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2006年第04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月 2006年第04期-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却未见其垒窝筑巢。但是,老槐毕竟复苏了生命,又为我们家带来绿荫和凉风,大家又有纳凉和休憩的场所了。 
  斗转星移,又过了若干年。经过了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化运动,广大农村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日子好过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们又翻新改旧建筑新房来了。在原有的废墟上,我们家也准备砌墙盖屋。按照实际的住宅情况,应该把老槐连根挖掉,重立地基的。可是,这棵陈年古木,竟老树新枝,长得蓬蓬勃勃,几年之间,“旧貌换新颜”,又成为参天大树了。年老的一代,年轻的一代,沿袭祖例,又把它的绿荫当成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所,因此在建造新房时,有意避开老槐的根须,留出充裕的地方,任其自由生长。老槐像是真有灵性一样,在建国初期那几年,因为国家的上下领导头脑还较清醒,能够体恤民间疾苦,因此政通人和,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老槐也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的丰足的雨露阳光,尽情铺展开它的躯干和“四肢”,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枝桠。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它萌发的新枝新叶,遮天蔽日,几乎盖住了我们庭院的整个上空。不仅我们全家,而且连同南邻北舍,都蒙受了老槐的荫泽,成为众多乡邻聚会谈天说地的最佳选择场所。有一年夏天,远方来的一位说书的民间艺人,来我们家乡卖艺,一眼便看中了这块地方,竟把老槐荫下当成演唱的舞台,招引了全村的男女老少,在这里欣赏“演出”;一时内,我们家门前,车水马龙,乡邻络绎不绝,俨如节日一般,我那颗少年的心,充满了幸福的愉悦。 
  可是,谁也未曾料到,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竟给这棵老槐带来了空前的厄运。在全民“大炼钢铁”的时候,不知哪位“有识之士”,竟慧眼看出了老槐所具有某种“特异功能”。说它既然能够历经种种磨难,存活这么久远,木质自有某种特殊性能,如果伐倒用来炼钢,定会显出奇效。 
  这个建议被有关人士及时采纳了。尽管我们家和左邻右舍都持反对意见,但也是敢怒而不敢官,任凭老槐被连根伐起,全部送抵炼钢炉前。遗憾的是,老槐竟然拒绝人们赐予的这个殊荣,在熊熊的炉火中,很快地便灰飞烟灭,那些被放置在炉内的从千家万户敛来的铁锅钢斧、锤头镰刀,依然原封不动地保留其原始形态。人们只是失望地望着已经化为灰烬的那堆老槐躯体和枝桠哀叹地说:原来这棵老树也没有多少能耐。 
  从此,老槐便从我们家里“消失”了。 
  恰好我也负笈外地求学,后来又远离他乡谋职就业,很少回家,历尽自然的沧桑,饱经人间的磨难,尝遍生活的种种况味,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因而老槐的影子在我的脑海里也逐渐淡薄最后也消失净尽了。 
  谁知过了二十余年之后,又出现了奇迹。就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我因过去所犯的“错误”得到平反后,倦鸟思归,又萌生了探家之念,同时,头脑里竟偶尔闪现一下老槐的影子。 
  少小离家老大回,家乡已经彻底改变了昔日的模样。不仅荒山变成了青山,恶水变成了绿水,而且公路直接修到了家门口;更令人高兴的是,原来那些旧的茅屋革舍,现在则变成了红墙碧瓦的楼房。到处花红叶绿,岸柳成行,我走进村子里,竟然找不到我们的老屋旧院了。几经询问,最后见到了一位近房哥哥,他和我年岁相仿,少年时代,我们经常一同在老槐树荫下做游戏,他小时比较调皮,那年爬上老’槐枝梢上掏喜鹊卵遭到老祖母训斥的就是他,现在,他也已经鬓发斑白了。经过他的带路,方才辨认出家门口。不过,它已经不是那低檐矮墙的小四合院,而是一座崭新的小楼,亭亭站立在红砖砌就的庭院当中。 
  进入院内一看,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一株高大的槐树。新干、新枝、新叶,生机勃勃,膏翠欲滴。串串槐花,挂满枝头,开得金黄灿烂,发出馥郁的芬芳,沁人肺腑,使人熏熏欲醉。我心有灵犀地对着槐树怔怔地看了起来,一时竟抬不动脚步了。老哥哥似乎看出了我迷惘的心迹,连忙向我解释:庭院里原来的那棵老槐,自从大跃进年代被连根拔起去参与大炼钢铁之后,从此二十余年,谁也不再记起它的存在了。没有想到,就在前年春天家人打算要在此盖一座新房时,突然从地下冒出一株新苗来。一开头,长势便很猛,过不几天,就蹿得一人多高,枝叶并茂,到了夏天之后,已经巍然长成一棵小树了。家人一致认为:这是原先那株老槐长的新枝,是我们家门兴旺发达的征兆,几经商讨,就把原拟的盖楼的地基挪开了,留给老槐一块自由生长的地方。老槐似乎懂得人意,抓紧有利的时机,尽情地往高处蹿,向四面扩,不到三年,便长成一棵高出楼房的大树了,一片绿荫,覆盖着崭新的庭院。而今,槐荫下又成为孩子们嬉戏的场所了,就像咱们当年那样…… 
