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要从什么是伤寒谈起。

在清代以前,中医理论都是建立在《伤寒论》的基础上。《伤寒论》大家都知道,这是东汉的医圣张仲景有感于自己家的亲人和周围的百姓,患伤寒死亡的很多,他搜集了当时能看到的医书,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写的一本书。

实际上,中医认为邪气一共有六种,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个火又叫热。这又叫六气,是正常大自然里边一种正常的气候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如果出现了异常,我们就管它叫六淫,又叫外感六淫,他们会导致人体患病。

除了“寒”,其它几种邪气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也都论述了。大家可能发现,王孟英用的好多方子都是《伤寒论》的方子,这说明人家张仲景都写到了。但是张仲景没有把其它邪气单独拿出来再从头论述一遍,于是许多医家就此忽略。导致他们都认为一患外感病就是寒邪,就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温热的药来治疗,这就犯错误了。

据此,王孟英痛定思痛,研究了叶天士和吴又可两位前辈的医书,写成了著名的《温热经纬》,系统论证了温病的病因、病机、疗法。自此,他和叶天士、吴又可三人一脉相承,温病理论正式形成了。

他就拿着这本书到处去推广温病理论,对温病理论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周等老朋友觉得这是本好书,也到处推销。连石北涯也觉得好,带到了上海,这书立即在上海流行开来。当然,王孟英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在上海那么大。这以后再说。

*

邵老太太的死对王孟英的信心是很大的打击。

看官们肯定也有疑问,难道名医就不曾失手吗?就没有失败的病例?就没有个自我批评的过程?

这天天阴阴的,王孟英回到家里,坐在桌前翻书呢。跟无双有一搭没一搭说话。言语间,她直觉他心情不好,问怎么回事。

王孟英就说,他刚从一个患者家里回来。这个患者是个书商,染了外感热病,几天后开始说胡话,不睡觉。他的一个亲戚懂医,就使用了清热解毒的药。结果患者的烧退了,大便通了,但是出现了新毛病,就是忽然不说话了。他在床上正襟危坐,面色如常,两眼开阖自如,就是别人跟他说话,他毫无反应,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他的家人吓坏了,四处打听好的医生。此时王孟英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大夫了,被请到了这个患者家里。他看到这个患者木偶一样坐着也觉得纳闷。一摸脉,发现脉象是左寸细数无伦,尺中微细如丝。

他心里明白了。这个人肾水下竭,真火即将飞散,已经无药可救。

赵菊斋和另一位许少卿先生也在,他们看到王孟英摇头,劝道:“您再试试看吧。他上有八十老父亲,下有一岁孩子,多可怜啊。”

王孟英长叹:“我真的是无能为力了。我刚刚从高家和孙家来,那两家的患者也是濒于死亡,加上这个,‘并此为三败证’,我一天之内都给碰到了,都是无法用药。我平生最不怕危重症,这是各位都知道的,但凡稍微有一丁点可能,我都不用你们催促,就动手了,但是这种情况确实无法措手,可叹啊!”

*5*这么一说,熟悉他为人的赵菊斋也慨然长叹,无可奈何。

*1*不多时,这个患者器衰力竭,溘然长逝。

*7*众所周知,王孟英是个热心、善良的人,责任心非常强。给许子社、相简哉妻子等人治病时,那么棘手的杂症,只要有一点点希望,他都毫不犹豫地施以救治,全然不顾自己名声(相比之下赵菊斋可是为了面子,不敢治学生的妻子)。如今一天之内,他眼睁睁看着三个人死去,无能为力,该有多么痛心疾首,多么难过自责。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

*z*无双笑了说:“原来也有半痴无能为力的病症?这可不多得。我还以为你无所不能呢。”

*小*“我又不是神仙。哪里可能无所不能?”王孟英叹气道。

*说*还有一个当官人家的女孩子,本来都许配出去了,但也患了失语症。开始只是心悸头晕,后来就不能起床了,然后就无法说话了。从京城回到杭州,找了很多医生治疗,都说是虚,就服用了很多补药,结果饭量也少了,痰涎也多了,怕风,小便少,大便秘结,月经推迟,白带多,□开裂。

*网*等要王孟英来诊病的时候,也让王孟英吃了一惊,只见这位就是说一个字都异常困难,但是用笔写却没有问题,神智正常,这把王孟英也搞晕了,琢磨了半天,最后判断:“这应该是受到了惊吓发的病吧?”

