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书集注-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王者之迹熄,谓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也。《诗》亡,谓《黍离》降为国风 

      而雅亡也。 〔2〕《春秋》,鲁史记之名,孔子因而笔削之。始于鲁隐公之元年,实平王之四 

      十九年也。 〔3〕乘,去声。乘义未详。赵氏以为兴于田赋乘马之事。或曰:取记载当时行事 

      而名之也。 〔4〕梼。音逃。杌,音兀。梼杌,恶兽名。古者因以为凶人之号,取记恶垂戒主 

      义也。 〔5〕《春秋》者,记事者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6〕古 

      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时事。此三者,皆其所记册书之名也。 〔7〕春秋之时,五霸迭兴,而 

      桓、文为盛。史,史官也。窃取者,谦辞也。《公羊传》作“其辞则丘有罪焉尔”,意亦如此。 

      盖言断之在己,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者也。尹氏曰:“言孔子作《春 

      秋》,亦以史之文载当时之事也,而其义则定天下之邪正,为百王之大法。”此又承上章历叙 

      群圣,因以孔子之事继之。而孔子之事莫大于 《春秋》,故特言之。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1〕。予未得为孔子 
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2〕” 

        〔1〕泽,犹言流风馀韵也。父子相继为一世。三十年亦为一世。斩,绝也。大约君子、小人 

      之泽,五世而绝也。杨氏曰:“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 

      服穷则遗泽寝微,故五世而斩。” 〔2〕私,犹窃也。淑,善也。李氏以为方言,是也。人。 

      谓子思之徒也。自孔子卒,至盂子游梁时,方百四十馀年,而盂子已老。然则盂子之生,去孔 

      子未百年也。故孟子言,予虽未得亲受业干孔子之门,然· 圣人之泽尚存,犹有能传其学者, 

      故我得闻孔子之道于人,而私窃以善其身。盖推尊孔子而自谦之辞也。此又承上三章,历叙舜、 

       禹至于周、孔,而以是终之。其辞虽谦,然其所以自任之重,亦有不得而辞者矣。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 
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1〕 

        〔1〕先言“可以”者,略见而自许之辞也。后言“可以无”者,深察而自疑上辞也。过取固 

      害于廉,然过与亦反害其惠,过死亦反害其勇,盖过犹不及之意也。林氏曰:“公西华受五秉 

      之粟,是伤廉也。冉子与之,是伤惠也。子路之死于卫,是伤勇也。” 

…  82…

逄蒙 〔1〕学射于羿〔2〕,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3〕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鼻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4〕乎 
云尔,恶 〔5〕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 〔6〕斯追之。子 
濯孺子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僕〔7〕曰:‘追 
我者谁也?’其僕曰: ‘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僕曰:‘庾公 
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 ‘庾公之斯学射于 
尹公之他 〔8〕,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9〕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 
端矣。 〔10〕’庚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 
不可以执弓。’曰: ‘小人〔11〕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 
扣轮,去其金 〔12〕,发乘矢〔13〕,而後反。”〔14〕 

        〔1〕逢,薄江反。逄蒙,羿之家众也。〔2〕羿,有穷后羿也。羿善射,篡夏自立,後为家众 

      所杀。 〔3〕愈,犹胜也。 〔4〕薄,言其罪差薄耳。〔5〕恶,平声。〔6〕之,语助也。〔7〕 

      僕,御也。 〔8〕他,徒何反。尹公他,亦卫人也。 〔9〕“矣夫”、“夫尹”之夫,并音扶。 

        〔10〕端,正也。孺子以尹公正人,知其取友必正,故度庾公必不害己。〔11〕小人,庾公自 

      称也。 〔12〕去,上声。金,镞也。扣轮出镞,令不害人,乃以射也。〔13〕乘,去声。乘矢, 

       四矢也。〔14〕孟子言:使羿如子濯孺子得尹公他而教之,则必无逄蒙之祸。然夷羿篡弑之贼, 

       蒙乃逆俦,庾斯虽全私思,亦废公义,其事皆无足论者。盂子盖特以取友而言耳。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1〕,则人皆掩鼻〔2〕而过之。虽有恶人〔3〕,齐 
  〔4〕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5〕 

