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留言 作者:陆幼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命的留言 作者:陆幼青-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什么意义,我可能会找一个最值得帮的,也许,靠窗也是重要的……

  明明白白地死去。 
  
  
告别网友
 
  可能还有一两天的时间吧,我会把我跟网络之间的联系切断的,下线了。
  到那个时候,网络,对我来说,又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体会不到的,满是电子乱窜的一个奇妙的世界了,一个与我无关无碍的世界了。
  我,竟然将与如此美妙的她告别了。
  日记,结束了。我与网络的缘份在经过了一场热恋以后,也是该说拜拜的时候了。
  在我人生这样的时刻,需要说再见,需要告别的太多,但我还是决定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留出一块,用在网友们身上。因为网络的一些关系,前面的文字中已经谈了一些,大家也是了解的。

  但此时此刻,因为将不再在与因特网相连,心中的感觉,还是很“那个”的。
  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是一本奇特的小书,是我倾注我个人的最后的力量写成的,原本,无论从生理或心理来看,它是我无力完成的,但有了网络的支持,我最终还是大致地让它成了一个形。

  我在此宁愿相信这是网络时代的奇迹之一。
  有很多次,我怎么也写不下去了,身体的痛楚是如此地强烈,我必须不停地转换姿势,而每换一个姿势,身体上各种部位的疼痛要持续十来分钟才能平静,十来分钟过后我又觉得我需要下一次新的挪动来让我的身体感觉更舒服一点。

  这样的状态几乎使我没法写下去。每到这时候,我便连线,去看看榕树下,去看看那些网友们的帖子。
  好在帖子里面始终是有一些赞美我的话的。很多的溢美之词,我也知道我配不上,但在当时,我是照单全收的,请各位网友多少要原谅一下我,因为那是属于强心针一类,跟日常饮食无关的。

  网络给了我决心给了我毅力,看来还有一些虚荣心吧,但不管怎么样,有了网友的支持,我又继续地往前走了。
  虽然走得很艰难,但我就像那些马拉松比赛当中总会出现的最后一个选手那样,跌跌撞撞地走进了体育场,走进了终点。
  成绩是没法提的,重要的是我走到了。
  在我的网友中,有些是几乎天天陪伴着我的;有些是看了一番,留下一些烫人的话语悄然走开的;也有一些是不完全理解我的。
  但不管怎么样,不管那一种,我觉得我们都是朋友,都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份,使得我们在这个虚空的世界建立了一种神奇的而现实的连接。
  我记住:有EVERYDAY,那个说精彩笑话的人,有老糊涂,不比我老,也不比我糊涂的那位兄弟,我记住很多美丽的网名,让我恍若进入武侠世界。

  网络的世界很美,我想,没有这份美,我的文字会苦涩许多。
  在这个告别的时刻我觉得有一点是需要向各位道歉的,那就是我只在网上发表了一半的日记。前些天的日记当中也谈到过这些事情,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出版社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如今的盗版是如何地猖獗,而我实在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写下的文字最终让盗版商们连打字都不需要地就排了版。

  我是一个很平常的丈夫和父亲,我毕竟希望除了能留给女儿和家人一笔精神财富之外,多一些稿费也是不错的。所以,应了出版社的要求只发表了50%的日记,让盗版商们觉得没那么容易盗版。

  这样做,我觉得总是有愧于那些天天上网想看我日记的网友们。
  而事实上我每天都是有新的日记产生的,无奈,真的无奈,希望大家能够谅解我的心。
  永别了,网友们,道别了,美丽虚幻的网络世界。
  如果人真的有灵魂,我想,阴阳之间的沟通最早也应是在网络之中实现的。
  我们的网络正在飞速地发展,我们的人类也在疯狂地进化,我希望会有一种神奇的能量,会有一种神奇的机缘让我们在网上再一次握手。
  我爱你们,网友们。 
  
  
吾师吾友陆幼青
 
  陆先生的日记发表到25日为止总共三十四篇,历时三个半月。三十几篇日记若出自一个健康人的手也许并不困难,可对于一个需要忍受着巨大痛苦并随时面临死亡的人来说,确实需要毅力和勇气。

  我同陆先生总共见过三次面,前两次因为来去匆匆,没能多做交流。第三次我和他还有他的夫人时牧言女士在上海虹桥路一家咖啡厅小聚,那是我们第一次在不受任何干扰下面对面地交谈。陆先生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可谈吐间依旧不失幽默典雅的风范。我们从过去谈到了未来,包括我们各自的事业、理想,当然,还有我们所共同关心的话题——文学。

