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台湾远流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台湾远流版)-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打那个混帐的匈奴嘛!笔者幼年也曾慷慨的「捐款救国、献机祝寿」,「捐」过五块袁大头,买飞机去打那混帐的倭奴。虽然我并不是为着一张小学文凭(监生)而捐的,其捐则一也。捐可捐给国家;捐也可捐入私囊。
   以上是明盘。另外还有暗盘。
   「刘六麻子(铭传)打台湾」,建了大功。死后官颁谥法。礼部主持部门乃暗问死者家属,如肯多花万把银子,便可让死去的功臣,「戴一顶『草帽子』」。刘家认为这顶帽子太贵不肯出,因此刘铭传就变成「刘壮肃公」;肯花钱,他就会变成「刘庄肃公」。「壮肃」、「庄肃」之别在哪里,年轻读者如不知其妙处,去问问国文老师(台湾)或古汉语老师(大陆),就明白了。
   在那帝王专制时代,所谓「谥法」,便是对死去功臣补发的一种「勋章」。连个死人的勋章,都要按等级卖钱,则孟子所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也就发展到最高限度了。
   亲贵「执政党」是腐化的核心
   总之,大清王朝发展至此是真正的「气数已尽」。它的国家机器已完全锈烂成一堆废铁,而在这废铁堆中还在操纵把持的,便是爱新觉罗皇室,和那伙满族亲贵了。
   须知满人入关之时,为羁縻汉人,曾有不成文规定,全国高官厚禄,满汉各分其半。但是汉满人口的比率,则至少是两千万比三十万啊!以中国之大,高官厚禄职位之多,只有三十万人口的满人竟占其半,则满人中之有知识有能力者,也就无人不官了。因此吾人如果把这个享有特权的满族,整个一「族」,看成个一党专政的执政党,则每一个「满人」,和附属于他们汉人「包衣下贱」和若干蒙人所谓「旗下人」,不论贤愚,都是享有特权的「党员」。只是他们「党员」、「入党做官」的资格是天赋的。毋须搞「表现」,更不要走后门罢了。
   可是事到如今,大清帝国这个执政党,专政了二百多年,现在是彻底的腐烂了在国家急需现代化,尤其「国防现代化」的紧要关头,他们就变成最大的反动势力了。这个反动势力最主要的根据地,便是这「最大的肥缺」,为醇亲王所盘据的「海军衙门」了。
   不过话说回头,搞同治中兴、搞自强运动,那些科甲正统出身的清末名臣,自林文忠公以下的曾、左、李、胡(林翼)、沈、张(之洞)、文(祥)、陈(宝琛)、刘(坤一)等人,都不失为槃槃大才。老实说,后来我们及身而见的国共两党之内的高干党官,有几个能和这大群翰林进士之中的「文」字辈人物相比。文字辈是指他们谥法中嵌入个「文」字的高干,如林「文」忠、曾「文」正、左「文」襄、张「文」襄、李「文」忠等等。
   须知这批文字辈人物,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范畴之内,优良文官制度,那一个「定型」中所培训出来拔尖子的精华。他们的不幸和失败是上帝安排的;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他们那个「定型」是个有待「报废」的型态。加以「君为臣纲」,王纲解纽,他们纵有天大的本领,和至高的公私德行:但是形势比人强,一切努力也是徒然。
   至于我们国、共两党的高干呢(包括老毛老蒋自己)?!他们多半都是「历史三峡」里某一、二阶段中过渡性的官僚,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定型」;也没个「定型」好属。他们之中有的还是满口孔孟的。但是他们的孔孟也缺少个「定型」。既不属于上述文字辈那类型态;也不属于杜维明式的「后西方」(Post…Western)那一类,而是属于未定的「过渡型态」(transitional pattern)。他们之中也有满口民主的,可能包括当今海外全部民运人士。其实他们只是向往民主。向往于英美传统(Anglo…American tradition)的民主。属于自己的民主型态还未出现呢!此外,还有仍在高喊社会主义的高官。他们的祖师爷列宁、毛泽东坚持了数十年,最后还不是给徒子徒孙「开放」了。现在哪能轮到他们再反水,来做孤臣孽子呢?这些当然都只是些略有瓜葛的题外之言,将来历史自有客观定论,无待饶舌。
   在「昆明湖」里办「海军学堂」
   现在还是谈谈老太后和她的「颐和园」。
   据说同治初年两宫垂帘之时,二十来岁的青年寡妇,可能由于禁城之内深宫太闷,她们曾往劫后的圆明园废墟凭吊一番。西后睹物伤情,曾对之垂泪,并有意加以修复。事为恭王所阻。盖内战方殷,外患末已,哪有闲钱来重建花园呢!
   迨同治崩殂(一八七四),慈安亦逝(一八八一),恭王见黜(一八八四),五十岁的西太后大权独揽,在新任海军大臣醇亲王奕譞以次的王公大臣,一片阿谀声中,她就坤纲独断,决定重修名园为郊外游憩之所了。
   西后原意是重建圆明园。但是圆明园为洋兵烧成荒坍一片。从头建起,盖需款三万万两,才可恢复原貌。既然一切需从头建起,那又何必拘迷于圆明园故址呢?西后经臣工聚议,转而注意于,虽为洋兵烧毁,然尚有若干孑遗的「清漪园」了。反正都是从头来起,清漪园的条件且较圆明园为佳。西后乃决定将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就加工扩大改建了。改建的初期预算是白银一万万两!
