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杜甫诗选注-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秋风歘吸吹南国  ,天地惨惨无颜色。洞庭扬波江汉迴,虎牙铜柱皆倾侧 
'二'                      '三' 
    。巫峡阴岑朔漠气 ,峰峦窈窕豁谷黑。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阴雪 
      '四'                     '五'                     '六' 
霜逼 。楚老长嗟忆炎瘴 ,三尺角弓两斛力 。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 
              '七'                     '八'                     '九' 
旌竿满云直 。渔阳突骑猎青丘 ,犬戎锁甲围丹极 。八荒十年防盗贼 
'一○':征戍诛求寡妻哭'一一',远客中宵泪沾臆'一二'。*这是大历二年在夔州 

所作。由天气的反常说到战争和人民被剥削的痛苦。虎牙,山名,和长江南 
岸荆门山相对。在三峡下游,不在夔州,因诗中有虎牙二字,故摘以为题。 

      '一'歘吸,风声。南国,犹南方。 

      '二'两句写风势之大。江汉迴,是说江水汉水为之倒流,铜柱,汉时马援所立。 

      '三'朔漠气,即北方寒气。 

      '四'杜鹃、猿狖、山鬼,皆巫峡所有,因天气忽变,也都改常了。狖,音柚,猴类。 

      '五'炎瘴蒸热,本可畏,不足忆。因天气特寒,衣又单薄,故反而思念。 

      '六'天寒弓硬,故特费力。古人开弓,用斛力计算, 《南史》:“齐鱼腹侯子响,勇力绝人, 

开弓四斛力。”以上十句写巫峡苦寒之景。 

      '七'石城,指白帝城,因在山上故名石城。旌竿,指军旗。金错,军旗上的装饰。满云直,竖 

立如云,言其多。此以下因天气的阴惨严寒,想到人民的灾难深重。 

      '八'渔阳突骑,指安禄山的胡骑。青丘,指山东一带。 

      '九'指吐蕃陷长安。锁甲,铁甲。丹极,皇帝所居。 

      '一○'八荒,八方边远处,犹言天下。 

      '一一'寡妻哭,则其他人民之哭不言可知。 

      '一二'远客,杜甫自谓。按未三句,每句押韵,贼字臆字在职韵,哭字在屋韵,但屋韵与职韵, 

唐人古诗通押。所以未三句形成三个独立的单行的句子,显得很奇特,也很有力。 

… 页面 238…

                                           * 
                                 写怀二首 (录一) 

                             '一'                '二'               '三'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 ,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 
              '四'                               '五'                              '六' 
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鄙夫到巫峡,三岁如转烛 。 
                              '七'                                '八' 
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  。朝班及暮齿,日给还脱粟 。编蓬石城东, 
              '九'                              '一○'                            '一一' 
采药山北谷 。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绿  非关故安排,曾是顺幽独                            。 
                              '一二'                               '一三'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钧曲             。曲直吾不知,负暄候樵牧  。 

     * 这是大历二年 (七六七)冬杜甫在夔州时所作。长期痛苦的生活实践,使他认识到人民痛 

苦的根源,实在于贫宫的悬殊。话仿佛说得很达观,其实充满愤恨。 

      '一'劳生,本《庄子》:“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这里指所有的人们。何处异风俗,是 

说到处一样,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即下二句所云。 

      '二'冉冉,行貌。自趋竟,即古谚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三'见羁束,是说不自由。 

      '四'这两句是说如果没有贵人,则贱人也不会感到悲痛,如果没有富人,则贫人也不会感到不 

足,因为大家一样。正因为社会有贵贱贪官的不同,所以也就有悲有喜有趋竞和羁束。 

      '五'这两句是愤激的话。意谓饶你“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也难逃一死,而且是万古如斯, 

没有例外的。递,是更递,递歌哭,一会儿歌,一会儿哭。 

      '六'这以下说到自己。鄙关,杜甫自谓。杜甫永泰元年(七六五)赴云安,至此凡三年。转 

烛,言生活不安定,兼形容时间的迅速。庾肩吾诗:“聊持转风烛,暂映广陵琴。” 

