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警察世家-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来了。
    赵秀芝赶紧起来给他们开门,想知道刘海山对孩子都说了些什么。
    可是建设只是闷闷不乐地嗯了一声,一言不发地进了里屋,嘭地关上了门。
    赵秀芝有些不解,就问女儿,“小芳,见着你爸爸了吗?”
    小芳说:“见着了!爸爸还给了一袋苹果呢!”
    赵秀芝有些奇怪地问道:“那你哥怎么了?你爸说他了?”
    小芳天真烂漫地说:“没有!爸爸可高兴了!”正说着,里屋门又打开了,建
设没好气地说:“小芳!你哪儿那么多废话!明儿还上学呢!睡觉!”门又关上了。
    赵秀芝见建设气哼哼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她知道儿子是为父母谁都不肯先
提出复婚而生气。唉,你哪里知道做妈的难处啊!正想着,院外突然响起重重的敲
门声,“赵秀芝!电报!”
    赵秀芝急忙跑出去,从邮递员手里拿过电报,借着路灯一看,上面写着:“援
朝擅自离队出走,如返京,请劝其立即回队。”



  

                            第十章  雏岛归巢

    没过几天,援朝真的回了北京,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丁丽。他们这一去就是三
四年,现在突然回来,自然在耳垂胡同引起了一阵热闹。人还没到家,就在胡同口
被街坊们围住了。
    援朝先问候长辈,“周大伯,春莲婶子,你们身子骨好吧?”
    周栓宝乐得合不拢嘴,连说好好,春莲更是直抹眼泪。
    小芳好奇地看着丁丽怀里抱着的襁褓,好奇地问是什么。丁丽神秘地一笑,小
心翼翼地打开襁褓,小芳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一个婴儿正睁着黑亮的眼睛看着她。
    大伙儿顿时吃了一惊,这是哪来的孩子呀?大人们纷纷交换着眼色,莫不是援
朝和丁丽……
    赵秀芝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本来兵团就来了电报,说援朝是偷着跑回来的,现
在还不明不白地带了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把儿子悄悄地拉到一边,问这孩
子的来历。
    在内蒙磨练了几年,援朝成熟不少。他看母亲一脸紧张的样子,笑得直不起腰
来,“妈呀,你们想哪儿去了!”
    春莲也过来说:“援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快说呀!别把你大妈急个好歹的!”
    援朝忍住笑,模仿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李奶奶的口吻,一本正经地
说:“那好,我来告诉你们吧,……我姓刘,你姓李,你爹他姓张,叫张玉和!”
    春莲着急地说:“小祖宗哎,越说我越糊涂!怎么弄出样板戏来了?”
    那边丁维全正拖着大扫帚要出门,周栓宝急急地过去告诉他丁丽回家的消息。
    丁维全还不大相信。周栓宝一把夺过大扫帚,扔在一边,“嗨,人都到家门口
了,我还能骗你?你看看那是谁?”
    丁维全抬眼望去,果然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儿。丁丽百感交集地迎上来,叫了
声“爸”。
    丁维全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着女儿,说:“怎么也不提前来个电报呢!”
    丁丽说:“援朝打了,可能你不知道。我们就是想给你们来个突然袭击!爸爸,
你看,我还给你带回来一个外孙子呢。”说着就把襁褓送到丁维全的面前。
    丁维全也被弄了个文二和尚摸不清头脑。
    援朝连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大家说了。原来,援朝和丁丽在回北京的火车上,
和另外一对上海知青坐在一起。车走了一半,这对上海知青趁半夜大家打瞌睡的时
候,偷偷地放下孩子就下车了。援朝他们醒来以后,在婴儿的襁褓里发现一封信。
这对上海知青在信中说,他们非常希望回上海,家里也帮他们办好了手续,但就是
没法带回这个孩子。因为上海不接收已婚的知青。没办法,他们只好将孩子托付给
同是下乡知青的援朝和丁丽,希望他们能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
    听完援朝的叙述,大家唏嘘不已。春莲愤愤地说:“这上海人也真是的。上海
有什么好?为了回上海,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要了!”
    赵秀芝紧紧地抱着孩子,“小可怜,他们不要我们要!明儿我就给你上户口去,
往后呀,你就是咱家的人了!”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商量着给孩子起名。赵秀芝说:“我看,小名就叫铁蛋吧,
看这孩子长得多磁实!跟小铁蛋似的!”
    周栓宝马上附和,“我看成!这名字好养活!”
    丁丽说:“可总得有个姓吧!让他姓什么呢?”
    建设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当然姓刘了,丁丽却说应该姓丁。
    正说着,婴儿突然哇的一声啼哭了,众人不再争论,赶紧围着哄他。援朝从书
包里取出一个用输液瓶改造的奶瓶给他喂水,大家看着他那个笨手笨脚的样子和奇
形怪状的奶瓶,不禁都乐了。
    当天建设上班后,就给父亲去了电话,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他。刘海山听说儿子
回来了,还白捡了一个孩子,糊里糊涂地就当了爷爷,也挺高兴。正说着,他从窗
口看见一辆吉普车开进了院子。
    

