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哪个?就是尤氏。这位在秦可卿死了借口胃疼撂挑子的宁国府大奶奶,完全有能
力独自处理宁国府家长的大丧,她快刀斩乱麻一样,请了风水先生选择了日期,
三天后就开丧破孝。贾珍本来在外边参加国丧活动,他回来给父亲奔丧,先跪爬
到贾敬的灵前叩头大哭,直哭到天亮,把嗓子都哭哑了。然后,派贾蓉看望早就
跟他们父子不干不净的尤二姐和尤三姐。贾蓉嬉皮笑脸地对尤二姐说的第一句话
是:“二姨娘,你又来了,我们父亲正想你呢。”
    死了父亲,成了贾珍跟小姨子鬼混的良机。这就是贾珍对待父亲之丧的态度。
这和秦可卿之死时贾珍的“如丧考妣”相比,形成了尖锐的讽刺。这就是贾珍这
个贾氏族长身上表现出来的封建伦理。
    秦可卿之丧很精彩,但更精彩的却是治理这个大丧的人物王煕凤。
    12。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之死(四)
    秦可卿之死浓墨重彩捧出王熙凤;
    凤姐之金贵、英气、声势、心机、骄大;
    凤姐之管理才能、处世才能、语言才能;
    凤姐之唯我独尊、玩弄权术、利令智昏。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这是六十年前王昆仑先生说的,这话代
表了广大读者对王熙凤这个形象的复杂心理。曹雪芹把王熙凤写得比贾宝玉、林
黛玉、薛宝钗还丰满。而秦可卿之死就把并非爱情女主角的王熙凤浓墨重彩、逼
真活跳、绘声绘色塑造出来。甚至可以说,秦可卿之死是为了塑造王熙凤而制造
出来的。
    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婆,如果写她在荣国府如何管家,琐琐碎碎,无从下
笔。小说一开始也不可能出现查抄大观园那样的大场面,把王熙凤“调动”到宁
国府这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系列迫在眉睫的难题,让她的才能大放光芒,
这叫“时势造英雄”。
    这时的时势,是声名赫赫的宁国府遭遇丧事,贾珍想办得轰轰烈烈、体面奢
华,偏偏尤氏撂挑子。府内群龙无首,乱成一锅粥。诰命夫人来吊丧时,没有宁
国府大奶奶出面接待,就亏了礼数,在大官僚大贵族圈子里大丢面子。
    时势造英雄,还得慧眼识英雄,这慧眼识英雄的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对秦可
卿也有特殊的感情,想把秦可卿的丧事安排得风风光光。他深知王熙凤这位长嫂
好生了得,深知王熙凤跟秦可卿是闺中密友,会对秦可卿的事尽心尽力。贾宝玉
向贾珍推荐王熙凤顺理成章。
    熙凤?[清]吴友如作
    山雨欲来风满楼,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大戏开演了。
    第一幕:王熙凤
    主动出手抢挑重担。
    贾宝玉向贾珍推荐王熙凤对不对?当贾珍拄着拐棍儿去求荣国府二位太太时,
一进上房,就发现找对人了。王熙凤果然是贾氏宗族女性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为什么这样说?待在宁国府上房的女人是邢夫人、王夫人和族中内眷,是贾氏宗
族“文”字、“玉”字、“草”字辈的夫人。除邢、王夫人之外,其他婆娘一听
说贾珍进来,“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怎么回事?这说明贾珍名声一向不好,
贾氏宗族的女人不敢见他,也说明贾氏宗族的女人没见过世面。当一大帮贾氏宗
族女人像老鼠见了猫,跑得比兔子还快时,唯独凤姐不跑,还不慌不忙、从容不
迫、仪态万方地站起来迎接。“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九个字多生动?贾珍是
凤姐的大伯子,按封建礼法叔嫂都不通问,大伯子来了,小婶子还不该躲得比谁
都快?但凤姐偏偏不这样做。一个极小细节,立即显出王熙凤的不同凡响。
    王熙凤在荣国府日常琐细的家务中,埋头苦干这么长时间,虽然彰显出她的
能力,却没能获得显赫的名声。她巴不得遇到婚丧大事舒展才干。一听到贾珍的
请求她就想去。但王夫人断然拒绝,说王熙凤“小孩子家”,没办过丧事,料理
不清会惹人耻笑。贾珍苦苦哀求,王夫人有点心动时,王熙凤说:“大哥哥说得
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吧。”按说这时的凤姐应该假作推托,怎么迫不及待自己
跳出来?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王夫人有些心动时,哪个能再推她一把?邢夫人?她才
不会,她最讨厌王熙凤“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王熙凤来句“我可干不
了”的客气话,王夫人肯定彻底关门。王熙凤才不遵守那些妇德妇言妇工的陈规
陋俗,她擅长放灵眼看到机会,放灵手抓住机会,该出手就出手!协理宁国府是
她展示才能、邀买人心的最好的机会,她绝不会放过。事实证明,王熙凤不仅靠
协理宁国府大大提高威望,还发了一笔财。
    王夫人默认了,王熙凤巴不得立即走马上任,但她表现得却又是那么谦逊得
体,这表现在两件小事上:
    一件事,当王夫人悄悄问她行不行时?她回答:外边有大哥哥料理,我不过
在里边照管一下,有不明白的事问太太就是了。王熙凤似乎很收敛。但是此后王
熙凤在任何事情上有没有请示过贾珍?没有;有没有请示过王夫人?没有。一旦
