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信息,以纠正那些不期望的无效果的行为,否则不可能让员工做出改变。
  7.不明确谁“拥有”反馈信息
  案例中提到,甲公司的一些员工不知道哪些反馈信息是他们应该知道的,哪些是他们不应该知道的——这是360度反馈表现出的另一个问题——有关反馈信息的归属问题。由于甲公司没有具体明确员工反馈信息的归属问题,才导致了部分员工的抱怨。在实施360度反馈前,要明确目标,进而明确反馈信息的归属。当甲公司把反馈信息用做发展性目标时,如果员工不拥有他们的信息,如果他们不知道这些信息给谁看,在什么时候、怎样给谁看,那他们会感到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了。当甲公司把反馈信息作为评估目标时,员工肯定不拥有这些信息。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充分的信息,或没有参与数据应如何处理的最初决策;他们也会感到权利被剥夺了。当员工反对谁看这些信息和用途时,情况就更糟。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在这个过程开始之后,迫使人们相信某事和某种环境的改变。
  为了提高可行性,注意让员工掌握自己的信息。在360度过程用做发展目标时,如果员工有权选择什么时候与谁共享他们的反馈信息,那他们会感到拥有了更多的权利。这并不意味着是自由主义,而采取的是不干涉的方法。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员工没有很高的兴趣与他人分享信息时,不要向他们施加敏感、不确定的压力。
  如果反馈用做评估,这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即当360度过程与绩效管理体系结合时,组织拥有这些信息,而个体不拥有这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一些途径让员工控制这些信息。如果他们的侧重点是过程的设计,而且自始至终能得到良好的反馈,他们会认为很少一些事情是针对他们的。除了尊严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公平问题,即人们确切知道谁得到了他们的反馈信息,是怎样处理这些信息的,对他们的事业存在着哪些潜在的影响。
创新力与控制力失衡的悲剧——另类视角看安然
  一、引言:安然公司的破产
  安然公司(Enron)成立于1930年,最初是以得克萨斯州为基地的天然气管道运输商,于1986年以24亿美金收购了另外一家公司,并改名为安然公司。在更名后的短短十几年中,安然公司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应商和交易商,其业务范围还涉及商品运输、化工、宽带、水务、纸业、塑料,以及金融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雇用2万多名员工,其业务遍布欧洲、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 1996年安然公司的收入是133亿美元,到2000年时总收入则达到1008亿美元。它的收入增长速度在美国几乎是最多的。在2001年《财富》杂志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排行榜中名列第16位,在全球能源行业中排名第一位,公司价值和规模一直排在美国的第7名,在2001年美国50家增长最快的企业中排在30位。安然公司曾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连微软公司也赶不上。在近年来评选的美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中,安然公司经常名列其中。如2000年最适宜工作的 100家公司中安然排名22位。由于安然公司向人们呈现出了高速成长的业绩,备受业界关注,一度成为各类财经报纸杂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公司之一。安然的成功一直是作为MBA教学或咨询公司的经典案例来学习研究,安然公司在战略和管理方面的创新,例如业绩分级考核评分方式、独特的企业文化等,也深为业界所推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号称管理规范而且勇于创新的快速增长的明星式的公司却在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一个庞然大物一夜之间轰然倒下了,让世人惊诧不已。国内外学者从诸如公司的关联交易、政府的监管、法律监督、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证券市场的规范化甚至政治问题等多个方面对安然公司经营失败原因予以了考察分析,基本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安然公司失败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经营中的指导思想和运营中的决策过程也会引起人们的争论和质疑,公司制度、美国金融制度、监管制度甚至安然与美国政治圈的不正常关系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但笔者认为,从企业角度来讲,安然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创新力与控制力的失衡是其失败的根本“病因”。
  二、创新力与控制力统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创新力——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对“创新”(innovation)一词的含义,熊彼特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熊彼特,1990)认为,创新、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其后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对创新做出进一步的阐释(德鲁克,1989):“创新是大胆开拓的具体手段。创新的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事实上,创新创造出新资源……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因此,从熊彼特和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延伸,所谓“创新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中将企业要素资源条件进行有效的内在变革,从而提高其内在素质、驱动企业获得更多的与其他竞争企业的差异性的能力,这种差异性最终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诸如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活动,使企业内部资源要素重新配置,形成较以前更强的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这就形成了企业在质的方面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不仅向外界输送产品或服务,而且由于企业作为资本载体、资本要增值的内在驱动力和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外在压力,企业必然要将外界要素资源纳入企业内部进行重新配置,形成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这样就打破了企业原有的产权边界,使企业的规模扩大,从而产生了企业在量的方面增长。因此企业成长的过程首先是企业不同方面创新的互动过程,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过程,是优势企业不断扩张、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过程。可以说,企业创新推动着企业成长的实现,是企业成长的前提。如果没有企业内部创新力的支撑,企业不可能实现成长和壮大。
  从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看,企业创新推动企业成长是普遍规律。世界上任何一个企业成长壮大的历史都是与企业创新的历史密切交织在一起的。福特汽车公司以生产自动流水线的技术创新和T型车的产品创新成就了其“汽车帝国”的威名;通用汽车公司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鼻祖,通过这一组织创新解决了其扩张进程中的难题和约束;美国大平原软件公司(Great Plains Software)以在意每个顾客、戴尔计算机公司(Dell puter)以空前的服务等形式和内容的市场创新,取得了企业扩张的惊人业绩……世界上许多具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大企业的长期成长过程中,无一不交织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企业创新。这些大企业就是在全面创新推动下逐步发展而来的。在世界企业发展史中,同样存在着因企业创新滞后,企业创新乏力而遭致挫折、遭致失败的数不清的企业个例,这也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企业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企业成长的根本作用。因此可以说,企业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是决定企业生命周期长短的核心所在。
  (二)控制力——企业生命健康的保障
  对当今居于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而言,每一家的成长史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几乎都经受过挫折。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企业的控制力。从管理学角度上说,所谓控制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运营自觉地进行调整,对企业自身行为自觉地进行约束,使其经营活动不超过自身的能力范围,并降低经营风险,最终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多的成本优势的能力。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由于受到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非可控性、企业掌握信息的非充分性、企业与市场关系的变动性、企业内部资源的互动性及企业动态性等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总是和风险相伴而生的。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控制企业的经营行为、降低经营风险,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整合配置内部资源,或将外部资源纳入企业内部重新整合配置的过程。因此企业的健康成长除了企业必须具有各个方面的创新力以外,还必须依靠企业内部有效的控制力。如果企业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控制,超出了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那么纳入企业内部的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甚至成为企业的累赘,就会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失去控制力,从而导致企业面临困境甚至死亡的例子非常多,下面将要分析的安然公司即是典型的一例。
  三、安然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
  (一)安然公司的创新力分析
  客观地说,安然公司在创新力上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的。其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一直是MBA教学的经典案例。下面仅举几例。
  1.在能源交易上的创新
  1985年,美国放开了能源管制,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要求管道商对所有顾客实行平等开放,这样终端用户可直接向天然气生产商购买能源产品,这使得运气合同和购买合同分开。此后 FERC又公布了一系列文件,原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