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爱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爱情-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介:
    无政府主义指的是什么?是隐喻挑战小说中的政府主义和中央集权制、这种隐喻在更高层次感到虚无是不可否认的。
这种挑战是崭新的,所针对的是小说本身。崔秀哲向往的不是表面的故事世界,而是小说的变革。很多作家都一直梦想
着变革小说,也曾在小说之外使用各种道具试图进行变革作业,但崔秀哲却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他并没有使用新的
道具或装置,而是在小说的内在世界里,一点点地暴露小说的缺点…………
    崔秀哲,韩国当代作家、学者。1958的生于韩国江原道春川。先后就读于汉城大学韩国现代文学系和法国现代文学
系,获博士学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现执教于韩国韩神大学。主要著作包括小说集《空中楼阁》、《话头。语录。
化石》、《鲸鱼肚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爱情(一二,三,四)》、《冰炉》、《画壁画的男子》、《所有的酸
葡萄下都有狐狸》等,其中《冰炉》获韩国“尹东柱文学奖”、“李箱文学奖”。

第一卷 快乐的地狱生活
一、路灯、路边酒篷、鸽子、钥匙、立体声、昼火、天气、种子……

    布满天空的大大小小破棉絮似的云块,像在做精巧的构图,一部分以东北方的一块云为中心纷涌而去,另一部分则朝西北方,像炸开的手榴弹碎片,呈现出各式不等形态,叫人看得心醉神迷。人类就头顶这片广袤无边、瞬息万变、充满紧迫感的云天——大自然的戏剧或叙事诗,过着自己的日子。    
    黄昏时分,在一个偏离市中心的冷僻角落,一群孩子正围着一柱刚亮的路灯。四周长着    
    差不多高的树木,下面是各种灌木、小乔木和几张长椅,堪称一座小花园。前方,中部地带的针叶树之间,不协调的四季树叶,在路灯下闪着依稀的光。    
    五、六个男女孩子手握什么东西,站在路灯底下,抬头望着金属柱顶上的玻璃球。那朦朦亮的圆球,随着夜色渐浓似乎缓缓飘向天空。孩子们凝视着那发光体,好像它是辆汽车正升空驶向月球。终于,有个孩子振臂一挥,把一颗小石头抛向发光体,却没打中,划了一个尖尖的抛物线,掉在了地上。以此为射击信号,所有的孩子都开始抛出手中的“子弹”,但大都落空了。他们咬牙瞪眼地寻视地面,找石块继续朝上扔。几声撞击灯柱的“叮铛”声之后,灯“噗”地灭了,右半球掉了下来。孩子们缩起脖子,愣了一下,但随即石块重又窜起,砸落了另一半。于是,孩子们顿脚振臂欢呼。之后,他们朝公园另一头的路灯蜂拥而去。    
    不高的山坡上,有座旧的二层楼房。旁边有条又窄又破的阶梯盘旋而上。水泥墙上,钉着一块方木板,上面写着:非公用阶梯,如有不测责任自负。在这阴暗、破旧、被杂草侵蚀的阶梯尽头,是条便道。过了便道,便是八车道的公路。六、七个路边酒篷,盖着破旧褪色的尼龙布,紧靠公园排列着。它们正准备营业,几个男子钳着着火的蜂窝煤走到外面,狠狠地伸了个懒腰;几个娘儿们,用擦桌椅的手搔着头或伸进脖子抓痒。整座公园散发着一种莫名的恶臭,一种带馊味的类似阿摩尼亚的刺鼻味道。起因可从公园那头一字排开的路边酒篷得到答案。    
    每天夜里,醉汉有时还有女人,憋不住满满的尿水,跑出酒篷,越过隔离人行道与公园的矮铁栏,像四周的树木站得笔直,大声地撒尿。乍看来,他们跟他们倚傍的树干没什么两样,只是比树木矮些,经不起风吹,有些左右摇晃而已。偶尔,有些醉汉走近路灯或电光招牌前,边撒尿边抬头不满地瞅着令他们难堪的光源,像刚才孩子们所干的那样找石子砸它。结果,把裤子都尿湿了。有时,大家边尿尿边攀谈,一见如故,并肩回到酒篷,或者换个酒篷一起用餐。有时,他们没能跨过齐膝的铁栏杆,来了个嘴啃地。就这样,天天从傍晚到清晨,人们撒下的泪水、尿液和呕吐物,成了当地草木的超量肥料,弄得到处都是枯死的灌木。    
