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虎娃-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不倒翁怪笑着说:“好孩子,有志气。我还真没看错人,来来来,再看看这些东西。”不倒翁带英儿来在大床右边,指着兵器架后面叫英儿看。
    英儿看到石壁边整齐地摆放着一溜白骨。便吃了一惊,那是七条人的右臂骨。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不倒翁满面怒容地说:“这五十多年,先后有七人踏遍深山寻高人,想学本事。在不同时间找到我,当时都表现得很虔诚。有的为报家仇,有的要行侠丈义,当时我也不想使自己的绝艺失传。就来一个教一个,分别传授他们一些功法。没想到,当他们看到这些财宝时都起了异心,有的说要和我用这些财宝去共享人间富贵;有的要我用这些财宝去经商再赚大钱;还有的想偷走这些财宝;想害死我,以独吞这些财宝……都被我一一识破,只得废其武功,取其一臂,并点了迷穴放他们下山去了。”
    英儿说:“世上竟有这等贪财忘义之人,死有余辜!以后还有人来吗?”
    不倒翁说:“以后再没人来过。近二十多年江湖又是群雄并起,哪还有人到这里学什么武功啊?”
    英儿说:“老前辈武功盖世,何不下山寻找衣钵继承之人呢。”
    不倒翁说:“唉,师徒也是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只尺不相识啊。英儿,你看咱们是不是缘分呢?”
    英儿高兴地说:“这当然是缘分了,英儿能见到您这样的老前辈,真是三生有幸呢。”
    不倒翁试探着说:“你也想拜师学艺吗?”
    英儿说:“能向前辈学习武功,是人人都求之不得的。但英儿不敢奢望。”
    不倒翁急问:“为什么?”
    英儿说:“其一,我已拜师在圣手怪侠公孙徒前辈门下了,不得师父允许不敢再拜别人为师。其二,英儿与您老相比,辈份相差太大,您比我师爷都大一轮呢,小辈怎敢高攀?其三,英儿与师父有约,在八月十五前定要赶到太湖参加武林盛会,怎敢违约呢?其四,英儿家仇师恨在身,要寻遍天崖海角报此深仇大恨。为此英儿不敢在此拜师学艺。”
    “哈哈……哈哈……”不倒翁又是长时间的大笑。捋着几根稀疏的胡须笑着说:“好伶俐的小嘴,这么小的年纪哪有那么多的约束?我问你,今后遇到强手时,龙蛇长鞭怎样施展?用不用偷学我那几招呢?”
    英儿听了脸有些发热,他在仔细观看不倒翁练那八套鞭法时,就已经爱不释手了。虽然手中无鞭,但他还是一边仔细观看一边学着比划了几招呢,肯定被不倒翁看在眼中了。还说什么不得师父允许不准再学其他门功夫呢。
    不倒翁笑笑又说:“虽说师徒如父子,那是从尊师爱徒的方面而言。你没听说过‘能者为师’的古训吗?有能耐的,年岁小也可当年岁较大的人的师父呢。能论辈份吗?”
    英儿听得有理,只能“这……这……”的无言以对了。
    不倒翁又说道:“我收你为徒,并不是让你在我身边学个三年五载的。即不耽误你八月十五之约,更能帮你报仇血恨啊。这也是为你好。再说,你已经知道我这里的密秘了,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话,你还能走得了吗?”
    英儿的心也透亮了,扑通一声跪在不倒翁面前,高声说道:“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接着头向下触地三响。
    不倒翁笑眯眯地盘坐在地毯上,接受了英儿的叩拜……
                  虎娃(23)
    虎娃(23)
    
    第23回    杨家大湾    江神害人
    
    浩浩荡荡的长江被这里一排不高的山丘所阻挡,只能调头向着东南缓缓流着,绕过三四里外的山角后,才又继续向东滚滚奔腾而去。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大的回水湾儿,这里水面很宽,水流平缓,是个打鱼和泊船的好场所,因为在岸边有个比较大的杨家镇,所以经常在长江上走动的渔家和商贾都称这里为杨家大湾。在这江湾边上停泊着十几支各种各样的舟船,离岸不到一里的漫山坡上是一座不小的村镇。石板铺就的路面从江边一直穿进这村中,又通向山上的一条官道。
    官道的北边走来一人,身才不高,头戴破旧的大斗笠,身背破席包裹着的小行里卷。满脸泥污却掩盖不往浓眉大眼,破衣烂衫却包裹着健壮的身躯。右手拿着一根打狗的竹竿儿,左手轻摇着一枝野山花,边走边玩着,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乞丐,他就是新近闻名江湖的降龙虎娃胡英。
    二天前,辞别师父不倒翁和那俩亲密伙伴虎弟和灵儿的时候,还痛哭了一场呢,上了路后就又像出林的小鸟一样活蹦乱跳起来。
    两天的山林急奔,没有虎弟和灵儿相伴真有些枯烦了,如今见到这浩浩荡荡的长江时,心情却又格外的舒畅起来。按不倒翁师父的指点,准备在这儿乘船沿江而下到芜湖,就能很快大再从旱路赶往太湖了。
    中午时分,英儿走进了村庄。不知是什么喜庆的日子,村里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可是街上的店铺却都关了门,路上行人不多,却又都是面带愁色。英儿进村时看过村口的石牌上刻写的是杨家镇啊,周围的景物也和师父说的大体一样,但是却没有师父说的那样繁华。
    英儿敲开了沿街一家房门,乞讨了些吃喝。这家人对他还是比较招待的,不但给白米饭吃,还有炒菜。但是他们却很少说话,一家四口人怎么都面沉似水呢?英儿称那壮年汉子为叔叔,想问村里办什么喜事。
    那人说:“孩子,吃饱了再带上些干粮就快赶路吧,别在此停留。也什么都别问了。”
    英儿也只好谢过这户人家,走上街头,沿路来到江边的码头。这里有十几支渔家船都拖上了岸,有些船已经坏了,不但没有人修理,其他的船内也都是空无一人。两支还在水中的蓬船也都落了帆,收了橹,缆绳将其拴在岸边,船上也没有人。
    英儿好生奇怪,师父说这里的水路交通都很繁忙,如今怎地这么萧条?长江上来往的船只都远离这风平浪静的东岸,却靠那水急浪高的西岸行驶。
    这时英儿看到岸边的柳树林中两条水牛正在吃草,有两个放牛的小孩在玩耍。他急步走了过去问道:“喂,放牛的小哥,请问这里的船什么时候开走啊?”
