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婉约词-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④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
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⑤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⑥。铺翠冠儿⑦,捻金
雪柳⑧,簇带⑨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
人笑语。

    【注释】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评解】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
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
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集评】

    张端义《贵耳集》: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
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气象更好。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王士祯《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刘辰翁《须溪词》《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
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
而悲苦过之。”
    李调元《雨村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
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①成,
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冬,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
栏于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
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

    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评解】

    这首词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
人,引出以诗酒遣愁。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全词以细腻曲
折的笔触。
    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集评】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
    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办甚俊奇,前此未有能道之者。
    杨慎《词品》:“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入妙。王世贞《艺苑扈言》:
“宠柳娇花”,新丽之甚。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
    邹祇谟《远志斋词衷》: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心绪之落寞,语浅情深。“萧条”两句,言风雨闭
门,“宠柳”两句,言天气恼人。四句以景起。“险韵”两句,言诗酒消遣;“征鸿”
两句,言心事难寄,四句以情承。换头,写楼高寒重、玉阑懒倚。“被冷”两句,言懒
起而不得不起。“不许”一句,颇婉妙。“清露”两句,用《世说》,点明外界春色,
抒欲图自遣之意。末两句宕开,语似兴会,意仍伤极。盖春意虽盛,无如人心悲伤,欲
游终懒,天不晴自不能游,实则即晴亦未必果游。

浣溪沙
    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
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释】

    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②沉水:沉香。
    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⑤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评解】

    此词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
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集评】

    《谭评词辨》卷一:易安居士独此篇有唐调。选家炉冶,遂标此奇。


    赵 佶
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①,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
珠宫女②。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③离恨
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
里有时曾去。
    无据④,和⑤梦也新来不做。

    【作者简介】

    赵佶即宋徽宗。在位25年。靖康二年,金人陷汴京,他与钦宗和宫室多人被掳北去,
过了九年的俘虏生活而死去。他的诗、词、画都有名,又通音律。有《宋徽宗词》。

    【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
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
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
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
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
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
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
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
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
    “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唐宋词百首详解》:对杏花的描写,形神并茂,是诗画同一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张孝祥
临江仙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①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②。
 谁擫③昭华④吹古调⑤,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⑥。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
孤。

    【作者简介】

    张孝祥字安国,蜀简州(四川简阳)人,后卜居历阳(今安徽和县),遂被认为历
阳人。宋高宗时,廷试进士第一。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在建康留守任内,赞助张
浚北伐,受到免职处分。著有《于湖居士乐府》,有《双照楼景刊宋元明词》本,凡四
卷。他的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是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他追踪苏轼,词
风豪放,然亦有婉约之作。

    【注释】

    ①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②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③擫:用手按捺。
    ④昭华:即玉管。
    ⑤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⑥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评解】

    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下片写忽听《梅花落》,
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
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卜算子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①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
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②雪。

    【注释】

    ①月底:月下。
    ②些儿:一点儿。

    【评解】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
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
“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西江月
题栗阳三塔寺
    问讯湖①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
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②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释】

    ①湖:指三塔湖。
    ②寒光亭:在三塔寺内。

    【评解】

    此词系作者重来江南时所作。史称张孝祥“年少气锐”,至作此词时,已历尽宦海
风波、熟谙世态炎凉,故触景有感,流露出一种淡然的闲适之情。末两句的意境,与晋
代诗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近。

菩萨蛮 回文
    堵莲红乱风翻雨。雨翻风乱红莲渚。深处宿幽禽。禽幽宿处深。 淡妆秋水鉴①。
鉴水秋妆淡。明月思人情。情人思月明。

    【注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