  谈到死亡日记的时候,陆先生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很好,只是服务器不堪重负,差点被每天多出来的几十万流量拖垮,不过我们做了扩充,应付得下来。他又关心到某些指责“榕树下”在利用死亡日记炒作的言论,我说我们没有这种顾虑,“榕树下”非但没有为此设立专卖区,也不向网友收费,更没有广告,随他们说去吧。那天我们畅所欲言,谈得非常愉快。

  陆先生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男子汉,我不是指那种无畏于死亡的精神,因为陆先生的日记里无处不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望。
  我敬佩的是陆先生的坦诚与从容,以及那种在岁月将至还能直面生活的勇气。这点在他的妻子和女儿身上也能感受得到。时牧言女士无论在什么时候始终大方得体,面带笑容。小女儿陆天又也保持着天真活泼。一个家庭在最艰难的时刻不但没被击垮,出现那种悲悲戚戚的场面,反而互诉爱意,尽情享受着一个家庭最亲密珍贵的时刻。在我眼里这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家庭,最温暖的情意。

  有一位擅长撰写娱乐特稿的编辑在其网站的首要位置配图并发表了主题为“网络版‘死亡直播’:狂欢,然后谋杀”一文,说死亡日记是“大众文化暴虐成性、嗜血成性的一个逼真写照”。说“媒体和出版社一起怀着想入天外的商业预期,一分一秒为陆37岁的生命倒计时着”。最终,他忍住了“眼泪和心动”,看着“相当部分的人是满怀残酷期待,饥渴着100
  天之后到底发生什么”?
  我对这位编辑笔下的人性感到怀疑。因为,我看到的与他所描述的截然不同。这里我要指出的是:如果出于“暴虐”或者“嗜血成性”,那么好莱坞的梦工厂和他的文章本身恰恰是最能吸引眼球的地方,可人性真挚善良的情感绝不会因为这些而被抹杀。譬如论坛上数千篇热情洋溢的帖子,近万封来自世界各地要求帮助陆先生的信件和电子邮件。还有一位癌症患者在写给北京青年报的信中说道,陆先生的日记使他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振作了起来。

  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师长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事,面对困难,却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死亡是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恐惧,这也包括真诚探讨死亡本身的恐惧。我时常这么想,也许有一天我也会身患绝症,需要经历放射疗法、化学疗法、血液分流、插导管、感染、窒息、昏迷等种种折磨。那时我将以何种态度面对指日可待的生命?我是应该孤独地躲藏起来,还是整天以泪洗面在哀怨中离去?

  不管我们接不接受,死亡是一堂谁都逃不了的课。
  感谢陆先生不吝啬生命的最后岁月,执起笔来为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陆先生告诉了我应该如何面对痛苦和巨变,告诉了我即使面对死亡的时候也可以从容不迫,他还告诉了我,过好人生的最后几日有如书页合上,戏剧落幕,这样才有完全感与美感。

  我为今生有缘结识这么一位好老师,好朋友而深感骄傲。

  朱威廉(Will)
  2000…10…27 
  
  
我的丈夫陆幼青
 
  我相识相知了二十年的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我的丈夫陆幼青,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八十天了。

  他活着时,我每天都以微笑面对着他,他离开以后我才体会到,人为什么会惧怕死亡,这其中还包括继续活着的人惧怕死亡带给我们的感受。

  其实从他在六年前查出胃癌中晚期开始,这种惧怕就深深的埋在我们的心底,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步一步地走向终点,又是何等的无奈。

  记得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当颈部的肿瘤开始疯狂长大并影响他说话时,这种担忧更强烈了,他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他是我们这个家的支柱。我老是在想,他走了以后我和女儿怎么办?我知道,同样的问题也一样埋在他的心里。

  五年来,他一直以忙碌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生命力的顽强,虽然死亡的阴影时刻在威胁着我们,但阳光和欢乐却始终充满着我们的家,同时我们也一直积极的寻找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直到他脖子上的肿瘤愦破发出异味整整三个多月,连路也无法走了,便不再上班,那段日子他感到很茫然,我们互相安慰着过每一天。

  一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告诉我,想把自己生命最后的一百天所感所想记录下来,作为留给女儿的礼物,同时通过网络来传播,唤起人们多关注一下肿瘤的病人的感受。

  我一下子觉得他找到了他该做的事情。那种惧怕和无奈后来变成了我们一家人的信心和勇气。

  是啊,问题就在于:等待死亡的到来还是主动地迎上去,对死神说:等一等,我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陆幼青他做到了!

  从他在榕树下网站上发表第一篇日记一直到他拿到他的书《生命的留言》,整整一百天。他自己这样说:我的这本书是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

  陆幼青在他的书中写到:
  真的,我对日记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感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