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集中在经济落后的非洲和亚洲。这是造成6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原因。
  土质恶化,已是全球性的问题。农业科学家作过具体分析,有9.1亿公顷土地的肥力正在缓慢流失,这些土地大部分是因为连年水涝冲去表皮的土层,而失去了耕作的价值。如果投入较多的肥料,或者用劳力保护、改造,下一番苦功夫,维护其耕作能力,还可勉强维持增长。但是要花巨大代价,投入巨额资金。这些国家因为太贫穷,无能为力。其实,对付水涝也有良策,即兴修水利,降伏洪水,防止水土流失。但投资巨大,大多数贫苦的农民只有望洋兴叹!
  今天,严重的而且广泛的土壤条件恶化,每年使7个南亚国家遭受的损失十分惊人,高达14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这些国家农业产值的7%。联合国官员说:“这对于穷人的影响最大。”而且破坏目前仍在加剧,“有43%的农田正在受到程度不同的土壤条件恶化的影响。”
  也就是亚洲,莽莽苍苍,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正遭受着一场浩劫。森林面积日益缩小,随之大片草原渐渐枯死,大地脱去绿色美丽的外装,逐步走向沙化。森林和草原的消失,破坏了生态平衡。耕地的水土流失,也就成了不可抗拒的现实。这一部分土地仅次于前一种情况,但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多达3亿公顷。
  亚洲,是世界上粮食生产的主要产地,然而过去的10年中,亚洲在经济上创造的奇迹,却危及到粮食生产,因为大量的农田被工业生产所占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奥贝杜拉·汗十分惋惜地说道:“农民的土地被用光了。耕地被非农业用途占用,抵消了改进技术所带来的效益。土壤遭到破坏的程度已到了使地力枯竭的地步。”
  亚太地区的耕地只占全世界耕地的27%,但却养活了地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因此,一切情况表明亚太地区已面临着饥荒的危机。全球耕地一天天地缩小,而人口在一天天增长!
  目下,地球人口已达57亿,已经接近极限了!
  人流滚滚,人海茫茫!
  关于人口大爆炸,联合国早在1990年就发出了危险信号: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到那时,无论人类如何艰辛勤劳,地球也难以养活100亿人口。
  人口过剩的阴影,使人们深感不安。生存的空间日益缩小,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显得拥挤。人类生存的空间正在变得狭小,而生存的条件也日见艰难。
  在所有的资源中,与人类最亲密的,提供人类最基本需求的,要算土地了。如今,在越来越沉重的负载下,土地已疲惫不堪。随着人口的增长,森林和田地的压力增长,在不远的将来,为100亿人口生产粮食可能会成为一场梦魇。
  并非杞人忧天!
  社会上,凡是有着责任感和良知的人都在关注地球上发生的变化,都为之而忧虑和不安!
  怎不叫人忧虑呢?展望全球,展望人类,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地球已经养活不了人类啦!
  由于歉收和战乱,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全球粮食少了。
  1993年岁末,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最新粮油展望报告中说:目前全球的粮食供应情况比一年以前更不妙,严重的地区性缺粮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非洲,歉收和动乱是造成缺粮的主要原因。报告预计,全球粮食总储备量在下个收获季节前将降至3.1亿吨,比今年夏季的储量少5000万吨。如果不想储量继续下降的话,必须使1994年全球产量比今年(1993年)增长3%,即多打6500万吨粮食。
  自80年初以来,全世界食品生产年年呈现下降趋势。1993年世界人均粮食产量比1984年下降6%。最令人担忧的是,近十余年来,世界上主要食品的生产增长缓慢,甚至减产。
  1994年岁末:
  那么,人们渴望的1994年的状况怎样呢?
  信息传来,情况极为不妙。1994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下降5%,油料、棉花、粮食生产也都是一片哀叹声。199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19.47亿吨。
  粮食储备攸关世界安全,不得不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1994年世界粮食库存量减少到3.2亿吨,降低到世界粮食最低安全线。
  纵观世界,全球一派惊慌!
