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倘若只要求臣
  齐桓公想得周到,“己不正,焉能正人?”节俭,而君自已仍然奢侈不止,权势再大,也不会树起威信。于是他率先垂范,重新制定了政策,做了纯布衣服、白色帽子。他穿着普通的衣服上朝理政。君节俭,臣廉洁,齐国兴旺,百姓平安。
  古人廉政的故事颇多。《玉堂丛语》卷五载,明代书吏王公不满贿赂之风,拟一简明告示:“宋有人言,受任于朝者,以馈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今动曰贽仪,而不羞于人,我宁不自羞哉!”
  这一告示,一经发出,廉政之风大兴,正气高昂,而那些行贿受贿者望而生畏。
  古代为官者,如此廉政、俭节,治国安民,兴盛民富。今人呢?在神州,不近人情,违背民意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近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步子加大,经济异常活跃,而一些规章制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随着对外交往的频繁,“社会热点”的勃起,滋生出一批“蛀虫”、“硕鼠”。据观察,每个社会热点的涌现,都具有其特殊的原因,人们称之为“功利性”。简言之,社会热点与一些社会群体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社会群体和社会职业集团,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社会热点,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利益。
  于是,一个严重问题产生了。社会热点中的利益倾斜,极其自然地向一些持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进行利益倾斜,必然出现社会上的热点和党内的腐败行为挂上钩。
  不是吗?前些年,猛然席卷神州的“房地产热”,随之而涌现的腐败现象,大量出现在土地的批租,房地产的兴建与销售中,一批“蛀虫”削尖脑袋,挖空心思,钻进了黄土地。
  房地产开发的盛行,大量货币的流通,这就有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与“温床”。他们为谋取个人名利,进行权钱交易,大肆挥霍和侵吞国家的财产。
  在东海边,那座大都市里,不知是从海底还是黄浦江中,忽然冒出了一伙“蛀虫”。这群“蛀虫”,一窝四人,旗号是“美联”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1994年8月,上海市检察院明察秋毫,查实了案情,向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公司庞大,受贿数目惊人。四个案犯,嘴大肚阔,一举侵吞国家财产200万元。
  这四个罪犯的手伸得长长的,他们利用手中权力,利用业务之便,收受贿赂。
  董事长姚某,利用职权,在与香港某公司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两家建筑公司、工程队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收支往来,承包项目的业务中,非法收受钱物共计价人民币54万元。
  总经理诸某,是一位讲究“实惠”的财迷,在与港商洽谈开发房地产经营的业务中,他始终没有忘记“我”字、“钱”字,收受他人钱财计价人民币51万余元。
  副董事长瞿某、副经理王某携手共营,顺手牵羊。仅两年间,他们在进行涉外的房地产开发中,明知故犯,违背有关“外商不能经营内销商品房”的规定,将“虹光小区动迁房”等7项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与港商合作,从中受贿。前者受贿47万元,后者受贿43万元。
  这伙败类,钞票到了手,自鸣得意,“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自身的职责,自身的人格,爱财如命。而命呢?他们抛至九霄,抛进了东海。大凡这种人,有一种侥幸心理,他们自信做得巧妙。然而巧妙之中,却露了马脚,不到一年,案情得以暴露,一个个都难逃法网。
  干蠢事的人,都是一门心思寻找缝隙,伺机钻营。
  钞票与罪恶往往是难分难舍。在东海岸有人想钱而犯了法。同一个时期,在南海也有一伙“蛀虫”,大口大口地吞噬国家的钱财,而落得一样的下场。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那里的房地产“炒”得火爆,价格猛涨,人心滚烫,因而价格乱,市场乱,人心乱。少数人利用职权在乱中索取贿赂。
  某厅一位大官---厅长姜某,便是这个特区受贿的大虫,共收受人民币12.3万元,美元1000元。他是专管土地规划、房地产开发的干部。长期以来,他的鹰钩鼻十分锐敏,鹞子眼极其贪馋。他曾为几家公司介绍业务,招揽工程,推销房地产,审批专项贷款。在他手上溜过的工程一项又一项,款项巨大。五彩缤纷的钞票使他眼花缭乱,既熏红了他的眼睛,也调动了他吃、喝、贪、拿、占的胃口。渐渐地,他的肚皮越来越大,手越伸越长。