女孩子点头,旁边丫环介绍,开始时是一个大花瓶掉到地上,她被吓了一跳。

王孟英就开了清热、舒络、涤痰、开郁的方子,服下去以后,各种症状都轻了,可是仍然说不出话。

王孟英也没有办法,在记录这则医案的时候说:“然余竟不能治之使语,殊深抱愧,录之以质高明”。

若干年后,在这本书再次出版的时候,王孟英已经又为这个女孩子治疗过一次,服用药物以后,她遍身发了疹子,而且还吐出了些痰,王孟英说这是毒邪外解了,再后来渐渐的能够说些话了,但是仍然没有记载她就此痊愈。

如此看来,名医也不是百发百中的。但更多的时候,是王孟英大胆排除其他医生的错误治疗方针(甚至错误认识来自患者),勇于承担,把患者从危急的病情中拯救回来。

*

成亲久了,王孟英发现无双是一个满脑子古灵精怪的人。这种古怪并不是平时为人处事怪异。而是她常常有些很奇怪的念头。

比如有一天,他外出回家,发现她蹲在树下,一边松土一边发愣。见他回来,也不起身迎接,忽然说:“现在是哪年了?”

“道光二十八年啊!”王孟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洋历是1849年了吧。”她轻轻说,又像在自言自语,忽然叹了口气,“一百年后,新中国要成了哦……然后再过三十多年,我就要出生了哦……”

“你说什么?”

小双依旧发怔,过了好久她才说:“孟英,你曾说说,中原大地上,千百年改朝换代。我敢说,一百年后,一个新的朝代就会诞生……”

当她胡思乱想的时候,王孟英从来都没有用‘发神经'这样的词来形容过她,只会用一种又笑又叹的眼光看着他。然后,无双就会忘却烦恼,觉得很幸福。

江南雨季又到了。

一连数天淫雨霏霏,不见天日,身上粘糊糊的很难受。无双也觉得身上懒懒的,总不想动。想着是体内湿气重,便自己抓了陈皮、太子参、砂仁等几味药,健脾祛湿,熬了一锅汤给全家人吃。然而还是不舒服。

王孟英见她脸色不好,给她一把脉,忽然脸色变得很奇怪。

他抬头,拉住妻子的手,小心翼翼说:“小双,往后,你可再不能只吃素了。”

“为什么?”

“那个……你肚子里怀孩子了。”

76

76、雁丘词 。。。

无双愣了又愣,猛地坐起,几绺发丝随之散落。

王孟英紧张地盯着她。

“真的?”

王孟英点点头。

无双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王孟英赶紧制止了她,将她拥入怀中。她连声问道,“真的真的真的?”

“真的,真的……”王孟英小鸡啄米般不住点头。

无双依偎在他胸前,开心得想哭,一面哭一面哽咽道:“老头子,你往后可得好好对我……”

自从王孟英年满四十岁,蓄了胡子,无双就常常喊他老头子。

王孟英一手轻拍她的背,一手胡撸她脑袋,一种幸福的感觉满溢在心胸。

夫妻俩在房里傻乐了半日,方才想起要禀告母亲和亲家。得知这一消息,两家欢喜鼓舞自不必说。

翌日,王孟英仔仔细细给她开了药方调理身子,亲自跑去抓药熬好,端上来给妻子喝。

无双捧着碗,热乎乎的温度从手心传到心里。王孟英在她身旁坐下,踌躇了一下说:“小双,你年纪大了,又是头胎,须得小心调养。”

无双点点头。她也知道,自己在现代都算高龄产妇了,虽然没有工业污染、食品添加剂这些乱七八糟的坏因素,但也很是凶险。毕竟古代医疗水平底下,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

她摇摇头,甩开这些不好的念头,笑着问道:“你希望是女孩还是男孩?”

“男女都无所谓,往后咱们还多生几个,男孩闺女都会有的。”

无双顿了顿:“我只想生一个。”

王孟英一怔:“为什么?”

为什么?很快就要太平军乱国了,到时候举家逃难,她要是怀孕,或者带着襁褓的婴儿,可怎么好呢?这些话都不能说。

她叹口气:“哎,我就想生一个,好好教养,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他身上。多了,我的爱就要分散了。而且,咱们家也不宽裕。”

“你生几个,我都养。”王孟英慷慨回答。他是传统的男子主义,坚持认为生儿育女,越多越好,人丁兴旺最佳,养不养得起这是以后才考虑的问题。

无双抬头笑了笑,温柔地伏进他怀里,不说话。

这一点,她是绝对不会退让的。不过她才不会笨到在嘴上反驳丈夫,大咧咧说不生二胎。有些事自己做决定就好了。

自从喝药,并且慢慢吃些荤菜调养身体以后,她孕期还算安稳,害喜也不太厉害。

吴家母心疼女儿,一天三趟地跑,恨不得住下来。

一日,吴家母竟背了两个大编织袋来。无双吓了一跳,赶紧上前:“娘,你这是做什么?就背这东西下山?闪了腰可怎办!”

吴家母轻松地把麻包袋丢在地上,说:“没~事!很轻的,里头全是晒干的艾叶。”

无双听了,惊喜地去翻,果然里面是晒得很漂亮的艾叶。她抓起一把放在鼻子下闻,开心道:“好香!”

自从她出阁后,紫竹山庄的菊花地已经另派人管了。

她自己种的那些艾草、益母草、蓍草等,自然就荒了。几次回娘家看,没人打理,自个儿在那里长得乱糟糟的,杂草丛生,倒也葳蕤蓬勃。

“娘什么时候弄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