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斗鸾- 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龙看了看屋里章敬的神色,压低了声音:“父亲可是为祖父要搬回旧宅的事生气?”

袁氏暗暗给他使了个眼色:“侯爷劝了老太爷许久,老太爷都不肯改主意,如今侯爷正在生闷气呢,你们兄妹好好劝劝他。”

文龙行了个礼,便带着妹妹前去拜见父亲。章敬只抬了抬眼皮子,方才他已经听见袁氏和儿女们的对话了,便单刀直入:“都听说了?可去见过你们祖父?他老人家怎么说?还是不肯改主意么?”

文龙元凤对视一眼,都低下了头:“祖父说,我们兄妹闲暇时可以时常回旧宅小住,陪陪他老人家,就算是孝顺了,别的就……”

章敬冷笑一声,又生起闷气,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这屋里没有外人,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你们祖父辈份大,从前在京城虽算不上数一数二,但如今死的人多了,他的份量就不一样了,今上对他想必是言听计从的,就连燕王殿下到了他跟前,也要行个晚辈礼,有些事,他老人家不好卷进去。”

章寂乃是先帝的连襟,悼仁太子的亲姨父,当今圣上要称他一声姨祖父,就连燕王也得视他为长辈。他若是犯了什么大错,或者为人行事不靠谱,那些宗室皇亲自然可以不把他放在眼里,但他持身甚正,又因悼仁太子一事受过大罪,还对圣上有救命大恩,无论朝野民间,都将他视作大忠臣。一旦燕王有意皇位之事让他知道了,即便圣上有心相让,他进谏说不可,圣上说不定就会打消了主意。到时候即便燕王顺利夺得了皇位,好名声也得大打折扣。一个不好,就得牵连章家所有人,长房一家自然逃不过去。

就因为这一点,章敬急切地想要将老父掌握在手里,连兄弟们也不例外,若两个还活着的弟弟太过有出息,太过有权势,又站在老父这一点,对他可不大妙。这四年里他拼了性命打仗,又冒着被建文帝抄家砍头的危险投奔燕王,图的是什么?皇位的更迭,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章敬的想法,在座众人都是心知肚明的,袁氏没有出声,她一向不会轻易显露对政事的看法,元凤倒有心说点什么,但看了兄长一眼,又闭上了嘴。最后是文龙开了口:“父亲,您的顾虑,孩儿们都明白,只是祖父与叔叔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些事,不是您想瞒着,就能瞒得住的。就算压制着他们,也难保他们私下不会有什么想法,嘴上不说,心里却记恨着您。再等到日后换了天,难道祖父还会不知道么?若到时候再闹出点事儿来,反倒不妙了。不如慢慢儿的透点您的意思给祖父知晓,他老人家念着儿孙们,断不会犯了糊涂,告发我们的!”

章敬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你知道什么?!我不怕事情成了之后他会做什么,就怕事情还没成他就闹出来!你以为今上能抗得住么?他没人,没势,全是靠燕王捧着才坐上了那个位子的,一旦燕王拿定了主意,他抗不住!横竖是迟早的事,你祖父年纪大了,老糊涂了,看不明白,可我们却不能由着他胡闹!若是燕王心里记恨上了,你以为我们家会有什么好下场?!你以为我为的是自己么?我有什么可害怕的?要出身有出身,要军功有军功,要人脉有人脉,我是为你担心!怕你的前程被你祖父一时犯糊涂就给葬送了!”

文龙心头一惊,细细一想,不由得羞愧难当。说实话,他知道了父亲的行为,心里也是不以为然的,觉得他做得太过,不利于家族和气,祖父受了那么多年的苦,很该享些清福了,其余几房的叔婶与弟妹们又不曾与长房作对,何必这样逼着?但听了父亲这番话,他才明白了对方的用心良苦。他不由得跪倒在地,哽咽道:“儿子不孝,竟不能体会父亲的苦心。”

章敬无力地挥挥手:“罢了,你才多大年纪?能知道什么?下去吧,好生读书。这一时半会儿的,你祖父还没走,你就多去他跟前哄哄,劝他留下来。若实在不行,日后你们兄妹怕是得常去旧宅住着。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你祖父和其他几房人脱了长房的掌控,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生出些事来。”

文龙躬身一礼,告退出去了。元凤心里害怕,也跟着退了出来。到得院门外,兄妹俩相视一眼,都露出了忧色。

元凤叹道:“这可怎么办呢?父亲似乎没有让步的意思。”文龙则叹说:“若是为了我,让祖父和叔叔婶婶与弟弟妹妹们受委屈,即便我得了风光,又有什么意思?一族的荣耀,可不是光靠我一个人有出息就够了的。”

“侯爷也是一片爱子之心。”他们身后传来袁氏的声音,兄妹俩忙回头行礼,袁氏微微笑着扶住他们,柔声道:“侯爷也是心急,说话就冲了些,其实他本意不是如此。只是没想到其他几房的人会与他有这么深的隔阂,他又不能将实情说出来,只能憋在心中,以至于行事越发急躁了,叫人拿住了把柄。”

文龙求她道:“二娘能不能想法子劝劝父亲?其实祖父他老人家未必就会为了今上舍弃咱们这些亲骨肉,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只要祖父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不就缓和了么?”

