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g_漫论郁达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xg_漫论郁达夫-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而见,我总算找到了孕育少年达夫成为诗人的环境,便奋笔写下了十几张油画,
还有国画《严江秋色》《富春江》等多幅。我的体会是:青年画家不精读达夫的游
记,画不了浙皖二省间的山水;不看钱塘、富春、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他
的这些作品根植于他对乡土的赤子之爱,其生命力必然比小说久远。

    达夫也有较为闲适舒展之作,或谈谈掌故,或评定前人作品,这类文字历史趣
味和知识性并重。一些日记小品,情真语挚,读来如听良友娓娓夜谈,毫无藻饰,
时有逸笔,不是苦雨庵中的浓茶,更非浑身静穆,仍然有着可爱的人间烟火气。也
许,此才是达夫所以为达夫吧!

    世界上很少关起门来为后代写作的艺术家,作品往往都是起作用于当时,从而
在历史上获得位置。失去了当时,永久并不存在。达夫不是终日追求永垂不朽的作
家,他只记录当时的生活感受。作品是流出来的,不是专门在文字上雕琢的唯美主
义者,也不是每篇文章都具备永恒的魅力。时间本身就是一个筛子,不及时扬弃,
十万年后的文学史要写几千卷。事过境迁,今天的年轻人对达夫的某些著作引不起
共鸣,恰恰是一件大好事。

    我在几十年前读到《采石矶》《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整个身心都受到
艺术冲击波的摇撼,作品中写的环境和人物(包括《采石矶》那样历史题材)对我
来说都是可以看得清楚,甚至触摸得到的。时代进步了,今天的青年对作品中的烟
厂女工、老车伕、黄仲则、洪稚存可以同情,但不可能达到几十年前读者那样强烈,
是不足为怪的。

    达夫笔下的一些人物,记录了“五四”以后某些青年的精神状态,作为思想史
上的标本,也很难磨灭。辛亥革命在这些人的记忆中淡化了,而革命的不彻底、封
建势力的顽固、人民的不幸、科学的落后、祖国国际地位的低下,又迫使他们带着
淡淡的哀愁长大。“五四”时代狂飚精神的高扬,不能清除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
在新生与死亡、前进与倒退、爱国与媚外、科学与愚昧、理想与现实等等的矛盾上,
使一部分热爱祖国、情感丰富、比较脆弱、反抗礼教而又不能完全摆脱旧知识分子
的积习、同情苦难同胞又不能为他们寻找出路、并且和他们在心理上有着一定距离
的青年,带着呐喊后听不到回声的时代寂寞感,向往个性解放,但又无处使用自己
的力量。前辈把他们看成叛逆、无能者、破坏者,这样不甘沉没又难奋飞的人,在
当时为数不少。寂寞,可以销蚀灵魂,也可以冶铸战士。有的人锐气被寂寞磨尽而
沉沦,有的人却不然。正是这种寂寞感和希望,在鲁迅万里心空中搏斗,诗山种铁
笔,斗雪化虬松,《野草》才成为他创作中最精深博大的塔尖,戟指着秋夜的寒星
而凌越千古。诗人毛泽东也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喊出:“我们感觉到深深的
寂寞。”对带着一些文人弱点的达夫,就更不能苛求了。达夫亲口告诉我:“我在
日本看过将近千册英文、德文、日文小说。”他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我的同
时代人中属于罕见,一晚上看一两本小说,在谦谨温和的达夫,是常有的事情。

    他喜爱从普希金到蒲宁笔下一百年间活跃于俄罗斯文学画廊上的“多余的人”,
但他写的只是中国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一切。综观他的小说,深沉素淡,富于散文美,
不仅技巧上可以总结出东西,对于认识我们的过去也是有好处的。不认识昨天的人,
就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也不会坚韧不拔地创造美好的明天。

    作家和编辑的职业,注定要当业余批评家。由于知识渊博,善于鉴赏,他对古
今中外的一些作家,都发过议论;对于戏剧、音乐、绘画、电影、翻译等等领域,
都说过有真知灼见的锦言。若将此类文字辑录成一本有特色的书,则可以从中体味
到一位大作家的甘苦,也能感受到他行文阅世的脉搏。在新加坡,他是名副其实的
文学导师。据我所知,达夫在南洋看稿、改稿,接见青年作者花的工夫,比他用于
写作、读书的时间要多,尽到了园丁的责任。他也讲过一些愤世偏激的话和悲痛的
反话,只要弄清他说话时的历史背景,并不难于理解。

    在抗日战争中,他在南洋写过很多政论,鼓舞人民斗志,坚定侨胞必胜信念,
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这些文字当时拥有众多的读者,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偶然收到海外学生寄来的报刊上面见到好几篇忆达夫的文章,有的提供史料,
有的谈出学术观点,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也有极个别的人,生前给达夫添加过
不少痛苦,现在又乘死无对证之际,对他进行中伤、丑化,或谬托知己,把达夫写
成一个恋爱至上主义者,这就欠妥了。

    出于怀友之情,我渴望读到描写达夫的传记,来作为我回忆往事的酵母。前天,
达夫的儿子郁云来看我,在温馨的灯光中,昏花的老眼差点儿把他看成了达夫,父
子俩在外貌上相似到惊人的程度。这位五十二岁曾经念过企业管理的大学生,近年
搜罗到乃翁的著作二百多万字,诗词近五百首,还有些书简、墨迹和史料,并以全
力草成了父亲的传记,力图再现创造社老将郁达夫的风采,是一本突出爱国主义思
想的新作。材料丰富翔实,叙说比较客观,这一点可以告慰逝者。

    由于处在儿子的地位,行文较拘谨,对先人不好作什么评论,对父母之间所发
生的一切,也回避了细节,但这并不损害第一本传记的价值。随着这本书的问世,
必将会有更好更多的专著及评论问世,我愿拭目以待!

    达夫不是一个革命家,也不是一个制造许多恋爱轶闻的浪漫文人,而是那个时
代的产儿,一切都要历史唯物地还他以本来面目。为贤者讳,为前人讳,固然不必,
但蓄意粉饰和一味舍本求末,或以旧社会黄色小报记者的手法去捕风捉影,也都是
错误的。

    这篇浅陋的序文该谢幕了,我也口占一律,不敢对亡友班门弄斧,仅仅是为了
倾吐那说不出而又说不完的情思,一种淡淡的、缕缕的、缠绕在心尖上、翱翔在梦
魂里的怀念!

    读罢新书慰旧怀,见儿疑是父归来。

    一天雷雨勤编织,半纪风云细剪裁。

    同岁三人惭我健,环球万众为兄哀。

    中宵忘却文星坠,题画诗成惜梦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