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书集注-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 
义与 〔6〕?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7〕” 

        〔1〕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2〕杞柳,柜柳。 〔3〕桮音杯。棬,丘圆反。桮棬,屈木 

      所为,若卮匜之属。 〔4〕告子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 

        〔5〕戕,音墙。〔6〕与,平声。 〔7〕言如此,则天下之人皆以仁义为害性而不肯为,是因 

      子之言而为仁义之祸也。夫,音扶。 

告子曰,“性犹湍〔1〕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 
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2〕”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3〕。 
今夫 〔4〕水,搏 〔5〕而跃〔6〕之,可使过颡〔7〕;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8〕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9〕 

        〔1〕湍,他端反,波流潆回之貌也。〔2〕告子因前说而小变之,近于扬子“善恶混”之说。 

        〔3〕言水诚不分东西矣,然岂不分上下乎?性即天理,未有不善者也。〔4〕夫,音扶。〔5〕 

      搏,补各反,击也。 〔6〕跃,跳也。〔7〕颡,额也。 〔8〕水之过额、在山,皆不就下也。 

      然其本性未尝不就下,但为搏、激所使而逆其性耳。 〔9〕此章言性本善,故顺之而无不善; 

      本无恶,故反之而后为恶。非本无定体而可以无所不为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1〕”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2〕” 
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 
 “然。〔3〕”“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4〕 

        〔1〕生,指人、物之所以知觉、运动者而言。告子论性,前后四章语虽不同,然其大指不外 

      乎此,与近世佛氏所谓“作用是性”者略相似。〔2〕白之谓白,犹言凡物之白者同谓之白, 

      更无差别也。与,平声,下同。 〔8〕“白羽”以下,孟子再问,而告子曰“然”,则是谓凡 

      有生者同是一性矣。 〔4〕孟子又言:若果如此,则犬牛与人皆有知觉,皆能运动,其性皆无 

       以异矣。于是告子自知其说之非而不能对也。愚按: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生者,人之 

      所得于天之气也。性,形而上者也。气,形而下者也。人、物之生,莫不有是性,亦莫不有是 

      气。然以气言之,则知觉、运动,人与物若不异也;以理言之,则仁、义、理、智上禀,岂物 

      之所得而全哉?此人之性所以无不善而为万物之灵也。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所谓气者当 

      之,是以“杞柳”、“湍水”之喻,食、色“无善无不善”之说,纵横缪戾,纷纭舛错,而此 

      章之误乃其本根。所以然者,盖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而不知仁、义、礼、智之 

      粹然者人与物异也。盂子以是折之,其义精矣。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1〕”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 〔2〕而我长之〔3〕,非有长 
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 〔4〕,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曰:“异于 
  〔5〕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 
长与 〔6〕?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7〕”曰:“吾弟则爱之,秦人 

…  98…

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 
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8〕”曰:“耆〔9〕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 
吾炙。夫 〔10〕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11〕 

        〔1〕告子以人之知觉、运动者为性,故言人之甘食、悦色者即其性。故仁爱之心生于内,而 

      事物之宜由乎外;学者但当用力于仁,而不必求合于义也。 〔2〕长,上声,下同。〔3〕我长 

      之,我以彼为长也。 〔4〕我白之,我以彼为白也。〔5〕张氏曰:“上‘异于’二字疑衍。” 

      李氏曰:“或有阙文焉。”〔6〕与,平声,下同。〔7〕愚按:“白马”、“白人”,所谓“彼 

       白而我白之”也。“长马”、“长人”。所谓“彼长而我长之”也。“白马”、“白人”不异, 

      而“长马”、“长人”不同,是乃所谓义也。义不在彼之长,而在我长之之心,则义之非外, 

       明矣。 〔8〕言爱主于我,故仁在内;敬主于长,故义在外。〔9〕耆,与嗜同。〔10〕夫,音 

      扶。〔11〕言长之、耆之,皆出于心也。林氏曰:“告子以食、色为性,故因其所明者而通之。” 

