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为道-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这六卦的卦形、卦象、卦德中可以看出,它们横向与纵向都有内在的联系,都有许多的共同点。经过这样一个系列排列,这样的两个组合形成一个大的组合后,又能集中的表现一个什么问题,能够为我们提供那些信息呢?那么下面分别来分析。    
    


第八部分为道与生活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晋卦,从卦形上我们可以看出,上面是火,是离卦;下面是坤卦,表示地,象征太阳起山了,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了,是谓晋。另有一种含义,晋者进也。象辞上讲:“明出于地。”就是上面的意思。    
    我们再看明夷卦,正好与晋卦相反,晋卦是太阳在上,地在下,这就说明了早上太阳冉冉升起,到了傍晚又是夕阳西下,留下一片晚霞,渐渐进入了沉沉的黑夜。其实什么卦都离不开乾坤二卦。为什么这么说呢?乾坤不就是天地吗?天地就是日月星辰运行(地也是星辰之一)都离不开“易与天地准”这句话,这句话就是讲天地运行,讲白天、黑夜、日出、日入。    
    这里我再说明一下明夷的“夷”字。对明夷的“夷”字的解释,许多人解读《易经》,都把“夷”解释为“伤害”的伤,就是说“明”受到了伤害。但我一看彖辞、象辞和爻辞,都没找到伤害的字眼,伤的对象是明,是谁伤了明呢?为什么伤了呢?这伤是从何说起?它为什么要伤明呢?这里我找不到任何依据,我觉得这伤仅仅是从夷字的本身解释的。我认为这“夷”不能当伤害来解释,应该是它的本意:平。或用老子的那一句话:摸它摸不着,命之曰夷。看它看不见,摸它摸不着的“夷”,就是指太阳下山了,太阳光哪里去了?看不见,摸不着了,这就是夷,我认为这才是它的本义。它不是受到伤害,没有受到伤害,如果仅仅用伤害来讲的话,那必须找到一个伤害的主体和客体,如果说日月是客体,明是被伤害的对象,但是谁又是伤害“明”的主体呢?找不到,那一直是被“夷”字牵着鼻子走,被文字牵着鼻子走。苏东坡说“月有阴晴圆缺”,似月被阴、晴伤害了,其实月本无圆缺。这里也应这样理解。    
    我们不能离不开“乾、坤”二卦,不能离开了《易》的本意,《易》的本意是“与天地准”的,我们始终要围绕这个转,它是讲宇宙,讲自然法则,讲天地之道,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离开了这个,讲伤是无源之本,没有依据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将这个夷当成地平线来讲,那晋卦指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明夷卦又是指太阳沉没于地平线之下,留下一片绚丽的晚霞,再进入黑夜。这就是一个白天、一个黑夜,这正好是系辞传里面讲的:“刚柔者,昼夜之像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不能离开这个道,否则就离开了《易》的本身。这里我作这么一个说明,对与不对,提供大家参考。    
    


第八部分为道与生活之“家人”方程式

    再来看看“家人卦”,这家人卦与前面二卦没关系呀!怎么从太阳起山,到太阳落山,一下子讲到家人了?古时有这么一句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四句开头就讲,日出就出去做工,日入就回家休息,白天是各干各的活,家里只有女人在家里;到了晚上都回来了,团聚一起,这不就是家人了吗?这不也正好与前面两卦有联系了吗?这就是家人卦排在晋卦与明夷卦卦后的理由。    
    家人卦的上卦为巽,这个巽卦有谦逊的一面,还有顺的一面,更有柔的一面。巽卦是长女,下面是离卦为中女,这说明这个家是女人在家里操持家务。长女是主持家务,中女在辅助家务,是不是这个道理?但有人是这样解释的,他讲家人卦中间有矛盾,这长女在外卦,这中女显得要泼辣一点,她想主内当家。我认为这与卦的本身没有什么联系,好像很牵强,我认为这离开了易的本身。将一卦独立开来解释是不太准的,必须与前面的卦联系起来,要突出它的柔顺。你看,上、下两卦都是阴卦(八卦中一阴爻二阳爻为阴爻,上卦巽,下卦离,却是一阴带二阳),阴卦是指女人,就是指阴柔。符合当时的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这样,是男主外女主内。    
    家庭有两特点,第一个特点:家庭离不开女人。这点我认为大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个人家没有女人,都是大男人,这个家里无论你有几口人,没有一个女人,那绝对不像一个家庭。这就讲家庭是离不开女人的,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女人是柔顺的。我们看看前面两卦,“明夷卦”上面有坤卦,“晋卦”也有坤卦,坤卦的卦德就是柔顺,这是它们相通的地方,家人卦也是有柔顺的一面,所以它们三卦都有相通之处。    
    太阳起山也好,太阳落山也好,都归到了柔顺这个家里。一下都落实到这个点上了,甚至可以用公式表示:    
    晋卦十明夷卦=家人卦    
    (光明+柔顺)+(柔顺+热情)=温馨。    
    