      '七'留滞,指飘泊他乡。荣辱,指世俗的贵贱。 

      '八'封建时代,百官上朝要站班,所以说朗班。朝班及暮齿,是说暮年还挂了一个工部员外郎 

的名。日给,犹日食。脱粟,仅脱去稃壳的粗米。 

      '九'编蓬,即结茅屋。杜甫在夔州的瀼西、东屯皆有草屋。石城,即夔州城。杜甫本多病, 

也懂得一点医道,常常自己种药或采药。 

      '一○'这两句是借采药来说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用心霜雪间,即“不热中”意,是说只要能 

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必荣华富贵,所谓“吾道属艰难”。 

      '一一'这两句多少有点说反话。因为杜甫这样做,实出于故意的安排。正如他说,“杖藜妨跃 

马,不是故离群”一样。他很讨厌那般官僚。曾是,犹乃是。幽独,指性情。 

      '一二'后汉顺帝时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一三'这也是说反话,如果以为杜甫真是一个不知曲直、不分是非的达观者流,那就大错而 

特错了。这是对那个黑暗社会恨到了家的话。负暄是“负日之喧”:即晒啊太阳。《列子:杨朱篇》 

说:宋国有个农民,穿麻衣过冬,觉得晒太阳很暖和,便对他的妻说:“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 

吾君,当有重赏。”杜甫这时常常写到他晒太阳的情况,如“杖藜寻巷晚,炙背近墙暄。”看来他在 

夔州的生活虽有好转,但也很有限。 

… 页面 239…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并序 

                         '一'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  ,夔州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 
      '二' 
蔚歧 。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一作三)载, 
                                                  '三' 
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 
                                              '四'                                  '五' 
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 , 
                                            '六'                             '七' 
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                  !今兹弟子,亦匪盛颜 。既辨 
                         '八' 
其由来,知波澜莫二  。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 
书、书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九' 
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一○'。罐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 
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一一'。绛唇珠袖两寂寞'一二',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 
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一三',感到抚事增惋伤。先 
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一四'。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一 

五'                                           '一六'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 
萧瑟'一七'。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一八'。老夫不知其所往,足 
茧荒山转愁疾'一九'! 

     *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在一件小事情上,杜甫往往也会想到整个国家命运。杜甫对 

艺术有广泛爱好,当时不少书画家和艺人都得到他的赞美,以至为后代所熟悉。公孙大娘便是艺人之 

一。为了更好的描写这种“豪宕感激”的剑器舞并表达这种激动的感情,所以他使用了歌行体。所谓 

 “剑器”,是唐代“健舞曲”之一,健舞也就是“武舞”。剑器舞的特点是“女子雄装”,唐司空图 

 《剑器诗》:“楼下公孙菩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至于“舞剑器”,是否即如陈寅恪先生解释的 

 “舞双剑”,虽不敢断言,但舞者手中有剑,非空手而舞,却可肯定,因诗有“罢如江海凝清光”之 

句。这篇诗序,也富有诗意,可以看出杜甫在散文上的造诣。朱彝尊说:“序,佳绝!”李因笃说: 

 “绝妙好词!序以错落妙,诗以整妙。错落中有悠扬之致,整中有跌宕之风。”确是值得注意的。 

      '一'黄生云:“观舞细事尔,序首特纪岁月,盖与开元三年句打照;并与诗中五十年间句针线。 

无数今昔之悲,盛衰之感,俱于纪年见之。” 

      '二'浦注:“蔚跂,言其光彩蔚然,而有举足凌厉之势。” 

      '三'脱,读平声,音驼。浑脱也是一种舞名。 《通鉴》卷二百九:“上(唐中宗)数与近臣学 

士宴集,令各效伎艺以为乐。工部尚书张锡舞谈容娘,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胡三省注:“长孙 

无忌 (太宗时人)以鸟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