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的故事(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特工的故事(全)-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你又发现什么新的规律了?”泽华好奇的问。
  “主要是看皮肤,比较白晰,又白里透着红的,多半是山城妹子,有的也可能是湘妹子。”
  说着说着,我们已经快走过了秀水街的入口了,我停了下来,看着路边的草地前面的栏杆。泽华不解地问我:“你在看什么?”
  “三年前,我在这里抓过一个外国间谍。”我说,“就是在和你分手的那天的下午。”
  “哦,是这样。”她说,“对了,你当时后悔了么?”但她马上又换了种问法:“我是说,你从事这一职业后悔过么?”
  我回答时引用了从一部美国电影中学来的话,但在后面又自己做了点补充:“No regrets, only honor。 Spy's honor。(没有后悔,只有荣誉。间谍的荣誉。)”(完)
  后记:小说《特工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T机关236情报员的任务远远没有终结,在作者专门搜集一段素材后,他将在《特工的故事》(第二部)中继续作为秘密特工为国家出生入死,希望到时会有更精彩的章节献给读者。
  本来只想写到第五部分就结束了,但网友们的热情支持使我一直写到了第二十部分,现在正好可以凑个整来暂告一段落。这部小说在刚开始写时只在《我是警察》网上发表,为此我特地感谢在我写作初期给予了我大力支持的素心莲,沧海一涛, zolou,郑然,制服诱惑,淡紫色等警察朋友及想当刑警,死猫,sss911等网友。后来又分别贴到了间谍论坛和铁血军事上,也有很多的网友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肯定,但由于人数太多,只好在此一并谢过。
  在写这部小说时,我特意采用了反传统的写法,即没有使用太具中国特色的间谍小说写法,如避免了“隐蔽战线”、“无名英雄”、“国安战士”、“保密工作”等过于主旋律的名词,这样的名词用多了,读者恐怕也没胃口,毕竟一些反映此类题材的电视剧等作品中已经对此进行了大力讴歌,用词上已经形成了套路。与之相对,我采用了一些较国际化的东西,如在名称上,我国的官方语言里是不会称自己的情报人员为“特工”或“间谍”的,一般都冠以“XX干部”之名,事实上连外交部都很少提“外交官”一词,内部一般叫做“业务干部”。在文中的人物和特工机构的行动上也是与我国的情报机关有很大不同的,目的只是以此带来一点新意。
  为了避免出现前面提到的主旋律作品中写“红”有余,写“专”不足的情况,我在体现了人物的忠诚爱国的品质的前提下,更注重描写其作为特工人员的职业水准,而不是过多地体现其意识形态,特地花大笔墨描写其在分析推理、跟踪监视、徒手格斗等方面的深厚功底,以呈现给读者一名具有较高职业水准的特工人员的形象,同时为了增强人物的真实感,还特地使其沾染上了一些“俗气”。
  文中的情报机关----T机关则是由我本人完全虚构出来的一个情报机构,事实上我国是并没有这样一个专门的中央层次上的行动特工机构的。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抓紧组建类似的机构,如日本就在筹建一支效仿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国家级警察和特工机构,以进行打击国际犯罪的恐怖主义的活动。就中国的行政体制来讲,在地方的机构主管本区内的相应工作的同时,在中央层次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一线机动力量来进行全国整体上以及涉及外国的相关工作似乎是有其必要性的,在当前各种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的大背景下,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就更有其合理性了。当然,以前和现在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机构也一样过来了,但有些东西没有试过就不会知道它能带来多少更大的好处。就如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没有海空军,只用陆军也一样打下了江山,但如果当时有能力建海空军呢?恐怕蒋介石可能根本就没有逃到台湾的机会,现在也就不会有所谓的“台湾问题”了。
  正如文中所述,作者本人毕业于外交学院,后在外交部和另一国务院直属机构工作,很快就将完全脱离国务院系统,权以这部小说作为对自己公务员生活的一种纪念。希望能够在《特工的故事》(第二部)中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乐趣,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
特工的故事(第二十一部分)
南疆擒敌(一)
  2004年2月20日10:21