第八部分为道与生活之光明依附于柔顺

    我们来看看晋卦里面的彖辞与象辞。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晋卦下面是坤卦,坤是表示顺,上面离卦表示明。    
    再看看明夷卦的彖辞。彖曰:“日月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坤有柔顺之相,离卦是象征火的,卦德是附,火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附着一种物体,如柴草、灯心,或是一种油,或是一种燃气,它必须附着一种物质,它的火才能燃起,这是依附的特点。    
    查别的书是怎么解释的呢?以研究易经七十多年的金景芳先生为代表,他是怎么解释呢?他讲:“坤附丽于离,以坤之柔顺附丽于离之大明。”也就是讲大地依附于火,以柔依附于明丽。这个我怎么也想不通,我找出台湾出版的一个本子查了一下,那上面也是这么讲的,讲上卦离是依附,下卦坤是柔顺,但他回头又讲:“象征万物柔顺的依附伟大的太阳”。我想这应该倒过来,要尊重实事,我们要回到卦的本身,应该是这个明依附于柔顺,从具体而言是火依附于大地。为什么呢?因地为坤,坤能载万物。那么万物不都是火依附的载体吗?而且火本身也是一种物质,大地也能载它。我认为地不可能依附于火,坤卦怎能依附于离卦呢?这可能讲不通。它们之间虽然没有大小之分,但应有一个主次之分。既然以乾、坤为首卦,也就是以天地为准。所以应该是火依附于地,这是从卦象上讲。    
    再从抽象上分析,就是光明依附于柔顺,柔顺是德,如一个人头上有光环,光环是明,也就是讲这个人有德,有大德。他的光环是依附于他的德性上,如果没有德性,他怎么会有光环?先有德而后有光明,这是一个很明白的道理,不可能他的德性依附于他的光环。再如说一个人有智慧,智慧是明,但它必须依附于他的道德修养才能放射出光明。所以我认为这里应该将它纠正过来,不能以卦解卦,不能讲到哪一卦就看哪一卦,其它的就不看了,这样不行。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易”这个字,不要忘了“易”的本意,不能忘记乾、坤两卦,不能忘了“易与天地准”这个中心的中心。    
    可以进一步分析,从中看得比较简单了。我的解释是:火必须依附于柔顺的德,才能大放光明,才能柔进而上行。这是一个条件复句,这前面就是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才有了后面的结果。那么光明从何而来?“柔进而上行”是怎么来的?都是因为火必须依附于柔顺的德,所以才能“大放光明”,才能“柔进而上行”,这个句子很完整也很简明。    
    我认为还是爱因斯坦讲的:什么是真理?只要是真理,就说明它的方程式是最美的。    
    如果这个方程式本身就不美,那根本就不用去推论,不用做实验就知道这不是真理。那么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对不对,合不合理?我们只需看简易不简易,简明不简明,简明就是美。如果达不到这个简易,绕来绕去,将别人绕糊涂了。不简明就不符合易的本身,我们解释易就必须语言简明,说理简易,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一看上面那个条件复句,有条件有结果,就一目了然。为什么会大放光明?就是顺而丽乎的大明,大明就是大放光明,“柔进而上行”就不用解释了。    
    这个实际上是二重复句,第一重是火必须依附于柔顺的德;后面有两个结论,一个是“才能大放光明”,二是“才能柔进而上行”,两个“才能”就是第二重复句,两个“才能”中间是并列的。这里为什么要讲语法呢?就是为了讲明简易。    
    上面解释了“坤之德顺,离之德明而丽,坤附丽于离,以坤之柔附丽于离之大明”,这句话听清了吗?我认为绕了半天,还是不清楚,不简易,因太拘泥于文字了,我们不需拘泥于文字。我们应怎么样地去理解?我不能自我讲我这是正确的,还是提供讨论。    
    


第八部分为道与生活之积善之家有余庆

    这里讲的三卦,是讲到柔顺才讲到它们。晋卦与明夷卦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柔顺。那下面我们再来讲一下“家人卦”。    
    刚才我们讲了家人卦的特点,必须要有女人,没有女人的家庭并非完整的家庭。还有一个特点,家庭必须有锅有灶。没有锅灶那这个家庭就是一个公共场所,或只是几间房子,所以成其为家,必须有厨房有锅。以这个锅我们可以联系到后面的“鼎卦”。    
    鼎使我们一下子想到我国古代,周朝的朝堂上有九个大鼎,都是铜铸的,鼎上将朝纲铸在上面,为铭文。但实际上这个鼎开始的作用是一口大锅,下面架着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