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一点生气,甚至没有生命,那荒凉、冷清、寂寞的天地间,如同地狱一般。
  我向四周寻觅着,极力想找到有生命的东西,证明这是地球的一角,而不是火星,或别的什么星球,然而一切举动都是白搭。天空没有常见的大雁和其他飞鸟,荒原的伙伴野兔和地鼠也不复存在。
  我走呀,爬呀,翻过一个沙丘,顺着陡峭的沙流,向低洼处滑了下去。忽然,在一处低洼地上,发现了一个黛绿色的斑点,我低头细看。哦,是刚刚冒出沙面的一株灯香草。我轻轻地用衣袖拂去它身上的沙子,拔起来,然后夹在我的笔记本中,作为永恒的纪念!
  啊,多么稀罕、宝贵!这个小生命,代表沙漠不是在别的星球上,而是地球的一个有机部分。我又仔细观察了这株“灯香草”,一个独根,很长很长,你别看它是一株小草,高不足3公分,可它却像沙漠英雄,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抗争力。
  沙漠啊,你是什么?
  在鄂尔多斯荒漠上,我们摸爬滚打,辗转数日。一个在阳光炙烤的日子,我们驱车顺着包兰公路干线,从达拉特旗向西行,沿着风沙线前进。这一线又是另一番情景。
  这里地势平坦,偶尔有起伏的土包儿。土丘之间,一片平展展的土地,不过已是半牧半沙和人与沙奋争的防线了。看上去那里似乎不久前是繁荣富饶的农区。在蓝天白云下,隐约可见未被沙漠吞噬的灌溉渠、村舍,弯弯曲曲的田间小径。
  人类面临严峻抉择:是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呢?
  环境恶化,是21世纪人类生存面临的一大难题。大量的土地沙化将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造成环境恶化,耕地锐减。
  目下,土地沙化成为世界性灾难。挡不住的风沙无时无刻不在袭击人类。全球沙漠和沙化土地已有4500多万平方公里。更令人惊恐的是,每年土地沙漠化,仍以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被称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的土地沙漠化,估计每年损失420亿美元。亚洲首当其冲。这一灾害,每年有10亿人口直接受到沙漠的威胁,有2/3的国家和地区饱受沙漠之苦。
  不可小视啊!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这个可怕的现实已出现在眼前,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5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
  由于过度放牧、开荒、毁林毁草、乱挖乱掘等原因,沙漠化的面积每年正以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2000平方公里是个啥概念呢?相当于每年被沙漠吞掉了一个县,300万亩良田。
  目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段已经被黄沙吞没,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已被逶迤连绵的沙丘掩埋,曾被称为西域明珠的古楼兰国都,已进入了沙漠的肚腹。
  沙进人退!人类无力抗御,不得不向沙漠妥协、让步。
  是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12亿中国人正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啊!
  疯狂的践踏
  “羊有跪乳,鸦有反哺。”这是自然界的奇观、轶事。
  土地养育了人类,我们都是大地的儿子,应孝敬土地、孝敬母亲。土库曼斯坦治沙专家巴巴耶夫教授说过:“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爱惜土地”。
  然而,在今朝今世人类却在疯狂地践踏土地,以怨报德,回报母亲,成为此等忤逆不孝之子。
  人们一旦意识到土地的价值,忽然间,另种倾向涌来,在土地上掀起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高尔夫球热”一串串热流,向土地倾注。
  “高尔夫球热”的代价是热浪中一个重点。
  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呢?还是一些人头脑发热呢?要探讨这一问题,得从高尔夫球的发展史去追溯。
  高尔夫球,人称为“贵族运动”、“奢侈运动”。最早高尔夫球起源于苏格兰,那里的人是在起伏不平的、绿油油的牧场上打球。牧场茂密,由雨水浇灌。往后,这一运动向热带地区发展。要发展,得付出昂贵的代价。首先,要保持原有的风格,就需创造一套人工生态系统,要有丰富的水源、化学物质和非本地青草。在热带,为了保护一个有18个洞穴的高尔夫球草地,每天平均要用400吨水。
  高尔夫球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项房地产业,它的中心在日本。日本人不仅在本国修建了大批高尔夫球场,而且还扩大到了世界各地。在日本国内,除了已建成的2000个高尔夫球场外,目前正在修建的高尔夫球场多达800个。
