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屐齿印苍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应是屐齿印苍苔-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广大,变化更剧烈,影响更深远。两次全球性的战争,社会主义国家的出
现,积弱百年的中国在群雄逐鹿的世界崛起,就是明显的例子。
夏衍不是歌德。他是作家,同时是战士。他生活的时代比歌德的时代更
伟大。时代孕育了他,考验了他,他把自己无保留地献给了时代。他不仅是
健在的历史见证人,而且是历史的参与者。这使他拥有旁观者和后来人都不
可能得到的“经验教训和看法”。
无论是经过那个时代的,没有经过那个时代的,只要谁真正关心祖国命
运、人类前途、思想领域的发展变化,他就会用特别亲切或特别新鲜的感受
来读《懒寻旧梦录》。
三 向现代文明寻求机会
一个人出生的时间空间,由不得自己挑选;走什么道路,却可以有一半
自决权。——另一半不得不受制于客观条件,成功失败,各占一半。美国人
类学家罗伯特?路威用无可辩驳的事例证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机会”占
很大的力量(见吕树湘译:《文明与野蛮》)。
但“机会”可以丧失,也可以寻求的。
夏衍降生于一个暗淡无光的年代,国家、民族、他所属的社会和门第,
都衰落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童年就经历辛亥革命,看到“亚洲第一顶皇冠
落地”。穷愁潦倒伴随着他的惨绿年华。品学兼优的特点帮助他摆脱困境,
幸运地踏进了工业学校的大门,获得富家子弟才能享受的教育权利。又以名
列前茅的成绩,考取官费留学日本,攻读电机工业。他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生
命,就像一条涓涓的溪流,冲过乱石嶙峋的山谷,投入宽广的大河。
现成的“机会”给他提供了一种顺理成章的出路,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
电机工程师,沉浸于“实业救国”的美梦,并建立个人较为平坦和优裕的生
活境界。但他毫不顾惜地放弃了,作了另一种选择。他在中学时代就卷进“五
四运动的狂涛”;东渡以后,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阶段,风云际会,
由孙中山先生直接汲引,投身于国民党左派的政治活动。回国以后,又在中
国革命存亡绝续之秋,迎着汹涌的逆流,成为忠诚的共产党人。——那时共
产主义运动正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成败之数,是谁也无法预见的。
歌德认定“自然派给他的工作”就是写诗,当拿破仑入侵德国的时候,
他声称对法国“恨不起来”,连反对侵略的诗也不愿写。而革命家的夏衍和
艺术家的夏衍,却是浑然的一体——也许更确切地说,首先是革命家,其次
才是艺术家。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锲而不舍地寻求献身的“机会”,是中
国士大夫阶级到新式知识分子主流中一脉相承的民族特点。在中国近代政治
史和文化史上,就有过龚自珍、魏源、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邹
容、章太炎、蔡元培、李大钊、杨杏佛、闻一多、李公朴这样光辉的姓名。
但他们有的不幸牺牲了,有的半路走了岔道,有的不能善始善终。他们始终
是在暗中摸索,也都来不及看到祖国的黎明。夏衍却在现代革命的马拉松赛
跑中,一直沿着跑道坚持,不但参加旧中国的破坏,也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不但经受旧世界的灾难,也亲历新世界的风雨。
中华民族和她的优秀儿女,向现代文明寻求“机会”的故事,是可歌可
泣的。
四 两个惊涛骇浪的十年
30 年代是血与火的年代,天灾与人祸,内忧与外患,光明与黑暗,希望
与绝望,汇成一股卷天地的风涛,摇撼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存堤坝。当代著
名的美国作家和新闻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对这一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的
激烈变化,概括为这样的两句话:
就是莎士比亚复生,也写不出这样的情节来。这出戏剧至今还没有结束,也许永远不会结
束。
在本世纪的世界大事年表中,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最打动人心的事件
之一。在事件发生整整五十年后,索尔兹伯里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两次远
渡重洋,来到中国,并沿着红军长征的草鞋印踏勘了一次,用不少新的材料、
细节和比较客观的态度,重新叙述了这“伟大的人间英雄史诗”,这本书中
文译本的书名是《长征新记》(另一中文译本的书名是《长征——前所未闻
的故事》)。
夏衍称之为“惊涛骇浪的左翼十年”,就发生在这个重要的时刻。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紧急关头,在两个战场上进行殊死的战斗,主战场
在江西革命根据地,那是真刀真枪的武装革命;第二战场在上海的租界里,
那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著名的左翼文化运动,囊括文学、戏剧、电影、
美术、社会科学等各种各样的联盟和活动。这不仅仅是武装革命的必要配
合,而且是革命运动的直接产物,革命运动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所谓革
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这场文化斗争,和武装斗争同样激烈,同
样的充满血与火,许多徒手的作家和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作了神圣的殉
献。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30 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都是极端重要的历史现象,
