进工厂,他觉得机器的运转和发出的声音与自已五脏六腑的生理运动合奏出一曲悦耳的乐曲,应他精力更加充沛。更加生机勃勃,充满力量。纺机震耳欲聋的轰鸣使亚当难以忍受,而杰拉尔德听了简直象和谐的交响乐。租羊毛的膻臭味往往使父亲反胃作呕,而杰拉尔德觉得那简直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的芳香。每当看到加工过的羊毛堆放在一起,杰拉尔德会感到难以形容的喜悦。好象他活了17年了,还没这么喜欢过其他东西。
  即使是这天早晨,当他骑着马向工厂飞跑去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仍然是羊毛,当然还想到他父亲,他的弟弟埃德温。对眼前的风景他视而不见,对刺骨的寒风他毫不介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遥想之中。杰拉尔德对于弟弟明确了自己的志向并得到父亲许可一事,他是太高兴了。事情完全向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而且比预计的还要快。对他来说,弟弟埃德温并不构成一种现实的威胁,因为他,杰拉尔德,作为长子是法定继承人。过去,他一直担心弟弟也想进入毛纺厂,在那种情况下他当然无法断然拒绝,虽然他独霸工厂的美梦也能实现;可是,麻烦就大了。现在好了,不用担心埃德温了。是他自愿放弃的。至于他父亲嘛,虽然杰拉尔德小小年纪,但良心似乎被什么虫子蛀了,对自己的生身父亲有一种莫名的仇视。虽然他夭性愚昧迟钝,但他明白,这种仇视心理,是由于父亲总是不断地贬低他而造成的。天生的吝啬,使他对父亲在衣着穿戴、国内外到处旅行方面花钱如流水感到十分恼火,特别想到父亲对一张报纸也滥加资助,他感到好象肺都要炸了似的。可是,想着想着,他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他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父亲越是这样对工厂业务毫不关心,自已继承产业、接班掌权的时间不是来得更快嘛!
  考虑到父亲的态度和弟弟的志向,杰拉尔德越发觉得自己应尽快把工厂的局面控制在自己手里。他决定由他自己会见澳大利亚的羊毛商。头一天,厂长威尔逊告诉他,布鲁斯·麦吉尔想推销自家牧场的羊毛。鉴于费尔利家族自产羊毛数量有些不足,也需要考虑进口羊毛,所以,和澳大利亚最大的羊毛出口商麦吉尔建立友谊显然十分必要。
  杰拉尔德还决定,要设法鼓励父亲在服装方面的奢侈嗜好,特别要怂恿他到外边去长期旅行,这比天天在一起硬斗要强得多。这样,只能对他杰拉尔德有利。既然父亲不会过早退休,那么,尽早在工厂实行他杰拉尔德的铁腕政策也显得很有必要。
□ 作者:巴巴拉·泰勒·布雷德福 
译者:曹振寰 
第十三章
  阿黛尔·费尔利的客厅设在费尔利大楼的二楼,在她卧室的隔壁。客厅内虽然到处堆满了各种精致的物件,仍然是既不漂亮,也不华贵,一幅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的景象。当然了,这气氛绝非因为缺少家具和陈设造成的,恰恰相反,因为各种东西太多、太挤,造成极为沉闷的感觉。
  客厅是很宽敞的,天花板也许因为太高,往往造成视觉上的错觉,越看它越高。夭花板的正中间挂着一个巨大的吊灯,吊灯上成百上千的水晶玻璃坠子闪闪发光。几个高大的窗子减弱了一些墙壁的单调色彩。一个哥特式大理石壁炉,以两个突出的精雕细刻的柱子和严格的比例引人注目。
  夭花板的四周是用金色的油灰扶起来的。
  房间里则几乎一切都是蓝色的:墙上的贴面、窗上的窗帘、沙发和椅子的套子,都是夭蓝色的绸缎做的,连橡木地板上的地毯也是天蓝色的。壁炉中火苗在跳动着,用玉石和瓷瓶做灯座的台灯,向古老的家具投射着亮光。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驱散这里的冷冰冰的气氛和被遗弃的感觉。
  正因为它过于拥挤,才明显地揭示了一位孤独的女人企图以丰富的物质为自己在视觉感性方面制造一点安慰的努力,也不难体验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幻觉:与其让活的人簇拥着,还不如让死的物件包围着更能证明自已是活人。连阿黛尔本人,一进入她自己煞费苦心布置的客厅里,也一下子变成为一个毫无生机的幽灵。
  这天早晨,阿黛尔悄然打开了从她卧室通往客厅的门,站在门口左顾右盼,灰色的眼里充满焦虑不安的神色,长长的、贵族式的手指痉挛着揉搓身上那薄薄的银白色的绸睡衣。好象害伯一个看不见的死敌,全身颤抖着。当她东张西望一阵,觉得屋中确实无人时,才蹑手蹑脚地走进来。
  阿黛尔·费尔利是个高个子。女性体形该丰满的地方也都挺丰满。但是,她的动作就象电影里的慢镜头那样缓慢。她从卧室进入客厅时,也是这种慢镜头效果的动作.她满头金发技散着,脸庞也被盖去了一半。她站在一个窗前,茫然地盯着山谷地区。几周以来,大自然正在换装:那阴沉的暗灰色巳经褪下,春天的嫩绿色悄悄地覆盖了原野。沉睡封冻的大地已经开始苏醒,空气里飘荡着一股新的、细微的、生命的骚动。然而,阿黛尔对这一切全然没有察觉。她正在用焦虑的思索折磨她那本来有病的大脑。这时,一缕阳光从窗户投进,洒在她清秀的面孔上。她虽然巳经盯岁了一然而她仍把她的天真和纯洁的心灵封闭在一个水晶匣子里,从未被爱情所温暖,被痛苦所触动,当然也从未同情过别人的苦难。
  突然,好象被什么明确的目的所推动,她以对她来说非常不自然的骤然动作。转过身来,眼睛焦急地盯着对面一个精巧的个柜子,犹豫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钥匙。当她追不急待地拨动钥匙孔时,两只美丽的大眼睛竟然眯成两条缝儿。她伸出手,拿出一个雕花玻璃瓶,没象过去那样好好欣赏一番,而是忙不迭地打开塞子,把瓶口靠近毫无血色的嘴唇,仰起脖子,贪婪地喝起来,好象她快要渴死了似的。然后,满足地闭上眼睛,深深地喘着气。随着液体慢慢流入体内,给她带来热量,她的恐惧感开始慢慢消失,从一起床就感到的一种焦虑也慢慢消融了。甚至,当酒精渗透进她的血液里时,一种舒适快感传遍全身。阿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