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颖之谢相番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颖之谢相番外-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陷孤城的叔父,未来死生未卜。 
象他们这样的朝中重臣,被围困在孤城里,除了投降就是死,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他们都是人才,随侍陛下于安州处理公务的都是精英……如他们不能为西垣所用,他们还有命在吗? 
可若投降了西垣,中略已无他们的容身之所,他们又该如何面对世人…… 
安州的守将,孙南金已经身亡。现在指挥作战的应该是副将支世……叔父说他没有谋略,照现在这样的情势,怎么叫人不担心? 
听经常来往于叔父永昌坊中书府的国子监祭酒,小堂弟的先生冷大人告诉我们。现在朝中包括叔父在内三十二的人的空缺还留着,职权暂由各副职代为行使……有很多人怀着一丝微弱的希望,希望那些人们,可以平安的回来……可大家都知道,这机会实在很小…… 
一度父亲已经准备好打算赶去安州,想救叔父出来,可是去西域的路已经被西垣军队堵死,没有人能过得去…… 
只能听天由命,我们以为很快能听到叔父的消息。每一天总想着今天安州城还在吗? 
但情况还是出乎众人的预料,本以为很快就会陷落的孤城,一年过去,依然坚守……不知什么原因,连安州大批的百姓都得以安然的转移出城……虽然他们在西垣的统治之下,但生命却可确保……实是万幸。 
朝中依然得不到安州城内的消息……可这个孤城的坚守,却奇异的鼓舞了众人的心,对未来的信心渐渐的又开始活动…… 
也许,这场战役我们可以打赢…… 
也许,安州可以坚持到我们打赢的那一天…… 
重煦十六年的七月,在安州城坚守了一年半后…… 
朝廷里终于得到了安州城的消息……唯一的一个自称从安州城突围而出的守备副将支世的文书……来到了京城。 
那天,陛下破例在自己的寝殿麟德殿接见了他。在场的,除了朝中的大臣们,还有那三十二个重臣的亲属……包括聆音婶婶,小堂弟,父亲,还有我……都在场。 
我第一次进宫,宫中的一切都是金碧辉煌,但我无心欣赏。但我再一次见到的皇帝,却是非常疲惫的脸。这一年的时间里,陛下必定是很不好受的……听说陛下每天都处理大量的国政,不停的接见群臣。少有休息的时间,但他现在的表情却很兴奋…… 
而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个据说是安州来人的文书的脸上都是血和泥,似是连衣服也还没换,就被皇帝召见了……皇帝必然是很心急的,尤其那里面有叔父的消息。 
〃你说你是现在安州守将支世的身边文书?〃没有繁文缛节,皇帝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 
〃回陛下,臣是支副将的文书厉文道。〃 
〃有何为证?〃听到这话,我有点佩服皇帝。现在他心里一定很急,可他问的话很仔细也很有条理。 
〃臣有带谢中书的官印和亲笔信为证。〃 
伏在阶下的男人艰难的抿了抿干裂的唇瓣,以疲劳到极点的沙哑声音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火漆封好的袋子,交由内监呈上…… 
〃不错,这是谢大人的笔迹和中书的官印……〃御史台的官员经过鉴定,必恭必敬的上奏。足证这人,的确自叔父身边来。 
这说明他们还都活着,在场的众人大多如此之想,松了一口气。只有御史中丞据说是叔父好友的吴肃吴大人还在端详着那金印,面带沉思。 
〃既然你是安州城突围而来,那你一定清楚安州城的情况。他们到底是怎么守备的?竟然在这种情况之下能守到现在……支世一向于计谋上不行,朕没想到他这次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了。等安州解围,朕要好好犒赏你们……〃皇帝的话明显多了起来,像是放宽了心。 
〃回陛下,守备安州城的谋略都是谢中书的主意,支将军与谢大人合作守城……每次西垣的军队打来,谢中书都到城墙上看西垣军的行军布阵,等打完之后就通宵达旦的分析计算西垣军的下一步动向……所以,安州才能守得了这么久……〃 
〃君阳,都是他的主意吗?他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啊!〃皇帝大吃了一惊。 
〃本来支将军也信不过谢中书,但谢中书说他和本朝'无双将'信王爷是好朋友,多多少少也有点耳濡目染……说听他的没错,将军半信半疑。可是支将军于谋略方面实在不行,没办法只能听谢中书的。结果很有用……所以支将军就一直用下去了。〃 
〃原来如此。〃皇帝脸上蹦出一抹笑意,又兴致勃勃的问道:〃朕听说安州城的百姓有大半都转移出城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谢中书的主意,他说打仗老百姓是无辜的。打仗是中略和西垣国家之间的事情,和百姓没有什么实际的牵连,不要把无辜的他们都牵扯进来,能走的就放他们走……所以,他和支副将商议,叫了全安州城的坊官,让所有的坊官动员百姓们出城去。西垣的樊德也认为谢中书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百姓们出去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去堵截,也没有趁机攻城……〃 
〃西垣的攻城军怎么会同意?这点子太荒谬了。〃皇帝皱起了眉,似是不信。 
〃谢中书和潘侍郎自愿给西垣军当人质,为安州城的老百姓作保……所以安州城里大半的平民都安全的离开了安州。〃 
〃那君阳呢?那时他的情况怎么样。〃皇帝的声音一下子紧张起来。我想我能理解皇帝现在的心情,但不解叔父到底在想什么。真是太笨了,竟然深入敌营里去。 
〃西垣军将领樊德日日夜夜劝说谢中书投他们西垣,还说久仰谢中书的大名。但被谢中书拒绝了!他在阵前说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他身受陛下大恩,自当竭力以报,断断不会另投他国为臣……最后西垣军又把谢大人放了回来。〃 
〃象他那个死脑筋说的话,那安州城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他们都还好吗?〃皇帝的声音变得轻松了。或许,是放下了心吧! 