  世界大国之一的俄罗斯联邦已面临食品不足,1995年上半年将出现粮食危机。柬埔寨更不平静,水灾和旱灾交错造成的后果令人堪忧。这个长期缺粮国在1995年是最难渡过的一年,只好进口大批粮食解危。
  非洲的肯尼亚、苏丹、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安哥拉1994年仍将出现严重的缺粮问题,而导致难民泛滥。
  泰国《曼谷邮报》在1994年12月6日撰文《全球大米出口量可能供不应求》,全文记录如下:据粮农组织说,1995年全球大米出口量估计为1490万吨,比不断增加的进口需求量少70万吨。
  除日本之外,许多国家都将缺少大米。日本1995年最低进口配额不会超过37.9万吨,比1994年240万吨下降8.4%。
  计大米进口需求量的增加主要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但非洲进口国的购买力满足不了其全部需求量,因为它们缺少外汇。
  对1995年出口能力和进口需求之间的差距所作的估计是根据全球大米储量作出的。预计全球大米储量将进一步下降至5300万吨。这表明:产量的增长无法赶上全球消费量的增加。
  然而,泰国和其他大米出口国美国、澳大利亚、缅甸和印度,仍将是世界主要的大米出口国,它们的库存超过了国内的需求,而且有可能大幅度增加。但孟加拉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这几个不稳定的主要大米出口国库存将下降,可能无力出口大米。
  在美国,官方估计1995年的大米出口量为270万吨,比1994年多20万吨。越南出口的大米将增加到230万吨。
  1995年岁末:
  这一年总的概念是:需求增加,库存减少。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5年10月13日在罗马发布的报告指出,1995年世界粮食产量估计为18.91亿吨,比上年减产5600万吨,即减产3%。这是继1993年和1994年之后连续第三个减产年。所以,世界粮食供应关系将比以前更趋紧张,必须动用储备,才能保证正常消费。
  全球粮食储备降至最低点。华盛顿智囊团、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詹姆斯·加勒特说:“如果我们看到明年产量不足我们就没有太多的储备可以进行补救了。”
  世界分析家约翰·施尼特克尔具体分析了粮食面临的严峻考验。他说,1995—1996年的粮食储备数字大概相当于45~48天的供应量,这个数字是相当低的。世界粮食储备降到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1995年,可以说是“世界粮食年”,其理由并非是粮食产量有多大的提高,生产技术有何惊人的突破,而是对下个世界粮食的预测,在这一年成了国际学术界、经济界议论的中心。
  粮食,已成为全世界沉甸甸的话题。
  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对粮食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各种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粮食问题研讨会、报告会频繁举行。中国作为此次“粮食热”的焦点所在,仅1995年9月份就接待并召开了第四十四届世界粮食生产会议、中国粮食问题前景研讨会等专门国际会议。
  世界粮食供应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中国粮食真的面临危机吗?国际专家们都作了充分研讨,让人们感觉到这一话题的热烈和沉重是空前未有的!
  1996年2月7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主任彼得罗夫斯基,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呼吁,全世界有1/4的穷人每天只有不足一个美元维持生存。如今,全球有15亿人在挨饿啊!
  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已被社会学家称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主要威胁。1995年3月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上,这个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无疑地成为全会的中心话题。
  粮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东西。社会学家把粮食短缺称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危险。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美国“世界观察”环境研究所在1994年8月14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来的40年中,世界人口爆炸使得粮食供应继续匮乏。据世界现有人口增长态势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上升到100至140亿。届时世界人均年粮食供应量只有239公斤,是美国现有水平的1/4,即是说一个人的饭将分给两个人吃。
  如何走出困境呢?目前,许多国家的农业专家都在冥思苦想寻找摆脱危机的良策。更多的人把解决粮食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上。然而,专家们却认为,世界上已经出现了限制粮食增长的许多因素,今后一个时期粮食产量增长的幅度不可能很大。
  地力在不断减弱,人力似乎已无能为力。为此,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布朗和凯恩的新著《人满为患》一书中说:“绿色革命”20世纪曾使粮食生产率提高的开发水稻和小麦新品种的运动的作用大体结束,可与“绿色革命”相比拟的措施还没有出现,这是限制世界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高级会议上,与会者的意志集中到了一点。他们不约而同地议论,目前世界三大难题:贫困、失业、社会分化。这三大问题,阻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
  贫困,这个古老的名词,到了今天似乎叫得山响。也许,对于发达国家、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