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易江湖-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于这个奇妙的“几”,我再引一段新儒家的大师牟宗三的话,很多人一定都会爱听:“任何一件事在人世间,在宇宙间生起,开始一发动,将来的结果就统统包括在内,这一开始发动就是‘几’。占卜最重要是看几,能看到几,将来的结果都可以算到了,占卜就是用最具体的心态看事物。中国人的头脑很灵活,但这灵活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养讲。西方人讲本质属性那一套很死板。现在,中国人忘记自己的长处,学西方人那一套,但又学不好,所以现代中国人最麻烦。”
  “占卜最重要是看几,能看到几,将来的结果都可以算到了”——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宿命论啊?”
  ——难道不是吗?宿命论难道不正是算卦的基础吗?
  有人可能还会追问:“我们不是都学过必然性和偶然性吗?就算必然性和宿命论有点儿关系,那偶然性又怎么解释呢?”
  ——不,这世界其实并不存在什么偶然性。
  继续追问吗?你也许会说:“我买彩票偶然中奖了,出门偶然被石头绊到了,这不都是偶然性吗?怎么会不存在呢?”
  ——如果承认有必然性,当然就不存在偶然性,所谓偶然性事件其实也都是必然发生的,只是我们认识不到其中的因果关系罢了。好了,我用两个三段论来推演一下:
  第一个三段论:
  1. 大前提:整个宇宙是有一个“第一因”的。(佛教不承认这点,但我们这里先不涉及先验性的内容。宇宙大爆炸学说也不是科学上的定论,只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罢了。承认宿命论的前提是承认宇宙大爆炸学说。)
  2. 小前提:因果规律是严密的。(只不过因果关系过于错综复杂,有些我们能粗浅地认识,便归入“必然性”,有些我们认识不到,便归入“偶然性”。但“偶然性”之所以“偶然”,其实并不是真的偶然,只不过我们认识不到促成这个结果的各种原因罢了。)
  3. 结论:命运全是注定的。(在“第一因”的作用之后,万事万物都会按照因果的既定轨道发展,哪怕我们现在在想什么,今天晚上吃什么,甚至信不信命,我现在在写什么,都是被注定好的。)
  第二个三段论:
  1. 大前提:即上面的结论——命运全是注定的。
  2. 小前提:对某一事物的未来发展,我们已经知道全部的“因”,并且能够从这全部的“因”当中再按照因果关系严密地推导出后面一步步、一个个的“果”(此事的“果”又会变成彼事的“因”),这里面所有错综复杂却都严丝合缝地吻合着因果规律的关系我们全都能够知道。
  3. 结论:那我们当然就能精确地推导出该事物的未来变化情况。
  (补充说明:要知道,我们所做的这个“算卦”工作及其对该事物未来的影响也是被注定好了的,算卦这件事本身也要被演算进去。)
  举个例子:
  我刚才才一出门,就被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陨石给砸死了。
  这个事情看上去够“偶然”的吧?
  但是,如果算命先生事先知道了所有的“因”,必然能推算出我会这么被陨石砸死。
  具体说:算命先生者要知道:
  1. 我的拖鞋刚刚坏了,
  2. 我的心理活动,
  3. 我是急性子,我要马上去买拖鞋,
  4. 我穿外衣的时间,
  5. 太阳系所有天体的运行轨道和运行位置,
  6. 地球大气层的状况和特性,
  7. 地球的自转速度,
  8. 陨石的质量、体积和物理结构,
  等等等等……
  大概会有上亿、甚至几亿亿的信息汇总,然后再按照因果规律来精密演算,必然能够得出结论:在某一个精确到毫秒的时间,在某一个精确到微米的地方,我会被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砸死。呵呵,这就是命中注定,毫厘不差。
  如果能做到这点的话,就连每个人下一秒钟脑子里会想什么,都能准确地算出来。
  但要注意的是:这个运算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因素没算周详,有一个极其微小的偏差,都有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后果——比如,那颗陨石在外太空的位置如果偏差了哪怕只有一毫米,那它掉下来的时候可能砸死的就不是我,而是千里之外的某个人了。
  可见,在这种“上亿、甚至几亿亿的信息汇总,然后再按照因果规律来精密演算”的情况下,一个极其微小的偏差就已经足已使运算结果变得完全不准确了。
  还要知道,算命先生并不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外的,他们自己也同样受着因果规律的支配。
  所以,牟大师说的“占卜最重要是看几,能看到几,将来的结果都可以算到了”,理论上可能确实成立,但在实际操作上,就需要你具备惊人的演算能力了。
  好吧,先假定你已经具备这种能力了,那么接下来你很可能会关系另一个衍生问题:命运可不可改?