    车道上纷飞着几只鸽子。它们时而交叉,时而齐窜,在几乎撞车的瞬间直冲天空。它们似乎喜欢惊险的空中杂技,为自己能生存在这座被种种公害搞得萎靡不振的城市感到庆幸。它们自编自演着险象环生的新节目:时而紧贴飞车翱翔,时而在飞车之间穿梭。它们知道自身在生理上能应对突然的变化,所以任凭自己去迎接危险盲目的挑战。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得以在车道上穿行,在人们的裤腿之间,不顾自行车轮的威胁,啄食地上的食物求得生存。它们知道现在的人已今非昔比,他们用无关痛痒的冷嘲目光望着它们,甚至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不由分说地掐死它们。然而,它们的奋不顾身却使司机乘客吃惊不小。每每看到它们扑向前窗,他们会本能地缩进脖子,闭上双眼。他们并不理解鸟类视死如归的求生精神。长此以往,人们心中仅存的一点关心,就变成了敌意,最终枪杀它们或把掺毒药的谷物撒在每条马路上,而鸽子全然蒙在鼓里。好在至今尚未发生过一起由鸽子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不曾看到破喙折翅的鸽子躺在地上,或者觅食的猫儿徘徊在人行道和车道上。但这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进化到新一代的鸽子,说不定会在车底下穿行,或者冒死飞进这头窗口,而从那头窗口飞出去。    
    一辆巴士在停车场稍停片刻之后,又上路了。车上,司机把收音机开得忒响。窗外已暮色霭霭,但鸽子依旧像蝙蝠窜飞着。浑身涂着草绿色的大型垃圾车的背影,遮住了整个车前玻璃。翻斗盖虽有粗皮带固定着,但一颠簸,总有些杂拌儿从漏缝中抖落下来。接踵而至的巴士轮子便把它压得扁扁的,或弹出道外,把司机和乘客吓得抓紧把手或靠背。在他们眼里,凡是车皆丢三落四,全然不知随后的车辆压瘪它们。搬场大卡车的后门开了,橡皮绳松了,家具滑落下来,翻斗车沉重的轮子从上面毫不踌躇地碾过,像是开拓新路。一辆小车后面装载的涂料桶纷纷落地,把地面染得斑斓多彩,把尾随的各式车辆也涂得五颜六色,像一串玩具车鱼贯而驰。不仅如此,包括各种巴士、计程车、自备车在内的轿车、面包车上的乘客,不分男女老幼,也都从车后纷纷摔落地上。一辆摩托车灵活地穿行其间。后座上,身穿皮茄克、双手紧抱车手的年轻女子惊恐地摔到地上,年轻男子却全然不知或无暇顾及,照开不误,飞快离去。更有甚者,轿车司机连同方向盘都掉到了地上。于是,车道上尽是左冲右突的无人驾驶车,以及被当垃抛圾抛弃的人们。尾随而至的车辆也重复同样的场面。霎时,被车撞倒弹飞的人像断裂的模特架,头、手、臂、腿、脚、躯干、屁股、假发、皮鞋、破衣,在公路上堆得老高,狼籍一地。他们发出了跟警笛一样的惊叫声,几个头颅并排滚动,速度远胜过车轮。除非彻底封锁,否则街上仍旧车流滚滚。无人驾驶的车辆相互撞击,爆炸起火,烈火冲天,即使模特架的肢体缠绕车轮,夹在车辆之间,却也阻挡不了车流前行。    
    车内收音机里,配音演员的声音,闹得震天价响。蓦地,从车厢喇叭中传出一个青年男子的绝叫声:你怎么扔下老母走了呢?能这样吗?接着,缓缓传来一个老婆子异常别扭的哭声:英进啊……配音的是一个三十余岁的少妇,戴着耳机,双肩低垂,手拿发皱的台本,紧锁双眉,涂得殷红的双唇紧凑话筒,发出嘶哑的声音。她的哭声搀杂着海鸥的叫声、船鸣声,还伴有许多男女急促而断断续续的语声。接着,通过喇叭里的几句解释,岁月荏苒或时光倒流。男女配音按导演的指挥像饮水器随意开关,不久车厢里满是不冷不热的温水,不论站    
    着的还是坐着的,都飘浮起来,水漫到鼻子底下,令人窒息。那水温叫人不快到了极点。其间,收音机里传来乱七八糟的喜怒哀乐声。巴士到站,门打开了,乘客被水抛出了车外。
    他在门外踌躇了一会儿。过道上阗无一人,只是从过道尽头的洗手间里,传来轻微的水声。他刚想敲门,却发现门微微开着,便用两个手指轻轻推了一下,门缝就开大了。屋里没有一点动静。他悄悄地走进去。看来,主人已知他来,外出时有意没关上门。他便开着门来回走动着,走到安乐椅那里,却没有坐下,而是仔细察看起椅子后面的书橱来,里面摆着很多书籍。他沿着有无数大小笔记、纸张的大书桌,边走边随目念着上面的文字。    
    这时,空荡荡的屋子里,突然响起奇妙的“嘶嘶”声。他大吃一惊,止步打量起四周来。那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却怎么也寻觅不得,但他很快发现,在书桌与墙之间有一壶沸水。原来,主人为了他一到就能喝上茶水,已放上电壶,并已煮过一次,现在按自动装置,正再次加热。这是无庸置疑的。于是,他重又回到窗前。过了许久,主人仍没有回来。电壶的自动开关也反复了多次。每次开关,都让他一愣,随后安下心来。渐渐地,他觉得自己的情绪变化,跟电壶的冷热周期极为相似。沸水声和主人的久久不归,令他感到无聊、沉闷和不自在。他垂着头在屋里快步来回,忽又蓦然止步,呆呆地瞧起电话机来。不久,电壶安静下来。他不觉焦躁尽去,身心皆悠地打量着、抚摸着每一样东西,以至他觉得主人不归也无妨。然而,待电壶一开,他便重又回到先前的状态,所谓不适而从。最后,他为电壶所虏,成了从属于反复无误的电壶的自动装置。水一开他便上火,到头来谁是因谁为果,两者有何关系,也说不清了。但是,他既不能拔掉电壶插头,也不能泡茶喝,这些都为时已晚。因为他坐在那张安乐椅上,不觉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壶,靠某种外来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