不管你对它是肯定否定,是颂扬贬抑,是无条件的赞美或有保留的分析。它
的产生有国内因素,有国际因素;它的影响也不局限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
到60 年代,中国又爆发了一个“惊涛骇浪的十年”,但和前一个“惊
涛骇浪的十年”,性质刚好相反。这是一场难以想象的、疯狂的历史颠倒:
曾经参加长征的革命元老都成了罪人,蒙受人世罕见的磨难;当年左翼文化
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都被打成了“黑帮”。夏衍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
人之一,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以九死一生的机会摆脱了被镇压的命运,
却终于逃不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罗网,锒铛入狱,被折腾到双腿折一,两
目近盲。
前一个“惊涛骇浪的十年”,使中国的命运起死回生;后一个“惊涛骇
浪的十年”,却把中国推向毁灭的边缘。
这就迫使人不得不进行痛苦的反思,追索造成这一场大悲剧的来踪去
迹。
《懒寻旧梦录》用大量的篇幅,总结了左翼文化运动的荣枯得失,人事
际遇,以及环绕在它上下左右、内外纵横、纷繁错杂的矛盾冲突,由此清楚
地展示出一幅哑铃形的历史图案,横贯在两个“十年”之间的,是一条愈演
愈烈的极左路线。
夏衍承认,他也曾经以“左”为荣,以“左”为正确,而不尊重辩证法,
就必然招致严峻的惩罚。个人如此,党和国家也是如此。
“五四运动”杰出的意义,在于“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
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事实的演变使这个经典性的结论发生跛脚现象,因
为封建主义的幽灵依然在空中游荡,随处有借尸还魂的迹象。早期的中国共
产主义运动,不仅仅是中国的革命,按照斯大林的理论,是世界革命的一部
分。完全不懂中国的共产国际实行着遥控指挥,这就使教条主义有了最适宜
的温床(这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
想正好相反)。根深蒂固的封建宗法残余和僵硬死板的“左”倾教条一结合,
加上错误的形势估计,旧式的权术迷信,新式的政治斗争,宗教式的个人崇
拜,牵丝攀藤,盘根错节,这就是十年浩劫扑朔迷离的背景。
在这样艰巨的革命工程中,从幼稚到逐渐成熟,失误和过火行动是难于
避免的,因为有各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乃至国际因素在起作用,人的
因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清醒的头脑,诚恳的态度,善于远避覆辙
的智慧与果断。
五 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历史潮流不可逆转”,这是夏衍经常说的一句话。但历史在前进中打
趔趄,兜圈子,屡进屡退,是常见现象,有时还会出现惊人的巧合和类似。
我们试列一张时间表,检阅一下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脚印。孙中山1894
年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到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花了17 年。国民党
1927 年当政,在南京建都,到1949 年仓皇辞庙,退踞台湾,在位仅22 年。
共产党1921 年在上海诞生,到1949 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花了28 年。
以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后紧接着的是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到目前为止,已经38 年了。这个进度表明,无产阶级
领导的革命比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艰巨得多。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思
索的问题:为什么辛亥革命那么轻易地一举推翻了绵延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
度——当然,在兴中会以前,从太平天国算起,已经有无数先行者慷慨捐躯,
不能忘记前贤的功绩;但更重要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走到了末路,“朽木不
可雕也”,清王朝的极端腐败又帮了孙中山的忙,替自己撞响了丧钟。国民
党的金陵春梦为什么那么短促?——蒋介石手里握有强大的国家机器,雄厚
的经济力量,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背后还有帝国主义撑腰,在30 年代,他
完全可能把红军消灭在穷山恶水的长征路上;抗日战争胜利声中,他的政治
威望一度从最低点升到最高点,但在掀起内战后立刻一落千丈,他的倒行逆
施和刚愎自用给共产党取得政权帮了大忙。清王朝和国民党的致命伤是一样
的:那就是丧失民心,遭到了人民的反对。他们都把自己命脉攸关的东西送
给了对手。政治的成败得失,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历史上多少次起伏变迁,
都是这出戏的反复重演。
人心向背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中国大地在封建制
度下沉睡得太久了,从来不知民主为何物。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却并没有
给这老大民族带来光明。鲁迅曾把这种令人失望的现实比作无法打开的铁屋
子。“五四运动”高举“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