袁氏叹息着摇摇头:“侯爷如今是一点险都不敢冒了。原还想着,等今上登了基,就派人将老太爷他们接回老家休养的,没想到他们比侯爷还早一步到了京城,如今又不好再提将人送回老家的话。事情会到这一步,侯爷急躁是一点,三房的太太与姑娘脾气大,又是一点。若没有她们从旁怂恿,老太爷是不会决定搬走的。”她看向元凤:“你们姐妹若有机会在一处说话,你多劝劝三姑娘吧。她如今没了父亲,又没个亲兄弟,母族不显,若再得罪了叔伯和堂兄弟们,日后可怎么办呢?”

元凤皱起眉头:“可这事儿……原是父亲理亏在先,三妹妹从小脾气就大,如今越发有主见了,还占了理,这叫我从何劝起?”

袁氏淡淡地说:“即便她占了理,对着长辈如此说话,也稍嫌无礼了些。我们都知道,她这几年在乡下受了不少苦,日子艰难,教养上难免会有所疏失,我原想着派两位嬷嬷去教一教,可她又不肯接受。我瞧她与你还算亲近,你身为长姐,教导她一些道理,也是应该的。”

元凤忙应了,又道:“我教导她是应该的,只是……”她犹豫着看了兄长一眼,文龙便替她说了:“三房已经决定要搬走了,二房与四房也是,在他们离开之前,还请二娘待他们客气些。如今几房人已经有了嫌隙,事情既成了定局,也该好生修补一下关系,总不能让一家人从此生分了。”

袁氏苦笑:“你们当我愿意么?我嫁给侯爷这几年,待人接物何尝出过差错?只是侯爷有意如此,我也不能违逆他的意思啊!”

元凤与文龙对视一眼,心中都惊诧不已:“这是为何?”文龙马上想到一个可能:“是担心二叔与四叔官职太高,日后会有妨碍么?可那不是更应该笼络着……”

袁氏打断了他的话:“这只是其一,问题在于,三房不肯听话呀!本来三姑娘是嫡出的独女,生得不错,年纪也渐渐长成了,只要接下来两三年里好生调教着,日后便又是一位出挑的千金,若能结得一门好亲事,也好给你们兄妹添个助力。可她不听话,又事事挑唆着老太爷与侯爷对着干,甚至把二房的人也拉拢过去了。若不给她一个下马威,她日后只会越发嚣张的。侯爷只是没想到,老太爷居然真会被三姑娘说动罢了。”

文龙与元凤都皱起了眉头。他们兄妹,一个是天天都要忙着读书,闲了也要出门访友,另一个帮着袁氏管家,也没太多时间跟堂姐妹们联络感情,听了袁氏的话,隐隐觉得好象真是这么一回事,又觉得明鸾好象没那么糟,只是袁氏在他们心中一向是个好庶母,她这么说了,他们也没多怀疑。元凤眉头皱得更紧了些:“我会好好劝劝她的。”

从此元凤就真的天天腾出时间来,找明鸾聊天去了。明鸾正忙着搬家的事,哪里有时间应酬她?初时觉得她不讨人厌,说说话解闷也行,只是听了几天,总觉得她似乎有指责自己对章敬无礼、教训自己的意思,心里就添了堵:“大姐姐说这些话做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实话?长辈做错了事,若时时想着那是长辈,就为尊者讳,那比长辈更长的长辈又怎么办呢?您说我对大伯父无礼之前,不如先讨论一下大伯父对祖父的礼数问题?”

元凤无奈地看着她:“你总是这样,非要与我辩驳。我又没说我父亲做的都是对的,只是为人儿女,不好说父母的不是。可你对父亲说那番话,是真的于礼不合啊!我不是要责怪你什么,只是担心你日后罢了。我们女儿家,名声最要紧,在闺阁中就要守闺阁的规矩,若叫外头的人知道你曾经对亲大伯说这些话,你的名声就要坏掉了。你还这么小,一旦名声坏了,日后可怎么办呢?”

明鸾笑了笑:“你是担心我嫁不出去吗?你放心,就算嫁不出去,我也能养活自己。”

元凤都快愁死了:“我不是与你说笑!三妹妹,你早年在京城时年纪还小,后来又在乡下住了几年,不知道这些世家大族的规矩。我何尝不觉得那些规矩太严苛?可人人都是这样的,你又怎能超脱呢?”

明鸾开始不耐烦了,瞥见细竹在门外晃了晃,心下一喜,便端起了茶碗:“多谢大姐姐提醒了,我会好好想你的话的。只是我现在很忙,不能陪你闲聊了,真对不住。”

元凤噎住了,但明鸾都说了会好好考虑她的话,又明摆出没空陪她继续说话的意思,她又能怎么办?总不能死皮赖脸地留下来吧?她还没这么厚的脸皮,便起身道:“既如此,我就先回去了,明儿再来看你。”

明鸾头疼地送走了她,心里开始考虑要不要找个借口躲出去,避开这位唐僧姐姐了。

细竹跑了进来,左右望望,冲明鸾笑了笑。明鸾见状也露出喜色:“放心,大姐姐要跟我谈话前,就把其他人都打发走了。她是这府里的娇客,说话比我好使,屋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