  不见棺材不流泪。似乎这种贪婪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金手表”没戴在手腕上之前,他们是没有畏惧心和警惕性的。一旦丧钟敲响,他们才痛哭流涕。
  前不久,河南省泌阳县人民法院挖出一条“蛀虫”,也是那样的人。范某官职不大,仅是一位村支部书记,可他心狠,贪财的手段极为卑劣。他竟然在贫困的农民身上剐肉吃。那些年,该村的用地费本身就不多,而层层剐油,落到农民手上已寥寥无几。这位村支书,也许是想贪而无处寻觅,便向准了农民,既贿赂又贪污,双管齐下,剐去村民头上的占地补助款1.2万元。
  在古代中国,每段历史上的君王是明君还是昏君,人民是幸福还是悲凉,都成了一代王朝廉正还是腐败的佐证。《周礼》中的“六廉”是我国最早评价官吏廉正的准则。“六廉”要求官吏廉善,善于行事;廉能,能获得群众的好评;廉敬,能行各项政令,尽职尽责:廉正,不信邪,品行为政;廉法,奉公守法;廉辨,临事分明。
  中国共产党人早些年,已确立了拒腐蚀的格言警句和一整套纪律,来束缚每个党员干部。老一代领导干部在廉洁方面严格自律,50年代的“三反”、“五反”更是刀悬头上,若有谁贪污腐化,格杀勿论。
  人们这样说:“黄金之所以不易变质,是因为它抗腐耐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能永葆革命青春呢,是因为他们谱写了一曲曲抗腐的赞歌。”
  目前,中国正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贪污受贿现象在侵吞着改革的成果。腐败,若不清除,它会侵蚀着健康的政治机体;它会破坏国家的建设,危及人们的信念,遏制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库空虚,人民贫困,乃至政局动荡不稳。
  惩治腐败,加强廉政!这是来自社会深处的呼喊。
  一串“硕鼠”
  沸沸扬扬的卖地、炒地中,“蛀虫”挖空心思,如苍蝇逐臭一般钻进了黄土地。
  这些“虫”,并非一般的甲壳虫,而是舞着指挥棒,带着金色桂冠的掌权者。
  这类“蛀虫”贪婪,好色,且无孔不入。虽然他们没有贪污受贿犯王宝森那么大的胃口,但也是一方之王,可左右一方之土,横吃一方的傣禄。
  讨厌!对这类戴着官帽,行使职权干罪恶勾当的不法分子,百姓恨之切切。
  这类专“吃”土地的“蛀虫”,在全国究竟有多少?没有统计过,在此,只挑出几位代表:科长、局长、市长,且看看他们的祸心祸水,就一目了然了!
  科长家藏百万金
  贪官徐阁聪入狱了,100多万元贿金,许多来历不明的巨额财富,是他锒铛入狱成死囚的罪证。
  他的官有多大呢?科长,北海市某局用地科科长,一位官谱中最小的官。
  这位“暴发户”全靠卖土地,勒索他人,吞噬巨金,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真快呀!仅仅当了7个月科长,就吞噬财富100万元。
  这是一个“团伙”,本案涉及到的还有几个小官,一位副区长被清除出党,判刑一年。他的罪行是介绍某房地产公司行贿徐阁聪50万元支票、3万元现款、100万元存折和一辆台湾产的豪华型摩托车,收取“中介费”50万元的支票。
  受贿的金额巨大,实属罕见!
  钱权交易,也属罕见!
  行贿者说:“我们是被迫的!”
  这话有几分真实!某公司,在北海搞了一个项目,要征地,资金到了位,项目也经主管部门考核审批,下一步就是要土地,实施方案。
  用地,政府也批了,随即,顺顺当当,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口。然而到了用地科却卡了壳,科长总是抛出那句老话:“别急,我们顾不上来。”
  公司经理、副经理,轮流跑得脚板朝天,那科长就是不画押。时间过了几个月,他们跑了数十趟,仍然遥遥无期。
  症结何在呢?
  有一天,徐科长突然提出要借钱,说他家要修房子,缺现钞。这一回经理似乎搞懂了。他万般无奈,只好照此办理,可这位科长“借钱”不打借款凭证。
  徐科长的胃口越来越大,吃了这家吃那家。老板手中有钱,他手中有权,在他看来,这“钱”与“权”交易,是“公平”的。所以,他肆无忌惮,仅仅7个月,受贿百万元。
  局长坠落成囚犯。
  深圳市近年来,挖出了一个比一个肥大的“蛀虫”,但他们中最“显赫”的囚犯,要数原深圳市房管局局长陈炳根。
  他比“七品官”仅高一级,可他的权力却大得多,也厉害得多,也就贪婪得多。
  捞油水,得好处,他似乎比别人更方便。这些年,他管房屋,管地皮这一黄金产业。钞票大把大把地花,他一点不在乎,那是国家和集体的钱。吃、喝、玩、拿,他学会了一整套贪婪的手腕,令人惊叹!
  1989年,他任局长以后,仅仅三四年功夫,就把自己的腰包装满了。
  年过半百的陈炳根,真有点树大根深。他的经历非同一般,进过大学的门,扛过枪,当过首长的秘书,搞过经济管理,说起来,他算个全才。所以,他到了特区,在人才紧张的年月,他平步青云。1985年去闯深圳,不几日就当上了深圳市基建办临时负责人。岁末,市里决定组建房管局,像神话一般,他迷迷瞪瞪地爬上了局长的宝座。
  在官场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