大殿里的气氛,也瞬时变的轻快起来。只有那厉文道,呆呆的看着皇帝,半晌发不出声音。 
〃怎么了?说啊!〃皇帝心急的催他。 
我看到厉文道使劲的咬了咬唇,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他说的很快,但那话中的内容却让我们陷入地狱一般。 
〃启奏陛下,安州城已经失陷……因守军,城中剩下的百姓无一肯降……西垣强攻下安州之后,下令屠城……自上到下,全城的人,无一得以幸免……谢中书、支将军,他们所有的人都殉国了……〃 
〃你再重复一次,你说什么?〃皇帝的声音猛的绷紧,而我的心吊到了嗓子眼里。 
〃谢中书,支将军,安州城所有的人……全部遇难了。〃厉文道泣不成声,他抬头,看着皇帝。 
〃你亲眼看到的……〃陛下的声音很轻,但大殿之上极静,于是再轻的声音也有了回响。我不知道皇帝的心情现在如何,但我听来如枯死的木。一时之间我没办法理解厉文道所说的话,怎么可能呢,叔父怎么可能出事。厉文道一定在骗人。 
〃是,臣走的时候,是谢中书送臣出来的……那个时候,支将军,还有很多的大臣们都劝大人与臣一起走。可被谢大人拒绝了,他说他这城中以他的官衔最大,如果他走了,安州城军民的守城军心立时就会散去,安州只有失陷一途。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和大家也要努力把城池守住,等朝廷派兵来救援……谢大人那时的神色很平静,他让很多人走,也有很多人在能离开的时候都离开了。〃 
〃那个时候臣没有办法突围,于是臣就在城外的山坡上潜伏了一个多月……可是就在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安州城守不住了。西垣终于攻破了城门,我亲眼见到,支将军身中无数箭矢,穿心而亡……〃 
〃我想去前去找谢大人,把他救出来。臣一家人的命,都因为谢大人,而离开安州城得救了……可臣到了谢大人的官邸,才发现西垣兵把整个官邸都包围住,放火焚城……他们想逼谢大人出来。〃 
〃大火整整烧了五天五夜,有人出来了,可里面没有谢大人……后来我抢了套西垣军的衣服,换了混进去,发现他们在清点被火烧焦的尸首……连同府邸里服侍的奴婢……共有五十六具……加上在火烧之时逃出的六个人…………正好是全邸的人数。住在官邸里的人,全部遇难……〃 
大殿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只是静静的,听着泪流满面的厉文道说着那时的场景。我不清楚别人的看法。我也不知道皇帝的想法,只是从侧面仰望,那张威严的脸已僵化如木雕…… 
那天是怎么离开麟德殿的我不知道,父亲一路上只是沉默。八岁的小堂弟已经晓了些世事,他只是扶着象了连站都站不起来的聆音婶婶…… 
叔父真的去了吗? 
一直都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实,世人总爱欺骗自己,即便是握有四海的皇帝也一样。 
和西垣的战争还在持续着,有输也有赢。朝中大臣的空缺又填满了,惟独中书令之位虚悬……可无论派出多少探子打探西垣的情报,也没有一点关于叔父的消息。 
他就象从人间蒸发了似的,再没有人看过他…… 
距离那天三个月以后,去西垣打探的探子传来消息。西垣军中路的统帅樊德在已经成了一片焦土的安州城,为二十四个死难的官员立了坟…… 
重煦十六年十一月,作为战虏交换。西垣放回了安州城陷时投降于樊德的五名官员…… 
重煦十七年正月初一,这五人被押解回京,审讯…… 
证实叔父在城破那一刻,在官邸之内,悠闲得弹着琵琶……火焚之时,琵琶之声依然悠扬…… 
据说叔父素有〃琵琶国手〃之称,他随身携带的就是一把名为〃春风〃的琵琶,为与龟滋贵族白明德斗琵琶时所赢之物…… 
一切都已大白,再无自欺的理由。 
重煦十七年二月,重煦皇帝独孤炫为安州城死难的官兵设大道场……修建衣冠冢,叔父的衣冠冢,建于皇帝为自己修建的昭陵中。而叔父之灵位,终于摆上了云阳谢家的祠堂。 
至此,宫中再无人提起叔父的名字。那名字已成禁忌…… 
而我总是想起叔父和煦的笑脸…… 
一切都已经成了惘然。 

《雪魅芳华》第六话 清贫(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