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寅病了,康熙派驿马星夜去送药④。曹寅死了,康熙还说曹寅的好话,降旨说:“曹寅在织造任上,该地之人都说他名声好,且自督抚以至百姓,也都奏请以其子补缺。”⑤于是命曹寅的儿子曹颙继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原来曹寅死后,江宁的士民、机户、车户、匠役和杭、嘉、湖的丝商,围住了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公馆,称颂曹寅的善政,吁请曹颙继任织造《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101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这一举动吓坏了巡抚郎廷极,当即报告了康熙。如此说来,曹颙继任织造莫非是康熙顺从民意,不得不这样做?只要看看在立储问题上康熙是如何决断,就知道这位君主并不受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何况在封建政权眼里,请愿不过是聚众闹事的另一种形式,康熙不会看重这些的。说到底还是对曹寅的印象好,由其父荫及其子。    
    在封建社会,一个简派到地方上的官员,皇帝说好,同僚说好,老百姓也说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曹寅这个历史人物,从红学以及不从红学的角度,甚至不牵涉曹学,也值得研究。    
    曹寅的父亲曹玺也很受康熙的赏识。曹玺的夫人孙氏曾给幼年康熙当过保姆,凭借这层关系,曹玺得宠不足为怪。不过,曹玺主观条件也是很优越的,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洞彻古今,负经济才,兼艺能,射必贯札”②《江宁府志》卷十七:《曹玺传》,参见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第315页至3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早在顺治统治时期就已经提升为皇室的侍卫,后因跟随摄政王多尔衮在山西立有军功,又升为内务府工部郎中。康熙二年,被简派为江宁织造,政绩卓著,“积弊一清”,把织造局的乱摊子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朝野都非常满意。《江宁府志》的《曹玺传》对此有详细记载:    
    康熙二年,特简督理江宁织造。江宁局务重大,黼黻朝祭之章出焉。视苏杭特为繁剧,往例收丝则凭行侩,颜料则取铺户,至工匠缺则佥送,在城机户有帮贴之累。众奸丛巧,莫可端倪。公大为厘剔:买丝则必于所出地平价以市;应用物料,官自和买,市无追胥,列肆案堵;创立储养幼匠法,训练程作,遇缺即遴以补;不佥民户,而又朝夕循拊稍食。上下有经,赏赉以时,故工乐且奋,天府之供,不戒而办。岁比祲,公捐俸以赈,倡导协济,全活无算,郡人立生祠碑颂焉。②


第二部分:红学与曹学曹寅的历史地位(3)

