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演义.前后七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辟演义.前后七国-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秬■为祭神时灌地所用的以郁金香合黍酿造的酒。 

…  28…

                                             ④ 
  为纣元妃,不喜淫乱,纣听妲己之谮 ,杀之,而醢九侯。濮鄂侯争之,并醢 
  鄂侯。妲己奏曰:“诸臣谏者,为诛轻罚薄,故威不立。可制炮烙之刑,铸 
  以铜柱,内以炭火,外以膏涂,使有罪者,缘柱而抱之,顷刻骨肉焦烂。又 
  为熨斗,以火烧热,使罪人举之,双手炙落。”纣与妲己以为笑乐。 
       西伯侯闻之,叹息曰:“三公已死其二,吾何独生乎!”立意入朝进谏, 
  诸公子谏阻不听,径至朝歌。比干接着,问:“公此来为何?”西伯曰:“主 
  上无道之甚,昌来谏之。”干曰:“惜主上不能受耳。且谏净者诛,谄谀者 

                                                                 ⑤ 
  荣,公岂不知之?”西伯曰:“老夫八旬有余,纵批鳞而死,实所愿也。敢 

       ① 
  羁縻 爵禄,以贻诸大夫羞哉!誓不以西岐为念矣。”比干与箕子、微子、微 
  仲、商容叹服:“此公真疾风中之劲草,烈火内之精金也!” 
       纣王设朝,文武班齐,俱皆见驾。笏拜跪,朝参礼毕,奏曰:“西伯 
  侯爵臣姬昌上奏陛下垂鉴:臣闻伊尹之训曰:君有过而臣不谏,非忠也。臣 
  畏死而不谏,非直也。”又对众官曰:“举朝文武听着,臣闻日月者,天之 
  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天失其文,则有昃蚀之变。 
  地失其文,则有崩塌之灾。人失其文,则有殒灭之患。故口为言语之门户, 
  舌为门户之关钥,钥动则门户开,开则言语出,出言善,则千里应之,出言 
  不善,则千里远之。言失于己,取辱于人,情发于近,流播于远,是以君子 
  慎其关钥。开钥在口,譬如锋剑,敛不可动,稍动其锋,必伤喉舌。言出害 
  随,非止锋剑,计其所伤,不慎喉舌故也。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缄口之铭。 
  人之口舌,祸患之宫,亡灭之府。言出祸入,语失身亡。身亡不可复存,言 
  出不可复入。一言可以存身,一言可以丧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国, 
  念臣姬昌不风不魔,千里而来,冒死阙下,呈诽谤之言,进讪谏之语,岂不 
   自知夷宗灭族之祸?然臣百死不避者,实愿陛下改已遂之过,开自新之途。 
  非臣能言,在圣君善听耳。”纣王曰:“朕有何过,卿当细说。倘有中节, 
  朕亦改之。”西伯曰:“愿陛下释今以往,罢摘星楼戏宴,毁长夜宫淫乐。 
  散鹿台之财,以赈贫乏。发巨桥之粟,以济饥寒。劈百人床,拆九市宫,填 
  酒池,撤肉林,去炮烙刑,表忠谏墓,如此则天下常为殷有矣,不然家破国 
  亡,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也已矣!”纣王曰:“姬昌毁朕太甚, 
  命武士金瓜锤死!”比干、箕子、微子抱住西伯曰:“臣等愿与西伯同死!” 
  廷诤不已,崇侯虎谮曰:“可将西伯囚于羑里。闻彼阴阳术数甚灵,看其何 

                                                ②       ③ 
   日可出。”纣准奏,西伯被囚,演易数于羑里 。 
       长子伯邑考,大夫太颠、闳天、散宜生,知纣贪货好色,乃求有莘氏之 
  美女,有熊国之九驷车,骊戎国之纹马,及珍宝奇异之物,贿托劈臣费仲而 
  献之。纣见美女大悦,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伯邑考得罪 
  妲己,醢之,赐食西伯。西伯佯不知子肉,得赦回国。纣十有三年,西伯献 
  洛西之地,请除炮烙之刑。纣许之。西伯被囚七年,广修德政,三分天下有 
  其二,以服事殷,诸侯叛纣多归之。 
       纣愈淫乱,杀僇谏臣,西伯三聘子牙于渭水而归,尊为尚父,号曰太公。 

④ 锡——通“赐”。 

⑤ 子爵——周代五等爵位中的第四位。 

① 薨 (hōnq,音哄)——帝王逝世。 

② 更阑——夜深时分。 

③ 至公——大公,最为公正。 

…  29…

子牙曰:“姜尚乃东海鄙人,渭滨钓叟,纣王弃而不用。学无资身之策,力 
无折枝之能,年已垂老,敢烦主公出见无用之人,尚愿致其身,以竭残喘之 
力,报主公万一。”西伯深谢。 
     一日西伯有疾,武王、太公、周公、召公慰问,曰:“父王宜宽心,频 
服药饵。”文王曰:“予老矣,又兼此沉疴,必不起也。”乃命武王至前, 
嘱曰:“几事尤当尊信太公,汝宜小心谨慎,不坠先人之业可也。予闻君子 
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予为三公,进无所 
补,退无所裨,不忠之罪,岂能免乎!”武王泣曰:“纣王昏乱,拒谏饰非, 
父王谏净不入,何自愧不忠!”文王曰:“第予殁后,切勿葬予骸骨。且勤 
兵牧野,威谏朝廷,使之速改前非,以安殷邦,以救天下万民之苦,庶几尽 
吾补报心也。”年九十七而薨。 