       自篇首至此四章,告子之辩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卒不闻其能自反而有所疑也。此正其所 

      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所以卒于卤莽而不得其正也。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1〕”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2〕”“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 
 “先酌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3〕”公都子 
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 ‘敬叔父。’ 
曰: ‘弟为尸〔4〕,则谁敬?’彼将曰: ‘敬弟。’子曰:‘恶〔5〕在其 
敬叔父也?’彼将曰: ‘在位〔6〕故也。’子亦曰: ‘在位〔7〕故也。’ 
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8〕”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 
敬,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 
食亦在外也?” 〔9〕 

        〔1〕孟季子,疑孟仲子之弟也。盖闻孟子之言而未达,故私论之。 〔2〕所敬之人员在外,然 

      知其当敬,而行吾心之敬以敬之,则不在外也。 〔3〕长,上声。伯,长也。酌,酌酒也。此 

       皆季子问,公都子答。而季子又言:如此,则敬长之心果不由中出也。〔4〕尸,祭祀所主以 

      象神。虽子弟为主,然敬之当如祖考也。 〔5〕恶,平声。 〔6〕在位,弟在尸位。 〔7〕乡人 

      在宾客之位也。 〔8〕庸,常也。斯须,暂时也。言因时制宜,皆由中出也。〔9〕此亦上章耆 

      炙之意。范氏曰:“二章问答,大旨略同。皆反复譬喻以晓当世,使明仁义之在内,则知人之 

      性善,而皆可以为尧、舜矣。”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1〕’或曰:‘性可以为善,可 
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2〕’或曰:‘有 
性善,有性不善 〔3〕。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 
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4〕’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 
与 〔5〕?”孟子曰:“乃若〔6〕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7〕。 
若夫 〔8〕为不善,非才之罪也〔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10〕之 
心,人皆有之。恭敬 〔11〕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 
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 
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 
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12〕。《诗》〔13〕曰: ‘天生 
蒸 〔14〕民,有物〔15〕有则〔16〕。民之秉夷〔17〕,好 〔18〕是懿〔19〕 
德。’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 
是懿德。’ 〔20〕” 

…  99…

        〔1〕此亦“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意。近世苏氏、胡氏之说盖如此。〔2〕此即“湍 

       水”之说也。好,去声。 〔3〕韩子“性有三品”之说盖如此。〔4〕按此文,则微子、比干皆 

       纣之叔父,而《书》称微子为商王元子,疑此或有误字。〔5〕与,平声。〔6〕乃若,发语辞。 

        〔7〕情者,性之动也。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8〕夫, 

       音扶。 〔9〕才,犹材质,人之能也。人有是性,则有是才。性既善则才亦善。人之为不善, 

       乃物欲陷溺而然,非其才之罪也。 〔10〕恶,去声。 〔11〕恭者,敬之发于外者也。敬者, 

       恭之主于中者也。 〔12〕铄,以火销金文名,自外以至内也。舍,上声。蓰,音师。算,数也。 

       言四者之心,人所固有,但人自不思而求之耳。所以善恶相去之远,由不思不求而不能扩充以 

       尽其才也。前篇言是四者为仁、义、礼、智之端,而此不言端者,彼欲其扩而充之,此直因用 

       以著其本体,故言有不同耳。 〔13〕《诗》, 《大雅·蒸民》之篇。〔14〕蒸,《诗》作烝, 

       众也。 〔15〕物,事也。〔16〕则,法也。〔17〕夷,《诗》作彝,常也。〔18〕好,去声。 

        〔19〕懿,美也。〔20〕有物必有法,如有耳目,则有聪明之德;有父子,则有慈孝之心。是 

       民所秉执之常性也,故人之情无不好此懿德者。以此观之,则人性之善可见,而公都子所问之 

       三说皆不辩而自明矣。程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