    两个小孩也都是十二三岁左右,初见小叫花子就是一愣,开始有些害怕,再看与自己年龄差不多也就不怕了。其中一个大点的放牛娃过来说:“你想坐船啊?这里都快三个月没有船来往了。”
    英儿忙问:“那码头上不是有两条好船吗?”
    那放牛娃说:“那两条船是鬼船,听大人们说,两个月前不知从哪里来的两条船,拴在码头上,一直没人管。村里的一个武艺很高的李教头带着跟他学习武艺的几个小伙子来过,那李教头和一个叫杨大胆的大个子青年上了船。刚走进船舱,就怪叫着跑了出来,下船就晕倒了,没过几天就都死了。人们都说船上有鬼,再也没人敢上那船了。”
    英儿又问:“那些渔船也不去江上打鱼了吗?”
    一个高大点的放牛娃说:“你不知道啊?听大人们说,半年以前,我们这杨家大湾里的江神发怒了,还经常派水鬼来闹事。出去打鱼的船还没到江心就翻了,水性再好的人都没有逃回来,水鬼有时还到村里抓人呢。”
    英儿说:“你们怎不怕?还敢来江边放牛?”
    放牛娃说:“全村哪有不怕的,只是水鬼白天不出来。再说了,半年前我们村来了三个大和尚,会法术,能降妖驱鬼。说我们杨家镇老一辈捕鱼捉鳖太多,得罪了江神,必须在虎嘴崖上修个江神庙,并由我们村供给江神金银珠宝和美女。这样他们才能在那里作法,劝说江神保佑我们杨家镇平安。我们村族长杨大老爷找了族人商量,由大家出钱,那三个大和尚到外地请来了工匠,用三个月就盖好了那座大庙。我们村已经给江神送去了两个女孩子,还有很多钱呢,最近些日子江神就没有出来吃人了,所以我们才敢出来放牛呀。”说着,那放牛娃领着英儿朝山坡边走去,并透过树丛向东南面的小山上指着。
    英儿也看到二三里外江边的小山上有一座庙宇,又高又长的红墙围院,看来这庙的确不小。英儿好奇地问:“这么大的庙?一定有很多很多的和尚吧?”
    放牛娃说:“俺没去过,听大人们讲,庙里有三个大和尚和十五六个小和尚。”
    英儿又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怎么家家都张灯结彩的呢?”
    放牛娃说:“听大人们说,今天是给江神娶媳妇的日子。每月初五家家都得张灯结彩,傍晚才由庙里的和尚抬着花桥来接新娘。已经娶了两个了,今天是杨大老爷家的十六岁的小女儿出嫁。”
    英儿惊奇地问道:“江神不是人,怎么还娶人做媳妇?娶过去的女人还能回来看娘吗?”
    放牛娃看看周围后,小声地说:“听大人们说,嫁给江神就是投到长江里去。装在大铁笼子里,哪还能回来呢?”
    英儿这才想起为什么街上行人都面带忧愁之色了。他很诧异,这里真的有什么河妖江神吗?一种好奇心,一种江湖人侠义感涌上心头,他决心弄个明白,于是问放牛娃说:“杨大老爷家在什么地方?”
    放牛娃说:“杨大老爷家的房子是全村最好的,在街北面,大门最高的那家就是。”
    英儿谢过放牛娃,拿起打狗棒,直奔村里走去。
    杨大老爷是村民对他的尊称,他名叫杨善喜,在村中是本族传人中的长者,主持着全家族的事物。而杨家镇只有很少几户是外姓的,全村事物也就由他说了算数。
    英儿走到村口,见街北的一座高宅大院门前围了很多人。当他走近人群时才看到,这些人都眼含泪水向大门张望着。一会儿由大门里走出一群人,簇拥着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围观的人们向大门口涌动着。那老者向众人拱手说:“谢谢了乡亲们,你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