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王熙凤根本不是“协理宁国府”,而是在宁国府雷厉风行、
令行禁止、说一不二。
    另一件事,当贾珍要把宁国府对牌交给王熙凤而且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
时,王熙凤故意不接对牌,只看着王夫人,实际是要王夫人公开下令,她名正言
顺地接手。更妙的是,对牌最终也不是王熙凤从贾珍手里接过来,而是贾宝玉从
贾珍手里接过来,强递到王熙凤手里的。贾宝玉是有名的“无事忙”,这回可忙
到点子上了。
    第二幕:王熙凤分析形势大破大立。
    王熙凤一旦答应,立即一个晚上都不耽误,马上来到宁国府厅房。先不忙着
管哪件具体事宜,先分析形势。小说里边是这样写的:“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
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
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
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荣国府的管家婆王熙凤先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出宁国府五大弊病,概括说,
就是:人无专职,分工不明,管理混乱,滥支冒领,苦乐不均,家人豪纵。就像
名医看病需要“望闻问切”知道病症、病源,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凤姐也
是先找出宁国府的弊病,再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
之仗。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回末有两句诗:“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曹雪芹把凤姐理家跟治国联系到一起,把女性的才能置于男人之上。确实,贾府
算得上政治家和管理能手的,只有王熙凤。
    宁国府管家来昇很清楚王熙凤到来意味着改天换地,先给宁国府的人打预防
针,说王熙凤“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要求宁府
的人小心谨慎一个月,不要把老脸丢了。得到的回答是“论理,我们里边也须得
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可见宁国府确实已经乱得不成样子,而王熙凤治
理下的荣国府很像样。
    第二天王熙凤一到,宁国府的仆妇都挤到窗子外偷听偷看王熙凤跟来昇媳妇
说话。王熙凤几句话,先给宁国府管家娘子一个下马威,再把宁国府原来的规矩
一笔抹杀:“既托了我,我就少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
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
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这是多么张扬的改革家气势和独裁者气度?一点儿旧规不守,一点儿客情不
讲,一点儿脸面不顾,一切一切都是我说了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就是王
熙凤!初出茅庐一番话,铿铿锵锵,掷地有声。
    第三幕:王熙凤威重令行春风八面。
    像包干到人、责权利统一之类的重要经济措施从哪儿来的?我看某种程度上
是从《红楼梦》来的,王熙凤开创的。
    宁国府奴仆原来没有严格分工,没有严格职责,诸事无人专管,人员偷懒磨
滑,东西乱支乱领。王熙凤点完花名册,马上宣布包干到人、职责到人、赔偿到
人:一百三十四名宁国府仆人分头管各种差使,送往迎来,待茶待饭,上香添油,
挂幔守灵。不论管什么,杯盘茶具也好,桌椅古董也好,甚至痰盂扫帚,丢了坏
了,分管的人赔偿。干得好呢?你们珍大爷自然会赏。职责和个人切身经济利益
挂上了钩,宁国府那些本来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奴仆眼睛都瞪起来了。
    王熙凤还指定来昇家的揽总查看,有偷懒赌钱吃酒打架的,立即来回她,来
昇家的权力如此大,如果她徇情呢?王熙凤有言在先:一经查出,三四辈子的老
脸就不顾了。
    乱哄哄的宁国府经这位太岁奶奶一治,立即变样,过去的无头绪、慌乱、推
托、偷闲、偷窃,第二天全部消失。王熙凤快刀斩乱麻,一天功夫就把原本乱哄
哄的宁国府搞得条条分明,事事到位。王熙凤自己呢?起早贪黑,天不亮就上班,
一直忙到半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一丝不乱,真是威重令行,精
细到位。她还忙里偷闲,细致周到地从荣国府给贾珍夫妇做来精致小菜命人劝食。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表现得有才有权当然首先得有钱,最后反衬贾赦去世时凤
姐治丧捉襟见肘,但是曹雪芹的笔墨已经见不到了。
    王熙凤既然是来治丧,当然忘不了在适当时刻来一次精彩的灵前大哭。五七
正日,王熙凤知道今日来客不少,一大早就打着“荣国府”的明角灯,在荣宁二
府媳妇们的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