  听了老哥哥的叙述,我的心潮顿时掀起层层波澜,不禁五内沸然,联翩浮想,望着面前那株直指蓝天老槐新枝,我不知该说些什么…… 
  责任编辑 伊丽霞 
闲话三国人物(之一)
谈 歌 
  曹操的两个错误 
   
  曹操挺像个游刃有余的商人。认真地说,曹操还是一个官商。他一开始就凭借手中的权力,倒腾买卖,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各位看官试想,最早曹操没什么本钱,他不就是一个校尉嘛。不大的一个小官儿。可是他起点的位置好啊,他在何进大将军手下做事儿,也就是给何老板跟班儿。或许他有一点薄名(曹操是个孝廉。那时中国还没有科举取士,孝廉就是一个名声),才有机会跟上大将军何进的?按说在何大将军手底下做事,也不一定有机会跟何大将军套近乎。你一个校尉,怎么能跟中央的高级领导说上话吗?高级领导身边的人海了去了,看门的、做饭的、开车的、接电话的,不能谁都会跟领导套上近乎吧?但是曹操精啊,他知道怎么跟何大将军套瓷,他也是沾了何进大将军脾气的光儿。何大将军是个杀猪的出身,平民心态,不摆领导架子,喜欢热闹,喜欢接近群众。人越多越好。于是曹操就在何进将军麾下常常有了进言的机会。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曹操由此进入了官场。在何进跟太监们斗法的时候,曹操忙前忙后地给何大将军出主意,想计策。行了,我们的曹先生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了。 
  何进不仅没文凭,估计水平也不大高(一个杀猪的出身,能有什么水平啊,也就是仗着他姐姐是皇上的姨太太,他才鸡犬升天,当了这么一个高级干部),他脾气还挺直,曹操、袁绍劝他不要进宫,说太监们用心不良。他不听,还满不在乎地说,就凭这几个太监也想害我?他们敢?我一个人进宫,你们谁也不用跟着(胆大,大概跟何老板的出身有关。屠夫们胆子都大)。结果,何进一进宫真让太监们给害死了。大树一倒,猴子都跑,曹操也失势了,这也就断送了曹操的前程。如果何进将军不死,曹操很可能被一步步提拔起来。可是老领导突然出事死了,谁还能赏识曹操啊?这对曹操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啊。 
  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曹操得重新运作。可是怎么运作呢?的确是困难重重啊。 
  西北人董卓进京了,代替何进掌权了。曹操跟董卓也没有什么关系啊,曹操是安徽人,估计他在西北那边也没有什么远房亲戚,跟董卓首长八竿子也打不着,联络不上感情。想跟董领导套近乎,也不是一天半天的事儿啊。也就是说,曹操最近一段时期,不可能受到重用,跑官没门路,买官没本钱。曹操只好二度创业,开始重新策划自己的政治投机生涯。第一步,就是开始谋刺董卓,这就有了“孟德献刀”的情节。为什么这样干?曹操名义上说是为了铲除国贼,实际上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为了扬名立万。 
  读者要注意,这是何进死后,曹操进行的第一次政治投机的行动。 
  说实话,读到《三国演义》曹操献刀这个情节时,觉得这事儿玄乎,真是不大可信,以曹操那两下子,敢跑到董卓的卧室里去行刺,成吗?且不说董首长的门口有没有警卫和游动哨,人家那看门的让你进去吗?就是你填张会客单,秘书也就把你挡住了,你曹操什么级别啊,能见董领导?有预约吗?没有,出去。董领导多忙啊,谁想见就见一眼,董领导见得过来吗?你说去献刀?更不行了,那起码得跟着警卫吧。这都是什么警卫?你以为是超市门口那些保安呢?那都是些没经过训练中看不中用的民工啊。这些可都是一些训练有素的保镖啊,你曹操能有机会行刺吗?根本不可能。如果说你去董卓的办公室,还有些可能,你可以打着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旗号。可是你怎么能去人家的卧室呢?你真以为进董丞相的卧室像逛菜市场呢?无论如何,曹操谋刺董卓这件事的细节不落实,只是曹操自己虚构的文学故事。可以想象,或许曹操只是跑到城边,找个扎堆儿的人群儿乱嚷嚷了几句:我曹操可是去刺杀董卓了,成功没成功另说,我是重在参与了。然后再张着胆子喊了几句“打倒董卓”的反动口号,再然后就撒腿跑了。再然后,董卓就在全国通缉他,敢刺杀我?反了!把那个图谋不轨的曹操逮捕归案。好,这一下,曹操就成了董卓指定的反动势力了。曹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啊,他只是要这个名声。有了这个名声,曹操等于给自己做了公益广告。这才能回到乡里,招募军马,要不然,谁信他啊?曹操的这种把戏,其实今人也在重复上演着,眼下许多企业不也都是习惯玩一些广告噱头吗?我们这种产品,可是国宴指定的产品啊。其实哪儿那么多国宴啊,今天指定这个,明天指定那个,后天又指定某个,指定得过来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