  一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就会拿《了凡四训》说事,关于这本书的一些内容我在《孟子他说》里论及了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这里就不再细说了。总之,这问题的肯定性答案的前提是:要么因果规律不是严丝合缝的,甚至是不真实的(休谟就怀疑过);要么逻辑是靠不住的,逻辑上的严密并不一定意味着事实如此(芝诺就讨论过);要么就是有外力的干涉(内力不改变物体的运动)。
  
  了解了这个“几”,再来看那句难解的“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知至至之”,读起来像绕口令,有人说,第一个“至”是指事物的发展,第二个“至”是说你自己相应的行动。也就是说,第一个“至”是说你发现手纸涨价了,小区里的邻居们全赶往超市排队抢购呢;第二个“至”是说你自己也意识到了手纸涨价问题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程度,赶紧回家拿存折,把存款都取了,跟着大家去排队抢购手纸。
  那么,“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这就是说,如果你的脑瓜聪明到看见大家抢购手纸了也知道跟着去抢购,你就够资格跟我来学习“几”的深刻哲理了。
  “知终终之”,第一个“终”是指事物发展的终极阶段,第二个“终”是说你在认清了事物发展的终极阶段以后所采取的相应行动。比如,还说抢购手纸那件事吧,第一个“终”是说你认识到了提出全部存款用来抢购手纸将会导致的结果是:如果每天不闹几回肚子,你就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第二个“终”是说你今后的一日三餐全在无证小吃摊解决,而且哪家脏就专门去哪家。
  那么,“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这就是说,你能做到“知终终之”了,为人处世也就不会有什么行差踏错之虞了。
  ——这是一种解释,再说另一种。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这都是接着前文“进德”和“修业”来说的。
  “知至至之”,第一个“至”是说思想品德的高尚程度,第二个“至”是说你要去达到这个程度,那么,“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这就是说你给自己树了个目标,要争当“四有新人”,有了这个目标之后你就天天努力学习,思想觉悟越来越高,如果你是个这样的人,那就可以跟你讲讲“几”的深刻哲理了。
  “知终终之”,第一个“终”是指事业可能达到的结果,第二个“终”是说你努力去达到这个结果。“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就是说你在思想品德上要做“四有新人”,在实际工作中你还要争当“三八红旗手”,为此你天天努力工作、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那你在为人处世上也就不会有什么行差踏错之虞了。
  ——我再介绍一种解释,这是魏人王弼作注,唐人孔颖达作疏的《周易正义》,是古人学习《周易》的一个非常经典的版本,这个本子对“知至至之”这段话的解释特别深入,很值得一看。
  《周易正义》是从爻位分析入手的,说九三爻从位置上看,是内卦的最上边的一根爻,再往上就是外卦了,所以,“知至至之”的第一个“至”是说九三爻如果再往上迈一层,就到外卦了,就是九四爻了;“知终终之”的第一个“终”是说九三爻是内卦的终极,已经到头了么。而引申涵义就是,嗯,我还是打个比方吧,好比说你今年已经五十好几了,在某单位作个副局长,这时候有消息传来,说某个平级单位的正局长退休了,你如果惦记着临退休再升一级,于是弄了点儿钱,不就是花个几百万跑个官么(知至至之),那我就可以跟你讲讲这里边的弯弯绕,谁跟谁是什么什么,谁跟谁不大怎么怎么,谁跟谁一定得什么什么(可与言几也)。可如果你没这么大的上进心,觉得一辈子了,副局就副局了,这位子不显山、不露水的,虽然风头出的没别人多,可贪的一点儿都不比别人少,如果再升一步,闹不好碰了哪根蜘蛛丝,再被谁给惦记上,咳,犯不上的(知终终之),该收手时就收手,实惠也够了,晚节也保了,这多好啊(可与存义也)。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那到底是再爬一级啊,还是收手啊?
  《周易正义》给出的答案是:可进则进,可退则退,你自己看着办。
  你如果问我这些解释到底该信哪个,我的回答也是这一套:可信则信,可疑则疑,你自己看着办。
  反正我觉得,和《周易》里的很多话一样,这句话实在太费解了,作者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我们只能根据一些线索来猜,要想从字面上把它解释清楚这恐怕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太深邃了,所以后人无法理解吗?嗯,有这个可能,说到这里,我引一段后现代主义大师拉康的话给各位看看:
  
  这一图表'麦比乌斯带'(索科注:麦比乌斯带是指: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