  王府井大街“吴裕泰茶馆”二楼的茶座里稀稀拉拉地坐了几个喝茶的人,在离门较远的一张桌子边坐着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便是我——T机关236号特工,此刻正在等待我的一名情报员——付威的到来。他实际上是中国联盟党北京支部的一名成员,T机关在国贸炸弹案后在北京展开了对中国联盟党北京支部的大搜捕,付威被反恐局秘密逮捕,在同意为T机关工作后又被秘密释放,作为T机关的内线协助我们缉拿北京支部的残余势力。
  中国联盟党北京支部设在东方银座的公司被端掉后,大部分成员均已落网,但北京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吕毅仍然不知去向。付威虽然算不上是北京支部的核心人物,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很可能打探到吕毅的行踪的,因此他的利用价值极大。我则是负责直接与他进行联系的管理者,而这个茶庄则是我们的固定接头地点之一。
  今天一早我特地登录了军事天空论坛,看见那个叫“吕奉先”的ID在昨晚22:24发了一个叫《中国新型空降战车》的附图片的贴子,在最后一张照片的下面还有几个外人看不懂的数字——33311030,这是我们约定好的信号,第一位指的是需要传递情报的状态,如果这个数位是3的话,则代表有重要情报要给我,第二位指的是接头的安全系数,如果是3的话,则代表接头比较安全,目前没人注意他。2是可能有危险,1则是比较冒险了,第三位指的是情报的准确系数,如果他估计可能性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则用3来表示,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则用2来表示,如果可能性在半数以下的则用1了。第四位是接头的日期,他用的是1,指的是他发贴时间后的第一天,也就是今天。最后四位是具体接头时间,也就是10:30。至于接头地点,我们一般都是在吴裕泰茶庄,如果茶庄因故不能营业则自动转到灯市西口的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超市里。
  相比之下,把接头地点选在茶庄的二楼显然要比在超市里要安全些,因为这里的人比较少,不容易被对手监视,像我这种在自己的地盘上,即国内,以政府特工身份接头应该不用过分顾虑接头的安全性问题,因为这毕竟不同于在国外以秘密情报人员身份与情报员接头,因为在国内时我永远不用担心像在国外那样被反间谍人员在接头现场逮捕,在国内只有我逮捕别人的可能。但考虑到与我接头的内线的安全,接头仍要在高度的隐蔽状态下进行,可以想见,如果付威被中国联盟党的其他成员跟踪,并发现他与T机关人员接头的话,他肯定会被干掉,或被迫向我们提供假情报。但反过来,如果这是一场我以秘密情报人员身份在国外进行的接头,则选在超市里可能反而会更好,因为在国外的某一个类似于茶馆的固定场所里接头的话,该国反间谍人员可能会通过拍照等方式获得我与情报员在固定场所接头的铁证,他们会来个人脏并获。但如果接头地点是选在了超市之类人流较大的场所的话,我们可以设法既能成功交接情报,又不被跟踪人员发现。比如,一个各国对外情报人员都比较熟悉的做法就是:管理者先在超市中等候,如果内线已经被反间谍人员跟踪,他们俩人就可以选择在内线推开超市的门向里面走,而后面的反间谍监视人员尚未来得及跟入的这一较短的时间进行交接,对外情报特工可以在这个时候向门外走,但装作不认识内线,在与他擦身而过的一刹那从他的手里偷偷地接过情报,然后直接离开接头地点。等反间谍人员跟进来时,内线已经完成了传递情报的任务,也没有任何证据在身上,更不用怕跟踪者抓住某个与他接头的外国间谍,因为他根本没有与超市中的某个人交谈过,即使反间谍人员询问超市工作人员,也不会有人说内线与某个人进行过交流,基本上没有什么证据可供掌握。
  但为什么要把地点选在超市之类人流较大的场所呢?可想而知,在内线被反间谍人员跟踪的情况下,如果对外情报特工与他在路上交接的话,准保会被后面跟踪的反间谍人员来个人脏并获。如果他们不在路上接头,而是选择到同一家饭店或咖啡屋里坐下来交接情报的话,随后而来的反间谍人员完全可以堵住他们,即使他们在那时候已经交接完了情报,反间谍人员仍可以让饭店或咖啡屋的老板或服务员等人在法庭上作证,指证该内线曾与一名外国特工有过面对面的接触,或内线曾把什么东西放在了饭店或咖啡馆里的某个地方,后来外国特工取走了那个东西,如果反间谍人员在当场进行的搜查中能够起获被传递的情报的话,则内线与外国特工都要面临着监禁,驱逐出境甚至处死的可能。但如果改变交换方式,两人并不面对面地接触,也不用传统的你放我取的传递方式,而是采取一种借擦身而过之机传递的话,则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可能会逃过饭店老板或员工的视线,因为在不知道这两个人是间谍的情况下,在那种人流较大的地方,普通人是根本不会在意两人在平常的擦身而过时是否传递了什么东西的,而且两人还有百分之百的可能来逃过后面跟踪的反间谍人员的视线,原因很简单,超市里和街面上不同,如果两人在街面上玩擦肩而过的游戏,后面的反间谍人员肯定会注意到,而且可能被他们录下来,就算他们进了超市以后再坐在一起或你放我取也会被跟踪人员或老板及服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