…  30…

                              第八十回周武王吊民伐罪         ④ 

       却说文王既薨,太妊母、太姒妃、武王、众公子举哀,将文王木柩于正 
  殿。太公谓武王曰:“先王临终有命,速以兵谏纣王,大王之意若何?”武 
  王曰:“当遵先王遗命。”太公遂遣使往八百国,布告丧事并起兵伐纣等因。 
  八百诸侯,皆来岐周吊孝。一路官民罢市,嚎哭如丧考妣,是时五岳之峰, 
  银妆玉砌。江河湖海之水,雪浪霜涛。八表三川,粉铺绿野,九州四读,白 
  练红尘,六合之内,咸动哀声,各域之中,尽生惨色。 
       话分两头,且说纣王暴虐日甚,箕子不忍,谏曰:“自陛下即位以来, 

                                     ① 
  灾害日生。人君必修仁政以弭之,故曰妖不胜德,变灾为祥;德不胜妖,变 
  祥为灾。宜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斩妖妇于宫闱,诛贼臣于市肆,谢罪 
  西伯,悔过诸侯。如此天命可留,人心可回,祥可至,而灾可洱,乃潜移默 
  夺之机也。。愿陛下熟思之。”妲己屏后听得“斩妖妇”三字,大声:“皇 
  叔无端诽谤陛下昏庸,必欲置妾死地,何也?”箕子曰:“污辱一身而言愚 
  也,杀身以彰君恶不忠也,为人臣而弃君自全,不忍为也。”遂佯狂倒地, 

                                                                     ② 
  口吐血涎,不省人事,妲己犹恨之,讽纣将箕子削发髡首,囚入宫中为奴。 
       微子、微仲哭奏曰:“昔黄帝阴符云:治国有三常,一曰举贤为常,二 
  曰任贤为常,三曰敬贤为常。此道宜行之,百世可也。今陛下有贤而不能敬, 
  且任则目前,必有大祸。”纣曰:“有何大祸?”微子曰:“囚贤叔为奴, 
  宠贼臣为忠,尊淫妃为圣,陛下大误至此,臣不知其所终也!”纣大怒曰: 
   “本欲重处,姑念至戚,贬为庶人,永不得入朝与政。”二人大哭出外,自 
  度徒死无益,步至阴阳台官所,问太史毕、少师强:“卜天下大事何如?” 

                                             ③     ④ 
  二台官对曰:“大事终不可支,宜盍去诸 。” 
        正言之际,比干适至,微子具道前事,干曰:“为人臣子,见君暴虐, 

                                               ⑤ 
  畏死不谏,非忠之至也!”乃披发跣足 ,仗剑入宫。纣曰:“皇叔轻亵乃尔, 
  盖知罪耶?仗剑逼朕,得无间于君臣之礼乎!”干曰:“凡少充下僚,尚不 
  肯冒弑逆之罪,况臣有死无二者乎!仗剑相随,恐遇近侍拦阻。若云臣逼陛 
  下,臣死无处所矣!”遂插剑入鞘:“臣固知罪,但不知箕子、微子、微仲 
  何罪?”纣曰:“三人恶言讪朕,姑置之免死。”干曰:“诸臣获罪陛下, 
  罪不可辞,然剖胎敲骨之人,其罪何居?”纣默然。干曰:“陛下残忍惨刻, 
  并皆贼臣导之耳!岂不闻治国有六臣,丧国有六臣哉!”纣曰:“何为治国 
  六臣、丧国六臣?”干曰:“治国六臣,贤、智、忠、谋、正、直是也。丧 
  国六臣,谄、佞、奸、邪、乱、贼是也。”纣曰:“皇叔为朕细论十二臣之 
  得失。”干曰:“定百世之洪基,立万年之家法,上不阿私,下不扳援,此 
  贤臣也。明主之贤,掩人之恶,易危为安,变祸为福,此智臣也。赴汤火, 
  蹈斧钺,匡救君难,保全社稷,此忠臣也。扶弱主,治乱国,周旋其间,卒 
  成大业,此谋臣也。荐拔贤才,指摘奸恶,而不为身谋,此正臣也。面折廷 

④ 寝宫——卧室。 

① 硬执——坚持。 

② 庶务——天下事务。 

③ 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此指古代典籍。 

④ 羲皇——伏羲氏,为上古贤明帝王。 

⑤ 华夷——华指中原华夏族,夷指境外民族。 

…  31…

  诤,历愫披衷,而致君于道,此直臣也。之六臣者,朝廷之股肱,我国之柱 
  石,当今之大贤,斯民之父母也。顺承意旨,阿附取容,贪富慕荣,唯唯待 
  命,此谄臣也。与众浮沉,貌恭心狠,趋贵下贱,变易主聪,此佞臣也。巧 
  言令色,胁肩媚笑,所进者,明其善而隐其恶,所退者,彰其恶而讳其善, 
  此奸臣也,嫉贤妒能,贪婪贿赂,败坏纪纲,伤乱风俗,此邪臣也,离间骨 
   肉,侵害贤良,外和其貌,内失其德,此乱臣也。言听以弄威,专权以欺主, 
  生患边臣,侵扰四邻,以攘国难,为后取利,此贼臣也。之六臣者,亡国败 
  家,倾覆社稷者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