   这个预算令人感叹的则是,它可用以增建十支「北洋舰队」而有余。但是「北洋」对一位无知而泼辣的老寡妇,未免太遥远了。建个园子解解孀居禁宫之闷,那才是当务之急呢!
   颐和园工程是一八八四年正式开始的。这时光绪帝载湉已十三岁。西后的打算显然是,五年之后园工可完成,而光绪十八岁亲政,她就可以第二次(第一次在一八七三年同治亲政之时)结束垂帘。把日常朝政交儿子去管,她自己就可以长期住园,对军国大事遥控之外,平时就颐养安和了。换言之,建这个园子的目的,是为她「离休」(再用个大陆上的名词)后的生活打算的。西后生性奢靡。她原是那豪华的圆明园内一位得宠的姨太太。现在做了太后,身为大清女主,与大英帝国的女王维多利亚(Queen Victoria)东西遥相呼应。生活自不能较当年的懿贵妃为差,所以她要倾全国之力,来为她造颐和之园!
   慈禧本是个精明强干的王熙凤。在十九世纪的六〇年代垂帘之初,她就卖官鬻爵,累积私房钱。俗语说:「富不了光棍,穷不了寡妇。」这寡妇当然只是指「富孀」而言。叶赫那拉氏当时是全中国的第一富孀。经过二十多年(一八六一~一八八四),或明或暗地没命的搞钱,据说在光绪初年她已积有私房钱两万万两这是当时在华的高层洋人的估计。须知此时洋人(如赫德、如李提摩太、如丁韪良等等「中国通」)的消息,往往比局外中国人更为灵通。因为洋人的交际圈可直达恭王、文祥、翁同龢那一阶层。一班中国文士,尚攀不到那么高也。加以白话文尚未出炉,中国社会中尚无大众媒体这个东西,而洋人在华已早有之。(参见 Archie Bell 〃I'll take those 50 million dollars〃  in Ladies Home Journal Feb。1919。P15;82 and Carroll Brown Malone History of the Peking Summer Palace under the Ch'ing Dynast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34。 Thelast  chapter。)
   读者或许要问:西后垂帘二十来年,哪能贪到那么多钱?可是我们只要看看有高跟鞋三千双的菲律宾寡妇伊美黛,大致就不会惊奇了。伊婆的私房钱大概十倍于慈禧吧!而菲律宾怎能与大清帝国相比呢?!况伊婆并未当政。
   按理西后本可自建其园,但是愈有钱的寡妇,愈不肯花自己的钱。何况醇亲王新得肥缺,正在力图报效呢!从醇邸来说,趁报效的机会,也正可自捞一笔嘛!就这样,醇王就开始挪用海军经费为太后造园了。这时为国宣劳、日理万机的老太后,也一天天的老起来。一八八四甲申是太后半百万寿;再过十年一八九四甲午便是太后的花甲(六十)万寿了。花甲是那时富贵人家,尤其是皇室最大的庆典。如何庆祝花甲,康熙爷、乾隆爷史有先例。老太后要循例照办。拍马屁的王公大臣,就更要锦上添花了。
   为着「万寿」为着「造园」,奕譞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言人人殊;谁也不知其详。大致至少是一千万,多至三千万也不算意外。至于利用「海军」这个「衙门」和「海军」这个名义,去另外揾钱,那就没法估计了。
   一般说来,百官为效忠太后,「捐俸」四分之一,是当时醇府对下面的倡导。至于用海军的名义,来「建军祝寿」(和我们的「献机祝寿」一样),挖「昆明湖」,来「办海军学堂」,捐了多少钱,那就天也不知道了。
   笔者幼年成长于老淮军和新(皖系)军阀的「眷村」之中(王揖唐原先便是我家的塾师,由先祖资助他三考及第,留学日本,返国后享有洋土两重「进士」身分,终于坐上皖系二号交椅而最后沦为大汉奸的),当年对「昆明湖海军学堂」这项掌故是耳熟能详的。我一直把它当成真实的故事,直至在沙坪坝课堂中,听了郭廷以老师的中国近代史,才知道是一大骗局,愤恨无已。
   我家当年想必都捐过很大的款子去「建军救国」的。老祖宗们可能也都不知底蕴。因为当醇王发动这项骗局,连李鸿章也不敢拆穿。至于醇王为着这个昆明湖中的海军,强募恶化,究竟揾了多少钱,那就只有上帝知道了。今日尚有若干可以考据出来的,单是李鸿章和曾国荃往来的零星书信中可查出的便有:来自江苏、江宁、两淮的捐献七十万两;江西十万两;直隶、四川各二十万两;两广(时两广总督为鸿章之兄李瀚章)一百万两;招商局十万两等,即在二百万两以上。……至于直接献给海军衙门,和其它管道的全国性捐款究有多少?从一千万两到三千万两,总归都不算太离谱吧?!
   五分钟打一炮,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