    织造在清代是一种特殊官职,主要督理宁、苏、杭一带的纺织事务,向朝廷供奉绸缎、衣饰、果品,直接对皇帝负责。曹玺之前,每三年更换一次,由于曹玺工作得好,才改成“专差久任”。康熙十六、十七两年,曹玺向玄烨汇报工作,讲江南的吏治情况《江宁府志》卷十七:《曹玺传》,参见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第315页至3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深得康熙好评,当即,“赐蟒服,加正一品”,并送给一块写有“敬慎”二字的匾额。康熙二十三年,连续做了二十一年江宁织造的曹玺病故了,恰好赶上玄烨第一次南巡,亲自到织造衙门“抚慰诸孤”,称赞曹玺说:“是朕荩臣,能为朕惠此一方人者也。”熊赐履:《经义堂集》卷四“曹公崇祀名宦序”,参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第303页。康熙的这一考语,证明曹玺、曹寅父子在织造任上,确负有在江南一带沟通满、汉感情,促进民族团结的使命。应该说,他们的这一工作是做得很好的,曹玺做得好,曹寅做得更好。    
     就一般读者的眼光而言,知道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或者再进一步,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也有所了解,就足够了。但红学家们可不以此为满足,他们要沿波讨源,振叶寻根,继续上溯,非把曹雪芹的家族世系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已上溯到曹玺的父亲曹振彦和祖父曹世选,并说曹家是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月无考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第210页至211页,上海书店1980年复印本。。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则提出,曹雪芹祖籍河北丰润咸宁里,上溯可以查考的只能到曹世选的父辈曹登瀛,再往上就不得而知了。他列出了一个详尽的“丰润曹氏世系表”,推断曹家归旗的年代十分湮远,可能是辽、沈一带的边民被虏为奴所致,先世虽为汉人,后来已与满人无异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旧版第115页至131页,新版第111页至140页。。《红楼梦新证》初版于1953年9月,九年后的1962年,周汝昌在《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中,补上了《新证》的空缺,把雪芹家世从曹世选上溯到十七世,认为北宋时的大将曹彬是曹家的始祖③周汝昌:《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第二节:“‘将军后’和‘辽阳一籍”,载1962年1月30日《光明日报》。。曹彬是河北正定县人,第三子曹玮在江西做官,又四传到曹孝庆。曹孝庆的五代孙曹瑞明和曹瑞广,因生活所迫重新流落到河北,哥哥瑞明在丰润县咸宁里八甲落户,弟弟瑞广继续北上到了辽东和铁岭一带。曹世选就是铁岭曹氏瑞广的七代孙。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即位于赫图阿拉,两年后大败明军,又一年陷铁岭。“曹世选这时正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好小伙子,遂为金兵俘虏”③,成了王贝勒的奴隶,被编入满洲正白旗。满语奴隶为“包衣”,意思是“家里的人”,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这和曹寅死后,曹颐在奏折中说的“奴才包衣下贱,自问何人,敢擅具折奏”《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103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正好对景。到了曹世选的儿子曹振彦长大以后,才有了“出身”,因从龙入关有功,于顺治七年任山西吉州知府,不久升任大同府知府及浙江盐法参议使,逐渐发达起来。周汝昌先生在通贯曹雪芹家族世系的基础上,着重辨明原系汉族的曹家,被俘后编入的是正白旗,而不是“汉军旗”,因为明朝的降兵和汉人军队才编入汉军旗籍,这与早年被俘的已成为“家里人”的曹家是两码事。可以看出,通过对曹雪芹家族世系的研究,清朝开国史上的一些繁难的官职和制度问题,也随之提出并解开了一些疙瘩。在这点上,红学向史学靠拢,曹学专家和清史专家互相认同。    
    冯其庸不同意周汝昌的曹雪芹籍贯“丰润说”。提出曹家的籍贯是辽阳,后迁沈阳。他依据《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及有关史料,考定曹俊是曹雪芹的始祖。曹俊约生活在明朝的永乐至天顺或成化时期,即公元1403至1465年左右,系由明朝的军官归附后金的。曹俊有五个儿子,顺序为曹异、曹仁、曹礼、曹智、曹信,雪芹的上世是曹智这一支,即第四支。但《五庆堂谱》中三支最详,四支曹智以下缺四至八世,至曹世选已经是第九世了。冯其庸认为曹家开始是汉军旗,后来才归入满洲正白旗参见冯其庸著《曹雪芹家世新考》第一、三、五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970年香港文艺书屋出版的赵冈和陈钟毅撰写的《红楼梦新探》,也以《五庆堂谱》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为据,论定曹雪芹的始祖是曹良臣,不同意周汝昌的“丰润说”赵冈、陈钟毅:《红楼梦新探》上篇第1至7页,香港文艺书屋1970年版。按《五庆堂曹氏宗谱》的始祖是曹良臣,元末朱元璋起义军的名将,赵冈依该谱自然认为曹良臣是雪芹始祖。冯其席经考证,确定曹良臣只有一个儿子曹泰,《宗谱》中所谓曹良臣有泰、义、俊三子是不可靠的,认为曹俊和曹良臣无关,因此说雪芹始祖不是曹良臣,而是曹俊。。周汝昌写《红楼梦新证》时,主要从《丰润县志》获得材料,提出雪芹籍贯河北丰润,后来发表《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已看到了一部《丰润曹氏宗谱》。所以,就有一个《丰润谱》和《五庆堂谱》何者可信的问题。周汝昌在新版《红楼梦新证》“籍贯出身”章的附记中写道:    
    到底信哪个谱?在这里又是我和他(指《红楼梦新探》作者赵冈——引者注)看法各异。拙见认为,辽东《五庆堂谱》编次曹锡远于智之系下,当中隔断五世,关系不清,骤然突接,我还不能无疑。而丰润谱却就是曹寅屡次亲口称为“骨肉”的“冲谷四兄”家。相信谁呢?我宁愿相信曹寅在康熙年亲口所说的话,而不敢轻信同治年增修《五庆堂谱》的那种五世空白的“接续法”。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第138至13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那末,“到底信哪个谱?”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似不好遽然论定。好在曹世选以下脉络是清楚的,各家看法并无异见。请看,光是雪芹的籍贯、出身、世系、旗籍,就有这许多纷争,使人莫衷一是,足见曹学是个极麻烦的题目,难度远远超过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也许,这正是曹学之为曹学的吸引人之处?


第二部分:红学与曹学雍正夺嫡和曹家的败落(1)

    当然,真正吸引人的,需要我们给予极大注意的,是曹家的荣华富贵并未持久,康熙朝达到顶峰,雍正上台以后便急转直下,终于被抄家没产,落了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悲惨局面。    
    曹寅是康熙五十一年病故的,曹寅死后,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但曹颙短命,在织造任上不到三年便去世了。康熙对此也感到很痛惜,传旨道:“曹颙系朕眼看自幼长成,此子甚可惜,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看起来生长的也魁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他在织造上很谨慎,朕对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②《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125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曹颙是曹寅的独子,为了保全曹家,康熙命从曹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