  高尔夫球,首先在英国的贵族中兴起,后又在欧美国家上层人士中流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些年,国外的高尔夫球场,有了新的排场,它成了上层人士的聚集地,即政治、经济信息的院外交流地,许多重大决策、国际争端,几乎都是在那里酝酿、决断的。
  可以说,这是一种贵族、富豪们游玩的运动。对于一般人来说,特别是第三世界,无论从哪方面讲,高尔夫球恐怕在老百姓中都是一项陌生的、操不起的运动。人们也清楚,这种运动,只是在少数人中流行,对于大多数人,只能在电影或电视中一睹,没有身临其境的具体感受。
  一夜春风。因近几年随着改革大潮,以及许多热浪的涌现,“高尔夫球热”也风风火火、沸沸扬扬杀上阵来,在一些大城市猛然兴起。
  作为一种对人体健康、民族兴旺发达有利的运动,不应该拒之,贬之。但也应该有一个尺度,讲点因地制宜。不顾中国的国情和普通人的消费水准而一味地追求这种高消费的“奢侈运动”,似乎还差一截。这倒不是中国对这项运动不感冒,而是中国的“大款”毕竟太少,绝大多数人还在为一日三餐如何闹饱肚子而奔忙。那些数以亿计的山区农民,更是经济拮据,生活贫寒。
  那热浪,许多人断言是从南方向北刮起、逐渐侵蚀的。珠江三角洲,最早是外商盯住的一块猎物,兴建高尔夫球场的项目,从1992年1月的12个,忽然增到40个,计划用地8万亩,其中占耕地8000亩。
  热源出现了,各地的“热心者”着力仿效,呼呼啦啦,如雷鸣电闪一般,在北京、成都、武汉…一些大都市内,竞相争夺,集资,圈地建球场,仿佛中国人,即刻变成了“贵族”、“富豪”,人人均可奢侈一番,玩玩高尔夫球。
  在1994年岁末,有关人士透露,在全国已投入使用的高尔夫球场有20多个,正在兴建的有50多个。与此同时,来考察投资的外商仍然络绎不绝,国内也有一批活跃分子,正在酝酿,还要大上。这两股活力,预计还有40余家准备兴建。不仅一些大城市、大企业、大老板企图涉足高尔夫球场;还有一些中小城市也不甘落后,在未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的情况下,便打着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的旗号,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耗资巨大的高尔夫球场建设中。
  成都人在追赶时髦方面,是决不逊色的。在这股热浪中,该市相继建成了两家颇具“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俱乐部。一家为“四川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另一家为“青城美国乡村高尔夫球俱乐部”。从名称看,确实喜人、诱人,也是值得热闹一番的。更有诱惑力的是,首座“迷你型”开放式高尔夫球俱乐部练习球场,也于1993年的岁末,接待客人,它就是成都森华双流高尔夫球练习场。这个练习场,与国外和港台地区相比,属于中等档次,长200米,宽150米,占地2万多平方米,规则球道40个,可同时容纳40个人练习打球。
  兴建高尔夫球场,要占去大量的土地。一个18洞穴的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投资一亿元,占地1000余亩;若建一个36洞穴的高尔夫球场要投资2亿元,每年的养护费还需10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我国要兴建100多个球场需耗资100多亿元,占地10余万亩。
  减少10万亩土地,意味着什么呢?
  这种资源的损失及其补偿,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算清的。按照经济学中有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建一个球场,就要放弃1000亩土地生产粮食和蔬菜的机会,而把这种资源用于少数人纯消遣性的娱乐中,值得吗?
  经济学家、农业科技专家是反对的。他们通过周密考察后,指出:建设一个高尔夫球场要砍掉树木,推平山头,种植草坪。草坪养护完全靠自动喷灌,一系列的设施,庞大的配套工程耗资更多。
  对建设上百个高尔夫球场,经济学家、农业科技专家们认为,高尔夫球场投资大、占地多、消费高,国内已建成的球场效益不好,他们呼吁“高尔夫球热”应该降温。
  高尔夫球运动,在日本发展最快,然而反对高尔夫球运动的人和建筑商之间最尖锐的冲突也发生在这个岛国。这是为什么?
  在报端有一条经济电讯,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不妨录下:
  “东南亚国家最近均纷纷严格禁止建造新的高尔夫球场,因为保护草地青翠,高尔夫球场需定期喷洒农药,结果污染环境,其代价很难弥补。这些禁令同样适用于申请建造高尔夫球场的外商。”
  高尔夫球运动带来污染,世界各地的反对声日益高涨。
  全球反对高尔夫球运动组织,是从1993年开始发展为世界性“无高尔夫球日运动”的。据英国《独立报》1995年4月30日撰文写道:“这个组织是在日本商品蔬菜经营者森田的鼓动下,开始这项活动的。这位日本经营者看到他的菜日益受到污染,他种植的蔬菜相继死去。他还发现邻近的高尔夫球场排放到他农田的水会有令人忧虑的深浅不一的黄颜色。调查发现,这是高尔夫球为了使球场保持翠绿而施放的化学物。”
  “在那一年年底,森田同20位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