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非 得与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是与非 得与失-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钟是一家公司的总裁秘书,在这家公司已经效力了整整4年。4年里,总裁换了5个,而小钟却始终是历任总裁信任的秘书,这在任何公司都是不多见的。小钟并非相貌出众、个性张扬的人,但作风严谨,工作很少夹杂个人好恶,加上积极能干,熟悉公司业务,能给予总裁极大的工作帮助,因而成为每位总裁的得力助手。许多人认为这个整天默默工作的小女子肯定有别人不知道的职场“秘笈”,小钟却淡淡地说:“在其位,谋其事,我只是去尽力做好一个秘书的工作罢了,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今年,小钟以一名资深优秀员工的身份就任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走进了公司决策层,她的前途被公司高层一致看好。

    不管是像谷雨这样的环境不断改变的职业生涯,还是像小钟这样的敢于在比较艰难的环境里一直向前走的职业生涯,虽然还难以预言她们最终的成败,但她们的经历对自己的前途造成的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她们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思考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走什么样的路。她们的经历也给我们验证了一个必须遵守的处世之道:好高骛远的结果只会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会看到许多山峰,但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美好的东西。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为没有得到而苦恼时,还是仔细想一下自己将会失去什么吧。就像一则寓言中所说的:一头牛总是想着山上的青草,不想吃脚下的草,结果却饿死了。要知道,脚下的土地未必不肥沃,现在张口就能够吃到的青草可能不会比对面山上的更多、更新鲜,但确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认识到这一点,你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许多遗憾。

    爱默生说:“做那些指派给你的工作,不要期望太多或好高骛远。”金融界的杰出人物罗塞尔?塞奇说:“单枪匹马、既无阅历又无背景的年轻人起步的最好办法是:首先是谋求一个职位,第二是要保持沉默,第三要细致观察,第四要忠诚,第五要让雇主觉得他不可或缺;第六要有礼貌修养。”约翰?沃纳梅克在成功方面给年轻人提出的忠告是:“细致入微、人品正直、注重细节、为人谨慎。

    一个人要学会循序渐进,不要幻想一步登天。充满幻想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动力,有时候也会成为一个陷阱。任何成功都需要积累,需要付出,甚至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奋斗。小钟就是用自己4年的默默努力换来了今天的成绩和美好的发展前景。那只故事里面的小牛只想吃到大量的、鲜美的青草而奔走于两山之间,导致了自己的挨饿而成为笑柄。假如它先填饱肚子然后再到对面的山上看看那里的草是否真的很鲜美,这样既没有失去眼前的,也找到了以后可以填饱肚子的地方,岂不成为一只被人称道的聪明牛了?没有端正心态,被不切实际的目标所驱使,就会忘掉循序渐进的处世原则,使自己陷入徒劳和无奈。

    

    事业篇6、做自己喜欢做的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总是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永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就不可能拥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可以肯定,每个人都可以并且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做某种事情的愿望本身就说明你具备相应的才能或潜质。

    我的朋友阿光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在职场混迹了多年仍是成就平平,不过,他最终还是做上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记得阿光刚去南方的时候,为找工作奔波了好长一段时间,起初他见几个跑业务的同学业绩不俗,赚了不少钱,学中文专业的他便找了家公司做业务员,然而辛辛苦苦跑了几个月,不但没赚到钱,人倒瘦了十几斤。同学们分析说:“你能力不比我们差,但你的性格内向、言语木讷,不善交际,因此不太适合跑业务……”后来阿光见一位在工厂做生产管理的朋友薪水高,待遇好,便动了心,费尽心力谋到了一份生产主管的职位,可是没做多久他就因管理不善而引咎辞职。之后,阿光又做过公司的会计、餐厅经理等职位,终因各种原因被迫离职跳槽。去年底,阿光痛定思痛,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不再盲目追逐高薪或舒适的职位,而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凭借自己的中文系本科学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他应聘到一家刊物做了文字编辑。这份工作相比以前的职位,虽然薪水不高,工作量也大,但阿光却做得非常开心,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几个月下来,他就以自己突出的能力和表现令领导刮目相看,器重有加。

    总结自己频繁寻找工作的经验教训,阿光深有体会地说:“盲目追逐高薪、舒适的工作,让我吃尽了苦头,走了不少弯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应结合自身条件,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去选择相应的事来做。用广州人的话来说:‘找工作如找妻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实际上,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现。而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了解了这个人。

    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而且总是无奈地应付了事,那么他决不会尊敬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工作辛苦、烦闷,那么他的工作决不会做好,这一工作也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在社会上,有许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创造事业的要素,发展人格的工具,而视为衣食住行的供给者,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用一种忧郁的心境去体味人生,去看待人生,那人生便会成为一种折磨,一种煎熬。人生总会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我们与其悲观地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挣扎,不如把它当作一场持久的斗争,是我们追求人生幸福必需经历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斗争中,我们无疑会经历许多的挫折,许多的失败,许多的失落,但我们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南非某职业健康协会曾对1500多名经理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那些工作非常繁重但却能够坚持“找乐”的人,承受工作压力的耐性和韧性,往往比那些不快乐的同事要强,心理患病的几率也低得多。

    人自始至终都在成长,而成长则是一个不断地绝处逢生和柳暗花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快乐便是一种能量,一种奇异的能量。我们获得了这种能量,我们就能容忍人生的不尽完美,并乐于为改变现状而作出不懈的努力;拥有了快乐的能量,我们便不再惧怕自己的幼稚和肤浅,便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和失落。

    汉德?泰莱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位神父。那天,教区医院里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请过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6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我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会为他们骄傲的。”

    一个流浪歌手,临终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泰莱神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当,就是一把吉他。

    他的工作是每到一处,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开始唱歌。40年来,他如痴如醉,用他苍凉的西部歌曲,感染他的听众来换取那份他应得的报酬。

    黑人的话让神父又想起5年前他主持过的一次临终忏悔。那是位富翁,住在里士本区,他的忏悔竟然和这位黑人流浪汉差不多。他对神父说,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它们。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我非常满意,并且从中还赚了大笔的钱,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白天的经历和对那位富翁的回忆,让泰莱神父陷入思索。当晚,他给报社去了一封信。信里写道:“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悔恨呢?我想也许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从中赚到钱。”

    后来,泰莱神父的这两条生活信条,被许多美国人信奉——的确,人生如此,也没什么好后悔的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仿佛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考虑快乐的问题,我们以为挣钱是快乐的,其实错了。我们一天天地去挣钱,可能挣到了许多钱,我们用它购买了房子、车子,用它去购物、去吃喝,但我们却不一定生活得快乐。因为有比挣钱更快乐的事情,那就是去经历、去感受一种丰富的人生。这才是快乐的真谛。

    

    事业篇7、成功路上处处有风景

    现代人的生活喧嚣而忙碌,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变得只重视事情的最终结果,而往往忽视好好享受与体味人生丰富的过程。这就像烧开水,许多人不想烧前面的99℃,只想烧最后l℃。人们不想爬山,只想一步到达顶点。于是,他们的人生越来越像是一个被他们在匆忙中咽下的三明治,细细去品味美味浓汤的感觉,已经离他们很远很远了。

    结果呢?第一,快乐很浅,快乐的深度和支付的痛苦深度是相称的;第二,快乐短暂,一到顶点,就会跌落。有位哲人说得好:“有的草木不开花,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人生也能不待美的花盛开便结出果实。但这有负于等待着开放的花蕾,使它遗憾地失去了一次显芳的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