        〔1〕西子,美妇人。蒙,犹冒也。不洁,污秽之物也。〔2〕掩鼻,恶其臭也。 〔3〕恶人, 

      醜貌者也。 〔4〕齐,侧皆反。〔5〕尹氏曰:“此章戒人之丧善,而勉人以自新也。”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1〕。所恶于智者, 
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 
也 〔2〕。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 
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3〕” 

        〔1〕性者,人、物所得以生之理也。故者,其已然之迹,若所谓天下之故者也。利,犹顺也, 

      语其自然之势也。言事物之理,虽若无形而难知,然其发见之已然,则必有迹而易见。故天下 

      之言性者,但言其故而理自明,犹所谓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也。然其所谓故者,又必木其自然 

      之势,如人之善、水之下,非有所矫揉造作而然者也;若人之为恶、水之在山,则非自然之故 

       矣。 〔2〕恶、为,皆去声。天下之理,本皆顺利。小智之人务为穿凿,所以失之。禹之行水, 

       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 〔3〕 

      天虽高,星辰虽远,然求其已然之迹,则其运有常,虽千岁之久,其日至之度可坐而得。况于 

      事物之近,若因其故而求之,岂有不得其理者?而何以穿凿为哉?心言“日至”者,造历者以 

      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元也。程子曰:“此章专为智而发。”愚谓事物之理莫非自然, 

      顺而循之,则为大智,若用小智而凿以自私,则害于性而反为不智。程子之言,可谓深得此章 

      之旨矣。 

公行子 〔1〕有子之丧。右师〔2〕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 
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 
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 〔3〕驩也。”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 
与言 〔4〕,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5〕,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1〕公行子,齐大夫。 〔2〕右师,王驩也。 〔3〕简,略也。 〔4〕朝,音潮。是时齐卿 

…  83…

      大夫以君命吊,各有位次,若《周礼》“凡有爵者之丧礼,则职丧涖其禁令,序其事”,故云 

      朝廷也。历,更涉也位,他人之位也。 〔5〕右师未就位而进与上言,则右师历己之位矣。右 

      师已就位而就与之言,则己历右师之位矣。孟子,右师之位又不同阶,孟子不敢失此礼.故不 

       与右师言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1〕。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3〕。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4〕,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 
此物 〔5〕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6〕是也, 
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忠。〔7〕’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 
  ‘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8〕哉?于禽兽又何难焉〔9〕!’ 
是故君于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优则有之:舜,人也;我,亦 
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 〔10〕也,是则可优也。 
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 〔11〕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 
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12〕” 

        〔1〕以仁、礼存心,言以是存于心而不忘也。〔2〕此仁、礼之施。〔3〕此仁、札之验。恒, 

       胡登反。 〔4〕横,去声,下同。横逆,谓强暴不顺理也。〔5〕物,事也。〔6〕由,与犹同。 

      下放此。 〔7〕忠者,尽己之谓。“我必不忠”,恐所以爱敬人者有所不尽其心也。〔8〕奚择, 

      何异也。  〔9〕难,去声。”又何难焉”,言不足与之校也。〔10〕乡人,乡里之常人也。 

        〔11〕夫,音扶。〔12〕君子存心不苟,故无后优。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1〕。‘颜子当乱世,居 
于陋巷。一箪食 〔2〕,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3〕。’孔子 
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4〕。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5〕。禹、稷、颜子,易地 
则皆然 〔6〕。今有同室之人门者,救之,虽被髮缨冠而救之可也〔7〕。乡 
邻有门者,被髮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8〕” 

        〔1〕事见前篇。〔2〕食,音嗣。〔3〕乐,音洛。〔4〕圣贤之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