    不一会儿,肖东昌在所长的陪同下来到刘海山那儿。
    肖东昌笑哈哈地伸出手,“老战友,你好啊?几年不见,你还那样儿啊!喔,
头发白了点儿。”在官场上历练了几年,肖东昌变得很潇洒。自刘海山从农场解放
回来,一晃三年过去了,两人虽然在一个分局,肖东昌却一次也没来看过刘海山。
虽然今天是第一次见面,可肖东昌显得很自然。
    刘海山淡淡地说:“你也没怎么变。”他觉得肖东昌现在是分局领导,自己是
一个普通民警,再提过去的事,不是连累肖东昌吗。所以肖东昌不来找他,他也不
去找肖东昌。
    肖东昌让所长忙自己的事去,自己一屁股坐下,对刘海山说,“一直想来看看
你,忙呀!今儿路过你们这儿,顺便拐进来看看。”
    刘海山有些讥讽道:“你不怕人家说你界线不清呀!”
    肖东昌装作没听出来,很自然地说:“这有什么?你的问题不是有结论了吗?
人民内部矛盾。”
    刘海山这个人就是这样,肖东昌这么一说,他反倒有点不好意思,“老肖,你
别顶真,我逗你呢!说真的,是我该去看你,虽说我跟秀芝离了,可我还是感谢你
对他们娘儿几个的照顾……”
    肖东昌见刘海山说起赵秀芝,有些不自在,就说离婚可是赵秀芝自己的主意。
刘海山抬手不让他开口,“你听我说完,我知道,你有你的立场,你有你的难处,
据说,我这次出来,你也是三番五次地提名,我真的很感谢……”
    “别介!要感谢你就感谢党的关怀!老刘啊,你们这拨儿老公安归队可是周总
理亲自关心的结果,不然,你这会儿还在掰老玉米呢!”肖东昌的话锋一转,“当
然了,离队几年了,可能咱干公安的这根弦绷得不那么紧了,可该绷紧还得绷紧……”
    一听这话,刘海山立即警觉起来,这肖东昌又要来给自己念紧箍咒了。他不吭
声,静等着肖东昌的下文。
    果然,肖东昌说了,“耳垂胡同乔家爷儿俩,是挖花事件的积极参加者,甚至
有可能是挑头闹事的煽动者,你为什么没抓?”
    刘海山争辩道:“我作了全面的调查,他们有错误,但还够不上煽动。”
    肖东昌指指刘海山,“你看你看,又来了,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告诉你,
我也调查研究了!那一片儿有好几家都是听了乔云标煽动才去天安门的。”
    刘海山跟他解释说,乔家这爷儿仨,嘴就是这德行。没影的事他都能给你满世
界嚷嚷!
    但肖东昌连连摇头,“老刘啊,我看关你几年一点都不冤!你的立场问题始终
没解决嘛!我们公安是干什么的?是党的专政工具!……嗨,咱俩肯定是前世冤家,
怎么一见面就针尖对麦芒的,好了,不谈这个了!今儿咱们只叙友情,不谈别的!
对了,听说援朝回来了?半道上还捡了个野孩子?”
    “别说的那么难听好不好?援朝那是学雷锋呢!”
    “嗨,如今还学什么雷锋?老刘,我可听说援朝是偷跑回来的!你知道吗?”
    这刘海山倒不知道。肖东昌告诉他说女儿肖文革写信说的,还让劝他回去呢。
    刘海山“哼”了一声,心想跑回来怎么了,援朝心脏有病,本来就应该留城。
你们这父女俩,一个比一个积极,一个比一个革命。要劝你劝吧,我才不管这些事
呢。
    援朝的确是不辞而别跑回来的。经过几年的磨练,他觉得现在什么都看透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
    赵秀芝当然也感到儿子变了。援朝对母亲说:“妈!您哪知道我们在内蒙吃得
什么苦,受得什么罪呀?一场山火,就死了好几十个知青!几分钟前还活蹦乱跳的
呀!……过去我们造人家的反,到头来才发现其实自己不过是人家的工具……”
    赵秀芝觉得儿子的话不对,可又驳不倒他。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一会儿批这
个,一会儿批那个。昨天还是正确的,今天就变成了错误。她总想紧跟正确的路线,
可到头来,总是慢了半拍。因此在政治上,她不像过去那么积极了。套用一句流行
的话说,就是革命意志衰退。对于儿子是否回内蒙,她也不愿多管,干脆听之任之
了。
    当初援朝就可以不去内蒙,可那时为了理想。现在不想去了,也简单,开一张
心脏病证明,给兵团寄去,连面都不用照。
    丁丽因为有了铁蛋,也不想再回兵团,正好跟着父亲读点书。丁维全看女儿大
了,妻子又走得早,不免关心女儿跟援朝的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丁丽自己也说不清楚。援朝对自己倒是挺好的,可自己对他并
没有女孩子对异性那种感觉,但是现在有了铁蛋,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就自然而然
地形成了。
    丁维全突然想起,“对了,肖家那闺女还好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